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四)化学(广东专用)(答案)

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四)化学(广东专用)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特色】下列广东传统工艺或美食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清远烟熏碌鹅 B.烧制潮州泥塑 C.湛江草编花席 D.酿制客家米酒
2.生活和工作场所常贴有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张贴位置错误的是( )
A.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B.厕所的水龙头旁 C.森林公园的入口处 D.装烧碱的药品柜
3.【传统文化】国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笔搁 B.生宣纸和熟宣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4.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 个氧原子——02 B.氨分子——NH4 C.铁离子——Fe+3 D.钙元素——Ca
5.【核心素养 · 科学思维】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铁、锌、碘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B.医用酒精、食醋、 84 消毒液都是混合物
C.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都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6.【科普知识 · 元素】科学家用含有 97 个质子和 152 个中子的锫-249 轰击含有 20 个质子和 28 个中子的钙-48,
得到了拥有 117 个质子的元素“ ”,“ ”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 ”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7
C.“ ” 元素为人工合成元素 D.“ ”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
7.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KNO 是一种复合肥 B.超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
C.可采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区分尿素和铵态氮肥
8.下图是某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饮用矿泉水中含有的钾、钠、钙、镁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B.5O0mL 该饮用矿泉水中至少含 Cl-30mg
C.该饮用矿泉水呈中性或碱性
D.将该矿泉水煮沸可降低水中 Ca2+和 Mg2+ 的含量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CO2 及 CO2 的性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 CO2 的药品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
C.CO2 的验满方法 D.通入 CO2 后较高的蜡烛先熄灭
10.“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最后气泡充满整个水球。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 C、柠檬酸
(化学式为 C6H8O7)、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柠檬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实验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C.失重环境下,气体和水不会自动分离 D.泡腾片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11.对下列实验操作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可能原因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 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产率偏低 滤液没有完全蒸干
C 在氧气中点燃铁丝时集气瓶底炸裂 瓶底没有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
D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实际体积偏小 俯视读数
12.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防腐 B.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C.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D.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13.【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对这些传统文化隐含的化学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出处 阐述 隐含的化学原理
A 《山亭夏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天工开物》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经火焚炼”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
C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取汁” 的原理是过滤
D 《梦溪笔谈》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反应的原理是复分解反应
14.【回归教材 ·教材图片】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该实验体现了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1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含油污的碗筷 碗筷上的油污发生了乳化
B 将自行车的链条涂油以防锈 使链条的金属与空气和水隔绝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D 用食醋去除水壶内壁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的成分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6 小题 7 分,第 17 小题 8 分,第 18~21 小题各 10 分,共 55
分。
16.CO2 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CO2 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对 CO2 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写出 1 条干冰的用途: 。
(2)控制 CO2 的排放,用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增大”“不
变”或“减小”)。
(3)科学家受光合作用启发,利用阳光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异丙醇(C3H8O),构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人
工光合作用系统,统称为“人工树叶” ,下列关于“人工树叶”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人工树叶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人工树叶的仿生学原理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工树叶的使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4)目前我国科学家已实现由 CO2 和 H2 为原料到淀粉[(C6H10O5)n]的全人工合成, 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图如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 0.1%)。
17.【趣味实验】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化学社团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化学趣味实验。
(1)“化学密信” :用棉签蘸取酚酞试剂在白纸上写下“密信”并晾干,将“密信”放在盛有 (填“浓盐酸”或“浓
氨水”)的瓶口来回移动,密信上就显现出如图 1 所示的字。
(2)“泡沫喷泉”:往玻璃容器中加入 3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洗涤剂用于产生泡沫,再迅速向其中
倒入 10mL 碘化钾溶液,就可以观察到如图 2 所示的大量泡沫从玻璃容器中喷出。碘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在反应前后其 和 不变。
(3)“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少量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后, 再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如
图 3 所示)。下列对酒精灯被点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填标号)。
A.“魔棒” 的魔力使酒精灯被点燃 B.“魔棒” 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C.几种物质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4)“吹气生火” :用脱脂棉包裹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放置于陶土网上,用玻璃管对准脱脂棉吹气,脱脂棉
很快燃烧起来了(如图 4 所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跨学科实践】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如医疗急救、航天航空、炼钢、气焊、
化工等。
(1)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如图 1 所示。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 ,选用装置 A 制取气体时,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标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人在高原地区容易因缺氧而引起高原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 (填“氧分子”或“氧元素”)。为满足生产
生活对氧气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制氧机。
①分子筛制氧机。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 空气经过分子筛时, 分子筛吸附掉部分 ,制得高浓度
氧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②化学药剂制氧机。图 3 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在反应仓中依次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粉末状二氧化锰(MnO2),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装置类似图 4 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a 导管连接制氧机 B.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19.在完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 同学们观察到接通电源后氢氧化钙溶液能够使小灯泡发光, 两个石墨电极上均有 气泡产生,同时电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出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同学们对白色浑浊物的成分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
以下探究。
I.探究白色浑浊物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1】
猜想①:白色浑浊物为 Ca(OH)2 固体。
猜想②:白色浑浊物为 CaCO3 固体。
猜想③:白色浑浊物为 。
【进行实验】将分离出的白色浑浊物倒入密闭容器,用注射器缓慢注入稀盐酸,并用 CO 传感器来测定装置中
CO2 含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 1 所示。
【实验结论】分析图 1,猜想 成立。
Ⅱ.白色浑浊物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
②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变化如图 3 所示,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通电后温度约上升 4℃。
【猜想与假设 2】
猜想①:通电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导致 Ca(OH)析出。
猜想②:通电过程中因水的消耗,导致 Ca(OH)2 析出。
猜想③:电极材料石墨在通电时产生了 CO2,与石灰水反应形成了 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1 取 100mL 饱和 Ca(OH),溶液于大烧杯中,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约 4℃ 溶液中出现极少量白色 浑浊物
实验 2 将饱和 Ca(OH),溶液加热蒸发掉部分水,再冷却到室温 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实验 3 将石墨电极更换为惰性铂电极, 重新电解饱和 Ca(OH),溶液, 并向反应后的白色 浑浊物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1)给 Ca(OH)2 饱和溶液加热, 温度上升 4C 后得到的溶液为 Ca(OH)2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结合实
验 1 和实验 2 的现象分析,通电时 Ca(OH)2 的析出,主要是由于 。
(2)通过实验 3 可知,用石墨作电极进行实验时, (填“正”或“ 负”)极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发生反应,导致出
现了大量白色浑浊物,产生白色浑浊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I.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1)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实验④的现象: 。
(3)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实验 (填标号)无法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Ⅱ.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如下图。
(4)实验②要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选择与 NaOH 溶液等体积的水与 CO2 反应做对比实验是因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反应后实验④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固体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根据上述 I、I 实验, 同学们将 NaOH 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整理如下(“——”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反
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①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CO
b.②代表的物质类别是盐
c.③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Na
(7)写出 I 、Ⅱ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纯碱和烧碱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图是以侯氏制碱法制备烧碱, 并以烧碱为原料制备纯碱的工业流程。根据
所学化学知识和已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NaCl+CO2+H2O+NH3=NaHCO3 ↓+NH4
(1)“侯氏制碱法” 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 30~35℃,因为此温度范围内 NaHCO,的溶解度较 (填“大”或
“小”)。
(2)溶液 A 中所含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3)要生产 16t 烧碱,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过量时,氢氧化钠全部转化成碳酸钠后,还会发生 以下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现在实验室用含氢氧化钠 4g 的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请在下图中画 出加入 CO2 质量与产生 NaHCO3 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的数据。产生 NaHCO3 质量的关系图,并标出必要
的数据。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四)化学(广东专用) 答案
1-5 CADDD 6-10 ACBBA 11-15 BADBC
16.【参考答案】(7 分)
(1)人工降雨(或舞台烟雾或作制冷剂等)(1 分)
(2)增大(1 分)
(3)ABC(2 分)
(4)CO+3H2CH4O+H2O(2 分) 44.4%(1 分)
17.【参考答案】(8 分)
(1)浓氨水(1 分)
(2)质量(1 分) 化学性质(两空不分先后)(1 分)
(3)C(1 分)
(4)2Na2O2+2CO2=2Na2CO3+O2 ↑(2 分) -1(2 分)
18.【参考答案】(10 分)
(1)①锥形瓶(1 分)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1 分)
MnO2
②AC(1 分) 2KClO3 =△2KCl+3O2 ↑(2 分)
(2)氧分子(1 分)①氮气(或 N2)(1 分) ②2H2O22H2O+O2 ↑(2 分) ③ABC(1 分)
19.【参考答案】(10 分)
【猜想与假设 1】Ca(OH)2 和 CaCO3 的固体混合物(1 分)
【实验结论】③(2 分)
【解释与结论】
(1)饱和(2 分) 水的消耗(2 分)
(2)正(1 分) CO2+Ca(OH)2=CaCO3 ↓+H2O(2 分)
20.【参考答案】(10 分)
(1)Fe2O3+3H2SO4=Fe2(SO4)3+3H2O(2 分)
(2)蓝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蓝色溶液(1 分)
(3)⑤(1 分)
(4)CO2 能溶于水且 CO2 能与水反应(1 分)
(5)由蓝色变为黑色(1 分)
(6)be(2 分)
(7)BaCl2+CuSO4=BaSO4 ↓+CuCl2(2 分)
21.【参考答案】
(10 分)(1)小(1 分) (2)Na+ 、NH4+(2 分)
(3)解:设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 x。
Na2CO3 + Ca(OH)2= CaCO3 ↓ + 2NaOH(1 分)
106 80
x 16 t(1 分)
= (1 分)
x=21.2 t(1 分)
答:理论上需要纯碱的质量为 21.2t。
(4)如图所示(3 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九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10.2 阿基米德原理 同步练习 (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