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九中学教研联片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教研联片化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诊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红磷 B.氧化镁 C.蒸馏水 D.石灰水
2.2010年,克拉克瓷被列入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制作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采土 B.和泥 C.烧坯 D.刻字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2H2
B.2个钠离子:Na2+
C.2个氮分子:2N2
D.1个钙离子:Ca+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 量取液体
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小苏打作发酵粉制糕点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D.用铁锅炒菜可以预防贫血
6.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干冰升华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隔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7.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1.67×1021 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8.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火山灰 D.一氧化碳
9.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10.制作某口服液瓶需要下列材料,其中一定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玻璃 C.橡胶 D.铝合金
11.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不是氧化物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12.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13.“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
③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④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不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实验探究Ag、 Zn、 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 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A.A B.B C.C D.D
15.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 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 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 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6.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氢气 ②肥皂水 ③熟石灰 ④氯化钠 ⑤碳酸钙
(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4)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是 。
(5)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
17.A、B、C、D四种元素,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失去电子后只剩一个质子,C元素的单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请回答:
(1)A元素的名称 ;
(2)B元素组成单质的符号 ;
(3)n个D离子 ;
(4)C、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8.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自来水厂常利用 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4)“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
19.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对人体体温的检测能及时发现新冠病毒。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硫酸铜和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金属活动性:铜比锌 (填“强”或“弱”)。
(3)写出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该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 。
三、推断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2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2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如需随时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应该如何改进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发现制得的氧气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他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 。
(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方法是 。
五、计算题(共6分)
22.小苏打(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小苏打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如表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100
锥形瓶中溶液质量/g 226.6 244.4 262.2 300
(1)当加入20g稀盐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当锥形瓶内样品溶液中的碳酸氢钠与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专门的符号表示;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无固定符号。
【详解】A.红磷只含有一种物质,化学式为P,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只含有一种物质,化学式为MgO,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为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采土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和泥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烧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刻字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B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钙离子表示为Ca2+,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倾倒液体应瓶盖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挨量筒口,标签对准手心,图示操作正确;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图示操作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B。
5.B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糕点松软可口,所以可用于制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选项说法错误;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C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错误;
B.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种类不变,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无论固态、液态、气态,微粒间都有间隔,故C错误;
D.干冰升华是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所以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阳光充足的地方,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湿衣服容易晾干,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B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C正确;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会变大,不是分子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故选A。
9.B
【详解】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砷原子和镓原子核外均有四个电子层,则均位于第四周期,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第五主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而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则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和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塑料一定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 天然橡胶是天然有机材料,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丙是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乙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是氧气,故甲的化学式为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甲的化学式为H2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C、甲的化学式为H2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3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通常省略,故说法错误;
D、乙是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常温下呈固态是物质的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熔点高是物质的熔点,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A。
13.C
【详解】“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故①④说法正确。故选C。
14.A
【详解】A、将Zn和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Zn、Cu均能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Zn>Ag,Cu>Ag,但是无法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气体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氧气对铁钉生锈的影响,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A。
15.C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方法:加入溶质后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据此分析。可知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 NaNO3 溶液中,逐渐加入 NaNO3 晶体,原有溶质质量会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至饱和状态时不再溶解,故不再变化,
【详解】A、根据分析判断图中所示溶质质量分数开始时不是零,不符题意,故错误;
B、根据分析判断图中所示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不变,不符题意,故错误;
C、根据分析判断图中所示溶质质量分数开始时不是零,后逐渐增多至饱和时不再变化,符合题意,正确;
D、根据分析判断图中所示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多,不符题意,故错误;
答案为:C
16. ① ③ ⑤ ④ ②
【详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清洁能源,故选:①。
(2)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③。
(3)碳酸钙含钙元素,可做补钙剂,故选:⑤。
(4)氯化钠是厨房调味品,故选:④。
(5)硬水滴加肥皂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滴加肥皂水气泡多,浮渣少,故选:②。
17. 硅元素 H2 nS2- SO2##SO3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详解】(1)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2)失去电子后只剩一个质子的是氢元素,其组成的单质为氢气,符号为H2;
(3)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的是硫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6个,故D为硫元素。n个D离子写成nS2-;
(4)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单质是氧气,故C元素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SO2或SO3。
【点睛】结合具体元素进行分析。
18. 肥皂水; 煮沸; 活性炭; 过滤; 1个铜原子。
【详解】(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等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达到软化水的目的,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化学中的过滤是固液分离的操作。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4)“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1个铜原子。
19. 塑料 弱 -3 氮肥
【详解】(1)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故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2)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锌能将铜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
(3)氯元素通常为-1价,氢元素通常为+1价,设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4+(-1)=0,x=-3;
氯化铵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20.(1) H2O2 C
(2)用作医疗(合理即可)
(3) CO##一氧化碳
【分析】根据“A和C常温下是液体”, A和C的元素组成相同,且A能转化成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知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氧气;根据“H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可知H是铜;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D和F都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E是D和氧气反应得到的,再根据E、F反应生成G、H(铜),则D可能是碳,E是一氧化碳, G是二氧化碳, F是氧化铜,带入框图验证,推断合理。
【详解】(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是H2O2;D是碳,化学式为C;
(2)物质B是氧气,可用作医疗等;
(3)反应③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CO得到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作还原剂。
21.(1)酒精灯
(2) BE 过氧化氢水+氧气 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3) A 防止粉末状固体进入导管 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如需要随时控制反应的速率,发生装置可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固体随气流进入导管;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发现制得的氧气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错误操作可能是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22.(1)2.2
(2)解:设19.1g小苏打样品中原有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16.8g;y=11.7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详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9.1g+189.7g+20g-226.5g=2.2g;
(2)由表格可知,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20g,4.4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40g,6.6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60g,则8.8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80g,所以恰好反应需要盐酸80克,利用8.8g二氧化碳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同时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来自两部分:小苏打中含有的和反应新生成的,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两部分氯化钠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盐城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年初中中考押题模拟卷(四)化学(广东专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