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必考点解析试题(解析卷)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2、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此处“不同”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
3、下列选项中不是声音基本特征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0米以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初中阶段的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此后,男、女同学的声带有了明显的区别,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薄而短,由此可认为男生在“变声期”,声音的______发生了改变(填“音调”、“响度”成“音色”)。
2、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发声,当车走到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轻轻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________ 与 ________ 的关系。
4、2020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燃放爆竹时,爆竹周围的空气会因______而产生较大的声音,较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此时爆竹的声音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5、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抗疫。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时,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工作人员调节喇叭的音量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游客乘车在盘山路上停车休息,某人对着前面的高山大喊一声,4秒后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试估算该处离前面高山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0.4s后听到了回声,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
3、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单向传播性好”的特点制成了声呐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
(1)如果静止的航船的声呐装置发出的信号遇到冰山返回经6s被接收到,则冰山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 )
(2)这种现象说明声音可以 ___________。
(3)这种装置可用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
4、一汽车行驶至某处时向前方的山崖鸣笛,问:
(1)若汽车停在此处鸣笛,经过3s听到回声,求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为多少?
(2)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靠近山崖行驶,鸣笛后3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5、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10s听到回声,则
(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将表中所缺数据补全,表格空白处应填___________。
(4)聪明的小王发现,实验过程中,编号A的铜丝用到了两次。假设验证每个猜想都需要至少3种不同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试分析如果有足够多的型号的琴弦供选择的情况下,验证所有猜想至少需要___________种不同规格的琴弦。
2、以下所示情景,是爱动手的小明做的一些声学实验:
(1)如图甲,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刻度尺,观察到刻度尺振动的 ___________(填“快慢”或“幅度”)不同,而且还能够听出刻度尺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填声音特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 ___________(填“频率”或“振幅”)有关;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______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会 ___________;当喇叭音调越高,肥皂膜振动越快,可见音调与发声体 ___________(填“频率”或“振幅”)有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故C正确;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
故选A。
3、D
【详解】
A.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度反映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材质及结构有关,可以由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是声音的特征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速不是声音的基本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有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正是声波所带的能量将结石粉碎了,故B正确;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人耳能将原声和回声分辨出来的时间为0.1s,则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
s=vt=340m/s××0.1s=17m
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音调
【详解】
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声带变得厚而长,声带的振动频率变慢,声音低沉、浑厚,因此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2、 振动 音色 信息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2][3]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3、 响度 振幅
【详解】
[1][2]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振动 响度 噪声
【详解】
[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2]较大声音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
[3]炮竹声影响人们的休息,所以属于噪声。
5、 振动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大喇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2]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三、计算题
1、680m
【详解】
解:由题意知,声音由该处传到前面高山所用的时间
t=×4s=2s
则该处离前面高山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答:该处离前面高山的距离为680m。
2、68m
【详解】
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
已知在空气中15℃时声速,由,可得,井底深度
答:这口枯井约有68m。
3、 4500m 传递信息 不能,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
(1)[1]由得,超声波的路程
航船到冰山的距离
(2)[2]根据题意知道,利用回声测距说明声音可以信息。
(3)[3]超声波是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大气层外是真空,所以不能用这种装置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答:(1)冰山到航船的距离是4500m。
(2)传递信息。
(3)不能,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1)510m;(2)480m
【详解】
解:(1)声音传播时间t1=3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340m/s,则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1=v1×t1=340m/s×3s=1020m
所以汽车距离距离前方悬崖的距离为
(2)汽车速度为v2=20m/s,从鸣笛到听到回声用时t2=3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行驶的距离为
s2=v2×t2=20m/s×3s=60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340m/s,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3=v1×t2=340m/s×3s=1020m
听到回声时,汽车与悬崖的距离为
答:(1)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为51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480m。
5、(1)150m;(2)1775m
【详解】
解:(1)由可得,在t=10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2)由可得,10s内鸣笛声传播的路程:
设按喇叭时汽车到高山的路程为s,则有:
所以,鸣笛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
答:(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150m;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的距离为1775m。
四、实验探究
1、 ABC ADF 80 7
【详解】
(1)[1]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改变横截面积并保证其它因素不变,故应该选择ABC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2]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应该改变琴弦的长度并保证其它因素相同,所以应该选择ADF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3]为了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该改变材料并保证其它因素相同,所以应该选择EGH三根琴弦,且这三根琴弦长度相同,故空白处应填80。
(4)[4]设先研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需要3种规格的琴弦,然后在研究音调与材料关系时还需要2种规格的琴弦,再研究音调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还需要2种规格的琴弦,所以至少需要7种不同规格的琴弦。
2、 幅度 响度 振幅 空气 能量 振动 频率
【详解】
(1)[1][2][3]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的振动幅度大小不同,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3)[6][7]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当喇叭音调越高,频率越快,肥皂膜振动越快,可见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安徽省中考九年级物理一轮专题复习训练 第14章 欧姆定律 电功率(含答案)

下一篇: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学习成果监测(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