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4届九年级结课评估
化学
注意事项:
1.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2.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1-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中华传统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纸 B. 粮食酿酒
C. 编中国结 D. 捏泥人
2.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合成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 B. 玻璃钢 C. 陶瓷 D. 不锈钢
3. “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的美食诱人。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
A. 羊肉串 B. 豆腐脑 C. 炸酱面 D. 炸鸡翅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对于产生的相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且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并生成黑色固体
C. 铜空气中加热变黑
D.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且生成黑色固体
5.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水 C. 硫 D. 铁
6.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于研究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比较铜与黄铜的硬度
C 检验二氧化碳性质
D. 验满氧气
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水是混合物,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净化处理
B. 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硬水过滤后可转化为软水
8. 实验室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g B. 把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C. 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溶液浓度偏大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9.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C. 钛的元素符号为ti 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1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尿素【CO(NH2)2】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11. 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的过程中,发现氨气燃烧能释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12. 氯酸钾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13. 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 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C. 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D. 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14. 5.3g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到固体的总质量为12.4g,则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A. 0.2g B. 0.5g C. 0.7g D. 1.2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16. 2023年11月16日,我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燃料有液氢,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能发生反应,某实验小组向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18.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物质b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的是该物质的_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t2℃时,将90gb的饱和溶液稀释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g。
19. 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其中A是一种水溶液呈碱性的盐,C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难溶性的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______;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写出D→B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D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20. 天然气是应用最广泛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二氧化碳、1.8g水和xg一氧化碳,则x的值为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将醋放入锅里的汤中,整锅汤都变酸了。
(2)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
22.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检验试管乙内气体方法是什么?
(2)请写出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23. 某化学小组进行CO还原Fe2O3的模拟炼铁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直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2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所得的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2)请写出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成分。
(3)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酸、碱、盐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
(1)因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故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检验某烧碱样品是否变质,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多选)。
a.稀盐酸 b.石灰水 c.氯化钙溶液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若用该反应来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
(4)海洋中有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操作I和操作Ⅱ的名称______。
②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向操作Ⅱ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其目的是什么______?
(5)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取49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河南省2024届九年级结课评估
化学
注意事项:
1.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2.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1-35.5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中华传统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纸 B. 粮食酿酒
C. 编中国结 D. 捏泥人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编中国结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捏泥人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合成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 B. 玻璃钢 C. 陶瓷 D. 不锈钢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涤纶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B、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的美食诱人。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
A. 羊肉串 B. 豆腐脑 C. 炸酱面 D. 炸鸡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羊肉串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B、豆腐脑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C、炸酱面中含有淀粉,淡粉属于糖类,选项正确;
D、炸鸡翅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故选C。
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对于产生的相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且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并生成黑色固体
C. 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D.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且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并生成黑色固体,选项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选项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且生成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故选C。
5.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水 C. 硫 D. 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硫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铁是由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于研究物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比较铜与黄铜的硬度
C. 检验二氧化碳性质
D. 验满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气密性:连接装置,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选项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互相刻画,纯铜上会出现刻痕,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倾倒二氧化碳会观察到蜡烛熄灭,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错误。
故选D。
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水是混合物,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净化处理
B. 净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 硬水过滤后可转化为软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黄河水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净化处理,该选项叙述正确;
B、常见的净水方法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该选项叙述正确;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改、镁化合物的水,该选项叙述正确;
D、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过滤不能将硬水软化,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D。
8. 实验室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6g B. 把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C. 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溶液浓度偏大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g×3%=6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会使溶液浓度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量筒、胶头滴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 钛合金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C. 钛的元素符号为ti 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钛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钛原子的中子数约为48-22=2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元素符号书写时,应一大二小,钛的元素符号为Ti,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尿素【CO(NH2)2】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尿素中只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
11. 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的过程中,发现氨气燃烧能释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由图可知,乙为O2,属于单质,则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H3、丙为N2、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氨分子和3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氮分子和6个水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 氯酸钾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3 C. +5 D. +7
【答案】C
【解析】
【详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C。
13. 下列根据某些性质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气味
B. 硫酸铵和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C. 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D. 氧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法正确;
B、硫酸铵和氯化铵中均含有铵根,和熟石灰研磨时均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鉴别,该选项方法错误;
C、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能鉴别,该选项方法正确;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B。
14. 5.3g锌粉、铝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与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到固体的总质量为12.4g,则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A. 0.2g B. 0.5g C. 0.7g D. 1.2g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则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锌、氯化铝、氯化亚铁和氯化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其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2.4g-5.3g=7.1g,又由于产生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均来自于HCl中,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0.2g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答案】 ①. 门捷列夫 ②. 铝##Al
【解析】
【详解】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符号为Al。
16. 2023年11月16日,我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运载火箭中用到的燃料有液氢,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①. 无污染(合理即可) ②.
【解析】
【详解】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且氢气热值高,则为理想的能源;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能发生反应,某实验小组向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答案】 ①. 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②. ③.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逐渐变成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从微观角度看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氯离子,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氯化钠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氯离子,反应前后氯离子、钠离子没有发生改变,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18.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b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得到的是该物质的_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t2℃时,将90gb的饱和溶液稀释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 ①. t1 ②. 不饱和溶液
(2)3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时,b、c溶解度曲线相交,则物质b和c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1℃;
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则将c的饱和溶液降温,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t2℃时,b的溶解度为80g,则90g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则稀释后溶液质量为40g÷10%=400g,加水的质量为400g-90g=310g。
19. 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化合物,其中A是一种水溶液呈碱性的盐,C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难溶性的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B的化学式:______;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写出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D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______。
【答案】(1) ①. CaCl2 ②. 复分解反应
(2) ①. ②. 补钙剂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水溶液呈碱性的盐,故A是碳酸钠,C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故C是氯化钠,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难溶性的盐,故D是碳酸钙,A和B反应可以生成C和D,故B是氯化钙,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
A和B反应生成C和D的方程式为,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D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B,故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碳酸钙在生活中常用作补钙剂。
20. 天然气是应用最广泛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二氧化碳、1.8g水和xg一氧化碳,则x的值为_____。
【答案】 ①. ②. 1.4
【解析】
【详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6g+7.2g-6.6g-1.8g=1.4g。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将醋放入锅里的汤中,整锅汤都变酸了。
(2)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醋放进汤锅里,醋在汤中扩散,是因为醋酸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使整锅汤都变酸。
【小问2详解】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
22.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检验试管乙内气体的方法是什么?
(2)请写出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由图可知,乙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则收集的气体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23. 某化学小组进行CO还原Fe2O3的模拟炼铁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直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答案】(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用气球收集尾气(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则需要处理尾气,可用气球收集尾气。
2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所得的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2)请写出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成分。
(3)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或 (2)Zn、Cu、Ag
(3)锌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溶液增加质量与减小的质量相等时,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等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Zn>Cu>Ag,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所得的滤渣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锌,则硝酸铜、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一定发生反应为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锌过量,则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锌、铜、银;
【小问3详解】
锌与硝酸银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增加的质量与减少的质量相等时,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等。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酸、碱、盐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
(1)因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故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检验某烧碱样品是否变质,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多选)。
a.稀盐酸 b.石灰水 c.氯化钙溶液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若用该反应来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
(4)海洋中有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操作I和操作Ⅱ的名称______。
②写出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向操作Ⅱ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其目的是什么______?
(5)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取49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1)H+ (2)abc
(3) ①. ②. cdeg
(4) ①. 过滤 ②. ③. 除去溶液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5)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则
解得x=1%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氢离子,符号为H+。
【小问2详解】
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a、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能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变质,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能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变质,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能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变质,符合题意。
故选abc。
【小问3详解】
①B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碳,且气体应从长管通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长管通入,则连接顺序为cdeg。
【小问4详解】
①由流程可知,操作Ⅰ、Ⅱ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其名称为过滤。
②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于氢氧化钠能除去氯化镁,碳酸钠能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则过滤后溶液中仍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加入的盐酸的目的为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问5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