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练习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C1-35.5 Fe-56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做法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C. 生产生活垃圾混合放置 D. 废旧金属制品随意丢弃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氧气属于混合物 B. 常温下氮气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C. 液态氧气可用作火箭燃料 D. 利用气体密度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氮气
3. 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
4. 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5.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 B. :表示硫酸根离子
C. 2H:表示两个氢元素 D. FeO:表示氧化铁
6.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A. 紫色 B. 红色 C. 无色 D. 蓝色
8.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 人工降雨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制造舞台云雾 D. 用于灭火
9. 下列装置(省略了夹持仪器)中能作为制备CO2的发生装置,且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A. B.
C. D.
10.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蒸发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塞紧橡皮塞
11. 目前酸雨从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复合型转化,主要是因为排放物质中增多了
A. 水蒸气 B. 氮氧化物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12.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3. 2022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镉属于金属元素
B. 镉的元素符号为Cd
C.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2.4 g
D. 镉原子的电子数为48
14. 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C. 50℃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甲溶液所含溶质质量更多
D. 将a点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16.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17.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B.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 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木炭粉(CuO) 在空气中灼烧
A. A B. B C. C D. D
19.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分子总数不变 B. 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 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
20. 一种碱式氯化铝铁的化学式为FeA15(OH)xCly,遇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和氯化氢(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称取一定量样品充分灼烧,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过量浓硫酸和碱石灰(NaOH和CaO混合物),浓硫酸质量增大1.8g,碱石灰质量增大29.2g。则FeA15(OH)xCly中x的数值为
A. 10 B. 9 C. 5 D. 8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松鼠鳜鱼”是苏州菜肴中的代表作。其烹饪方法为:在鱼肉上划花纹,加调料腌制后,裹上蛋黄糊,入油锅炸熟后,浇上熬制的糖醋汁即成。
(1)腌制时需用到食盐,其在人体内主要以_____(用微观粒子符号表示)形式分布于细胞液中。
(2)使用铁锅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__(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C12H22O11),烹饪“松鼠鳜鱼”时,起锅晚了常出现烧焦现象,其原因之一是蔗糖在较高温度下分解成炭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洗洁精清洗油腻铁锅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作用。
22.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淀粉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人类通过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获取淀粉,即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在酶催化作用下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再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为淀粉[(C6H10O5)n]等有机化合物。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为: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先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经检测,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相同。
Ⅰ.植物合成淀粉
(1)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固定了_______,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2)温度对某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中BC段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3)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
Ⅱ.人工合成淀粉
(4)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反应时使用过量H2的目的是 _______。
(6)实验室检验淀粉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
(7)甲醇转化为淀粉的主要过程:甲醇甲醛→葡萄糖→……→淀粉。其中转化a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转化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3.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1)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MnO2作催化剂),并从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分离回收KCl。(查阅资料;)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
②溶解KCl时用水量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其原因是_______。
(2)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双氧水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份含有等量的H2O2,但质量分数不同的双氧水,分别向其中加入1克MnO2粉末。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双氧水体积 操作情况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收集到气体体积 反应后液体温度
a1%的150mL 混合不振荡 11分钟 539mL 24°C
a2%的15mL 1分20秒 553mL 56℃
a3%的7.5mL 9秒 562mL 67℃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三次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相同条件下,用C装置分别通过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100 mLCO2,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h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 100 99 93 90.5 89 88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由上表数据分析:
②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
③通过上述探究实验能得到结论是_______。
24.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
用淀粉等原料进行发酵制酒,具有悠久历史。随着近代有机工业的发展,利用炼焦油、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来合成乙醇,能大量节约粮食。乙醇还能利用生物能源转化技术生产,可缓解非再生化石能源的使用。
把工业酒精与生石灰混合,再采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度可达99.5%的乙醇。将乙醇和汽油混合配成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乙醇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它是一种_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 再生能源。
(2)工业酒精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加生石灰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无水乙醇与92#汽油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乙醇:92汽油 10:0 9:1 8:2 … 2:8 1:9 0:10
热值(J/g) 29408.02 21498.63 28184.60 … 31254.94 33932.09 29684.78
①每46g乙醇完全燃烧,需要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理论上可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1kJ)。
②若需燃烧放热最多,根据上表中数据,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最佳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4)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水混合物也能燃烧,乙醇的燃烧效率见图-1(燃烧效率= )。乙醇体积分数越小,燃烧效率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利用Fe/C催化剂裂解无水乙醇可制备氢气。但Fe/C催化剂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团聚和烧结,使产氢率降低。加入适量的金属 Mo 有利于提高 Fe/C 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并提高氢气产率。
图2:600℃时,Mo:Fe对Fe-Mo/C催化裂解乙醇产氢率的影响。
图3,反应温度对于Mo-Fe(5%,Mo:Fe=1:9)/C催化剂裂解乙醇产氢率的影响。
根据图2和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Fe/C 催化剂中加入 Mo 一定能提高裂解乙醇产氢率
B. 反应温度越高,Fe-Mo/C催化裂解乙醇的效果越好
C. 反应温度在600℃且Mo:Fe=1:9时,氢气产率最佳
D. Mo-Fe/C 催化剂能持续催化乙醇裂解,并保持产氢率不变
25. 如图1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I.用高锰酸钾制取O2
(1)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用图1中___________(填字母)。
(2)①用装置F收集O2,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当导管口出现均匀且连续气泡时,将其伸入集气瓶口
B.当集气瓶中水被排尽,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取出导管
C.将集气瓶口朝下提出水面,再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桌面上
D.收集结束后导管仍要放在水中,并立即熄灭酒精灯,以防失火
②用装置G收集O2,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在另一端用___________检验。
II.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①制得的CO2中常混有HCl气体,是因为盐酸具有_______。
②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HCl气体,并获得干燥的CO2。
收集装置应选用图1中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中所盛试剂应选用下面表格中的___________组(填字母)。
(CO2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A组 B组 C组 D组
X 浓硫酸 浓硫酸 饱和NaHCO3溶液 饱和NaOH溶液
Y 饱和NaOH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浓硫酸 浓硫酸
III.制取H2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
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H2还原CuO的实验,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但实验后试管中得到红色固体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能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
(5)①实验室使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为证明固体产物中有 Cu2O,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
(6)现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根据加热不同的时间,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结果如图4所示。
①0.6000g的CuO和H2完全反应可得金属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由图4,在H2还原CuO反应过程中,固体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③为确保H2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7)某同学对H2还原CuO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该过程经历了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2CuOCu2O+H2O,H2+Cu2O2Cu+H2O。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请结合图4,通过计算。分析“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这一假设是否合理___________。
26. 纳米级Fe3O4颗粒可应用在磁流体领域。制备Fe3O4的一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沉淀”时的反应为:2FeC13+FeC12+8NH3·H2O=Fe3O4 +8NH4C1+4H2O
(1)FeC12可以用废铁屑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得。向盐酸酸化的FeC12溶液中通入O2可生成 FeC13和 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沉淀”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与反应的温度。
①“沉淀”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为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溶解”时,实际投放的远大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ZnO·Fe3O4的性能比Fe3O4更好。
① 高温下,铁酸锌(ZnFe2O4)可被CO选择性还原为ZnO和Fe3O4,CO转化为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中CO体积分数,对还原产物的影响如图所示。温度在200~1000℃范围里,要保证还原产物始终为ZnO和Fe3O4,则控制体系中CO的体积分数的范围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