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卷4-7--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综合练习卷4-7 --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B.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
C.原子序数为7、8、9的三种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依次增大
D.电子仅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价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位于第5周期ⅠA族,是s区元素
C.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图都是球形,球的半径大小相同
D.基态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3.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羧酸的酸性:
C.热稳定性: D.元素的电负性:
4.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三周期,VB族,d区 B.第四周期,IIB族,ds区
C.第四周期,IIA族,s区 D.第三周期,VIA族,p区
5.已知X、Y是主族元素,为电离能,单位是。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 …
X 500 4600 6900 9500 …
Y 580 1800 2700 11600 …
A.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B.元素Y是ⅢA族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D.元素X为金属元素,常见化合价是+1价
6.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NH3极易溶于水而CH4难溶于水的原因只是因为NH3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D.冰熔化时只破坏范德华力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中的键角一定是109°28′
D.不同的原子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
8.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能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肯定不同
B.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
C.在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
D.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9.化合物所含的5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和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基态原子价层轨道半充满,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电负性:
B.简单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和的空间结构均为直线形
10.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H4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邻羟基苯甲醛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
1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仅Y、Z位于同一周期,X的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4倍,W、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基态原子最外层有1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三元酸
D.Y的简单氢化物中Y的化合价是正价
12.已知四氨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甲,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1
B.四氨合铜离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配位键、离子键
C.距离Ca2+最近且等距离的F-有6个
D.若CaF2晶胞的棱长为acm,CaF2的密度为g/cm3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共价晶体
②水结成冰密度减小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有关
③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减弱
④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⑤、、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熔沸点依次升高
⑥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二、填空题
14.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 (填“相同”或“相反”)。
(2)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 ,占据该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 。
(3)基态硅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 。
(4)写出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5)已知与结构相似,则NaCN的电子式为 。
15.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
目前合成氨工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铁触媒中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和FeO),还含有少量的K2O、Al2O3、CuO、TiO2、Cr2O3等。回答问题:
(1)基态N原子中,有 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与同族且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与钛同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元素有 种。
(3)24Cr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则两种自旋状态的电子数之比为
(4)分析Cu、Zn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测Cu的第二电离能I2 Zn的第二电离能I2.(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5)H+可与NH3形成NH。NH中H—N—H键角比NH3中H—N—H键角大,原因是 。预测NH3中H—N—H键角 NF3中F—N—F键角(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6)邻二氮菲()分子中N杂化方式为 。
16.I.经研究表明,Fe(SCN)3是配合物,Fe3+与SCN—不仅能以1:3的个数比配合,还可以其他个数比配合。
(1)SCN-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e-稳定结构,请画出SCN-的结构式 ,若其中主要是Fe3+与SCN—以个数比1:1配合所得离子,显血红色,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
(2)若Fe3+与SCN-以个数比1:5配合,则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
(3)Fe还能与CO形成配合物Fe(CO)5,该配合物中的配位原子是 (写元素符号)。
II.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铜表面存活时间最短,仅为4小时,铜被称为细菌病毒的“杀手”;硫酸铜可用于制农药波尔多液。
(4)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请画出深蓝色离子的结构: ;再加入乙醇后,析出深蓝色的晶体,请写出深蓝色晶体的化学式: 。
(5)金属铜与氨水或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得到深蓝色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 。
(6)CuSO4·5H2O结构示意图如下,CuSO4·5H2O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E.氢键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原子采用 杂化,其键角比中键角 (填“大”或“小”),原因是: 。
(2)有如下分子:①②③④⑤⑥⑦HCl⑧⑨⑩
①上述分子中每个原子周围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
②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之比为 。
③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有 (填序号)。
④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的分子是 (填序号)。
(3)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分子中σ键和π键之比为9∶3 ②该物质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
③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 ④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18.氨硼烷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分子式为。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的结构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O原子价电子轨道式 (2)写出分子的电子式
(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上述化学反应中,所含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4)有机碱离子是的等电子体,该离子与、组成的光电材料,其晶胞如图所示:

该晶体中离子与离子间的作用力为 ,的配位数是 。若晶胞参数为a pm,该晶体密度为ρ g cm,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mol(列出计算式)。
参考答案:
1.B2.A3.D4.C5.A6.B7.D8.B9.C10.B11.C12.D13.D
14.(1) Mg 相反(2) N 球形(3)
(4)[Ar]3d104s24p3(5)
15.(1)5(2) 3(3)5:3 或3:5(4)大于
(5) NH3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大,NH4+中N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排斥力小 大于(6)
16.(1) 或 Fe(SCN)2+
(2)FeCl3+5KSCN=K2[Fe(SCN)5]+3KCl
(3) C
[Cu(NH3)4]SO4 H2O
(4)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5)ABDE
17.(1) sp3 大 、H2O中心O均为sp3杂化,H3O+中O有1对孤电子,H2O中O有2对孤电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因而H3O+键角大
(2) ②⑤⑥ 1:1 ②⑤⑦⑧ ②⑤
(3)②③
18.(1)
(2)
(3)B﹤H﹤N﹤O
(4) 离子键 1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电子云只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实际上并不存在,利用电子云中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核外电子在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故A错误;
B.碳原子的2p能级上有三个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最后两个电子应该以自旋状态相同的方式分布在两个不同的2p轨道上,所以电子排布式违反了洪特规则,故B正确;
C.原子序数为7、8、9的三种元素是第二周期的N、O、F,其第一电离能F>N>O,电负性F>O>N,故C错误;
D.电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产生发射光谱,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产生吸收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A
【详解】A.基态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能量处于最低状态,镁原子由时,电子发生跃迁,需要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故A正确;
B.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电子层数是5,最后一个电子排在p轨道,所以该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IIIA族,是p区元素,故B错误;
C.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图都是球形,且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C错误;
D.基态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D
【详解】A.B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是全充满结构,B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不如Be稳定,因此第一电离能:,A错误;
B.电负性F>H,因此羧酸的酸性:,B错误;
C.非金属性O>S,因此热稳定性:,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因此元素的电负性:,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由+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可知,该元素为原子序数为24的钙元素,钙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IA族,处于s区,故选C。
5.A
【分析】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X为第ⅠA族元素; Y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差距较大,说明Y为第ⅢA族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的金属活泼性大于Y。
【详解】A.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为Al元素,它不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但能溶于酸和强碱溶液,故A错误;
B.通过以上分析知,Y为第ⅢA族元素,故B正确;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X的电负性小于Cl元素,所以在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X显+1价、Cl元素显-1价,则化学式可能是XCl,故C正确;
D.元素X为金属元素,X为碱金属,常见化合价是+1价,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之内,A错误;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B正确;
C.NH3极易溶于水除了是因为NH3是极性分子,还由于氨气能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C错误;
D.冰熔化时既破坏范德华力有破坏了分子间氢键,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氦气是由单原子分子构成,其中不含共价键,A错误;
B.铵盐为离子化合物,但是不含有金属元素,B错误;
C.白磷是正四面体分子结构,键角为60°,C错误;
D.同位素原子属于不同的原子,但化学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可能相同,比如C和N的2p电子数分别为2和3,且自旋方向均相同,故A错误;
B.同一原子中,能层序数越大, 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半径越大,故B正确;
C.因σ键成键方式为“头碰头”,这种方式轨道重叠更大,所以在分子中总是优先形成σ键,如有其余化学键则为π键,故分子中共价键应是可能只有σ键,而没有π键,故C错误;
D.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参与杂化的轨道形成π键,故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X、Y、Z、E、M5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E为O元素;M是有机分子的骨架元素,则M为C元素;X、Y和Z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 2,则X为Na元素;Z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则Z为P元素;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为Mg元素。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则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碳元素,故A错误;
B.水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磷化氢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则水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磷化氢,沸点高于磷化氢,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镁原子的3s轨道为稳定的全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Mg>Na,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臭氧和二氧化硫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都为18,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所以臭氧和二氧化硫分子的空间构型都为V形,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NH3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CH4则不存在,故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H4,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F>Cl>Br>I,则HF、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与共价键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F2、Cl2、Br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邻羟基苯甲醛主要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较低,而对羟基苯甲醛主要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故邻羟基苯甲醛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C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仅Y、Z位于同一周期,则W为H,X的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4倍,即X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1,即X为B,W、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Y为Si,Z基态原子最外层有1个未成对电子,则Z为C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Y为Si、Z为Cl,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ⅡA、ⅤA反常,可知第一电离能Cl>Si即,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为B、Z为Cl,则X与Z形成的化合物即BCl3中中心原子B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故其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B正确;
C.由分析可知,X为B,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H3BO3,H3BO3是一元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BO3+H2O[B(OH)4]-+H+,C错误;
D.由分析可知,Y为Si,由于Si的电负性小于H,故Y的简单氢化物中Y的化合价是正价,D正确;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A.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A错误;
B.四氨合铜离子的配位体NH3的N原子与中心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在配位体NH3中H-N键为极性键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B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距离Ca2+最近且等距离的F-在上下层各4个,共8个,C错误;
D.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钙离子、8个氟离子,则晶胞密度:ρ=,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①稀有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稀有气体原子构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而不是共价晶体,①正确;
②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主要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在液态水中使一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相连,而当水凝固时,水分子排列得很规则,氢键会拉伸水分子,使得水分子之间距离增大,体积也就增大,密度减小,② 正确;
③F、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其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故HF、HCl、HBr、H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③错误;
④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与共价键强弱无关,④错误;
⑤S、Se、Te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故H2S、H2Se、H2Te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但是H2S、H2Se、H2Te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其熔沸点依次升高,⑤正确;
⑥三种晶体为共价晶体,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硬度越大,键长:C—C<C—Si<Si—Si,则硬度: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⑥正确;
故选D。
14.(1) Mg 相反
(2) N 球形
(3)
(4)[Ar]3d104s24p3
(5)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对角线规则,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Mg;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是3s2,自旋状态相反;
(2)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N,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
(3)基态硅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
(4)As是33号元素,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3;
(5)NaCN的电子式为。
15.(1)5
(2) 3
(3)5:3 或3:5
(4)大于
(5) NH3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大,NH4+中N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排斥力小 大于
(6)
【详解】(1)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12s22p3,占据的能级轨道数为5,即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
(2)钛位于第四周期且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所以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由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元素有镍、锗、硒,即3种;
(3)基态铬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即两种自旋状态电子数之比为15:9,即为5:3或者3:5;
(4)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Z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Cu+的3d能级处于全满状态,所以其第二电离能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
(5)铵根离子中氮原子没有孤电子对而氨气分子中氮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即NH3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大,NH4+中N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排斥力小;
氟的电负性大于氢,所以共用电子对偏离氮原子,氮氟键之间斥力较小,所以键角小于氨气中氮氢键;
(6)邻二氮菲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对,即杂化方式为。
16.(1) 或 Fe(SCN)2+
(2)FeCl3+5KSCN=K2[Fe(SCN)5]+3KCl
(3) C
[Cu(NH3)4]SO4 H2O
(4)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5)ABDE
【详解】(1)SCN-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e-稳定结构,硫需要共用2对电子形成8e-稳定结构,碳需要共用4对电子形成8e-稳定结构,氮需要共用3对电子形成8e-稳定结构,SCN-的结构式为:或;Fe3+、SCN-按照个数比1∶1配合,所得离子是Fe(SCN)2+;故答案为:或;Fe(SCN)2+。
(2)Fe3+、SCN-按照个数比1∶5配合,3个Cl-与3个K+组合成2个KCl,剩下的2个K+与配离子结合,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5KSCN=K2[Fe(SCN)5]+3KCl,故答案为:FeCl3+5KSCN=K2[Fe(SCN)5]+3KCl。
(3)C原子的电负性比O的小,对孤电子对的吸引力更小,更容易给出孤电子对,因此配位原子是C,故答案为:C;
(4)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产生的深蓝色离子为:[Cu(NH3)4]2+,结构为:;再向深蓝色透明溶液加入乙醇,由于[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Cu(NH3)4]SO4 H2O,故答案为:;[Cu(NH3)4]SO4 H2O。
(5)金属铜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故离子方程式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故答案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6)由结构示意图可知,五水硫酸铜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离子键、极性键、配位键、氢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选ABDE,故答案为:ABDE。
17.(1) sp3 大 、H2O中心O均为sp3杂化,H3O+中O有1对孤电子,H2O中O有2对孤电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因而H3O+键角大
(2) ②⑤⑥ 1:1 ②⑤⑦⑧ ②⑤
(3)②③
【详解】(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其含有1个孤电子对,H2O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前者键角较大的原因:H2O中心O均为sp3杂化,H3O+中O有1对孤电子,H2O中O有2对孤电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对成键子对的排斥力,因而H3O+键角大。
(2)①对于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则上述分子中每个原子周围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②⑤⑥;
②分子结构式为O=C=O,双键一个σ键,一个是π键,所以分子中含有2个σ键,2个π键,则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1:1;
③是对称的结构不是极性分子,、、HCl、中含有极性键且空间结构中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则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有②⑤⑦⑧;
④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其含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同理的空间构型也为三角锥形。
(3)①由结构可知,分子中σ键和π键之比为10∶3,①错误;
②该物质中既有极性键C-O,也有非极性键C-C、C=C,②正确;
③由结构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③正确;
④该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④错误;
故选②③。
18.(1)
(2)
(3)B﹤H﹤N﹤O
(4) 离子键 12
【详解】(1)O原子的价电子式为2s22p4,因此其轨道式为 ;
(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电子式为 ;
(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说明N的电负性大于H;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说明B的电负性小于H。因为N、O在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N电负性小于O,故所含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4)该晶体中离子与I-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与离子间的作用力为为离子键;由题可知为立方体的顶点,与其相邻的有12个,所以配位数12;中,氮原子形成4个单键,其中有1个是配位键,N原子采取sp3杂化,根据均摊法,1 个晶胞中含有I-的个数为,的个数为,Pb2+的个数为1,化学式为,其摩尔质量为620g/mol,一个晶胞的质量为,体积为,则晶体密度,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强化练1 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的应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下一篇: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 第三次诊断性监测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