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S-32 C1-35.5 Na-23 Fe-56 Cu-64 Ba-137
一、单选题(50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赤铁矿 B.普通玻璃 C.漂白粉 D.液氯
2.下列化学家与其所作的突出贡献不匹配的是()
门捷列夫 拉瓦锡 阿伏加德罗 道尔顿
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提出氧化学说 提出分子学说 提出原子论
A B C D
A.A B.B C.C D.D
3.铟(In)是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主族元素,手机、电脑、电视屏幕使用的都是含铟的导电玻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的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B.与互为同位素
C.In与Al处于同一主族 D.,In元素的质量数为113
4.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B.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只含金属元素
C.常温下,铝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日常用的铝制品不需要特殊保护
D.储氢材料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形成金属氢化物
5.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将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一定量沸水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C.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云、雾、有色玻璃均属于胶体
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的结构式:N≡N
B.的结构示意图:
C.形成过程:
D.石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B.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大量用于制造盐酸、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C.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
D.汽车的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了反应:NO+CO=C+NO2
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①液态氯化氢 ② 稀硫酸 ③碳酸钠固体 ④熔融态氯化镁 ⑤五水硫酸铜晶体 ⑥氯水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9.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CO和1mol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相同,但原子数不同 B.体积相同,但不一定是22.4L
C.质子数不同,电子数也不同 D.两者的密度相同
10.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 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该过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1.对于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处理不恰当的是
A.对于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废液应分别收集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盐酸
C.易燃物如钠、钾等若随便丢弃易引起火灾,可将未用完的钠、钾放回原试剂瓶
D.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利用沉淀法进行处理
12.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选项中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成灰,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⑥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选用③、⑧和⑩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480mL0.l0mol L-1的CuSO4溶液,需称取12.5g胆矾(CuSO4·5H2O)
B.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一粒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可观察到钠剧烈反应,在水中上下浮动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加水溶解后,溶液呈黄色
C.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2CO3固体,滴入几滴水,振荡,体系温度下降
D.将一小块铝片投入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可立即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沸点逐渐降低
B.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优良的催化剂的元素
C.同一周期中,ⅡA与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相差25
D.在多电子原子中,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为离子化合物
B.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化学物质都由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
D.溶于水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又有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和过量锌反应:Zn + 2Fe3+ = 2Fe2+ +Zn2+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Ba2++OH-+H++ SO=BaSO4↓+H2O
C.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H+ +OH- =H2O
D.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Al3++3H2O
18.下表中,陈述Ⅰ、Ⅱ都正确且两者之间有关联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铁丝蘸取某溶液于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钠盐
B Al(OH)3能在NaOH溶液中溶解 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C 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强
D 用足量的盐酸溶液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
A.A B.B C.C D.D
19.下列有关制备硫酸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
B.在吸收塔中为了充分吸收SO3,常选用蒸馏水作吸收剂
C.尾气中的SO2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内容
D.进入接触室之前,气体需经过净化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
20.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21.Z、Y、X、W、Q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Y、W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Q位于同一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X、W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Z、Y、X、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的稳定结构
C.X与Y、Y与Z均可形成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W与X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发生反应
22.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B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可能会变为红色
B.溶液B转化为溶液C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Fe2++O2=2Fe3++2H2O
C.溶液酸性:A>B>C
D.加氧化亚铁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
23.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气体和672mL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g。则x等于
A.8.64 B.9.00 C.9.20 D.9.44
24.已知通入溶液无明显现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B.乙中产生的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将氧化为沉淀
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D.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溶液中,保证气体与充分接触
25.实验室用还原(沸点:31.85℃)制备高纯硅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Ⅱ、Ⅲ中依次盛装的是浓硫酸、冰水
B.实验时,应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活塞K
C.为鉴定制得硅中是否含有微量铁单质,需要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双氧水、KSCN溶液
D.该实验中制备氢气的装置也可用于硫酸与反应制备
二、综合题(50分)
26.回答下列问题
(1)①HClO的结构式为 ;
②水分子的空间构型 ;
③铁红的化学式 ;
(2)相同条件下,冰的密度比水小的原因是 ;
(3)氧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有10个中子,该核素的符号可表示为 ;
(4)用氯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消毒液消毒衣服时要先用温水稀释后再浸泡一段时间,但温度不能高于50℃。则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5)写出铝粉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6)遇水产生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如图是“金字塔”式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上标有ⅥA族和几种元素的位置。请用准确的化学符号和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h元素和g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2)w的最低价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3)d、e、f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是: ;
(4)为二元弱碱,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
(5)BrCl属于卤素互化物,性质与相似。写出Br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一定处于第IVA族
B.第5周期第V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5
C.h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比f形成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高
D.周期表中当某元素的周期序数大于其族序数时,该元素可能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28.化合物M是某种具有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为了研究其组成,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甲可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气体甲的电子式为 ;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 ;
(2)白色沉淀乙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丙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气体甲的水溶液与反应液中金属阳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9.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工业废铁屑制备食品添加剂FeSO4·7H2O,流程图如下
(1)溶液C中的溶质为 (填写化学式);
(2)“酸浸”时需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该过程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溶液C→Al(OH)3的离子方程式是 ;
(4)“灼烧”操作应选择下列哪一种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Ⅱ.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
(5)现用其测定某补血剂片中亚铁的含量:称取含(式量为278)的补血剂片a g,充分研磨后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的该溶液与0.1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式: ;
(6)甲同学四次实验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数据如下
测定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V(KMnO4液)/mL 24.98 25.02 25.00 20.00
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数据,该补血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用a表示)。
(7)补铁剂使用时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乙同学猜测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以利于人体吸收。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适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回答并说明理由: 。
30.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31.某研究小组同学为探究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临界浓度(浓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的最低浓度)设计了如图实验(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锌与浓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可以适当加热以加速其反应,当有大量气泡生成时,该反应速率会明显加快并伴有大量的热放出。
移动塑料棒,使锌浸没到硫酸中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向D装置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a g。
(1)加入H O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浓硫酸与锌反应的临界浓度为 mol·L-1(用含a的计算式表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试卷第10页,共10页
1.D
【详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为混合物,故A不选;
B.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属于混合物,故B不选;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为混合物,故C不选;
D.液氯为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故D可选;
故选D。
2.A
【详解】A.元素概念是由17世纪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A错误;
B.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出氧化学说,故B正确;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创立了分子学说,故C正确;
D.波义耳,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或原子自由组合构成的,提出了原子论,故D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In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49,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故A正确;
B.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In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In与Al处于同一主族第ⅢA,故C正确;
D.In元素有同位素,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等于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丰度再求和,故D错误。
答案选D。
4.D
【详解】A.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钢是对含碳量在0.02%~2%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故A错误;
B.不锈钢是一种合金钢,不锈钢中含碳量较低,最大不超过1.2%,除含有金属元素外,还含有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铝为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内部铝不被腐蚀,日常生活中,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表面,故C错误;
D.储氢材料是一种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
答案为D。
5.C
【详解】A.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属于混合物,A正确;
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便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正确;
C.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差异,胶粒直径介于10-9m~10-7m之间,C不正确;
D.云、雾为气溶胶,有色玻璃为固溶胶,它们均属于胶体,D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分子中含有三键,结构式:N≡N,A正确;
B.的核外电子数是10,结构示意图:,B正确;
C.是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C错误;
D.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则石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可以为,D正确;
答案选C。
7.D
【详解】A.铝合金中的硬铝硬度大,密度小,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气反应用于制造盐酸,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可用于制造农药,染料和药品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B正确;
C.铁粉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常用作食品脱氧剂,故C正确;
D.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的反应为:2NO+2CO=2CO2+N2,故D错误;
故选:D。
8.B
【详解】①液态氯化氢虽为电解质,但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
② 稀硫酸溶液中,含硫酸根和氢离子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稀硫酸属于混合物;
③碳酸钠虽然为强电解质,但碳酸钠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
④熔融态氯化镁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
⑤五水硫酸铜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
⑥氯水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以及次氯酸跟离子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综上所述①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选A
9.D
【详解】A.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但CO中有2个原子,CO2中3个原子,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故A正确;
B.相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但温度压强不一定是标况,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B正确;
C.1个CO中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1个CO2中质子数为22,电子数为22;相同分子数的两种气体中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故C正确;
D.同温、同压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但两者质量不同,故密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盐表面的Na+和Cl 在水分子作用下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Na+在水中形成水合钠离子时,由于Na+带正电,所以H2O分子中带部分负电荷O原子靠近Na+一侧;Cl-形成水合氯离子时,由于Cl-带负电,因此H2O分子中带有正电荷的H原子一端靠近Cl-一侧,故上述图示中错误的表述是,故合理选项是D。
11.B
【详解】A.对于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废液应分别收集,在确定酸和碱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无危险时,可以利用中合法或氧化还原法,各取少量分次混合再排放,故A正确;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盐酸具有腐蚀性,故B错误;
C.中学实验中,对于钠,钾,磷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实验中未使用完时,可以将剩余的物品放回原试剂瓶保存,切忌乱扔,故C正确;
D.对于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废液,我们一般采用沉淀的方法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将茶叶灼烧成灰,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⑨和三脚架或带铁圈的铁架台,A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B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C.过滤时不需要用容量瓶,C项所选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
D.检验滤液中的,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溶液,用到的实验用品有③、⑧和⑩,D项所选实验用品都能用到;
答案选C。
13.A
【详解】A.实验室中没有480mL的容量瓶,所以应配制500mL溶液,需称取胆矾的质量为,A正确;
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NaCl固体,B错误;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
D.用浓盐酸配制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使浓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把一粒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可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在水面上不断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A项错误;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会生成氯化铁,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棕褐色的烟,加水溶解后,溶液呈黄色,B项正确;
C.固体溶于水放热,在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滴入几滴水,振荡,体系温度升高,C项错误;
D.将一小块铝片投入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是Al片表面的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然后是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来有大量气泡产生,D项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A.常温下、为气体,为液体,为固体,沸点逐渐升高,故A错误;
B.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一定的非金属性,常用于作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
C.短周期ⅡA与ⅢA族原子序数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七周期因有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存在,ⅡA与ⅢA族原子序数相差25,故C正确;
D.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故D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A. 是共价分子,溶于水是分子内共价键断裂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因而能导电,不能按水溶液的导电性推断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
B.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错误;
C. 大多数化学物质由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但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已达稳定,不需要形成化学键,C错误;
D. 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水分子内有极性共价键、生成的氢氧根内部有极性共价键,故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又有极性共价键的形成,D正确;
答案选D。
17.D
【详解】A.氯化铁溶液和过量锌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是沉淀,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是沉淀,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A.用铁丝蘸取某溶液于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含钠盐,也有可能含有NaOH,A项错误;
B.向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发生反应:,说明金属氢氧化物显两性,也具有一些酸的性质,从而可证明金属元素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B项正确;
C.盐酸中逐滴滴入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但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强,C项错误;
D.用足量的盐酸溶解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无,这是由于Fe与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当用盐酸溶解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时,发生反应:,未反应的铁粉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导致溶液中无,因此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所以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并不是因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D项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A.沸腾炉制取二氧化硫,经净化后,进入接触室发生2SO2+O2 2SO3,A错误;
B.工业上在吸收塔内用浓硫酸吸收,防止形成酸雾阻止充分吸收,用水吸收容易形成酸雾,B错误;
C.二氧化硫是酸雨的来源,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内容,C错误;
D.制备硫酸过程中,从沸腾炉中出来的气体需要净化和干燥,是为了防止在接触室中的催化剂中毒,D正确;
故选D。
20.D
【分析】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N2是生成物,则NH4+应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具有氧化性的ClO-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则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N2↑+3H2O+3Cl-+2H+,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2NH4+=N2↑+3H2O+3Cl-+2H+。
A.由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NH4+中N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所以还原剂为NH4+,A错误;
B.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3mol电子,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是ClO-,还原剂是NH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错误;
D.反应生成H+,使溶液中c(H+)增大,溶液酸性增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1.B
【分析】由结构图和题意可知,X为Na。而Z、Y、X、W、Q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Y、W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则Z位于第一周期为H,Y位于第二周期,W位于第三周期。Y、Q位于同一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X、W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结构图中Y只能形成两个共价键,因此Y为O,Q为S,且W得一个电子后形成四个共价键,W为Al。因此Z、Y、X、W、Q分别为H、O、Na、Al、S。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A正确;
B.该物质中H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H与O形成的过氧化氢为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O与Na形成的过氧化钠为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C正确;
D.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22.A
【分析】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酸性硫酸铁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2H2O+SO2=2Fe2++ +4H+,B溶液中含FeSO4和H2SO4,溶液B转化为溶液C时发生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详解】A.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酸性硫酸铁溶液中发生2Fe3++2H2O+SO2=2Fe2++ SO+4H+,B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如果二氧化硫不足,则溶液B中含有三价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故A正确;
B.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是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的反应:,故B错误;
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溶液A为Fe2(SO4)3溶液,溶液中三价铁离子水解显酸性,溶液B中含H2SO4,显强酸性,溶液C为硫酸铁溶液和硫酸溶液,溶液C是溶液B发生反应4Fe2++O2+4H+=4Fe3++2H2O得到,虽然消耗氢离子但H+未完全消耗,溶液仍呈酸性,溶液的酸性:B>C>A,故C错误;
D.溶液C为硫酸铁溶液和硫酸溶液,加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则溶液C为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与溶液A的组成不同,故D错误;
故选:。
23.C
【分析】铜和镁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获得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它们的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结合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氮的氧化物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沉淀的总质量减去氢氧根的质量即为金属的质量,据此分析计算。
【详解】8.960L的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0.672L的N2O4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所以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4)+0.03mol×2×(5-4)=0.46mol,所以沉淀中含有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46mol,氢氧根的质量为0.46mol×17g/mol=7.82g,所以金属的质量为17.02g-7.82g=9.2g,故选C。
24.A
【分析】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溶液中必须存在大量的,右侧Y型管中应能生成碱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如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如是氧化性气体,溶液中可生成,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容器内压强增大,溶液倒吸,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玻璃管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产生氨气与SO2反应生成,能与Ba2+结合成BaSO3沉淀,故A正确;
B.乙中产生的不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可以是氨气,得到沉淀为亚硫酸钡,故B错误;
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力,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C错误;
D.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2溶液中,故D错误。
答案选A。
25.C
【分析】Ⅰ为氢气的发生装置,Ⅱ为干燥装置,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装置Ⅲ需水浴加热,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且保持稳定恒定;装置Ⅳ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温度太高,普通玻璃管易熔化;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严密;控制好温度等,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本题制备高纯硅,反应H2+SiHCl3Si+3HCl应在装置Ⅳ中进行,装置Ⅰ的目的是制备氢气,氢气中含有水蒸气,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因此装置Ⅱ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即装置Ⅱ中盛放浓硫酸,装置Ⅲ的作用是提供SiHCl3气体,因此在水浴中加热,不能使用冰水,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通入氢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不纯,在加热时爆炸,故B错误;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2+,Fe2+被H2O2氧化成Fe3+,Fe3+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红色,可以鉴定是否含有铁单质,故C正确;
D.易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于硫酸与反应制备,故D错误。
答案选C。
26.(1) H-O-Cl V形 Fe2O3
(2)冰中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结构中有空隙,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3)O或18O
(4) Cl2+2OH-=Cl-+ClO-+H2O HClO温度高时易分解,降低漂白效果
(5)
(6)SiHCl3+2H2O=SiO2+3HCl+H2
【详解】(1)①HClO的结构式H-O-Cl;
②水分子的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n=2+=4,孤电子对数为2,因此水分子空间构型是V形;
③铁红的化学式为Fe2O3;
(2)冰中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结构中有空隙,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相同条件下,冰的密度比水小。
(3)氧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有10个中子,核内有8个质子,质量数=8+10=18,该核素的符号表示为O或18O;
(4)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生成NaCl、NaClO、水,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84”消毒液消毒衣服时要先用温水稀释后再浸泡一段时间,但温度不能高于50℃,HClO温度高时易分解,降低漂白效果,
故答案为:HClO温度高时易分解,降低漂白效果;
(5)Al溶于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氯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 +2NaOH=2Na[Al(OH)4]+3H2↑,该反应中Al失去电子,H2O中H元素得到电子,转移电子数为6个,用单线桥表示为:;
(6)SiHCl3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氯化氢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iHCl3+2H2O=SiO2+3HCl+H2。
27.(1) 第四周期ⅦA族
(2) 正四面体
(3)
(4)
(5)
(6)ABD
【分析】金字塔式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是将原周期表的空隙部分进行了删除形成的,与原元素周期表没有本质的区别,第一行为第一周期元素,第二行为第二周期元素,依此类推,同行自左而右顺序与原周期表相同,可知a为H、b为C、w为N、d为F、e为Na、f为S、h为Cl、g为Br;
【详解】(1)由位置可知,g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A族;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相互置换反应反应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
(2)w的最低价氢化物为NH3,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NH4NO3,反应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ba4分子为CH4,碳原子形成4个C-H键,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F->Na+;
(4)硫酸为二元酸,所以可以形成酸式盐:硫酸氢盐,N2H4为二元碱,所以N2H4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5)BrCl属于卤素互化物,性质与Cl2相似,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BrC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Cl+2NaOH=NaCl+NaBrO+H2O;
(6)A.H元素化合价范围为-1~+1,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但处于IA,故A错误;
B.第五周期第0族,原子序数为54,第五周期第VA族,其原子序数应为:54-3=51,故 B错误;
C.h的简单氢化物为HCl,f的简单氢化物为H2S,由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HCl的稳定性强于H2S,故C正确;
D.周期表中当某元素的周期序数大于其族序数时,该元素处于左下方,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误;
答案为ABD。
28.(1) Fe4N
(2)
(3)
【分析】化合物M是某种具有磁学性质的新型电子材料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10.71g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反应液,反应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乙和气体甲,气体甲可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判断甲为氨气,乙在空气中变化为红褐色沉淀,说明乙为氢氧化亚铁,丙为氢氧化铁,灼烧得到固体丁为氧化铁14.40g,证明化合物M中含氮元素和铁元素,结合元素守恒计算物质的量得到M的化学式,n(Fe)=2n(Fe2O3)=2×=0.18mol,化合物M中含N元素物质的量n(N)==0.045mol,n(Fe):n(N)=0.18:0.045=4:1,即化学式为Fe4N,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气体甲为NH3,故其电子式为,由分析可知,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Fe4N,故答案为:;Fe4N;
(2)白色沉淀乙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丙的原因是: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3)由分析可知,气体甲为NH3,故其水溶液即NH3 H2O与反应液中金属阳离子即Fe2+,故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29.(1)NaAlO2、NaOH
(2) H2SO4 Fe2O3+6H+=2Fe3++3H2O
(3)AlO+CO2+H2O=Al(OH)3↓+HCO
(4)B
(5)5Fe2++MnO+8H+=5Fe3++Mn2++4H2O
(6)×100%
(7)否,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过量,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
【分析】某工业废铁屑含铁、少量氧化铁和铝等,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氧化铁、铁不反应,过滤得固体A为铁、氧化铁的混合物,为防止引入其它杂质,固体A由硫酸酸浸,氧化铁先变成硫酸铁、再过量铁反应变成硫酸亚铁,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B主要为硫酸亚铁溶液、经过一系列步骤、再用结晶法提取绿矾晶体,溶液C为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溶液C中通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经灼烧得到氧化铝,据此回答。
【详解】(1)据分析溶液C中的溶质为NaAlO2、NaOH。
(2)据分析,“酸浸”时需加入试剂的化学式为H2SO4,该过程中氧化铁与硫酸变成硫酸铁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Fe2O3+6H+=2Fe3++3H2O。
(3)溶液C为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溶液C中通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为:AlO+CO2+H2O=Al(OH)3↓+HCO。
(4)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灼烧”操作应选择仪器为坩埚,选B。
(5)Fe2+和Mn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8H+=5Fe3++Mn2++4H2O。
(6)由表格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误差较大,应该舍去,3次实验V(KMnO4液)的平均值为 mL=25.00 mL,根据方程式5Fe2++MnO+8H+=5Fe3++Mn2++4H2O可知,n(Fe2+)=5n(MnO)=5×0.025L×0.1mol/L=0.0125mol,则该补血剂中n()=n(Fe2+)=4×0.0125mol=0.05mol,该补血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7)由上述实验能不能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过量,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
30.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Cu + 4HNO3(浓)= Cu(NO3)2+ 2NO2↑ + 2H2O 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2HNO3 + NO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acd
【分析】要验证浓硝酸可以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可以。装置①为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的装置,经②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O,再分别通过浓硝酸和稀硝酸,进行验证试验;由于氮氧化物均为有毒物质,所以均需要尾气处理。
【详解】(1)氮氧化物均为有毒气体,均需要尾气处理,根据已知,NO不能被NaOH吸收,而NO2可以,则装置⑥为NaOH吸收NO2的装置,则④中盛放的为浓硝酸,将NO氧化成NO2,装置③中为稀硝酸,不能将NO氧化,而NO不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答案为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 + 4HNO3(浓)=Cu(NO3)2+ 2NO2↑ +2 H2O;
(4)装置①为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的装置,经②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O。所欲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 H2O=2HNO3+ 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答案为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低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浓度(d方案)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答案为acd。
31.(1)
(2)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Zn与硫酸反应生成SO2、H2的临界浓度(浓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SO2的最低浓度),浓硫酸在与Zn反应过程中,先表现S元素的氧化性,此时的还原产物为SO2,之后硫酸变稀反应生成H2;将生成的SO2在装置D中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然后向D装置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将S元素全部氧化为SO,之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BaSO4沉淀,通过硫酸钡沉淀的量来确定与Zn反应生成SO2消耗的硫酸的量,从而确定剩余硫酸的浓度,即临界浓度,以此来解答。
【详解】(1)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了SO,SO被加入的H2O2氧化为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得到的沉淀为BaSO4,n(SO2)=n(BaSO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Zn与H2SO4反应生成SO2所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mol,最开始硫酸体积为100mL、18mol/L,所以剩余的硫酸物质的量为(1.8-)mol,浓度为 mol·L-1。
答案第2页,共15页
答案第1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