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声学部分第一轮基础复习分类训练
声音的利用和控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_
一、单选题
1.如右下图所示,厦门轨道6号线是第一条穿越厦门市同安区的地铁,计划于2024年竣工。施工期间难免发出噪声影响附近居民,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夜间禁止进行挖掘机作业 B.禁止工程车辆在市区鸣笛
C.施工站点安装噪声监测仪 D.在施工地点周围装上围挡
2.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呼吁大家关注听力健康,增强爱耳护耳意识。关于爱耳护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者应正确佩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少噪声的损伤
B.年轻人经常戴耳机听歌,并将耳机音量调到很大
C.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不会导致听力损伤
D.在工作场所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递声音,但可以传递超声波与次声波
B.控制声音的强度与频率,能震碎玻璃杯,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科学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4.下列有关网上学习时的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
B.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来防止外界声音干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学习心得的过程,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老师讲课时,你听到你家楼上传来的悠扬动听的歌声是乐音
5.非洲草原上,一群大象停下脚步,在无声无息中一起改变了行进方向,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交流没有依靠振动 B.大象之间的交流不需要介质
C.大象通过次声波传递信息 D.大象依靠心灵感应传递信息
6.歼20,代号威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隐形战斗飞机,在保护我国国家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歼20的隐形是飞机在飞行时,( )
A.飞机具有很强的反光能力,地面上的人看不到飞行的飞机
B.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声音很小,地面上人听不到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C.飞机对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雷达无法“看到”飞机
D.飞机对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雷达无法“看到”飞机
7.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搭载天通卫星通话功能的华为Mate60Pro,也为此次救援团队和部分受灾群众实现通信自由提供了便利。卫星实现通信的过程是采用(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有线电话
8.小明将眼镜放入如图所示的清洗机中,按下按钮,一段时间后,眼镜被清洗干净。这是应用了(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二、填空题
9.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于12月18日发生6.2级地震,各级政府全力开展搜救,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能将高大的建筑物摧毁,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0.刚满17岁的黄雨婷出战2023杭州亚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夺得冠军。在射击过程中,“枪”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里的;运动员们通常会佩戴耳塞,目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
11.坚持锻炼,增强体魄。如图甲所示,热爱运动的小梦坚持每天晨跑。在晨跑过程中,以跑步中的小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跑步的脚步声是通过 传播到行人耳中的。听到准点报时的广播声就知道当时的时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乙所示,道路旁边“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2.人们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导盲仪,导盲仪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导盲仪发射声波,经过0.02s后接收到回声,则障碍物与导盲仪的距离为 m(导盲仪和障碍物固定不动)。
三、作图题
1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右下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4.图甲是某声波的波形图,在图乙作出一列响度与甲相同而音调低于甲的声波图形。
四、实验题
1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敲击音叉,泡沫球的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若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将看到泡沫球被弹起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抽气一段时间后,听到手机铃声响度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听到的手机铃声响度不变,则可能原因是 ;
A.手机铃声频率太高 B.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3)利用图丙揭示的原理制成了医院中的 (选填“B超仪”或“碎石机”);
(4)综合对比三个实验,用到的探究方法与另外两个不同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1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6)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7)为降低电影院中的噪声,请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17.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 。
五、计算题
18.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沈阳故宫拍摄雪后的美景。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求:
(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出租车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出租车以速度v驶出某直线路段时,有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如图丙。在出租车行驶距离测速仪为66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过0.2s后超声波会被汽车反射,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则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此路段限速为4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19.如图所示是地下车库车位指示灯工作的示意图。车位指示灯与车位探测器连接。车位探测器向地面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依据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感知”车位上是否有车。当车位上没有车辆时,超声波往返时间较长,指示灯为绿色;当车位上有车辆时,超声波往返时间较短,指示灯为红色。若指示灯距离地面2.38m,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当车位上没有车辆时,车位探测器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
()
()
答案:
1.C
2.A
3.B
4.D
5.C
6.C
7.A
8.A
9. 次声波 能量
10. 空气 人耳
11. 运动 空气 信息 声源处
12. 超声波 信息 3.4
13.14.
15. 振动 变大 变小 B 碎石机 乙
16. 机械闹钟 相同 响度 羽绒服 差 传播过程中
17.小 好 海绵材料 响度 传播过程中 袜子
18.(1)14km/h;(2)1.8km;(3)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19.0.014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