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含解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3·广东深圳模拟)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磷燃红磷不燃烧;待白磷停止燃烧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由上述实验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若操作无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D.实验中所用白磷的量不会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
(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3年安徽省中考真题)
3.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2023年重庆市中考真题B卷)
4.2022年重庆北碚缙云山发生特大山火,人们利用化学原理并采用多种方式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茂密是大火旺盛的原因之一 B.高温少雨是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之一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D.用水喷淋降低了可燃物周边的温度
(2023·山东济南二模)
5.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图1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B.图2中将煤块制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图3中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的顺序为,蜡烛由上而下依次熄灭
D.四4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
6.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
7.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考二模)
8.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图标是
A. B. C. D.
(2023·辽宁辽阳三模)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上更容易持续燃烧
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
10.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风能 D.天然气
(2023年云南省中考真题)
11.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
12.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真题)
13.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2023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学校一模)
1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提醒人们,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判断,“火要虚”的原因是
A.加快散热的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15.《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
1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
17.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
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2023·湖北潜江等中考真题)
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2023·广州中考真题)
19.液氢、煤油(含C、H元素)、液氧可用作神州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
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
(2023·河北张家口校联考)
20.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容器内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D.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木炭、红磷、氢气等物质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发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发热 D.产生黑色固体
(2)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钻木取火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3)某学习小组对铁燃烧实验作了探究,分别从物质状态和反应物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① 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 不燃烧
② 将铁丝加红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③ 将纳米铁粉稍加热立即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
实验 (填“编号”)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 。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任务四】燃烧再利用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主要含CO、CH4、H2)、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 ,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 。
(2023·新疆中考真题)
22.“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向东部输送,缓解了东部地区用气难的问题。
(1)天然气、煤、 被称作三大化石能源。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 ;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属于 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造成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调 (填“小”或“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2023-2024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期末)
23.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等。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2)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 、NO2 、CO2 、CO等气体,其中能引发酸雨的气体有NO2和 。
(3)车用乙醇汽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写出乙醇 (C2H5OH)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燃料,其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2023福建统考中考)
24.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福建学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局部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化石燃料是 (填一种)。
(2)X为一氧化碳分子,参照上图,画出该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生成Y的过程如图中虚线框所示,且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Y的化学式为 。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
25.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 。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CH4+H2O,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 (写化学方程式)。
(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在15℃和100 atm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B.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CO”或“CO2”)。我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 植树造林 B. 焚烧秸秆 C. 节能减排 D. 燃放烟花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
2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助力人工碳循环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高碳)、石油(中碳)、天然气(低碳)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的燃烧在释放热量的同时产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是我国科学家正致力研发的项目。
也是巨大的碳资源。目前,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与其他能源的耦合方式不同,的转化利用技术可分为以下三条途径。
途径1:耦合化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与催化重整为与CO。
途径2:耦合零碳能源的转化利用技术。如图所示是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工艺。
途径3:直接转化利用技术。如以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驱动力,在温和条件下将直接转化为化学原料或燃料。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促进自然界碳循环回归平衡。如何摆脱对含碳化石能源的依赖,转化利用丰富的资源,跨越低碳及创新新能源,拥抱新式零碳能源,期待同学们学好和利用化学开创未来。
(1)写出自然界中吸收的一条途径: 。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
(3)我国科学家将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应可表示为:,R的化学式是 。
(4)写出和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与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途径2解决了氢气低成本制取和有效储存的难题
c.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
(2023·安徽合肥期末)
27.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网棉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A.小明提出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提出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此气体可能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依据是 。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氢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所示。将一团包有过氧化氢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与火焰不接触)。请回答:
(4)棉花 (选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 ,同时反应放热。
(5)结束实验后,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保存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是: 。
28.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甲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
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乙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
①蜡烛能产生子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 。
(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点)。
(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铜丝导热可以点燃白磷,正确;
B、红磷燃烧、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将量筒中水倒吸入集气瓶,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即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正确;
D、白磷需要过量,充分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否则会使结果偏小,错误。
故选:D。
2.C
【详解】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不符合题意;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用水喷淋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植被茂密,可燃物多使大火旺盛,故A正确;
B、高温少雨不利于火的扑灭,故B正确;
C、细沙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C错误;
D、用水喷淋可以降低可燃物周边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B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的着火点是不会变的,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
B、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错误;
C、火灾发生时,浓烟中含有很多有害成分,并受热膨胀上升。浓烟首先充满屋顶,后渐渐从上往下扩散。故低处浓烟较少,空气相对较好,视野清晰,易于呼吸与逃生,所以火灾逃生时最好匍匐前进,故正确;
D、在加油站附近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在加油站接打电话,故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该图为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有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可回收物,与燃烧和爆炸无关,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禁止放鞭炮,与燃烧有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易燃物标志,与燃烧有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A说法正确;
B、划着的火柴,火柴头冲下更容易让未燃烧的火柴梗达到着火点,有利于持续燃烧,故选项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着火,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C。
11.D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指太阳的热辐射能,能源储量巨大,但是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符合题意;
C、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阴雨天不影响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A、加压液化时,气体变成液体,则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正确;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正确;
C、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同时二氧化碳能隔绝空气,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也不会使物体损坏,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火要虚”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是加快散热的速度,故A不正确;
B、“火要虚”是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不正确;
C、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
D、“火要虚”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A、“洧水”即为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洧水”即为石油,石油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
D、石油中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详解】A. 高楼火灾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气化不会有残留,不会对图书、档案等造成伤害,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B
【详解】A、氢气本身无毒,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是氢能源在生活生产中不能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C
【详解】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B、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主题;
D、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主题;
故选C。
19.B
【详解】A、火箭发射时需要燃料大量的充分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仅为21%,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所以需要液氧作为助燃剂,正确;
B、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煤油含有碳、氢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C、液氢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高能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正确;
D、飞船进入轨道后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正确;
故选B。
20.A
【详解】A、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所以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面粉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不符合题意;
D、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1)AC
(2)A
(3) ②
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4) 隔绝氧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详解】(1)A、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B、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木炭与氢气燃烧均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错误;
C、物质燃烧都会发光、发热,故正确;
D、红磷、木炭、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C;
(2)A、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D、钻木取火,木头本身是易燃物且较为粗糙,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实验②与实验①对比,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剧烈反应,原因是增大了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从安全的角度看,对实验②、③集气瓶的底部做的处理为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陶瓷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氦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通过材料分析,氦气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5)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在蜡烛、煤气、木条的火焰中存在着纳米尺寸的钻石颗粒,这些钻石颗粒极为微小,很快在火焰中消失。但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从元素角度分析,蜡烛、煤气、木条燃烧过程中能得到钻石颗粒的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钻石颗粒在火焰中很快消失的原因是钻石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很快消失。
22.(1) 石油 污染小、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
(2)金属
(3) 甲烷##CH4 大
【详解】(1)天然气、煤、石油被称作三大化石能源。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污染小、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等。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造成锅底出现黑色,是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可以增加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此时可调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石燃料和金属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解答。
23.(1) 石油 调大
(2)二氧化硫##SO2
(3)C2H5OH+3O23H2O+2CO2
(4)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氧气量不足,燃气不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此时应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以增大氧气的进入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2)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NO2、CO2、CO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酸雨,所以能引发酸雨的气体有NO2和SO2。
(3)乙醇在空气充分燃烧,是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3H2O+2CO2。
(4)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燃料,其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合理即可)。
24.(1)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2)
(3)+3
(4)
(5)C2H6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X为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故微观示意图为:。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2x+(-2)×3=0,则x=+3。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Z是CH2O,故化学方程式为:。
(5)虚线框中是-CH3和CH4生成Y和-H,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和七个氢原子,生成物有一个氢原子,所以Y的化学式为C2H6。
25.(1)甲烷化催化剂
(2)
(3)混合物
(4)B
(5) CO2 AC
【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甲烷化催化剂;
(2)参照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则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煤层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4)A、由图可知,在15℃和100 atm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已经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故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符合题意。
故选B;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CO2;
A、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题意;
C、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中和”理念,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中和”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6.(1)植物光合作用
(2)电能
(3)C2H4O2
(4)
(5)abc
【详解】(1)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4个氧原子,故R为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R的化学式为:C2H4O2。
(4)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在MoS2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a、由流程图可知,CO2和H2可以转化为甲醇和水,甲醇和水又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H2 、CO2与CH3OH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说法正确;
b、途径2是催化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使用时,再利用甲醇释放出氢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继续加氢生成甲醇,储存甲醇的成本相比储存氢气要低很多,说法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是作为反应中的循环气体,氢气则是作为产物,所以是尽量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达到生成氢气,可以看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向“减碳趋氢”的方向发展,说法正确。
故选abc。
27. 此反应还会放热 氧气##O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Na、H 质量守恒定律 能 二氧化碳、水 注意防潮,且需密封保存
【详解】提出猜想: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所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热。
实验与分析: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O2);
(2)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气体的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导致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Na和H。
补充实验
(4)棉花能燃烧,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可以使棉花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棉花能燃烧。
(5)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保存过氧化钠固体应该注意防潮,且需密封保存。
28.(1)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 氧气的浓度不同 CO2+Ca(OH)2=CaCO3↓+H2O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3C+2O33CO2
(3) 沸点低 可燃性 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 CH4+2O2CO2+2H2O 污染小
(5)AB
【详解】(1)钻木取火的原理是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干草的着火点时,干草便会燃烧。故填: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①空气和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木炭在其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③木炭可在臭氧中剧烈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④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生成CO2,化学方程式为3C+2O33CO2。故填:氧气的浓度不同;CO2+Ca(OH)2=CaCO3↓+H2O;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3C+2O33CO2;
(3)①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气,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沸点是物理性质。并且石蜡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②若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在导气管中冷凝,则不能从导气管末端排出,也就不会产生子火焰。故填:沸点低;可燃性;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因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空气污染小。故填:CH4+2O2CO2+2H2O;污染小。
(5)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逃生,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但不能乘坐电梯,以免因电路故障被困。故选:A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9.5矩形的性质-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尖子生同步培优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9.6矩形的判定-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尖子生同步培优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