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下9.2溶解度寒假预习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海水 C.白磷 D.粗盐
2.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甲
C.从甲、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法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4.在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有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 B.过滤粗盐水
C.蒸发结晶 D.趁热取下蒸发皿
5.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
D.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6.如图所示,室温下,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了两支试管甲和乙,试管甲和乙分别盛放的是KNO3饱和溶液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入NaOH固体后,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7.自制神奇的“天气预报瓶”需用到硝酸钾等物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
C.图中A点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将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时,将甲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和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C.a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D.a2℃时同一杯的甲和乙饱和溶液,降温至a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一定比乙溶液多
1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C.α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
D.α2℃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溶液,降温至α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一定比乙溶液多
12.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D.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13.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0℃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4.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加水搅拌充分溶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乙和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质量不变
15.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二、实验题
16.打开汽水(主要配料:水、二氧化碳)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学习小组同学根据现象,结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室温下,向注射器中吸入30mL汽水,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形成密闭体系,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1)向上拉活塞,针筒内体积变大,压强 (填“变大”或“变小”)。
(2)根据针筒内产生气泡的数量,得出的结论是 。
探究二: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如下图,向试管中分别加入30mL汽水,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
(3)根据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数量,请解释人们喝汽水喜欢加冰块的原因: 。
(4)小组同学认为也可把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判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三:比较二氧化碳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性
室温下,在烧瓶中收集250mL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充分振荡后瓶中气体的压强,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5)设计“A”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
(6)该实验的结论是 。
(7)请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
三、科学探究题
17.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用湿布擦拭 B.在表面涂油 C.在表面刷漆 D.在表面镀铜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探究铁的腐蚀】
学习小组取四枚大小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如图1实验,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一周后铁钉表面现象 有一层铁锈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3)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发生化学反应。
(4)学习小组可采用煮沸的方法得到无氧蒸馏水,这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
(5)试管B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6)生活中铁制品易生锈而铝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是 。
【探究影响铁锈蚀因素】
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
【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g铁粉和2g炭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mL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胶塞,橡胶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7)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步骤③中注射器内的盐酸会自动注入锥形瓶内,原因是 。
(8)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铁粉先逐渐变为红棕色,盐酸注入瓶内后,有气泡产生,请在图3中绘制步骤②至步骤④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大致变化趋势。
四、计算题
18.军山湖大闸蟹是南昌进贤县的特产,螃蟹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检测碳酸钙的含量,取12g螃蟹壳样品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需要将螃蟹壳敲碎,其目的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结束后共产生二氧化碳 g。
(3)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的速率会逐渐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原因是 。
(4)计算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五、填空与简答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点P表示的含义 。
(2)10℃时将3gA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的是A物质 溶液(填“饱和”和“不饱和”)。
(3)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少量等质量的水,再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 B(填“>”,“<”或“=”)。
20.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和CuSO4,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加入足量试剂⑦的目的是 。
(2)在工业废水中加入足量试剂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⑥与⑧的操作方法是 ;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写一种)。
(4)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 7H2O晶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白磷由磷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粗盐是NaCl中混有MgCl2、CaCl2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说法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g甲,故说法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说法正确;
D、t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
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B不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
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有关固体溶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4.B
【详解】A、溶解粗盐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手去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由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不变,故C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D。
6.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加入NaOH固体后,试管乙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但不能说明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NaOH固体前,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导致水温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B不正确;
C、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导致水温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甲中盛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C正确;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石灰水中的溶剂将使硝酸钾饱和溶液稀释,从而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所以30℃时,不能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故B错误;
C.图中A点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面,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从60℃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由于甲和乙溶液所处温度不确定,所以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确定,故A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时,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而升高温度不可以将甲和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
C、a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30g,所以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故C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a2℃时同一杯的甲和乙饱和溶液,溶剂质量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乙的质量,降温至a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甲溶液析出的晶体一定比乙溶液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能生锈,无法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B、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实验中除温度外溶剂种类也不相同,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达到着火点燃烧,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接触到了氧气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可以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D、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实验中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均不相同,无法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11.B
【详解】A、由于甲和乙溶液所处温度不确定,所以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时,可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α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的质量为50g,所以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故C错误;
D、由于α2℃时相同质量的甲和乙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α1℃时甲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和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由图可知,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则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碳酸钠,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T2℃升高到T3℃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T3℃升温到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且T2℃、T4℃时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T4℃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42g,T1℃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2g,则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T1℃、T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同,则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13.B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 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KCl的溶解度比NaCl大,错误;
B. t℃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C. 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D. 氯化钠、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镁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由图可知,乙和丙烧杯中,均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故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分析正确;
B、由图可知,丙烧杯中氯化钠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20g水,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得到丁溶液,丁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分析正确;
C、由图可知,乙和丙烧杯中,均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故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丙的过程中,由于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故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分析错误;
D、丁→戊的过程中,加入2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D分析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错误。
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错误。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故选:C。
16.(1)变小
(2)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
(3)温度越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大
(4)
(5)作对比
(6)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溶液中溶解能力最强,在稀盐酸中溶解能力最弱
(7)室温下,在烧瓶中收集250mL气体,别加入50mL不同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充分振荡后瓶中气体的压强。
【详解】(1)向上拉活塞,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故针筒内压强变小;
(2)由图可知向上拉活塞产生的气泡变多,说明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
(3)由图可知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在汽水中加入冰块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析出;
(4)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5)设计“A”装置实验的目的是与B、C、D作对比,氮气难溶于水,将50mL的水注入盛满氮气的瓶内产生的压强数据,即注入50mL液体,气体不溶时压强值;
(6)根据实验数据可知,三种物质中,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溶液中溶解能力最强,在稀盐酸中溶解能力最弱;
(7)根据探究三的设计思路,可以在室温下,在烧瓶中收集250mL气体,别加入50mL不同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充分振荡后瓶中气体的压强,来探究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
17.(1)AD
(2)+3
(3)H2O、O2
(4)降低
(5)隔绝氧气
(6)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
(7)铁生锈时消耗内部氧气和水蒸气,气体减小,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注射器内的盐酸压入锥形瓶内
(8)
【详解】(1)A、用湿布擦拭,铁制品能与氧气、水分充分接触,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选项符合题意;
B、在表面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选项不合题意;
C、在表面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铁制品锈蚀,故选项不合题意;
D、在表面镀铜,这样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铁为负极,会加快锈蚀速率,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D;
(2)Fe2O3 中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2x+(-2)×3=0,解得x=+3;
(3)A中铁钉与水、氧气接触,有一层铁锈;B中铁钉与水接触,与氧气不接触,无明显变化;C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与水不接触,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H2O、O2发生化学反应;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得到无氧蒸馏水可采用煮沸的方法,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试管B中,植物油在蒸馏水的液面上,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
(6)生活中铁制品易生锈而铝制品不易生锈,是因为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耐腐蚀;
(7)由于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和水蒸气,锥形瓶内部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所以将注射器往下压,可使注射器内的盐酸会自动注入锥形瓶内;
(8)步骤②中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和水蒸气,锥形瓶内部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所以将注射器往下压,可使注射器内的盐酸会自动注入锥形瓶内,步骤③中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内部气体增加,压强又增大,故图示为: 。
18.(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4.4
(3) 减慢 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的浓度会逐渐减小
(4)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3.3%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详解】(1)反应前将螃蟹壳敲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12g-107.6g=4.4g。
(3)由曲线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的速率逐渐减慢,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盐酸的浓度会逐渐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4)见答案。
19.(1)BC两物质在10℃溶解度相等
(2)饱和
(3)<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点P处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表示10℃时,B、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2)10℃时,A的溶解度是5g,所以50克水只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10℃时将3克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只能溶解2.5gA,则得到的是A物质饱和溶液。
(3)3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B,所以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20.(1)除去过量的铁粉
(2)
(3) 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4)降温结晶
【详解】(1)该流程的目的是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废水中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故可加入过量的铁,即试剂⑤为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除去硫酸铜,结合流程图,①中应含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故试剂⑦应是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除去铁,故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⑤是铁,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⑥与⑧均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4)要想得到FeSO4 7H2O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滤液②、④合并后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获得FeSO4 7H2O晶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