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练习(答案) 2023-2024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江自来水水源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较,水硬度相对偏高
B.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25%
C.温江有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D.因为地球上的水循环,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C.由于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
3.每年立春后,灞河上的冰开始消融,气象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开河”,冰层消融属于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升华
4.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资源,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将不需要水
B.天空中的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只有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B.雨在形成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熔化吸热
C.使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冰,可以很好地保存蔬菜
B.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一些
C.在运输食品时,可以利用干冰的熔化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D.我国的淡水资源总体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但不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
二、多选题
7.关于水资源的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
B.水被污染
C.水的汽化
D.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太少
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9.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10.水通过吸热、放热可在冰、水、水蒸气三种状态间转化,三态间的联系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是水的三种不同状态,甲是水,甲吸热转化为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冰 B.乙到丙的过程需要放热
C.由甲到丙的过程需要吸热 D.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三、填空题
11.年初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12.演员们在茫茫“云雾”中翩翩起舞,“云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而导致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成气体,这是 现象,同时会 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云雾”.
13.天空中的水蒸气随 运动到陆地各处.
1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答: 。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那么10h将流失水 kg。
15.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四、实验题
16.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温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 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 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些干冰,一会儿看到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
17.以下是我们前不久做的两个实验:
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 .依据 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 热.
B.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
(2)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3)图丙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4)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在10分钟时处于 态.;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 min.
(5)分析丙图可知,该物质固态比液态时升温 .(选填“快”或“慢”)
五、简答题
18.说起“节约用水”总会想起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其中有句让人刻骨铭心的广告词:别让你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水对于这个蓝色的星球来说太重要,它意味着两个字:生命。所以水对于人类来说很重要,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作为一个中学生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呢?至少说出两种方法。
19.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六、综合题
20.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的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入江河湖海,洒向茫茫大地,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括号部分)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 、 ;
(2)上述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两项节水措施:① ;② 。
21.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液态,并在此过程要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
(2)冰箱冷冻室的猪肉变得硬梆梆,是由于猪肉内的水分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冷冻室里刚拿出来的猪肉比之前要重了,是由于 ;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3)小才同学在水中加些盐,然后放到-5℃的冷冻室中急冻,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发现水还是没有结冰,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 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七、计算题
2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如图所示,观察发现固态碘颗粒中渐渐升起一股紫红色的烟,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的碘.
分析上面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温江自来水水源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较,水硬度相对偏低,故A错误;B. 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7%,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25%,故B正确;C. 如果不节约用水就会出现水资源危机,故C错误;D. 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故选B.
【点睛】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所以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2.D
【详解】A.地球上水很少,但是合理使用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故A错误;
B.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与水危机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
C.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是自然现象,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
D.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是将来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故D正确;
3.B
【详解】“冰层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水资源将更加匮乏,人类的生活将更加依赖水,因此一定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根据题意知道,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所以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正确;
C.使气体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故C错误;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可以防止蔬菜冻坏,故A错误;
B.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一些,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冻肉凝华为冰晶,附着在肉的表面,故B正确;
C.在运输食品时,可以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C错误;
D.我国的淡水资源总体分布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仍然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故D错误。
故选B。
7.ABD
【详解】尽管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不充足,其中可用的淡水量就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又很不均匀,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水被污染都是造成水资源的危机的原因,而水的汽化是自然现象,不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故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8.AD
【详解】A.海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花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AD。
9.ACD
【详解】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吸热成水蒸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水污染等原因,导致能够饮用的水越来越少,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0.AB
【详解】A.甲是水,甲吸热转化为乙,而液态的水吸热只能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所以,乙为水蒸气,则丙就是冰,故A正确;
B.乙到丙的过程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此过程凝华放热,故B正确;
C.甲到丙的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此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
D.丙到甲的过程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此过程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AB。
11. 升华 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浇花;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详解】在云层上撒干冰,干冰可以迅速的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就是雨;节约用水就要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淋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等等.
故答案为升华;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米水淋花、洗手后及时拧紧水龙头.
12. 升华 吸收
【分析】干冰升华吸热,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我们看不见的.(2)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小水滴看得见.
【详解】干冰在室温下易升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裸露在空气中变成气体的现象叫升华,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云雾”.
13.空气
【详解】天空中的水蒸气随气流即空气运动到陆地各处.
14. 不对 30
【详解】[1]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是不对的。
[2]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则10h将流失水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则流失水的质量为
15. 升华 吸热 液化 凝华
【详解】[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3][4]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
16. 升华 水的沸点为 100℃,水浴加热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 干冰升华 水蒸气液化 干冰升华吸热使铁盒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详解】(1)[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所以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3)[3][4]干冰在热水中吸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泡;由于升华吸热,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4)[5]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17. 紫色碘蒸气 固态碘 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液态碘 放 受热均匀 较小 晶体 熔化时温度不变 0 固液共存 10 快
【详解】A.如图甲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固态碘.依据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液态碘现象,判断这种物态变化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放热.
B.(1)采用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3)根据“温度-时间”图象,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有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
(4)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的熔点是0℃;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至第15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15min-5min=10min.在第10min时,冰在熔化过程中,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5)由图丙可以看出,物质在固态时加热5min温度升高10℃,该物质在液态时5min升高了5℃,所以该物质固态比液态时升温快.
18.见解析
【详解】节约用水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方法有许多,如用洗菜的水浇花、用完水后把水龙头拧紧、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
19.①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详解】试题分析: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晚上遇强冷空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晚上的温度需降到0℃以下,水蒸气才能凝华成小冰晶,若温度不是很低,水蒸气只能遇冷而液化成露,故霜前气温一定很低,所以感到很冷.雪后,由于雪升华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故感到寒.
答:①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20. 汽化 液化、凝华 熔化 汽化、熔化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
[2]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热。
[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2)[4]由(1)可知,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汽化和熔化;属于放热过程的有液化和凝华。
(3)[5][6]节水措施:洗菜、洗衣剩下的水可用来冲洗厕所;使用节水型马桶等;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21.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凝固 B 降低
【详解】(1)[1][2]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迅速汽化,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
[3][4]电动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再压入冷凝器使其液化,放出热量,把冰箱内的热“搬”到冰箱外。
(2)[5]猪肉放入冷冻室,猪肉内水分放热凝固,因此会变硬;
[6]从冷冻室里刚拿出来的猪肉,温度非常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放热凝华,附着在猪肉上,所以猪肉会变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7]水的凝固点是0℃,水中加盐,在-5℃时仍不凝固,说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5℃,所以水中加盐会降低水的凝固点。
22.物质可以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
【详解】解答:解答: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对烧杯稍微加热,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碘蒸气,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有实验现象可得出碘发生了升华现象.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6.2溶液组成的表示同步练习 (含解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练习 (含解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