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Mn-55 Mg-24 Al-2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 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硫磺”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
B.吹入空气的目的是提供氧气
C.将实验所用面粉换成镁粉也可能发生上述现象
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B.C.D.
4.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锌的工艺,炼锌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ZnCO3Zn+3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是CO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5.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l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6.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7.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
A.23︰9B.16︰9C.32︰9D.46︰9
8.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9.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A.26B.40C.58D.90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
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11.实验室二氧化锰中可能含有炭粉,若直接与大量氯酸钾加热,炭粉在大量氧气中燃烧,引起爆炸,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A.
B.
C.
D.
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17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13
D.该反应是属于化合反应
14.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32
1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质量
16.某学校去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A.B. C.D.
17.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MgO),也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24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为()
A.30gB.33gC.38gD.42g
18.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19.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5gB.6.7gC.15gD.20g
20.硫酸铝铵晶体【NH4Al(SO4)2 xH2O】在空气中持续加热生成某金属氧化物。加热该晶体时剩余固体质量和成分随温度变化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铝铵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Al2O3
B.当甲是T1℃刚好完全失去结晶水的产物,则x=12
C.当T2℃~T3℃时生成的气体是氨气
D.固体乙的成分是Al(OH)3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
21.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可控制的火为人类造福,不可控制的火为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A.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熄灭燃气火焰时,关闭阀门灭火;
C.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酒精灯用后,用灯帽盖灭。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_________,包括事例_________(填字母)。
(2)下面是镁与空气中不同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通过上述信息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_________,并写出一个学过的符合燃烧新认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化学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保证人体健康。
(1)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可以用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
(2)骑自行车属于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购物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B.纸张双面使用
C.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碗筷
(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②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缓解粮食危机 B.缓解温室效应C.节省耕地资源
2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C3H8+______O2______CO2+______H2O;
(2)______Mg+______N2______Mg3N2;
(3)______FeS+______O2______Fe2O3+______SO2。
24.化学在防疫的灭菌与消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使用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
(2)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已成为防疫常态 生产医用口罩的过程中常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日常消杀措施中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Cl2+2NaClO2=2ClO2+2X,则X是由_________构成(用离子符号填空)
(4)戊二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也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 “||”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 试计算:
①戊二醛分子中碳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②_______g戊二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0g
25.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 A、B、C、D 表示如下:
A、B、C、D 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上述四个实验中反应前后天平仍平衡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A 实验中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实验得出,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应在_________中进行。
2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以氯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1)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哪一类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反应③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利用,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水还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5)利用该工艺生产ClO2,废气处理十分重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问答下列问题:
(1)t2时,试管内固体有_________种。
(2)计算所取的高锰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解析】A、由题文可知,“白薯蔓”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选项正确;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维持燃烧,选项正确;D、由题文可知,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选项正确;D、“吹气”主要目的是增多氧气,促进可燃物的燃烧,选项错误,故选D。
2.B
【解析】A、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燃爆,故A正确;B、吹入空气的主要目的是为吹起面粉颗粒,使之和空气充分接触,故B错误;C、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到明火也可能会发生爆炸,故C正确;D、蜡烛熄灭,可能的原因是爆炸产生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使烛焰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B。
3.D
【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4.B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ZnCO3Zn+3X↑可知,反应前有3个C、1个Zn、3个O,反应后有1个Zn,则3X中含有3个C、3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CO,说法正确;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ZnCO3Zn+3CO↑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一氧化碳气体,则固体的质量减小,说法错误;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则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D、ZnCO3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说法正确。故选B。
5.D
【解析】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C、该过程是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 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③④,①②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 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C. 实验②和④证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③④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省略实验①也强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正确;D. 实验④中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故选C。
7.B
【解析】①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M的质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①应为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为4.4g,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所以11:9=4.4g:a,解之得:a=3.6g;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B.
8.C
【解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9.B
【解析】由题意可知,44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克、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9g××100%=1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可能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mOn,相对分子质量=13m+16n.根据m、n的取值进行分析。A、m=2,n=0时,物质A为C2H2,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3×2=26,故A不符合题意;B、无论m、n取何值时,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40.故B符合题意;C、当m=2,n=2时,物质为C2H2O2,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3×2+16×2=58.故C不符合意;D、当m=2,n=4,物质为C2H2O4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3×2+16×4=90,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g物质Ⅲ,故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符合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选项正确;C、如图所示,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选项正确;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选项正确;故选A。
11.C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过量,故该反应可能是氯酸钾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氧气,即:。故选C。
12.C
【解析】A、x=8g+4g+2g+36g 4g 22g=24g,故A错误;B、二氧化碳增加了22g,水增加了18g,W减少了,氧气减少了,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增加了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g,增加了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所以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故D错误。故选C。
13.D
【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所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所以x的数值为26g-19g=7g。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所以x的数值为26g-19g=7g,说法错误;B、根据分析,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说法错误;C、根据分析,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说法错误;D、根据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选:D。
14.B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H2S,乙物质是SO2,丙物质是H2SO4。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转化①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符合题意;C、转化②是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其意义有:①宏观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所以AC项正确。②微观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B项正确。③量的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表示出反应发生的快慢。所以应选B项。
16.A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棉纺厂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注意行人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C
【解析】设Mg燃烧后完全转化为MgO质量为x,完全转化为Mg3N2质量为y
x=40g,y≈33.3g
则24gMg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固体质量应在33.3g-40g之间,结合选项可知38g符合题意;
故选C。
18.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设该化合物质量为x,则x+3.2g=
4.4g+1.8g,得出x=3.0g,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反应前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2g,因此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则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19.C
【解析】解法1:设5g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则二氧化碳质量为5g-m,根据题意得:
m××100%+(5g-m)××100%=5g×64%,m=2.8g;设2.8g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CuOCu+CO2
28_________ 44
2.8g_________ x
x=4.4g,
10g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5g-2.8g)=6.6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__________________ 100
6.6g__________________ y
,y=15g。故选C。
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有C~~~CaCO3
_________12_________ 100
_________1.8g_________ x
x=15g;
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2%,则1.8g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5g。故选C。
20.D
【解析】A、题干中可知硫酸铝铵晶体在空气中持续加热会生成某种金属氧化物,从元素角度分析,只有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可推测生成的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铝,A正确;B、完全失去结晶水的质量为45.3g-23.7g=21.6g,则硫酸铝铵的质量为23.7g,硫酸铝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7+(32+16×4)×2=237,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根据化学式可建立等式237:18x=23.7:21.6,x=12,正确;C、T2℃~T3℃时,固体质量下降,说明硫酸铝铵受热生成了气体,最终产生的固体是氧化铝,从元素变化角度考虑,可能是氮元素形成的氨气,正确;D、固体乙中含有硫元素,不可能是氢氧化铝,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
21.(1)隔绝氧气; AD;(2)需要氧气;
【解析】(1)A.锅中的油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B.熄灭燃气火焰时,关闭阀门灭火,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C.楼房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D.酒精灯用后,用灯帽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故灭火原理:隔绝氧气(空气),事例AD;隔离(清除)可燃物,事例B;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事例C。(2)通过上述信息可知,镁可以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22.(1)增大;(2)C;(3) 3:1 ;ABC
【解析】(1)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说明燃气燃烧不充分,可以用增大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B、纸张双面使用,节约用纸,减少伐树,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要多伐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C。(3)①据图可知,4个 中有一个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4-1):1=3:1。②A、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生产更多粮食,可缓解粮食危机;A符合题意;B、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消耗多余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C、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耕地资源。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BC。
2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C3H8+_________O2 _________CO2+_________H2O;
(2)_________Mg+ N2 _________Mg3N2;
(3)_________FeS+_________O2_________Fe2O3+_________SO2。
【答案】 (1) 1 ;5 ;3 ;4 ; (2) 3;1 ;1 ; (3)4 ;7 ;2 ;4
【解析】由于(1)与(3)中氧元素的原子在右端的总数是一奇一偶,选定氧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把奇数乘以2先变化为偶数,即先把H2O和Fe2O3中的氧原子数先变为偶数,然后再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2)中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简单,用“观察法”故配平为:(1)1、5、3、4;(2)3、1、 1;(3)4、7、2、4。
24.(1)在不断运动;(2)44;(3);(4); 50
【解析】(1)使用免洗手凝胶消毒剂时,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通过分子的运动而挥发,使人闻到气味;(2)环氧乙烷相对分子质量为;(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如题反应前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4、2、4,反应后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0、4,故X是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即Na+、Cl-。
(4)由结构模型可知,戊二醛的化学式为C5H8O2,戊二醛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5:8:2;
设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0g的戊二醛质量为x。
,则x=50g。
25.(1)AC;(2)先膨胀后缩小;;(3);(4)密闭的体系
【解析】(1)A、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消耗,气球缩小,所以天平平衡;B、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了空气中,使剩余物质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前后没有物质跑掉,天平平衡;D、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2)A实验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消耗,气球缩小,气球的变化为:先膨胀后缩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
26.(1);(2)化合反应;(3)NaClO3;(4)NaCl、Cl2;
(5)氯气是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甚至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氢气和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元素,则反应物除了氯化钠还有水。所以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和水通电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②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3)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情况:反应③的反应物HCl中H为+1,Cl为-1。NaClO3中,Na为+1,O为-2,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Cl为0-(-2×3)-(+1)=+5。生成物中Cl2中Cl为0,H2O中H为+1,O为-2,NaCl中Na为+1,Cl为-1,ClO2中O为-2,Cl为+4。所以只有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下降了,所以NaClO3是氧化剂。(4)开始有投入,后续有生成的物质可循环利用。开始使用氯化钠溶液,反应③有氯化钠生成,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可循环利用,化学式NaCl。反应①生成氯气并作为后续反应的反应物,反应③生成氯气,则氯气可循环利用,化学式Cl2。(5)通过流程图可知,最终生成物中,废气中有氯气。根据查阅资料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则氯气直接排入空气会污染空气且可能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废气处理十分重要。
27.(1)3;(2)31.6g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t2时,氯酸钾还未完全分解,此时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所以t2时,试管内固体有3种;
(2)解:设所取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答:所取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