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2月模拟选考化学试题(答案)

2024年2月浙江省高三模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K-39,Ca-40,Cu-64,Fe-56,Ag-108,Ba-137
5.本卷根据2024年1月选考化学特色命制。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 有机玻璃 B. 冰醋酸 C. Fe(OH)3胶体 D. 云烟雾
2. 硫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重晶石的有效成分是BaSO4
B. HSO3 水解生成SO32-使溶液呈酸性
C. 在工业上常用石膏来调节水泥的硬化效率
D. 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
3.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
B. NH3的结构式:
C.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D. 的名称:邻醛基苯酚
4. 以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含铅废料和硫酸为原料,可以制备高纯PbO,从而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在此过程中涉及如下两个反应:
反应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
反应II:2Fe3++Pb+SO42-=2Fe2++PbSO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PbO2是氧化剂,Pb是还原剂
PbS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Fe3+作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 反应1mol Pb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5.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H+、Cl-、Cu(NH3)42+、Ba2+ B. Zn2+、Cl-、Ca2+、Na+
C. K+、S2-、NO3-、Ag+ D. NH4+、SO42-、C6H5O-、Fe3+
6.海水中的化学资料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第6题 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常选用生石灰
B.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
C.“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D.“煅烧”后的产物中加稀盐酸,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也可得到无水MgCl2
7. 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可决定其行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材料 组成、结构和性能 行为
A 二氧化硫 强还原性 漂白剂、消毒剂
B 本尼迪特试剂 柠檬酸钠、碳酸钠、硫酸铜 医疗上的尿糖检验
C 烷烃 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分解 制备炭和氢气
D 氯化镁、硫酸钙 能使蛋白质聚沉 制作宁溪豆腐
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图①装置用于制备氯气
B. 图②装置用于制备溴苯和验证HBr的生成
C. 图③装置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 图④装置用于标准碱溶液滴定未知酸溶液
9. 关于化合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获得晶体结构的相关信息
B.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
C. 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4H8O
D. 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
麦芽糖是否水解
10. 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 黑火药爆炸:S+2KNO3+3C K2S+N2↑+3CO2↑
B. 加热氯化铜溶液:[Cu(H2O)4]2++4Cl-=[CuCl4]2-+4H2O
C. 向1mol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发生反应,当转移电子数1NA为时:
D. 以水杨酸为原料生产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如图是有机氯杀毒剂滴滴涕(DDT),在酶的作用下会脱去HCl变成DD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亲水性较差
B.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 分子内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 第11题 图
D. 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 Br2
12.X、Y、Z、M和Q五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短周期中M电负性最小,Z与Y、Q相邻,基态Z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沸点:X2Z>YX3
B. M与Q可形成化合物M2Q、M2Q2
C. 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M2Z>M2Q
D. YZ3-与QZ32-离子空间结构均为平面三角形
13.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处理酸性废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所示。若上端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中间体羟基自由基(·OH);若上端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中间体氢原子(·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上端口是关闭还是打开,正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
B.1 mol O2完全转化为羟基自由基(·OH)时转移了2 mol电子
C.若处理含酚类的酸性废水,则上端口应关闭
D.若处理含Cr2O的酸性废水,则上端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
第13题 图
14.某温度下,降冰片烯在钛杂环丁烷催化下聚合,反应物浓度与催化剂浓度及时间关系如图。已知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4题 图
A.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B.其他条件相同时,降冰片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C.条件①,反应速率为0.012 mol·L-1·min-1
D.条件②,降冰片烯起始浓度为3.0 mol·L-1时,半衰期为62.5 min
15.常温下,将0.025 mol BaSO4粉末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形成1 L悬浊液,然后向烧杯中加入Na2C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并充分搅拌。加入Na2CO3固体的过程中溶液中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图
A.常温下,Ksp(BaSO4)=1.0×10-10
B.B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Ksp均比在BaCl2溶液中的大
C.若要使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至少要加入0.625 mol Na2CO3
D.BaSO4恰好全部转化为BaCO3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SO)>c(CO)>c(Ba2+)>c(OH-)
16.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 下层呈紫红色 氧化性:Cl2>Br2>I2
B 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 火焰出现黄色 溶液中含Na元素
C 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pH: ①>② 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D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反应生成了O2
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
17.(10分)碳、氮和氧是构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
请回答:
(1)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其化学式是 ▲ ,
晶体类型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负性:B>N>O B. 离子半径:K+<S2 <Cl
C. 第一电离能:Ge<As<Se D. 基态Fe2+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6
(3)① 聚吡咯作柔性电极材料,其单体为吡咯()。吡咯、呋喃()、噻吩()都是平面杂环化合物,均存在共轭大π键,其中吡咯的N原子杂化方式为 ▲ ;
比较沸点:吡咯 ▲ 噻吩 ▲ 呋喃(填“>”、“<”或“=”),请说明理由 ▲ 。
② 同位素示踪实验可证实S2O中两个S原子的化学环境不同,实验过程为
SOS2OAg2S+SO。过程ⅱ中,S2O断裂的只有硫硫键,若过程ⅰ所用试剂是Na232SO3和35S,过程ⅱ含硫产物是 ▲ 。
18.(10分)冰晶石(Na3AlF6)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铝的熔剂,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气体B易溶于水,画出其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氢键形式: ▲ 。解释工业上利用萤石(CaF2)制取气体B而不用氢气与其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的原因: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防止空气进入,须在玻璃容器中进行 B. 固体A中可能存在少量氟化钙
C. 冰晶石是由NaF和AlF3组成的混合物 D. 酸性:[Al(OH)4]- < ClO-
(3)写出由气体B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 ▲ 。
(4)将固体A(仅含一种化合物)加入水中,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澄清溶液中阴离子 ▲ 。
19.(10分)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未来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其中煤制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能对燃气资源有重要补充作用。
请回答:
(1)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是另一种产生甲烷的方法,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 。
(2)在催化剂作用下,其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CO(g) +3H2(g) CH4(g)+H2O(g) △H1 Ⅰ 第19题 图1
CO(g)+H2O(g) CO2(g)+H2(g) △H2 ═-41.2 kJ mol 1 Ⅱ
CO2(g)+4H2(g) CH4(g)+2H2O(g) △H3 ═ ▲ Ⅲ
其副反应(积碳反应)如下:
2CO(g) CO2(g)+C(s) △H4 ═-172.0 kJ mol﹣1 Ⅳ
CO2(g)+2H2(g) 2H2O(g)+C(s) △H5 ═-90.0 kJ mol﹣1 Ⅴ
CO(g)+H2(g) H2O(g)+C(s) △H6 ═-131.0 kJ mol﹣1 Ⅵ
(3)若原料气n(H2):n(CO)=3:1,且反应容器中只考虑主要反应。
①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天然气,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压强变化如图2、图3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反应Ⅰ在 ▲ 条件下有利于反应进行。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低压 D.高温高压
②T2℃,0.1MPa恒压条件条件下,平衡时反应体系平衡组成如表所示。
组分 CH4 H2O H2 CO2 CO
体积分数x a b c d e
该条件下CO的总转化率表达式α= ▲ 。Kp、Kx分别是以分压、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反应Ⅰ的Kx= ▲ 。(以Kp和p总表示)
(4)若反应容器中考虑主、副反应。维持p总=0.1MPa恒定,平衡时CO转化率和积碳的选择性(积碳的选择性=×100%)随温度和进料气中水蒸气量的变化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n(H2):n(CO):n(H2O)=3:1:X,代表原料气中H2、CO和H2O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X为一变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4中,随着X的增大,CO转化率略有降低,可能原因是反应式Ⅰ中H2O为生成物,增加水蒸气的量会促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图5中,X较低时,在800~850℃积碳选择性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副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高,积碳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C. 图5中,X较高时,在550~800℃积碳选择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的稀释作用使积碳反应速率减小
D. 总体上说,X较高,温度低于450℃利于降低积碳,减少积碳对催化剂的影响
20.(10分)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清洗、印花等,其是一种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实验室用锌粉法制备Na2S2O4的流程及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第20题 图
请回答:
(1)装有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 ▲ ;通SO2前先向三口烧瓶中通入N2的目的是 ▲ ;纯化SO2时需通过盛有 ▲ 的洗气装置,再通过浓硫酸。
(2)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填标号)。
A.将锌粉和水制成悬浊液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B.图中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
C.步骤Ⅱ反应结束后的分离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
D.步骤Ⅰ于35~45 ℃条件下反应,应选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
(4)加入NaCl盐析并冷却至室温后的后续处理包括过滤、蒸馏水洗涤、乙醇洗涤、干燥,其中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
(5)准确称取产品m g于烧杯中,加入20.00 mL中性甲醛溶液,搅拌至产品完全溶解
(Na2S2O4+2HCHO+H2O===NaHSO3·CH2O+NaHSO2·CH2O),加水配成250 mL溶液,移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酸化后用c mol·L-1 I2标准溶液滴定(滴定反应:NaHSO2·CH2O+2I2+2H2O===NaHSO4+4HI+HCHO),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I2标准溶液V mL。产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 ▲ (列出含m、c、V的表达式即可)。
21.(12分)吲哚布芬为抗血栓形成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脑血管病变。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RBr+NaCN→RCN+NaBr (R为烃基);M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
请回答:
(1)化合物B的官能团名称是 ▲ ;M的结构简式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和②的反应类型相同
B. 化合物H可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
C. 吲哚布芬的分子式是C18H16NO3
D. 化合物C和D互为同系物
(3)写出D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写出3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分子中含 ;②H-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峰面积之比为4:2:2:1:1,无碳氮双键和碳氮叁键;③在碱性环境下彻底水解,产物中有氨气。
(5)设计以B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2024年2月浙江省高三模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答案·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项3分)
1.B 2.B 3.D 4.C
5.B 6.D 7.A 8.A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A 16.D
【部分解析】
13.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无论是否鼓入空气,Fe易失去电子生成Fe2+,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A错误;若上端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电极反应为2H++2e-+O2===2·OH,所以1 mol O2完全转化为羟基自由基(·OH)时转移了2 mol电子,B正确;除去含酚类的酸性废水,需要氧化性的物质,所以上端口需要打开,可生成羟基自由基氧化酚类,C错误;Cr2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需要还原剂,所以上端口应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中间体氢原子(·H),D错误。
14.由图中曲线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故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由图中曲线①③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降冰片烯的浓度①是③的两倍,所用时间①也是③的两倍,反应速率相等,故说明反应速率与降冰片烯浓度无关,B错误;条件①,反应速率为v===0.012 mol·L-1·min-1,C正确;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条件②,降冰片烯起始浓度为3.0 mol·L-1时,半衰期为125 min×=62.5 min,D正确。
15.常温下,没有加入碳酸钠时,c(Ba2+)=c(SO)=1×10-5 mol·L-1,Ksp(BaSO4)=c(Ba2+)·
c(SO)=1.0×10-5×1.0×10-5=1.0×10-10,A正确;BaSO4在BaCl2溶液中由于Ba2+的存在,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BaSO4在B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Ksp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无论在水中还是BaCl2溶液中,Ksp是不变的,B错误;由图像知,当c(CO)=2.5×10-4 mol·L-1时开始形成BaCO3沉淀,Ksp(BaCO3)=c(Ba2+)·c(CO)=1.0×10-5×2.5
×10-4=2.5×10-9,BaSO4+CO??BaCO3+SO反应的平衡常数K=====0.04,若0.025 mol 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则反应消耗0.025 mol CO、生成0.025 mol SO,反应平衡,K===0.04,得c(CO)=0.625 mol·L-1,则至少需要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625 mol·L-1×1 L+0.025 mol=0.65 mol,C错误;根据C项计算,当BaSO4恰好全部转化为BaCO3时,c(CO)=0.625 mol·L-1,c(SO)=0.025 mol·L-1,
c(Ba2+)= mol·L-1=4×10-9 mol·L-1,由于CO水解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c(SO)>c(OH-)>c(Ba2+),D错误。
16.A. 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C.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D.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
二、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
(1)CaCN2 或CaN2C (1分);离子晶体或离子 (1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Ca3(CN2)3、Ca3C3N6(需最简式)、Ca·C·2N均为错误答案;
第二空 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均不得分
(2)BD (2分)
评分标准:填写BD或bd均给2分,仅写1个给1分,错选不得分
(3)① sp2 (1分);> ;> (2空 1分)
三者均是分子晶体,吡咯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呋喃及噻吩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而噻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呋喃的大,沸点较高 (2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对2位置不做要求(除2sp以外),写成sp或sp3不得分;
第二空 写2个‘小于’得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第三空 本空关键词为分子间氢键、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如若前面写其他晶体 (例如离子晶体),后面都对,给分(不重复扣分);如若写‘氢键多’, 不得分(噻吩无氢键)。
②Na232SO4和Ag235S (2分)
评分标准:二个全写对给2分;一个写对给1分;化学式全写对但质量数未标给1分;
其余答案一律不给分
18.(10分)
(1)F—H…F—,O—H…O—,F—H…O—,O—H…F— (2分)
氢气与氟气发生化合反应过程中容易爆炸,而用萤石制取不易发生爆炸(安全性)
CaF2+H2SO4(浓)=CaSO4+2HF↑该反应为熵增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自发性)(2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0-1个得0分,2-3个得1分,全写对得2分,多写仅看前4个;
形式必须按照X-H…Y,有写错不作得分
第二空 安全性、自发性各1分,其余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BD (2分)
评分标准:填写BD或bd均给2分,仅写1个给1分,错选不得分
(3)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 (2分) 
评分标准:配平且正确 2分;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也给2分;多写气体符号不扣分;
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 1分;若化学式漏写H2O,其余正确给1分
(4)取适量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O(2分)
评分标准:操作1分,现象1分,对结论不作要求
19.(10分)
(1)CO2+8H++8e-═CH4+2H2O (2分) 
评分标准:物质已经在图表或题目当中明确给出,因此只能是CO2和CH4,写其他物质均不 得分;电子移项写到右边可以得分;等号写成可逆符号或者箭头均得分;H+写 成H不得分,但是e的上标不标不算错,物质写错不给分,左边不写H+,右边 不写OH-不得分;若等号两边都各加若干个水,不扣分,若只有一边有水不给分; 未配平不给分;系数同乘以二等若干个倍数可以得分
(2)﹣165.0 (1分)
评分标准:符号不写不得分;写成+14.8或14.8不得分;写成-165或-165.00均可,即有 效数字不做要求。答案唯一,其余数值均不得分。
单位写错不扣分,即只看数值。
(3)① B (1分)
评分标准:填写B或b均给1分,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②×100% (2分);Kp p总2(2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答案唯一,其余数值均不得分。只列式不计算的得分。
第二空 答案唯一,其余数值均不得分。只列式不计算的得分。
(4)ABD(2分)
评分标准:填写ABD或abd均给分,单选、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漏选1个得1分
【解析】(1)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CO2是另一种产生甲烷的方法,CO2中碳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变为甲烷,在电解池阴极发生反应,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CO2+8H++8e-=CH4+2H2O
(2)根据图象得到CO(g) +3H2(g) CH4(g)+H2O(g) △H1=-206.2 kJ mol 1,第I个方程式减去第II个方程式得到第III个方程式:△H3=-165.0 kJ mol 1
(3)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低温高压下有利于合成天然气,,该条件下下平衡时甲烷的体积分数较大,同时积碳较少;故答案为:低温;高压。
②根据碳元素守恒,该条件下CO的总转化率表达式α=×100%。Kp、Kx分别是以分压、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反应Ⅰ的,从而得到Kx=Kp p总2;故答案为:×100%;Kp p总2。
(4)图4是不同CO转化率的等高线,图5是不同积碳选择性的等高线。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水蒸气的量使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略下降,平衡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转化率升高。而根据图象可知,实际上CO转化率略下降,则反应I为主导,A正确;根据积碳反应IV、V、VI为放热反应分析可知,X较小,温度较高时,积碳反应平衡逆向移动,积碳选择性减少,B正确;X较高时,在550~800℃积碳选择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量增加使积碳反应V、VI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当X较高,温度低于450℃,对应的积碳选择性低于0.032,有利于降低积碳,减少积碳对催化剂的影响,D正确
20.(10分)
(1)恒压滴液漏斗 (1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a2S2O4被氧化(1分);
饱和NaHSO3溶液(1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答案唯一
第二空 体现出防氧化即可给分
第三空 答案唯一
(2)ZnS2O4+2NaOH===Na2S2O4+Zn(OH)2↓(2分)
评分标准:配平且正确 2分;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也给2分;少写沉淀符号得1分;
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不得分
(3)C (1分)
评分标准:填写B或b均给1分;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4)除去晶体表面的水分,并减少Na2S2O4的溶解损失 (2分)
评分标准:本空关键词为水分、溶解损失。
(5)%
评分标准:答案唯一,其余数值均不得分。只列式不计算的得分。
【解析】由题意可得关系式Na2S2O4~NaHSO2·CH2O~2I2,则n(Na2S2O4)=n(I2)=cV×10-3 mol,则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100%=%
21.(12分)
(1)碳溴键或溴原子(1分) (1分)
评分标准:第一空 答案唯一,有错不给分
第二空 写结构式也可给分
AD (2分)
评分标准:填写AD或ad均给2分;漏选1个得1分;错选、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HNO3(浓) +H2O (2分)
评分标准:写出有机物原料或有机物产物则就可得1分;全对得两分;
条件和‘浓’字不做要求
(3分)
评分标准:写对1个得1分;写对2个得2分;全对得3分;多写只看前3个
(3分)
评分标准:每个虚线框中有一分。对点给分。无论前面如何制备,只要有绿色框这一步就有这一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练习-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