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练习-2023-2024高一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解析版)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核心目标 1. 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有助于人类认识高速、微观领域。
2. 知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知道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相对性的表达式。
【阅读+理解】----提前学知识要点
问题 设想人类可以利用飞船以 0.2c 的速度进行星际航行。若飞船向正前方的某一星球发射一束激光,该星球上的观察者测量到的激光的速度是多少?
1. 相对论时空观 生活经验让我们体会到,时间像一条看不见的“长河”,均匀地自行流逝着,空间像一个广阔无边的房间,它们都不影响物体及其运动。也就是说,时间与空间都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这种绝对时空观,也叫牛顿力学时空观。 我们知道,若河中的水以相对于岸的速度v水岸流动, 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水的速度v船水顺流而下,则船相对于岸的速度为v船岸= v船水+v水岸 因此,前面问题的答案似乎应为 1.2c。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c。人们自然要问:这个速度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一些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研究中,1887 年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以及其他一些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不符。 在牛顿力学理论与电磁波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面前,一 些物理学家仍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观念,进行一些修补的工作,而爱因斯坦、庞加莱等人则主张彻底放弃某些与实验和观测不符的观念,如绝对时间的概念,提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的假设。 爱因斯坦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 在经典物理学家的头脑中,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一定也是同时的。但是,如果接受了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还是这样吗? 爱因斯坦的假说以及在此假说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经受住了实验的检验,对现代物理学和人类的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假设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和后壁。车上的观察者以车厢为参考系,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 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如图甲)。 对于车下的观察者来说,他以地面为参考系,因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对地面也是相同的,在闪光飞向两壁 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他观测到的结果应该是 :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图乙)。因此,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 生的。 在爱因斯坦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可以得到下述结果。 如果相对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 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 Δt,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Δt= (1) 由于 1-< 1,所以总有Δt >Δτ,此种情况称 为时间延缓效应。 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 ,沿着杆的方向,以 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 l,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l = l0 (2) 由于1-< 1,所以总有l < l0 ,此种情况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1)式和(2)式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所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观。要验证(1)(2)两式是否正确,首先要找到高速运动的物体。科学家发现 子以 0.99 c 甚至更高的速度飞行。根 据经典理论可计算每秒到达地球的 子数,这个数值小于实际观察到的 子数。观察到的现象与经典理论产生了矛盾。 思考与讨论 已知 子低速运动时的平均寿命是3.0 s。当 子以0.99 c的速度飞行,若选择 子为 参考系,此时 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相对于光速而言,低速运动即可近似认为速度为 0,即若选择与 子一起运动的某一物体为参考系,此时 子的平均寿命是3.0 s。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由(1)式 计算可知 子平均寿命约为 21 s。由于平均寿命增大,飞行的距离也变大,因而在地面附近实际观测到的 子的数量就大于经典理论作出的预言。 相对论时空观的第一次宏观验证是在 1971 年进行的。 当时在地面上将四只铯原子钟调整同步,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两架喷气式飞机上做环球飞行,一架向东飞,另一架向西飞。两架飞机各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回到地面,与留在地面上的铯原子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 在这个实验中,原子钟计时的差异实际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种效应的结果。 高速运动的 子寿命变长这一现象,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用相对论时空观可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一研究结果成了相对论时空观的最早证据。
2. 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 年出版的那一天。 ——杨振宁 牛顿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与应用更是确立了人们对牛顿力学的尊敬。 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从拦河筑坝、修建桥梁到设计各种机械,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运动,从投出篮球到发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所有这些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牛顿力学在如此广阔的领域里与实际相符合,显示了牛顿运 动定律的正确性和牛顿力学的魅力。 但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有些是与牛顿力学的结论并不相同的。 除了高速运动,牛顿力学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局限性?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而且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说明。20 世纪20 年代,量子力学建立了,它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实验检验的牛顿力学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而是作为某些条件下的特殊情形,被包括在新的科学成就之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 c 时(c = 3×108 m/s),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 h 可以忽略不计时 (h = 6.63×10-34 J·s),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像一切科学一样,牛顿力学没有也不会穷尽一切真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像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
科学漫步 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星系之间存在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有可能会互相靠拢。然而,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这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正在膨胀。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方式来加以说明。各个星系就像是同一个气球表面的不同图案,当气球越吹越大时,气 球表面上各图案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宇宙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它在以前一定比现在小。1948年,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观测事实。例如,它预言早期的宇宙发出温度极高的辐射,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降低,辐射波长变长,至今应该在微波波段。1964 ~ 1965 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检测到了这种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 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普朗克探测器记录下的微波天空,黄色斑点表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就是大爆炸的残余辐射。 多方面的分析表明,我们的宇宙是在约138 亿年以前从一个尺度极小的状态发展演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宇宙的温度从高到低,先是生成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接着产生了原子、分子等各种物质,物质再进一步聚集起来形成星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你想加入探究宇宙之谜的行列吗? 2. 恒星的演化 天文学家根据对各种恒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弄清楚了恒星演化的整个过程,并认识到恒星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10 万年后,温度下降到了 3 000 K 左右,出现了由中性原子构成的宇宙尘埃。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形成了更密集的尘埃。尘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了气体状态的星云团。星云团的凝聚使得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星云团就开始发光。于是,恒星诞生了。这颗星继续收缩升温,当温度超过 107 K 时,氢通过热核反应成为氦,释放的核能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辐射产生的扩张压力与引力产生的收缩压力平衡,这时星体稳定下来。 恒星最后的归宿是什么?这与恒星的质量大小有关。如果恒星的质量介于 1 ~ 8 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为白矮星,即体积很小,但质量不太小的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10~20 倍,更强大的压力使得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被压在一起,整个恒星成为中子组成的天体,叫作中子星。当恒星的质量更大时,其内部的任何物质都无法抵抗巨大引力产生的压力,物质被“压”成了更为神奇的天体——黑洞。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黑洞。2016 年 2 月 11 日,科学家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如图)探测到了由黑洞合并产生的一个时间极短的引力波信号,这次探测和后 来的探测结果证明了黑洞的存在。
【理解+记忆】----常思考笔记重点
一、相对论时空观
1.绝对时空观,也叫牛顿力学时空观:时间与空间都是 独立 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
2. 麦克斯韦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 光速c ,一些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 一样 的.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 不符 .
3. 在矛盾与冲突面前,爱因斯坦提出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 相同 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 相同 的.
4. 时间 延缓 效应、长度 收缩 效应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 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就是 相对论 时空观。
二、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
1. 牛顿力学的成就
(1)牛顿力学的基础是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与应用更是确立了人们对牛顿力学的尊敬。
(2)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牛顿力学在广阔的领域里与实际相符合,显示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和牛顿力学的魅力。
2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 波动性 ,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证明.
3.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 低速 运动,不适用于 高速 运动;只适用于 宏观 世界,不适用于 微观 世界.
(1)低速:通常所见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发射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及宇宙飞船等物体皆为低速运动的物体.
(2)高速:有些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相接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
4. 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联系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 远小于 光速c(c=3×108 m/s)时,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h(h=6.63×10-34 J·s)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是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例题+解析】----当检测深究错题
1. (多选)(2020·普宁检测)关于时间和空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观察到的时间进程都是相同的
B. 空间与时间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C. 有物质才有空间和时间
D. 在一个确定的参考系中观察,运动物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进程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1. CD 解析:经典物理学中空间和时间是脱离物质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和物质的运动相联系的,只有在物质存在时才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且是相对的,选项C、D正确.
2. (2022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关于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是对宏观物体,还是对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B. 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相对论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
C. 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否定了经典力学理论
2. C 解析 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对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再适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运动,相对论适用于一切运动物体,AB错误,C正确;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错误。故选C。
3. (2022安徽省合肥市宏图中学高一(下)期中)关于牛顿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无法解决微观物体的运动问题
B.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相同,这与牛顿力学规律相符
C. 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是与牛顿力学相符的
D. 牛顿力学既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又能用于高速运动问题
3. A 解析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宏观低速的运动问题,对于微观高速物体的运动无法解决,A正确,D错误;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相同,这与牛顿力学规律不相符,牛顿认为同一物体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的是不同的,B错误;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是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符合的,与牛顿定律不符,C错误;故选A。
4. (2020·青岛高一检测)半人马星座α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4.3×1016 m.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往返于半人马星座α星之间.
(1) 若宇宙飞船的速率为0.999c,按地球上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需多少时间?
(2) 如以飞船上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又为多少?
4 (1) 2.87×108 s (2) 1.28×107 s
解析:(1) 由于题中恒星与地球的距离s和宇宙飞船的速度v均是地球上的观察者测量的,故飞船往返一次,地球时钟所测时间间隔Δt==2.87×108 s
(2) 从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考虑,把飞船离开地球和回到地球视为两个事件,显然飞船上的钟测出两事件的时间间隔Δt′是固定的,地球上所测的时间间隔Δt与Δt′之间满足时间延缓效应的关系式.以飞船上的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为Δt′=Δt=1.28×107 s
【作业+练习】----强基础提升能力
【作业】
1.一列火车以速度v相对地面运动(图7.5-4)。如果地面上的人测得,某光源发出的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后壁,那么按照火车上人的测量,闪光先到达前壁还是后壁?火车上的人怎样解释自己的测量结果?
2.以约8km/s的速度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一只完好的手表走过了1min,地面上的人认为它走过这1min“实际”上花了多少时间?
3.一枚静止时长30m的火箭以3km/s的速度从观察者的身边掠过,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应为多少?火箭上的人测得火箭的长度应为多少?如果火箭的速度为光速的一半呢?
【作业参考答案】
【练习】
1.下列运动中不能用经典力学规律描述的是(  )
A.子弹的飞行 B.粒子接近光速的运动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D.和谐号从南通向上海飞驰
2.关于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
B.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及其运动有关系
C.研究接近光速的粒子不适合使用经典力学
D.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结论仍有很大的区别
3.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
A. 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
B. 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
C. 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
D. 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
4. (202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年高一(下)期中)2021年10月5日,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立于科学前沿探索世间奥秘,而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史上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关于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典力学能够说明微观粒子的规律性,仍能适用于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
B.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否定了经典力学,表示经典力学已失去意义
C. 经典力学并不等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只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D. 经典力学在现代广泛应用,它的正确性无可怀疑,仍是普遍适用的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根杆的长度不会因为观察者是否与杆做相对运动而不同,这是经典物理学家的观点
B. 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C. 一根杆的长度静止时为l0,不管杆如何运动,杆的长度均小于l0
D. 如果两根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它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6.能用来计时的钟表有多种,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沙漏计时仪器、电子表、机械闹表、生物钟.由相对论的知识可知,物体的运动可以使得某一种计时仪器变慢,则也一定能使所有的计时仪器变得一样慢.则对上述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正确,对各式计时仪器的影响一定相同
B. 错误,对各式计时仪器的影响不一定相同
C. AB两个选项分别说明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影响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7.如图所示,车厢长为L,正以速度v(v很大)匀速向右运动,车厢底面光滑,现有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车厢中点以相同的速度v0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匀速运动(相对于车厢).问:
(1) 在车厢内的观察者看来,小球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到达两壁.
(2) 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到达两壁.
(第10题) (第11题)
8.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________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________t0.(均选填“>”“=”或“<”)
9.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如图A所示),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该正方形的图像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A放在地面上,B、C分别放在以速度vB和vC朝同一方向飞行的两枚火箭上,且vB<vC.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哪个时钟走得最慢?哪个时钟走得最快?
【练习参考答案】
水平达成
1. B 解析: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宏观、低速情形,子弹的飞行、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列车的运动,经典力学能适用,ABC错误;对于微观高速的情形经典力学不适用,B正确。故选B。
2. D 解析: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及其运动有关系,AB正确;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问题,C正确;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3. D 解析:在物理学中,宏观世界一般是指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只有D正确.
4.C【解析】经典力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而对于微观、高速运动的物体则不适用,并不具有普遍性,AD错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并未否定经典力学,而是补充了经典力学的不足,它们并不能替代经典力学的地位,B错误;经典力学并不等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只是经典力学的基础,C正确。故选C
5. C 解析:若杆沿垂直于自身长度的方向运动,它的长度将不变.
6. A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可知,若钟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所有的钟都变慢,而且变慢的程度均相同,与钟的构造、原理无关,A正确.
7. (1) 能 (2) 不能
解析: 在车上的观察者看来,A球所用时间为tA==,B球所用时间为tB==,因此两球同时到达两壁.而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球A先到达后壁.因为地面观察者认为球A向后位移小,而速度相同,所以,向后运动的球A需要较短的时间到达后壁.
8. = >
解析: 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长度不变,则有L=L0;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时间延缓效应可知,乙观察到甲的动作时间变长,即t1>t0.
素养提升
9 C 解析: 由相对论知识易得运动方向上的边长变短,垂直运动方向的边长不变,C图像正确.
10. 根据公式Δt=可知,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越大,其上的时间进程越慢,火箭C上的时钟走得最慢,地面上的时钟走得最快.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核心目标 1. 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有助于人类认识高速、微观领域。
2. 知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知道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相对性的表达式。
【阅读+理解】----提前学知识要点
问题 设想人类可以利用飞船以 0.2c 的速度进行星际航行。若飞船向正前方的某一星球发射一束激光,该星球上的观察者测量到的激光的速度是多少?
1. 相对论时空观 生活经验让我们体会到,时间像一条看不见的“长河”,均匀地自行流逝着,空间像一个广阔无边的房间,它们都不影响物体及其运动。也就是说,时间与空间都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这种绝对时空观,也叫牛顿力学时空观。 我们知道,若河中的水以相对于岸的速度v水岸流动, 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水的速度v船水顺流而下,则船相对于岸的速度为v船岸= v船水+v水岸 因此,前面问题的答案似乎应为 1.2c。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c。人们自然要问:这个速度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 一些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研究中,1887 年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以及其他一些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不符。 在牛顿力学理论与电磁波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面前,一 些物理学家仍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观念,进行一些修补的工作,而爱因斯坦、庞加莱等人则主张彻底放弃某些与实验和观测不符的观念,如绝对时间的概念,提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的假设。 爱因斯坦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 在经典物理学家的头脑中,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一定也是同时的。但是,如果接受了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还是这样吗? 爱因斯坦的假说以及在此假说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经受住了实验的检验,对现代物理学和人类的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假设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的前壁和后壁。车上的观察者以车厢为参考系,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 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如图甲)。 对于车下的观察者来说,他以地面为参考系,因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对地面也是相同的,在闪光飞向两壁 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他观测到的结果应该是 :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图乙)。因此,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 生的。 在爱因斯坦两个假设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可以得到下述结果。 如果相对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 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 Δt,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Δt= (1) 由于 1-< 1,所以总有Δt >Δτ,此种情况称 为时间延缓效应。 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 ,沿着杆的方向,以 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 l,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l = l0 (2) 由于1-< 1,所以总有l < l0 ,此种情况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1)式和(2)式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所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观。要验证(1)(2)两式是否正确,首先要找到高速运动的物体。科学家发现 子以 0.99 c 甚至更高的速度飞行。根 据经典理论可计算每秒到达地球的 子数,这个数值小于实际观察到的 子数。观察到的现象与经典理论产生了矛盾。 思考与讨论 已知 子低速运动时的平均寿命是3.0 s。当 子以0.99 c的速度飞行,若选择 子为 参考系,此时 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平均寿命又是多少? 相对于光速而言,低速运动即可近似认为速度为 0,即若选择与 子一起运动的某一物体为参考系,此时 子的平均寿命是3.0 s。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由(1)式 计算可知 子平均寿命约为 21 s。由于平均寿命增大,飞行的距离也变大,因而在地面附近实际观测到的 子的数量就大于经典理论作出的预言。 相对论时空观的第一次宏观验证是在 1971 年进行的。 当时在地面上将四只铯原子钟调整同步,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两架喷气式飞机上做环球飞行,一架向东飞,另一架向西飞。两架飞机各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回到地面,与留在地面上的铯原子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与相对论的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 在这个实验中,原子钟计时的差异实际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种效应的结果。 高速运动的 子寿命变长这一现象,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用相对论时空观可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一研究结果成了相对论时空观的最早证据。
2. 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 年出版的那一天。 ——杨振宁 牛顿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与应用更是确立了人们对牛顿力学的尊敬。 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从拦河筑坝、修建桥梁到设计各种机械,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运动,从投出篮球到发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所有这些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牛顿力学在如此广阔的领域里与实际相符合,显示了牛顿运 动定律的正确性和牛顿力学的魅力。 但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有些是与牛顿力学的结论并不相同的。 除了高速运动,牛顿力学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局限性?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而且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说明。20 世纪20 年代,量子力学建立了,它能够很好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实验检验的牛顿力学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而是作为某些条件下的特殊情形,被包括在新的科学成就之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 c 时(c = 3×108 m/s),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 h 可以忽略不计时 (h = 6.63×10-34 J·s),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像一切科学一样,牛顿力学没有也不会穷尽一切真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像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
科学漫步 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星系之间存在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有可能会互相靠拢。然而,1929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这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正在膨胀。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方式来加以说明。各个星系就像是同一个气球表面的不同图案,当气球越吹越大时,气 球表面上各图案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宇宙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它在以前一定比现在小。1948年,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很多观测事实。例如,它预言早期的宇宙发出温度极高的辐射,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降低,辐射波长变长,至今应该在微波波段。1964 ~ 1965 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检测到了这种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 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普朗克探测器记录下的微波天空,黄色斑点表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就是大爆炸的残余辐射。 多方面的分析表明,我们的宇宙是在约138 亿年以前从一个尺度极小的状态发展演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宇宙的温度从高到低,先是生成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接着产生了原子、分子等各种物质,物质再进一步聚集起来形成星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你想加入探究宇宙之谜的行列吗? 2. 恒星的演化 天文学家根据对各种恒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弄清楚了恒星演化的整个过程,并认识到恒星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10 万年后,温度下降到了 3 000 K 左右,出现了由中性原子构成的宇宙尘埃。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形成了更密集的尘埃。尘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了气体状态的星云团。星云团的凝聚使得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星云团就开始发光。于是,恒星诞生了。这颗星继续收缩升温,当温度超过 107 K 时,氢通过热核反应成为氦,释放的核能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辐射产生的扩张压力与引力产生的收缩压力平衡,这时星体稳定下来。 恒星最后的归宿是什么?这与恒星的质量大小有关。如果恒星的质量介于 1 ~ 8 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为白矮星,即体积很小,但质量不太小的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10~20 倍,更强大的压力使得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被压在一起,整个恒星成为中子组成的天体,叫作中子星。当恒星的质量更大时,其内部的任何物质都无法抵抗巨大引力产生的压力,物质被“压”成了更为神奇的天体——黑洞。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黑洞。2016 年 2 月 11 日,科学家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如图)探测到了由黑洞合并产生的一个时间极短的引力波信号,这次探测和后 来的探测结果证明了黑洞的存在。
【理解+记忆】----常思考笔记重点
一、相对论时空观
1.绝对时空观,也叫牛顿力学时空观:时间与空间都是 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
2. 麦克斯韦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 ,一些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 的.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 .
3. 在矛盾与冲突面前,爱因斯坦提出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  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  的.
4. 时间 效应、长度 效应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 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就是 时空观。
二、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
1. 牛顿力学的成就
(1)牛顿力学的基础是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与应用更是确立了人们对牛顿力学的尊敬。
(2)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牛顿力学在广阔的领域里与实际相符合,显示了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和牛顿力学的魅力。
2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 ,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证明.
3.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  运动,不适用于   运动;只适用于   世界,不适用于  世界.
(1)低速:通常所见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发射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及宇宙飞船等物体皆为低速运动的物体.
(2)高速:有些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相接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
4. 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联系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 光速c(c=3×108 m/s)时,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别;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量h(h=6.63×10-34 J·s)可以忽略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牛顿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别.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是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例题+解析】----当检测深究错题
1. (多选)(2020·普宁检测)关于时间和空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参考系中观察到的时间进程都是相同的
B. 空间与时间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C. 有物质才有空间和时间
D. 在一个确定的参考系中观察,运动物体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进程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2. (2022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关于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是对宏观物体,还是对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B. 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相对论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
C. 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否定了经典力学理论
3. (2022安徽省合肥市宏图中学高一(下)期中)关于牛顿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无法解决微观物体的运动问题
B. 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相同,这与牛顿力学规律相符
C. 物体在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是与牛顿力学相符的
D. 牛顿力学既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又能用于高速运动问题
4. (2020·青岛高一检测)半人马星座α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地球为4.3×1016 m.设有一宇宙飞船自地球往返于半人马星座α星之间.
(1) 若宇宙飞船的速率为0.999c,按地球上时钟计算,飞船往返一次需多少时间?
(2) 如以飞船上时钟计算,往返一次的时间又为多少?
【作业+练习】----强基础提升能力
【作业】
1.一列火车以速度v相对地面运动(图7.5-4)。如果地面上的人测得,某光源发出的闪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壁后壁,那么按照火车上人的测量,闪光先到达前壁还是后壁?火车上的人怎样解释自己的测量结果?
2.以约8km/s的速度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一只完好的手表走过了1min,地面上的人认为它走过这1min“实际”上花了多少时间?
3.一枚静止时长30m的火箭以3km/s的速度从观察者的身边掠过,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应为多少?火箭上的人测得火箭的长度应为多少?如果火箭的速度为光速的一半呢?
【练习】
1.下列运动中不能用经典力学规律描述的是(  )
A.子弹的飞行 B.粒子接近光速的运动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D.和谐号从南通向上海飞驰
2.关于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
B.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及其运动有关系
C.研究接近光速的粒子不适合使用经典力学
D.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结论仍有很大的区别
3.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
A. 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
B. 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
C. 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
D. 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
4. (202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年高一(下)期中)2021年10月5日,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立于科学前沿探索世间奥秘,而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史上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关于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典力学能够说明微观粒子的规律性,仍能适用于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
B.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否定了经典力学,表示经典力学已失去意义
C. 经典力学并不等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只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D. 经典力学在现代广泛应用,它的正确性无可怀疑,仍是普遍适用的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根杆的长度不会因为观察者是否与杆做相对运动而不同,这是经典物理学家的观点
B. 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C. 一根杆的长度静止时为l0,不管杆如何运动,杆的长度均小于l0
D. 如果两根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它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6.能用来计时的钟表有多种,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沙漏计时仪器、电子表、机械闹表、生物钟.由相对论的知识可知,物体的运动可以使得某一种计时仪器变慢,则也一定能使所有的计时仪器变得一样慢.则对上述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正确,对各式计时仪器的影响一定相同
B. 错误,对各式计时仪器的影响不一定相同
C. AB两个选项分别说明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影响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7.如图所示,车厢长为L,正以速度v(v很大)匀速向右运动,车厢底面光滑,现有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车厢中点以相同的速度v0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匀速运动(相对于车厢).问:
(1) 在车厢内的观察者看来,小球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到达两壁.
(2) 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到达两壁.
(第10题) (第11题)
8.甲、乙两人站在地面上时身高都是L0,甲、乙分别乘坐速度为0.6c和0.8c(c为光速)的飞船同向运动,如图所示.此时乙观察到甲的身高L________L0;若甲向乙挥手,动作时间为t0,乙观察到甲动作时间为t1,则t1________t0.(均选填“>”“=”或“<”)
9.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如图A所示),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该正方形的图像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A放在地面上,B、C分别放在以速度vB和vC朝同一方向飞行的两枚火箭上,且vB<vC.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哪个时钟走得最慢?哪个时钟走得最快?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选科测试 化学 PDF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