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中学2023 2024学年下学期开学摸底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绪言~第九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
A.海水晒盐 B.干冰制冷
C.风力发电 D.火箭发射
2.小涂同学参加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时,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检验。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紫色石蕊溶液 B.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C.加热石蕊溶液 D.点燃酒精灯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个数有( )
①60个碳原子:C60 ②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③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A。(A. H2O,B. 2Zn,C. 2CO,D. SO42-)
④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⑤和 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⑥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符号:He
⑦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1
⑧熔点最低的金属:Hg
A.3 B.4 C.5 D.6
4.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个数有(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收集气体
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烘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③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④洗涤剂和汽油分别去油污的原理是不相同的;⑤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 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则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7.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8.将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FexOy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值为19.6 B.参加反应的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16g
C.当CO2质量为4.4g时,容器内CO的质量为14g D.铁的氧化物中x:y=2:3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9.(4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铝制品形成致密保护膜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
(3)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沼气可以作燃料,在大棚中燃烧沼气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生成的 可做气肥
10.(4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C.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11.(6分) 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铜、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加热的条件下,Zn、Cu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烟泥最初处理需要除油污,用洗涤剂除油污的过程中发生了 现象。步骤①产生的废气B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 (填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④中得到铜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 。
(4)我国古代就制得了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也就是黄铜,它的硬度比纯铜 (填“高”或者“低”)。
(5)取少量的溶液C,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 (填字母序号)。
A.硫酸镁 B.硫酸锌 C.硫酸铜 D.硫酸铜和硫酸锌
12.(6分)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7.1g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74.7 80.1
E和F 80.3 96.8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拓展分析)(4)双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
(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
13.(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8g赤铁矿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并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提示:已知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1)该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九年级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D A B C B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9.(4分)(1)4A1+3O2=2Al2O3
(2)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BCD
10.(4分)(1)甲乙丙/甲>乙>丙 (2)130 (3)降温结晶 (4)AB
11.(6分)(1)乳化 SO2 (2)置换 (3)过滤 (4)高 (5)C
12.(6分)(1)① (2) (3)45:6:20 (4)
(5)排除装置中空气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
(6)将青蒿素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进行转化,减少实验误差
13.(6分)(1)16(2分)
(2)设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x=32.5g
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