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2:1
3.如果在野外不慎被蜜蜂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伤处涂抹()
A.河水(pH≈7) B.牛奶(pH≈6.5)
C.肥皂水(pH≈10) D.食酷(pH≈3)
4.下列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漏中的反水弯管 利用了大气压原理
B.大坝的形状上窄下宽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C.胃酸过多时服用含碱性的物质 酸碱中和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碎纸屑 分子间存在引力
5.下列关于酸和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腐蚀木条使其炭化,体现出吸水性
B.浓盐酸瓶口可观察到白烟,具有挥发性
C.熟石灰能参与中和反应,可用改良酸性土壤
D.烧碱易潮解,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干燥
6.“价类二维图”是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坐标图。下图是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能与AgNO3溶液反应
B.物质b的化学式为CuO
C.CuSO4可由物质d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D.e点对应物质有多种,如CuCl2、Cu(NO3)2等
7.利用稀盐酸和KOH溶液探究中和反应,实时测出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K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KCl
C.c点对应溶液中K+与Cl-的个数比是1:1
D.由b点到d点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8.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氨水处理工厂的硫酸
D.用盐酸除去铁锈
9.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是( )
A.镁和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B.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11.下列有关化学中“一定"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所有的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12.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
C.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原因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探究铁锈蚀是否与水有关
B.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
C.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14.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2SO4,使其呈中性
B.用酚酞及相互混合的方法,可以区分HCl、NaOH、NaCl三种无色溶液
C.用Ba(OH)2溶液一次性鉴别MgCl2溶液和稀H2SO4
D.用稀H2SO4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
二、非选择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Cl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未见变红 猜想Ⅲ错误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 猜想Ⅱ正确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要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 代替Na2CO3溶液。
A、Zn
B、Cu
C、CuO
D、BaCl2溶液
16.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一所示实验。
(1)传感器测定的pH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则B溶液是 溶液。
【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实验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H2SO4猜想四:Na2SO4、H2SO4和NaOH
兴趣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方案】为确认哪个猜想成立,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空:
分别取样于 试管中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其中一份中滴加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二不成立
向另一份中滴加Ba(NO3)2溶液,振荡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能得出猜想三成立,理由 。
(2)下列物质单独使用能够检验猜想三成立的是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镁条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氯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含有 ;
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
(2)【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法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成立。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产生气泡
18.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造纸厂产生含氢氧化钠的碱性废水,需达标处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进行抽样检测,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1)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时,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
(2)测定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如图所示,取一定量滤液(滤液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稀盐酸(滤液中的其它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混合液pH的变化情况,当pH=7时,停止滴加。测得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46g,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为186g。计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9.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所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 溶液中
c、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式) 。
(2)工业制取硫酸,主要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作原料,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一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和一种铁锈主要成分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观察下列三幅微观结构示意图,并按要求填空:
(1)图1和图2分别是溴化氢(HBr)和乙醇(C2H5OH)在水中的微观示意图。请你结合已有的酸、碱知识,判断溴化氢的水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下同),乙醇的水溶液显 。
(2)图3代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由图中可知酸碱中和的实质是 和 (填离子符号)发生结合。类比写出溴化氢的水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NaCl和NaOH;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AC
16.【答案】(1)稀硫酸/H2SO4;2NaOH+H2SO4=Na2SO4+2H2O;溶液无色;Na2SO4、H2SO4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A;C;D
17.【答案】(1)CaCl2和HCl;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合理即可)
(2)溶液变红色;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锌粒等
18.【答案】(1)c
(2)解: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46g×0.5% =0.73g,设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
19.【答案】(1);氢氧化钙溶液或;稀盐酸或;CaCl2、HCl
(2)
20.【答案】(1)酸性;中性
(2)H+;OH-;HBr + NaOH = NaBr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