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解释成因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在报纸上形成的光斑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乙是手影的形成,影子里几乎没有能量
C.图丙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实际上是铅笔的实像
D.图丁中塔在水中形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削冰向日取火”,即用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透过它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凸面镜
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 )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4.某同学在利用蜡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 )
①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②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
③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④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7.放映幻灯片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采取的措施是)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8.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移
D.取走光屏,人眼仍可在某些位置看到像
二、填空题
9.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 、 、的实像。
10.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对光具有 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 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是 ,对光具有 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做 透镜.
11.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如图是王亚平在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一开始将水注入水膜之中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 (填“实”或“虚”)像。随后,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两个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1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3.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物体正放)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14.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甲/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 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 cm,在光屏上又可以成一清晰 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 cm时,成 像。
三、实验题
1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带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以下操作前,先在光具座上用图示方法测量透镜焦距。
(1)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 ;
(2)探究实像时,小明调整物距后,应 ,直到光屏上呈现最清晰的像。探究虚像时,小明应 (越过/透过)凸透镜观虚像;观察到虚像后,如果将光屏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小明在原观察像的位置 (还能/不能)观察到像;
(3)如表是小明设计的表格(部分)和某次实验数据,表中A处内容是: ;表中所记录数据存在的问题是 。
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A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
16.小陈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后,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
(3)固定好蜡烛,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后,用不透明的纸片遮住凸透镜上部分,这时从光屏上看到的像( )
A.只见烛焰的下部分 B.看到完整的像,像变小 C.看到完整的像,像变暗
(4)点燃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
(5)如图丙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陈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
四、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D
6.C
7.A
8.A
9. 倒立 放大
10. ACD 会聚 会聚 BEF 发散 发散
11. 实 凹透镜
12. 放大 投影仪
13. D A D C
14. 乙 缩小的实 正立放大的虚
15. 主光轴上 调节像距 透过 不能 光屏上像的特点 实验次数过少
16. 同一高度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C a 远离凸透镜
17.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