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期四中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如图甲所示,树叶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乙图是小强在校运会中参加男子400m比赛的成绩记录,他400m比赛的成绩是___________s。
2. 南北朝傅翕的绝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步行骑水牛”一句,人骑在牛背上,以牛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__的;“桥流水不流”一句,桥流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3. 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4. 某标准对数视力表要求被测者站在距离视力表5m处检测,由于室内空间有限,于是在视力表前面3m处竖一平面镜,如图所示,则被测者应面对镜子且距镜子______m检测才符合要求;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像。
5.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则此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 夏天酷热难耐,小明在家里吃冰棒解暑是因为冰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晚上,小明将家里空调的设定温度调低,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出现了小水珠。发烧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
二、选择题(共12小题,7-16是单选,17、18是双选,每题3分,共36分)
7.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6℃
B. 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g
C.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
8. 贵州省有很多喀斯特地貌溶洞,从中发现大量唯一真正能飞的哺乳动物——蝙蝠。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来捕获食物,从人们身边飞过几乎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较低,响度较小
B. 倒车雷达原理与蝙蝠的回声定位相同
C. 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来捕获食物,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 模拟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可以用来探测月球到地球之间距离
9. 小明早上出门上学时将一支示数为36.5℃的体温计放在房间的书桌上,放学回家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6.5℃。则他去上学的这段时间房间内的温度( )
A. 可能高于36.5℃ B. 一定高于36.5℃
C. 可能等于36.5℃ D. 一定低于36.5℃
10. “洛阳牡丹甲天下”,小明用照相机拍摄了同一朵“二乔”(洛阳著名牡丹品种之一)的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照相机与投影仪在使用时利用的成像规律相同
B. 小明使用的照相机镜头与近视镜的镜片为同一种透镜
C. 在拍摄乙图时,牡丹花的像较大,可能是虚像
D. 照相机焦距一定,拍摄乙图照片时,照相机离“二乔”牡丹近
11. 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AC段平均速度为5m/s
B. 经过BD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C. 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
12. 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附近的人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 分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强度达到 150 分贝是指音调高
B. 附近的人们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C. 卫星从太空利用次声波将信号传回地球
D. 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时配戴耳机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3.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成像实验,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若保持水透镜的位置和注水量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C. 若保持蜡烛和水透镜位置不变,用针筒在水透镜内抽出少量水后,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 水透镜上飞来一只小飞蛾附着在其表面,在光屏上不会看到蜡烛完整的像
14. 对下列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在太阳光下能把火柴点燃的是凸透镜
B. 图乙,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却叉不到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C. 图丙,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 图丁,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15. 在标准气压下,把10g、的冰放入200g、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的多少不变 B. 有少量冰化成水
C. 有少量水结成冰 D. 冰水的温度不变
16.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5秒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
17. 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18.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C. 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D. 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9.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在回答孙悟空修行是否可以长生的时候,曾经说:“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如图,请你在图中作出月亮在水中所成的像M',以及人看到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在图中用M点代表月亮,用M'代表月亮的像)。
20. 如图,凸透镜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1.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小聪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甲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乙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min,对应的s为______cm,此距离即该透镜的焦距f;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2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甲图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应点燃A蜡烛,小心的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为止,这表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记录下A、B两支蜡烛在纸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3)为了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测量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若实验时,玻璃板不与水平桌面垂直,如图丙所示,则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A.蜡烛A仍然成像在蜡烛B处
B.蜡烛A成像位于水平面偏上方
C.蜡烛A成像位于水平面偏下方
23. 小周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小周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接着小周同学开始调节天平平衡,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______;
(2)在一个质量为42g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
(4)同组的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她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②在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5)小红设计了一种方法,测出了自己配置的盐水密度,将22g盐完全溶解在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面升高后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已知盐在水中溶解时,溶解前后总质量不变)
五.计算题(共2小题,24题9分,25题9分,共18分)
24. 一次军演中,导弹运载车的车身长为20m,以20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后,发射导弹,导弹仅用200s就命中1400km外的目标。(假设导弹做直线运动)
(1)求这次军演中导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求导弹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是多少s?
(3)若导弹车刚进入隧道时为保持行车安全,减速缓行了820m,耗时61s,则在隧道剩余路段,导弹车需要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行才能按原时间完全通过隧道?
25. 玻璃钢是一种高强度复合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铁道铁路等十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已知某玻璃钢的密度为,现有的高铁铁轨规格通常为每米重,所用钢铁的密度为。求:
(1)每高铁铁轨的体积是多少?
(2)用玻璃钢材料替换同尺寸的高铁铁轨,则每玻璃钢材轨道的质量是多少?
(3)用玻璃钢材料替换同尺寸的高铁铁轨,则每轨道的质量将减少多少?
2023-2024学年上期四中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2.70 ②. 92
【2题答案】
【答案】 ①. 静止 ②. 水
【3题答案】
【答案】 ①. 音色 ②. 信息
【4题答案】
【答案】 ①. 2 ②. 等大 ③. 虚
【5题答案】
【答案】 ①. 实 ②. 减小
【6题答案】
【答案】 ①. 熔化 ②. 外 ③. 500
二、选择题(共12小题,7-16是单选,17、18是双选,每题3分,共36分)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AC
【18题答案】
【答案】BD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9题答案】
【答案】
【20题答案】
【答案】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1题答案】
【答案】 ①. 10 ②. 放大 ③. 投影仪 ④. 虚 ⑤. ③
【22题答案】
【答案】 ①. 像的位置 ②. 完全重合 ③. 相等 ④. B ⑤. B
【23题答案】
【答案】 ①. 水平台上 ②. 见解析 ③. 21 ④. ⑤. ⑥.
五.计算题(共2小题,24题9分,25题9分,共18分)
【24题答案】
【答案】(1)7000m/s;(2)99s;(3)30m/s
【25题答案】
【答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