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上饶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重庆素有雾都之称,雾是一种气溶胶,光束透过大雾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硬度
C 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
D. 为防控新冠病毒,将“84”消毒液与酒精(具有还原性)1:1混合,消毒效果更好
2.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点击化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三位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莫滕桦尔达和巴里·夏普莱斯。卡罗琳·贝尔托西将“点击化学”运用在生物学领域,并开创了“正交化学”,她的研究中需要对糖类进行示踪和定位。在很多研究糖类的实验中,会选用具有放射性的进行示踪研究。以下有关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位素
B. 、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C.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 D、T发生核聚变成为其它元素,属于化学反应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B. 2.3g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C. 将的盐酸与足量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D. 室温下,2.3g乙醇()中,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为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溶液中:、、、
B. 含有的溶液中:、、、
C. 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D. 滴加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5. 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和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子数 D. 质量
6. 研究化学键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 C. D.
7.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图I:称量NaOH固体 B. 图II:除去CO2中的HCl
C. 图III:稀释浓硫酸 D. 图IV:干燥Cl2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B 将铜片插入到稀溶液中:
C.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与醋酸反应: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9. 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应用该方法正确的是
A. 铁和氯气反应生成,则铁和碘单质也生成
B. 与水反应生成和,则与水反应也能生成和
C. 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锂与氧气反应也生成过氧化锂
D. Fe能与溶液反应,则Fe也能与溶液反应
10.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氯化氢的电子式为:
D. 的结构式:
11. 将5.1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铝合金熔点比单质铝或单质镁都高 B. 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3.6g
C. 参与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为 D.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1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 B.
C. D.
13.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Cl MgO CO2
B NaOH H2SO4 NaCl Na2O CO2
C KOH HClO CaCO3 CaO CO
D NH3·H2O CH3COOH CaCl2 Na2O2 SO2
A. A B. B C. C D. D
14. 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B. 当0C.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D. 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mL(标准状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5. I.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熔融;③固体;④铜;⑤稀硫酸;⑥澄清石灰水,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2)将①通入足量⑥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II.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
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3)当反应消耗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现实验室欲配制溶液,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下列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称量时,将放在滤纸上称重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配制时,未冷却至室温就直接定容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6. 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如图,根据①~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①~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③和④两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②和⑧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由元素④和元素⑤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种类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5)写出元素⑦的单质与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元素⑤的单质及化合物在高温灼烧时,火焰呈___________色。
17.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与多种物质反应,用图所示装置Ⅰ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对其性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①装置Ⅰ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C瓶盛装的液体为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利用纯净、干燥的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可制备,将装置Ⅰ与装置Ⅱ连接起来可制备。已知:金属锡熔点为231℃,活泼性与铁相似:的沸点为114℃;易与水反应。
①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虚线框内可选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将装置Ⅰ与装置Ⅲ连接起来探究氯气的漂白性及氧化性。
①根据F、G现象可得出结论:无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用化学式填空)有漂白性。
②写出J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装置K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8. 铜和三氧化二铁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其中Cu为+2价、Fe为+2价)制取铜和三氧化二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
ii.
iii.
(1)高温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___________mol。
(2)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把通入滤液A后,滴加几滴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想用酸性溶液检验溶液B中是否还有,根据题给已知信息,你认为是否合适___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5)经检验后溶液B中无,向溶液B中通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上饶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重庆素有雾都之称,雾是一种气溶胶,光束透过大雾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硬度
C. 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
D. 为防控新冠病毒,将“84”消毒液与酒精(具有还原性)1:1混合,消毒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雾是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所以光束透过大雾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低,所以钛合金比纯金属钛具有更高的硬度,故B正确;
C.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与补血剂硫酸亚铁同时服用,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利于铁元素的吸收,故C正确;
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消毒能力降低,所以84消毒液不能与酒精混合使用,故D错误;
故选D。
2.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点击化学”及其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三位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莫滕桦尔达和巴里·夏普莱斯。卡罗琳·贝尔托西将“点击化学”运用在生物学领域,并开创了“正交化学”,她的研究中需要对糖类进行示踪和定位。在很多研究糖类的实验中,会选用具有放射性的进行示踪研究。以下有关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位素
B. 、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C.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 D、T发生核聚变成为其它元素,属于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为氮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是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不同种原子,故B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一元素各核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C正确;
D.D、T发生核聚变成为其它元素的反应是核反应,核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B. 2.3g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C. 将的盐酸与足量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D. 室温下,2.3g乙醇()中,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未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压强,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以及分子个数,A说法错误;
B.2.3g物质量为0.025mol。1个含有6个原子,2.3g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B说法错误;
C.的盐酸含有HCl0.6mol,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足量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中随着盐酸浓度变小,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故实际参加反应的HCl小于0.6mol,转移电子数小于,C说法错误;
D.1个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2.3g乙醇()为0.05mol,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溶液中:、、、
B. 含有的溶液中:、、、
C. 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D. 滴加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种离子在氯化镁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溶液,强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与溶液中的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和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子数 D. 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详解】A.氮气是双原子分子,二氧化碳是三原子分子,则分子数相同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含有的原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B正确;
C.氮气分子的质子数为14,二氧化碳分子的质子数为22,则分子数相同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含有的质子数不相同,故B错误;
D.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不同,则分子数相同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含的质量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 研究化学键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2由两个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Cl2含有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CO2由碳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CO2含有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CaCl2由钙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CaCl2含有离子键,C符合题意;
D.NH3由氮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NH3含有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图I:称量NaOH固体 B. 图II:除去CO2中的HCl
C 图III:稀释浓硫酸 D. 图IV:干燥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称量氢氧化钠应该用小烧杯,且应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A错误;
B.CO2也能和NaOH反应,除去CO2中的HCl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错误;
C.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和氯气不反应,可以干燥Cl2,D正确;
故选D。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B. 将铜片插入到稀溶液中:
C.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与醋酸反应: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9. 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应用该方法正确的是
A. 铁和氯气反应生成,则铁和碘单质也生成
B. 与水反应生成和,则与水反应也能生成和
C. 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锂与氧气反应也生成过氧化锂
D. Fe能与溶液反应,则Fe也能与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的氧化性弱于氯气,与铁共热反应只能生成碘化亚铁,不能生成碘化铁,故A错误;
B.氟气的氧化性强于氧气,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不能生成HFO和氢氟酸,故B错误;
C.锂的金属性弱于钠,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氧化锂,不能生成过氧化锂,故C错误;
D.铁的金属性强于铜和银,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B. 的结构示意图:
C. 氯化氢的电子式为:
D. 的结构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氯化氢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
D.HClO是一元含氧酸,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
故选A。
11. 将5.1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铝合金熔点比单质铝或单质镁都高 B. 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3.6g
C. 参与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为 D. 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和b mol,根据题意知可标准状况下的H2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因盐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可知,则有如下关系:24a+27b=5.1,a+1.5b=0.25 ,解得:a=0.1mol,b=0.1mol。
【详解】A.合金的硬度大于成分金属、熔点低于成分金属,镁铝合金熔点比单质铝或单质镁都低,A错误;
B.该合金中镁的质量为0.1mol×24g/mol=2.4g,B错误 ;
C.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参与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为0.25mol,C错误;
D.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0.25mol×2=0.5mol,电子总数为,D正确;
故选D。
1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A不符合题意;
B.,B不符合题意
C.,C不符合题意;
D.难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无法一步实现该转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Cl MgO CO2
B NaOH H2SO4 NaCl Na2O CO2
C KOH HClO CaCO3 CaO CO
D NH3·H2O CH3COOH CaCl2 Na2O2 S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
B.选项分类均正确,B符合题意;
C.CO与酸、碱均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
D.Na2O2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还生成O2,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选B。
14. 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B. 当0C.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D. 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224mL(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 +H+=H2O和CO+H+=HCO,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O+H+=H2O+CO2↑。则甲溶液中存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乙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产生气体的阶段消耗10mL盐酸,根据分析中的离子方程式可知,Na2CO3生成NaHCO3也消耗10mL盐酸,所以另外30mL盐酸为NaOH消耗,即乙中溶质为Na2CO3和NaOH,A错误;
B.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质应该为:Na2CO3和NaHCO3,所以当0C.当加入50mL盐酸时,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由原子守恒得:n(NaOH)=n(NaCl)=n(HCl)=0.1mol/L×0.05L =0.005mol,所以c(NaOH)==0.5mol/L,C正确;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 CO2 的阶段为:HCO+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以知道,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1L=0.001mol,标况下 0.001mol CO2气体的体积为:22.4L/mol×0.001mol=0.0224L=22.4mL,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5. I.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熔融;③固体;④铜;⑤稀硫酸;⑥澄清石灰水,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2)将①通入足量⑥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II.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
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3)当反应消耗时,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现实验室欲配制溶液,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下列操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称量时,将放滤纸上称重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配制时,未冷却至室温就直接定容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1) ①. ②③ ②. ②④⑤⑥ ③. ①
(2)
(3)1.5 (4) ①. 容量瓶(无体积不给分)、胶头滴管 ②. 1.0 ③. AD
【解析】
【分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小问1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②熔融KCl能导电,属于电解质,能导电。③NaHSO4固体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④铜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⑤稀硫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⑥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③,能导电的有:②④⑤⑥,属于非电解质有:①,故答案为:②③;②④⑤⑥;①;
【小问2详解】
将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对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在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2mol Fe(OH)3失去6mol电子,消耗160gNaOH。当反应消耗40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故答案为1.5;
【小问4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需要的仪器:量筒、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为m=nM=cVM=0.1mol/L×0.25L×40g/mol=1.0g;
A.称量NaOH时,将NaOH放在纸上称重会吸收水,导致溶质质量偏少,浓度偏小,故A正确;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B错误;
C.配制时,NaOH未冷却直接定容,液体热胀冷缩,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C错误;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偏低,故D正确;
E、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E错误;
故选AD。
故答案为: 容量瓶(无体积不给分)、胶头滴管;1.0;AD。
16. 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图,根据①~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①~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③和④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②和⑧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由元素④和元素⑤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种类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5)写出元素⑦的单质与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元素⑤的单质及化合物在高温灼烧时,火焰呈___________色。
【答案】(1) ①. O ②. Na
(2)
(3)
(4)AC (5)
(6)黄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控制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Mg元素、⑦为Al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
【小问1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则①~⑧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钠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故答案为:O;Na;
【小问2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氮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故答案为:N>O;
【小问3详解】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越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所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钠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过氧化钠,故选AC;
小问5详解】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6详解】
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高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故答案为:黄色。
17.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与多种物质反应,用图所示装置Ⅰ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对其性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①装置Ⅰ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C瓶盛装的液体为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A制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利用纯净、干燥的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可制备,将装置Ⅰ与装置Ⅱ连接起来可制备。已知:金属锡熔点为231℃,活泼性与铁相似:的沸点为114℃;易与水反应。
①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虚线框内可选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将装置Ⅰ与装置Ⅲ连接起来探究氯气的漂白性及氧化性。
①根据F、G现象可得出结论:无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用化学式填空)有漂白性。
②写出J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装置K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浓硫酸 ②.
(2) ① 收集和冷凝 ②. 丙
(3) ①. ②. ③. 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装置Ⅰ:A 中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制备得到的氯气中含杂质气体氯化氢、水蒸气,通过B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C浓硫酸除去水,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装置Ⅱ:氯气与金属锡反应制备;装置Ⅲ:验证氯气的性质,其中K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可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①制备得到的氯气中含杂质气体氯化氢、水蒸气,通过B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C浓硫酸除去水,故C瓶盛装的液体为浓硫酸。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水:;
【小问2详解】
①已知:的沸点为114℃;硬质玻璃管中氯气与Sn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通过E装置收集和冷凝;
②氯气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另外易与水反应,需要防止水蒸气进入,图甲NaOH溶液中的水蒸气会进入锥形瓶中与反应,图乙盛装浓硫酸的洗气瓶中的导管应该长进短出,所以虚线框中的试剂最好选用碱石灰,吸收的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故答案为丙;
【小问3详解】
①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F中有色布条不褪色,氯气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将氯气通入G,可观察到的现象G中布条褪色;结论是:氯气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
②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为;
③氯气有毒,需要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反应为 ,故装置K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8. 铜和三氧化二铁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其中Cu为+2价、Fe为+2价)制取铜和三氧化二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i.
ii.
iii.
(1)高温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___________mol。
(2)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把通入滤液A后,滴加几滴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想用酸性溶液检验溶液B中是否还有,根据题给已知信息,你认为是否合适___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
(5)经检验后溶液B中无,向溶液B中通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SO2 ②. 6
(2)过滤 (3)溶液呈现血红色
(4) ①. 否 ②. 根据题给已知信息,可将溶液B中的氧化而褪色,干扰了Fe2+的检验,故不合适
(5)或
【解析】
【分析】将黄铜矿粉碎后在氧气中焙烧,生成铜、硫化亚铁和二氧化硫气体,再用盐酸溶解固体混合物,生成硫化氢气体。经过滤除去不溶于酸的铜,所得滤液为氯化亚铁,向滤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得氯化铁溶液,再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氯化铵和Fe(OH)3沉淀,过滤,将沉淀高温焙烧制得氧化铁,滤液C中主要含氯化铵。
【小问1详解】
高温焙烧时发生的反应是,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SO2;反应前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SO2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所以生成1molSO2时,反应中转移电子6mol;
【小问2详解】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氯化铵和Fe(OH)3沉淀,操作b后得到一份沉淀和一份溶液,所以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
【小问3详解】
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滤液A为氯化亚铁溶液,当把Cl2通入滤液A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2++Cl2=2Fe3++2,生成Fe3+遇KSCN溶液呈血红色,所以现象为:溶液呈现血红色;
【小问4详解】
根据题给已知信息,可将溶液B中的氧化而褪色,干扰了Fe2+的检验,故不合适;
【小问5详解】
溶液B主要含有FeCl3,无Fe2+,向溶液B中通入NH3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1.2 垂线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学情监测数学试题(B)(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