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三中2023-2024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保密★启用前
乐平三中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1~7 单选。其中8~10是多项选择,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 .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 ·状留篇》中提到“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意 思是说轻小沙石的运动状态很容易被水流改变,而大石的运动状态不容易被水流改变。下列关于此句话中所描述的
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物体才会运动,无力作用物体不会运动 B .沙石很小可以视为质点所以容易被冲走,大石很大不能被视为质点所以不容易被冲走
C .轻小的沙石由于质量太小,没有惯性,所以运动状态很容易被水流改变
D .重的大石由于质量太大,惯性太大,所以运动状态不容易被水流改变
2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载着三名航天员于 10 月 31 日返回地面,图甲是返回舱降落的场景,从引导伞、主伞依次
打开到返回舱即将落地,返回舱的简化 v-t 图如图乙所示。舱内航天员的超重感觉最明显的时段是( )
A .从t1 到t2 B .从t2 到t3 C .从t3 到t4 D .从t4 到t5
3 .如图所示,小船以大小为v1 = 5m/s 、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 60。角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 A 处渡河,经过
一段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 B 处.已知河宽d = 180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河中水流速度为2.5m/ s
B .小船以最短位移渡河的时间为72s
C .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3.6s
试卷第 1页,共 6页
D .小船以最短的时间渡河的位移是90m
4 .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θ , 将小球 A 从斜面顶端以速率 v0 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击中了斜面上的 P 点;将 小球 B 从空中某点以相同速率 v0 水平向左抛出,小球恰好垂直斜面击中 Q 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小
球 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 .2 tan2θ :1 B . tan2θ :1
C .1:2 tan2θ D .1: tan2θ
5.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的物体 A 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倾斜粗糙杆的圆环上.现用始终平行于杆的力 F 拉住绳
子上一点 O ,使物体 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并且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
拉力 F 和环对杆的摩擦力 Ff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保持不变,Ff 逐渐增大 B .F 逐渐减小,Ff保持不变
C .F 逐渐增大,Ff 逐渐增大 D .F 逐渐增大,Ff 逐渐减小
6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B 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 2μmg 时, A、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 3μmg 时, A 相对B 滑动
C .当F = 2.5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0.25μg
D .无论F 为何值,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4μg
试卷第 2页,共 6页
7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物块 A ,一细线跨过固定在天花板上 O 点的轻质定滑轮一端连接 A ,另一端悬 挂物块 B 。开始时 A 位于 P 点,M 为 O 点正下方杆上一点,现将 A 、B 由静止释放。当 A 通过杆上 N 点时,绳与
水平方向夹角为 37° , 取 sin 37°=0.6 ,cos 37°=0.8 ,关于释放后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从 P 到 M 过程,A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A 从 P 到 M 过程,B 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 .A 通过 N 点时速度与此时 B 的速度大小比为 5∶4
D .A 到达 M 之前,绳子对 B 的拉力始终大于 B 的重力
多选题
8 .我国高铁总里程超 4 万公里,高铁已成为重要的“ 中国名片” ,领跑世界。我国和谐号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编组 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每节车厢质量均为 m ,当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启动 时,每节动力车厢牵引力大小均为 F,每节车厢所受阻力均为车厢重力的 k 倍,重力加速度为 g 。某列动车组由 8 节车厢组成,其中第 2 、4 、5 、7 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该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做匀速运动时,各车厢间的作用力均为零
B .匀加速启动时,整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 .不管是匀速运动还是加速启动时,第 4 、5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一定都为零
D .匀加速启动时第 7 节车厢对第 8 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9 .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用轻质细绳 L1 和轻弹簧系在天花板上,A 、B 两小球之间用一轻质细绳 L2 连接,细 绳 L1 、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 细绳 L2 水平拉直,现将细绳 L2 剪断,则细绳 L2 剪断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试卷第 3页,共 6页
A .细绳 L1 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 1:1
B .细绳 L1 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 cos2θ:1
C .A 与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
D .A 与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cosθ:1
10.如图甲所示,倾角为a = 37。、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 2kg 的物块锁定在斜面体上,t = 0时 刻在物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同时将锁定解除,使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体运动,已知外力大小与物块速度 大小的变化规律为F = kv , k 为定值,整个过程中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关于速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
取g = 10m/ s2 , sin37。= 0.6 , cos37。= 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
B . k =
试卷第 4页,共 6页
C .物块的速度最大时,推力F 的大小为11 (24) N
D .物块的加速度为1m/ s2 时,推力F 的大小为
二、实验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 N
11
每个空两分,共 18 分)
1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 .本实验砝码及砝码盘 B 的质量应约等于小车 A 的质量
D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作a - 图像
(2)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选择了 A 、B 、C、D 、E 作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x1 = 7.00cm 、x2 = 7.60cm 、x3 = 8.30cm 、x4 = 8.90cm ,电源频率为 50Hz ,可以计算出小
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m / s2 。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 。如果长木板的右端垫得不够高,木板倾角过小,用 a 表
示小车的加速度,F 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 关系图像可能是 。
试卷第 5页,共 6页
A .
B .
C .
D .
12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的实验装置图:
(1)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 .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 .实验前要用铅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D .小球在平抛运动时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
(2)某同学实验时得到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轨迹,A 、B 、C 是运动轨迹上的三点,位置已标出,O 点不是抛出 点,x 轴沿水平方向,由图中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 m/s ,小球从抛出运动到 B 点的时间
为 s ,抛出点的坐标 x= m,y= m 。 (g= 10m/s2)
四、解答题
13(10 分).如图所示,质量 m = 2kg 的光滑小球用细线系在质量为 M= 4kg 、倾角为α = 37° 的斜面体上,细线与
斜面平行,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g 取 10m/s2 。试求:
(1)若用水平向右的力 F 拉斜面体,要使小球不离开斜面,拉力 F 不能超过多少?
(2)若用水平向左的力 F 推斜面体,要使小球不沿斜面向上滑动,推力 F′不能超过多少?
14(12 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 37。,从 A 到 B 长度为15.25m ,传送带以5m/s 的速度逆时针转动。
在传送带上端 A 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 = 0.8kg 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5 ,煤块在传
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划痕。已知( sin 37。= 0.6 , cos 37。= 0.8 ), g = 10m/s2 。求:
(1)煤块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
(2)煤块从 A 到 B 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划痕的长度。
15(14 分).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通过助滑道加速后从 A 点垂直于缓冲坡以v0 = 20m/s 起跳,最后落在缓冲坡上 的 B 点,轨迹上的 C 点与 A 点等高(图中未画出),已知缓冲坡倾角θ=37° , 不计空气阻力。已知 sin37°=0.6,cos37°=0.8,
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 。求:
(1)运动员从 A 点到 C 点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Δv ;
(2)缓冲坡上 A 、B 两点间的距离 L;
(3)运动员落在 B 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k。
试卷第 6页,共 6页
参考答案:
1 .D
【详解】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不受
力时,仍会一直运动下去,故 A 错误;
B .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是否容易被冲走不是取决于是否可以看成
质点,故 B 错误;
C .轻小的沙石质量很小,但仍有惯性,只是惯性很小,所以运动状态很容易被水流改变,
故 C 错误;
D .重的大石由于质量太大,惯性太大,所以运动状态不容易被水流改变,故 D 正确。
故选 D。
2 .B
【详解】v-t 图像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 t2 到t3 时间内向上的加速度
最大,可知这个阶段宇航员超重感觉最明显。
故选 B。
3 .D
【详解】A .由题意知,小船方向与上游河岸成θ= 60。角的速度(在静水中的速度)从 A
处渡河,经过一段时间正好到达正对岸的 B 处,则
v1 cos 60。= v2
解得
v2 = 2.5m/s
故 A 错误;
B .小船以最短位移渡河的时间为
t, = d = 180 s = 24s
v1 cos 30。 5 x
故 B 错误;
C .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头应垂直对岸,时间为
t = d =
v
故 C 错误;
s = 36s
答案第 1页,共 13页
D .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到达对岸,沿河岸通过的位移为
(
2
)x = v t = 2.5 x 36m = 90m
通过的位移
x, = = m = 90m
故 D 正确。
故选 D。
4 .A
【详解】设小球 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t1 ,小球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t2,对小球 A ,由平
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tanθ= =
对小球 B ,结合几何知识,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
tanθ= vBy (v0) = gt (v0)2
联合可得
t1 2tan2θ
=
(
2
)t 1
故选 A。
5 .C
【详解】先对结点 O 受力分析,受物体的拉力(等于重力) 、拉力 F 和绳子的拉力 T,根据平
衡条件,结合三角形定则作图,如图所示
物体 A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拉力 F 增加,再对环和物体整体受力分析,
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答案第 2页,共 13页
根据平衡条件有,平行杆方向
F + G sinθ= Ff
拉力 F 增大,则摩擦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对杆的摩擦力Ff 增大。
故选 C。
6 .B
【详解】A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AB
)f = 2mgμ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地B = 1.5mg μ
因为f地B < fAB ,所以当0 < F < 1.5μmg 时, A、B 都相对地面静止,A 错误;
BC .当 A 的加速度 aA 大于 B 的加速度 aB 的时候,A 开始相对B 滑动,对 A 列牛顿第二定

F 一 fAB = 2maA
对 B 列牛顿第二定律
fAB 一 f地B = maB
由aA > aB ,得
F 一 2mgμ 2mgμ 一 1.5mgμ
>
2m m
解得
F > 3μmg
此时A 相对B 滑动,B 正确;
C .当F = 2.5μmg < 3μmg 时,A 和 B 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对 A 、B 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
答案第 3页,共 13页
F -f地B = 3ma
解得
2.5μmg - 1.5μmg 1
a = = μg
3m 3
故 C 错误;
D .对 B 列牛顿第二定律
fAB -f地B = maB

fAB -f地B
aB = m
当fAB 最大时,aB 最大,所以
aBm = 2μmg - 1.5μmg = 0.5μg
m
无论F 为何值,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5μg ,D 错误。
故选 B。
7 .C
【详解】A .物块 A 从 P 到 M 过程,绳子的拉力与 A 运动方向夹角为锐角,A 的加速度方
向一直与运动方向相同,A 的速度一直增加,故 A 错误;
B .开始时 B 的速度为零,当物块 A 到达 M 点时,物块 B 下降到最低点,因此 B 的速度又 为零,则 B 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先失重后
超重,故 B 错误;
C .物块 A 在 N 点时,将 A 的速度进行分析,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等于物块 B 的速度大
小,如图所示
答案第 4页,共 13页
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vA cos 37。= vB
可得
vA : vB = 5 : 4
故 C 正确;
D .B 从释放到最低点过程,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先失重后超重,
所以绳子对 B 拉力先小于后大于 B 的重力,故 D 错误。
故选 C。
8 .BC
【详解】A .当动车组做匀速运动时,对整体有
4F = 8kmg

F = 2mg
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第一列车厢有
(
12
)F = kmg
对于一、二列车厢整体有
2kmg = F + F23
可得二、三节车厢间作用力
F23 = 0
以此类推,可知
F34 = kmg
F45 = 0
F56 = kmg
F67 = 0
F78 = kmg
答案第 5页,共 13页
则可知各车厢间的作用力不是都为零,故 A 错误;
B .匀加速启动时,对 8 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4F - 8kmg = 8ma
整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F - 2kmg
a =
2m
故 B 正确;
C .加速启动时,对前 4 节车厢有
2F - 4kmg - F45 = 4ma
可得
F45 = 0
第 4 、5 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为零,故 C 正确;
D .匀加速启动时,对第 8 节车厢有
F78 -kmg = ma
可得第 7 节车厢对第 8 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F
(
78
)F =
2
故 D 错误。
故选 BC。
9 .BD
【详解】根据题述可知
A 、B 两球的质量相等,均设为 m ,剪断细绳 L2 瞬间,对 A 球受力分析,如图 1 所示
由于细绳 L1 的拉力突变,沿细绳 L1 方向和垂直于细绳 L1 方向进行力的分解,得
答案第 6页,共 13页
FT=mgcosθ
ma1=mgsinθ
剪断细绳 L2 瞬间,对 B 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由于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则弹簧的弹力还保持不变,有
Fcosθ=mg
ma2=mgtanθ
所以
FT ∶F=cos2θ∶1
a1 ∶a2=cosθ∶1
故选 BD。
10 .BD
【详解】A. t = 0 时刻,推力为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0 = 2m / s2
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的方向有
mgsinc _ μmgcosc = ma0
解得
μ = 0.5
故 A 错误;
B.物块加速度为零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mgsinc _ μFN _kvcosc = 0

FN = mgcosc + kvsinc
代入上式解得
(
k
=
v
(
μ
sin
c
+
cos
c
)
)mg (sinc _ μcosc)
由图乙可知,此时
v = 5m/ s
答案第 7页,共 13页
解得
k =
故 B 正确;
C. 由 B 选项分析可知,推力F 的大小为
F = kv = 11 (40) N
故 C 错误;
D. a = 1m/ s2 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c 一 μFN 一 Fcosc = ma

FN = mgcosc + Fsinc
代入数据解得
20
F = N
11
故 D 正确。
故选 BD。
11. D 0.65 平衡摩擦力 B
【详解】(1)[1]A .根据
mg sinθ= μmg cosθ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选项 A 错误;
B .为了打点稳定,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 B 错误;
C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牵引力,则砝码及砝码盘 B 的质
量应远小于小车 A 的质量,选项 C 错误;
D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作a 一 图像,可以得到线性图像,选项 D 正确。
答案第 8页,共 13页
故选 D。
(2)[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可知T = 0. 1s ,则根据 Δx = at2 可得加
速度
a = xCE4T (一)2 (x)AC = (8.90 + 8.304 (一)会 (7) .0 (6)1 (0) 7.00) 会10一2 m / s2 = 0.65m / s2
(3)[3][4]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平衡摩擦力;如果长木板的右端垫得不 够高,木板倾角过小,则当力 F 增加到一定值时小车才会做加速运动,则他绘出的a 一 F 关
系图像可能是 B。
12 . BCD 4 0.4 -0.8 -0.2
【详解】(1)[1]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并不是越高越高,释放的位置如果过高,会使抛物 线轨迹开口过大,需要更宽的木板及坐标纸,不宜进行轨迹的绘制以及数据处理,所以释放
位置的高度适宜即可,故 A 错误;
B.为了使小球每次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每次应使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故 B 正确; C .本实验中探究的是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与竖直分运动规律,所以实验前要用铅垂线检
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故 C 正确;
D .小球在平抛运动时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若接触木板,小球会受到木板的摩擦力作用,
使其不再做平抛运动,故 D 正确。
故选 BCD。
(2)[2]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乙可知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相等,所以 相邻两点间运动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为 T,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
规律有
Δy = gT2 = yBC 一 yAB = 0. 1m
解得 T=0. 1s ,故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v0 = = 4m/s
[3]小球在 B 点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v = yAC = 4m/s
By 2T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从抛出运动到 B 点的时间为
t = vBy = 0.4s
g
答案第 9页,共 13页
[4][5]小球从抛出运动到 B 点的水平位移大小为
xB = v0t = 1.6m
竖直位移大小为
1 2
yB = 2 gt = 0.8m
故抛出点的横坐标为
x=0.8m- 1.6m=-0.8m
纵坐标为
y=0.6m-0.8m=-0.2m
13 .(1)80N;(2)45N
【详解】(1)小球不离开斜面体,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为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
为 0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 ma
tan 37。
解得
(
40
2
)a = 3 m/s
对整体,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M + m)a = 80N
(2)小球不沿斜面滑动,两者加速度相同,临界条件是细线对小球的拉力恰好为 0 ,对小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答案第 10页,共 13页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
)mg tan 37 = ma
解得
a, = g tan 37。= 7.5m/s 2
对整体,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M + m)a, = 45N
14 .(1) 2.5s ;(2) 4m
【详解】(1)开始阶段,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θ+ μmg cosθ= ma1
所以
a1 = g sinθ+ μg cosθ
可得
a1 = 10m/s2
煤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
(
1
)t = v
(
1
)a
= 0.5s
煤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煤块的位移为
(
1
2
1
1
1
)x = a t = 1.25m
2
因1.25m < 15.25m ,所以煤块加速到5m/s 时仍未到达 B 点,此时摩擦力方向改变。
第二阶段有
答案第 11页,共 13页
mg sinθ_ μmg cosθ = ma2
所以得
a2 = 2m/s2
设第二阶段煤块滑动到 B 的时间为t2 ,则
1 2
LAB _ x1 = vt2 + 2 a2t2
解得
t2 = 2s
煤块从 A 到 B 的时间
(
1
2
)t = t + t = 2.5s
(2)第一阶段煤块的速度小于皮带速度,煤块相对皮带向上移动,煤块与皮带的相对位移
大小为
Δx1 = vt1 _ x1 = 1.25m
故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上移1.25m 。
第二阶段煤块的速度大于皮带速度,煤块相对皮带向下移动,煤块相对于皮带的位移大小为
Δx2 = (LAB _ x1 ) _ vt2
解得
Δx2 = 4m
即煤块相对传送带下移4m 。
故传送带表面留下黑色炭迹的长度为
s = Δx2 = 4m
15 .(1)32m/s ;(2)75m;(3)
【详解】(1)运动员竖直分速度
vy = v0 cos 37。= 16m/s
从 A 点到 C 点过程中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Δv = 2vy = 32m/s
答案第 12页,共 13页
(2)沿缓冲坡为 x 轴,起跳方向为y 轴。
y 向加速度为
ay = g cos 37。= 8m/s2
y 向往返时间为
t = 2 v0 = 5s
a
y
x 向加速度为
ax = g sin 37。= 6m/s2
AB 之间的距离为
1 2
L = 2 axt = 75m
(3)沿水平方向为 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
着陆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
vx = v0 sin 37。= 12m/s
着陆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vy = gt 一 v0 cos 37。= 34m/s
着陆速度与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为
k = tan c = =
答案第 13页,共 13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单元复习检测(无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杭州市滨江2023-2024九上期末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