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一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聚乙烯透气膜和非织造布复合布制成的医用防护服具有非常好的抗细菌穿透和阻隔液体类有毒物质的渗透性能,如血液和化学药品的侵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乙烯结构简式为
B.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C.聚乙烯为热固性合成树脂
D.聚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
2.硝化甘油是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可因震动而爆炸,属化学危险品,也可用做心绞痛的缓解药物。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3H5N3O9
B.甘油属于酯类
C.硝化甘油属于酯类
D.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气体(杂质) 方法
A. CO(CO2) 通过石灰水或烧碱溶液
B. CO2(H2S) 通过硫酸铜溶液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D. NO(NO2)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4.的衰变反应为,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互为同位素 B.与的中子数不同
C.和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同 D.某考古样品中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石墨中,C原子的六元环数目为4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分子数为1NA
C.1L 0.1mol·L-1的CH3CH2COOH水溶液中,H+的含量少于0.1NA
D.在101kPa下,1molC燃烧反应生成的CO与CO2总数目为1NA
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X 电极上的反应式是2H2O+2e- =2OH-+H2↑
B.电解精炼银时,Z溶液中的Ag+ 浓度不变
C.在铁片上镀铜时,X是纯铜
D.制取金属钠时,Z是氯化钠溶液
7.25 ℃时,相同pH的两种一元弱酸HA与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NaA与NaB溶液中,c(A-)小于c(B-)
B.a点溶液的导电性小于b点溶液
C.a点的c(H+)大于b点的c(H+)
D.HA的酸性弱于HB
8.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化合物Y是X的氧化物,M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现将Y与M的氢氧化物进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B.M可以只与H、O组成一种盐
C.Y与M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沉淀
D.MO2是某种M含氧酸的酸酐
9.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操作规范的是
配制盐酸溶液 过滤沉淀 实验室纯化工业乙酸乙酯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
A B C D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
B.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Cl2+2Fe2+=2Fe3++2Cl-
C.浓HNO3与Cu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D.Ca(HCO3)2溶液中滴入足量Ca(OH)2溶液:HCO3-+Ca2++OH-=CaCO3↓+H2O
11.根据“相似相溶”规律 , 下列物质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A.乙烯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12.某2L溶液中可能含有H+、K+、NH 、Mg2+、Al3+、Fe3+、CO、AlO 、SO、NO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一定有的阳离子是H+、Mg2+、Al3+、NH,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SO、NO
B.若进一步做焰色反应显黄色,则可以确定不含K+
C.溶液中c(NO)一定是0.4mol/L
D.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H+)∶n(Al3+)∶n(Mg2+)=2∶2∶1
13.已知常温下Ksp(CaCO3)=8.7×10-9,Ksp(BaCO3)=2.58×10-9,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饱和CaCO3、BaCO3的混合溶液中:=3.37
B.向CaCO3悬浊液中滴加浓Ba(NO3)2溶液会生成BaCO3沉淀
C.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及Ksp均比在Ca(OH)2溶液中的大
D.对于碳酸盐,Ksp越小,溶解度越小
14.已知X(g)+Y(g)2Z(g) ΔH<0。反应发生后,t1时达到平衡,t2时改变条件,t3时达到新平衡,则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加入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X的浓度
D.增大压强
15.以某冶金工业产生的废渣(含、及少量的)为原料,根据下列流程可制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煅烧时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滤渣Ⅱ中没有
C.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和
D.由转化为的过程中必须加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化学式为[Co(NH3)6]Cl3,是一种典型的维尔纳配合物。现对其进行制备及检验,过程如下:
a. [Co(NH3)6]Cl3的合成:
将9g研细了的CoCl2·6H2O和6g NH4CI放入250 ml的烧杯中,再加入10ml水,置于磁力搅拌器,加热至60℃使其溶解。然后趁热倾入0.5 g经活化了的活性炭,继续搅拌6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浓氨水,再以冰水冷却至10℃以下,缓慢地边搅拌边加入20 ml 6%的H2O2溶液。再加热至60℃,并在此温度下恒温20 min,再加入80ml 1.79% HCI,加热煮沸(在通风柜内进行)后趁热过滤,弃去活性炭。滴加10 ml浓HCI于滤液中,并以冰水冷却滤液,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析出。抽滤,将沉淀置红外灯下烤干,需不断搅拌。称量,计算产率。
b. 钴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0.5000g样品于250 ml烧杯中,加20 ml 20% NaOH 溶液,置于电炉加热至无氨气放出(如何检验)。冷却至室温后将全部黑色物质转入碘量瓶中,加1g KI固体,立即盖上碘量瓶瓶盖。充分摇荡后,加入15 ml浓盐酸,至黑色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呈紫色为止。立即用0.10000 molL Na2S2O3标准液滴至浅黄色时,再加入2 ml 0.5%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溶液为粉红色即为终点。
c. 电解质电离类型的确定: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配制100 ml浓度为0.98×10-3 mol/L的样品于100 ml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超级恒温水浴与滴定池配套,测定试样溶液的的电导率ko,然后计算其摩尔电导,并确定配合物的离子构型。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三个步骤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填标号)。
A.温度计 B.容量瓶 C.量筒 D.pH试纸
(2)步骤a中把CoCl2·6H2O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a中“趁热倾入经活化的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4)步骤a中[Co(NH3)6]Cl3的理论质量是__________,若实际质量为3,93g,则产率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5)[Co(NH3)6]Cl3具有交换惰性,但在浓碱下被分解为Co2O3,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
(6)步骤b中若消耗Na2S2O3体积为V,写出计算[Co(NH3)6]Cl3中钴百分含量的公式_______,计算理论值为_______。
(7)已知以下摩尔电导与离子构型的关系
离子构型AaBb 总离子数 摩尔电导范围S·cm2·mol-1
1:1 2 118-131
1:2或2:1 3 235-273
1:3或3:1 4 403-442
1:3或3:1 5 523-558
则步骤c最有可能得到的摩尔电导为_______。
17.(15分)氨基甲酸铵()为尿素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易分解.某小组对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1mol分解生成与气体的 H:________。
(2)恒容条件下,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293 298 303 308 313
8.60 11.40 16.24 20.86 30.66
①恒温恒容时,下列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 B.
C.的值不再改变 D.与的比值不再改变
②若温度降低,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的平衡浓度,可釆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标号)。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加 D.移走
(3)已知:(C为常数).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得到右图,则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
18.【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2分)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Cl2、KSCN检验Fe2+。
①Cl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
②SCN-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其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____。
(3)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中铁、氮的微粒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4)某铁的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
①此化合物所含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___。
②此化合物N原子杂化方式_________。
19.【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分)
对氨基水杨酸钠对结核菌的对氨基苯甲酸合成起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其生长,主要用途有机合成及制药。
(
D
C
A
B
)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___________.
(2)C中所含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
(4)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为________。
a.含苯环的单环化合物 b.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2∶1
(5)根据上述信息,设计由,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B
8.A
9.C
10.D
11.C
解析:A.乙烯是有机物在有机物中溶解度较大,故A错误;B.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C.二氧化硫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故C正确;D.氢气是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12.D
13.D
14.B
解析:催化剂的加入不能影响平衡,A不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t2时改变条件,X或Y的浓度逐渐增大,Z的浓度逐渐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和Y的浓度增大,Z的浓度减小,B符合题意;增大X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容器的体积缩小,X、Y、Z的浓度均增大,D不符合题意。
15.C
16.(1)ABCD
(2)增大反应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催化剂
(4)10.12g;38.83%
解析:m=9÷238×267g=10.12g;产率=3.93÷10.12=38.83%
w=cNa2S2O3VNa2S2O3÷59÷100÷样重;22%
(7)403-442S·cm2·mol-1之间任意数均可得分(注意要带单位)
17.(1)159.5kJ/mol
解析: H= H1+ H2- H3
(2)①ABC
解析:.不论是否达到平衡,与的比值都不改变,D排除
②减小;温度减小,压强变小,说明反应向生成固体的方向移动
③CD
解析: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A排除;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固体方向偏移,B排除
(3)144.18
解析:计算斜率即可
18.(1)[Ar]3d6
(2)①1mol
②硫氰酸或H-S-C≡N
(3)4:1
(4)①H
19.(1)
(2)羰基;羟基
(3)氧化反应
(4)
(5)略,符合题意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