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B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 B.合金的熔点高于其成分金属
C.一般用纯铝制造机器零件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氯化钙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胶体属于混合物 D.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3.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海水晒盐 D.胶体净水
4.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至今,已在医药、农药、化学工业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 B.泄露,人应尽快顺风硫散
C.湿润的可直接储存于铁制容器中 D.纯净的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5.将溶液加水稀释到,稀释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C. B. D.
6.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7.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全部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A. B. C. D.
9.金属氢化物中,氢为价,它们都可以作为生氢剂,例如。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离子化合物
B.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该反应中的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该反应每生成转移电子
10.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某些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
实现现象 钠块熔成光亮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钾块表面出现小火球 左侧试管无明显现象,右侧试管中溶液变红
A.对比实验①、②现象可知金属性:
B.实验③开始前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
C.对比实验①,③现象可知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弱
D.实验①、②中滴入酚酞后的溶液均变红色度合
1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
B.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C.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D.变为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12.下列有关与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溶液和溶液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的溶液冲洗
D.将足量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粉末中,产生的质量相等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与稀盐酸反应:
B.铁与稀盐酸反应:
C.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D.钠与水溶液反应:
1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氧化性:
B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不断通入干燥的,溶液最终呈无色 干燥的有漂白性
C 向某白色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粉末中一定含
D 向某含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可能是氯水
A.A B.B C.C D.D
15.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Y、Z不同周期,W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与W同主族,X的化合物焰色试验为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不同,W、X形成的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物不同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C.Y与W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和白磷属于_______(填“同素异形体”或“同位素”)。
(2)人们通过焰色试验制造了绚丽多彩的烟花,下列焰色为黄色的是_______(填“”或“”)。
(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遇水反应生成氨气和一种强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C1、S、P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将其氢化物连接起来)。请设计验证的非金属性大于S的方法: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6)已知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下。反应①②③转化的共同特征是均加入了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7.(15分)高铁酸钠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工业上可采取干法和湿法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干法制备,反应原理为。
①属于_______(填“盐”“碱”或“氧化物”)。
②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
③氧化性:_______(填“<”或“>”),每消耗转移_______。
(2)湿法制备,将固体加入含有一定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可得到和。
①实验需要溶液,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方法的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
A.使用容量瓶之前应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需用待配溶液润洗
C.定容时,将蒸馏水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直至与刻度线齐平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定容
③在配制溶液时,若固体溶解后立即移入容量瓶洗烧杯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填“>”“<”或“=”)。
④写出湿法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8.(15分)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并探究与碱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D用来收集干燥的氯气,进气口为_______(填“m”或“n”)。
(4)若将通入冷的_______(填试剂)中,即制得漂白粉。
(5)探究的性质。取出装置D,按图1装置用压强传感器测定集气瓶内的压强,压强随实验步骤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ⅰ.向装置D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
ⅱ.用注射器向装置D中注入溶液;
ⅱ.用注射器向装置D中注入稀硫酸。
①步骤ⅰ压强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ⅱ中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ⅲ,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19.(12分)实验室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制备软磁性材料,主要转化流程如下。
离子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5.8 8.8
1.6 2.8
3.2 5.0
已知:为酸性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滤渣”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还原”时,加入过量铁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除生成外,还会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表格信息,“调节”时的范围为_______。
(4)“调节”后获得晶体,根据如图所示的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调节”后获得晶体的实验操作:向溶液中先加入稀硫酸酸化,在氛围中,_______,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晶体。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具有强氧化性,其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A项正确;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B项错误;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合制造机器零件,C项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钴,D项错误。
2.B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项符合题意。
3.A 高炉炼铁时,有新物质生成,A项正确;干冰升华吸热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胶体净水主要利用其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4.D 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A项错误;的密度大于空气,泄露时,应逆风向上疏散,B项错误;与反应生成会与盐酸反应,因此湿润的不能直接储存于铁制容器中,C项错误;纯净的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D项正确。
5.D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D项正确。
6.B 需要加入还原剂,即原物质为氧化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由价升高到0价,A项不符合题意;的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B项符合题意;转化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项不符合题意;的化合价由价降低到价,但本身可以分解生成,D项不符合题意。
7.A 粉与在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可以制取暴露在空气中与和发生化合反应可以制取与发生化合反应可以制取,铁在氯气中燃烧可以直接生成,所有物质均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A项符合题意。
8.D A项有产生,不符合题意;B项有产生,不符合题意;C项有产生,不符合题意;D项无气体生成,符合题意。
9.B 属于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该反应中,是氧化剂,B项错误;该反应中的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项正确;该反应每生成转移电子,D项正确。
10.A 对比实验①、②现象可知金属性:,A项错误。
11.B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A项错误;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B项正确;无体积不能计算,C项错误;变为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D项错误。
12.D 相同条件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A项错误;和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B项错误;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的溶液冲洗,C项错误;将足量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粉末中,产生的质量相等,D项正确。
13.C 与稀盐酸反应:,A项错误;铁与稀盐酸反应:,B项错误;溶液和稀硫酸反应:,C项正确;钠与水溶液反应:,D项错误。
14.D A项说明氧化性:,错误;B项是溶于水形成有强氧化性,错误;C项粉末中可能含,错误;氯水中含有氯气或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可将氧化成,D项正确。
15.B 据题干信息可知为为为为。与常温下生成,加热时生成,A项正确;与形成的化合物有和两种,两种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B项错误;均为酸性氧化物,C项正确;原子半径:,D项正确。
16.(1)同素异形体 (2) (3)第三周期第ⅢA族
(4)
(5);将通入的水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其他合理答案
(6)氧化剂;
17.(1)①盐 ② ③>;4
(2)①AB ②CD (3)
④
18.(1)圆底烧瓶;
(2)除去中的
(3)(2分)
(4)石灰乳
(5)①氯气部分溶于水,且有一部分与水反应,压强减小
②
③集气瓶内产生黄绿色气体(或集气瓶内黄绿色加深,2分)
19.(1);
(2)将溶液中的还原为,并防止生成的被氧化;
(3)或
(4)蒸发浓缩得到饱和溶液,冷却至结晶(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