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
化学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考生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考生
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答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0--16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风吹草动
D.钻木取火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燃
B.二氧化碳有刷毒,会使人窒息死亡
C.N2可做保护气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推进生态优
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有关保护生态的做法错误的是: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B喷雾车不间断喷雾除尘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生活污水集中排入清江河
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引起火灾
D.读数不正确
5.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蒸馏水不能养金鱼—蒸馏水中不含氧元素
B.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减小一这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石墨作电极一石墨具有导电性
D.把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火焰熄灭一瓶中气体可能是C0: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水和冰都能解渴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九年级化学第1页(共6页)
7.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是:
A物质的鉴别
B.灭火的原理
硬水和软水一加肥皂水并搅拌
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闻气味
吹灭蜡烛—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除杂的方法
D.物质中的“三”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一用磁铁吸引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一通过灼热的铜粉
三种黑色氧化物一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8.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化学式为CH,CO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B.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由C、H、0三种元素组成
D.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9.下列归纳或推理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木炭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B.氧化物中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H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
生爆炸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0.用“QO”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09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若A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m+2n
C.参加反应的A2、B2与X的微粒个数比为3:1:2
D.物质X含4种元素
11.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
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0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