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检测化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劈开木材 B. 铁杵磨针
C. 鞭炮爆炸 D. 吹爆气球
2.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是( )
A. 缺钙可能会导致佝偻病;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 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3.硅芯片是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如图是制取硅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降低水的硬度 沉淀、过滤
除去中少量的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鉴别硬水和软水 各取适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各取适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A. B. C. D.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石油、蒸馏水、食盐水都是混合物 B. 氧化铜、液氧、干冰都是氧化物
C. 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都是绝缘体 D. 羊角锤、手推车、钢丝钳都是省力杠杆
6.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捶打,降低含碳量,转化为钢
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 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D. 大力植树造林
8.超轻水,又称“低氘水”,它是采纳高科技制造技术,降低自然界水中的氘含量而生产的高端饮用水,日前超轻水在很多国家已经宽泛地用于癌症防治、保健养生、美容护理等领域。以下对于超轻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超轻水属于氧化物 B. 超轻水和一般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 超轻水中水分子不断运动 D. 饮用超轻水对身体有益
9.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 钛的中子数为
D. 钛的化学性质与氦相似
10.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鉴别、、三种白色固体 加水溶解
除去中混有的水蒸气和氯化氢 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分离、固体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探究稀硫酸与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溶液
A. B. C. D.
11.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阴影区域中,、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 配制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
C. 蒸发水能将时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D. 时,将固体加入到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2.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验证甲烷燃烧生成水
C.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D. 黄铜上出现划痕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酸浸前将锂辉石精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为了探究酸浸槽中的最佳条件,技术人员做了组实验,酸浸时间,其余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矿酸比 硫酸浓度 温度 锂元素浸出率
:
:
:
:
本实验中______填“”或“”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根据组和组实验对比,得出硫酸浓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
反应器中加入饱和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沉锂池中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______。所得到的滤液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
根据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冰水”或“热水”。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世界的。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水质由高至低依次分为Ⅰ至Ⅴ类,图是年上半年我国不同类别地表水所占比例。
污水处理再利用是我们保护水资源的途径之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吸附剂、絮凝剂和酸碱调节剂等净水剂。聚合硫酸铁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它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沉淀分离出来,使水质得到改善。
为研究聚合硫酸铁净水效果的影响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黏土配成浊液,加入聚合硫酸铁溶液,分别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度和不同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情况下水样的浊度值浊度值越小,净水效果越好,结果如图和图。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净水剂,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水,保护人类健康。原文作者王磊、付伟君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年上半年我国地表水占比最高的类别是__________类。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净水剂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由图可知,聚合硫酸铁使用效果最佳的为__________填序号。
由图得出净水效果与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间的关系是: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__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我国水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无节制地用水__________。
聚合硫酸铁可以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中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加热后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都可选用发生装置,加入的液体必须要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的原因是______。请写出用装置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已知氯气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溶于水,不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式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用此装置的依据是______。
若用收集氯气,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填字母编号;若的集气瓶内先装满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时应从______端进填字母编号。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鸡蛋壳接触白醋后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含量在左右;白醋是烹调用的酸味辅料,色泽透亮、酸味醇正,除了醋酸和水之外几乎不含其他成分.醋酸的化学式为,可用来简单表示其化学式.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可能是、、、、、.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大量的、,因为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 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 木条熄灭,气体不燃烧
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实验并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理由是______.
由实验可知该气体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______.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白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要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求过氧化氢的质量。
求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解析】解:、劈开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杵磨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鞭炮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吹爆气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研磨,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A错;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故C错;
C、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故D错。
故选:。
A、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研磨,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
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化合物的特点,电池的能量转化,熟悉合金的特点。
3.【答案】
【解析】解:由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在高温条件下四氯化硅和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微粒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
【解析】解:、沉淀、过滤不能去除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可以去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各取适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
【解析】解:、石油中含有汽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食盐水是由氯化钠、水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则石油、蒸馏水、食盐水都是混合物的分类错误,故A分类错误;
B、氧化铜、干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氧化铜、液氧、干冰都是氧化物的分类错误,故B分类错误;
C、塑料尺、橡皮都是绝缘体,铅笔芯中有石墨,石墨能导电,则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都是绝缘体的分类错误,故C分类错误;
D、根据,羊角锤、手推车、钢丝钳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故D分类正确;
故选:。
A、根据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来分析判断;
B、根据液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来分析判断;
C、根据铅笔芯中有石墨,石墨能导电来分析判断;
D、根据羊角锤、手推车、钢丝钳它们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6.【答案】
【解析】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芳香四溢,闻到花香,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故B错误;
C、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芳香四溢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答案】
【解析】解:、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不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误;
D、积极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行分析。
B、根据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
C、根据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气进行分析。
D、根据增大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
【解析】解:、超轻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超轻水和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选项错误;
C、所有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
D、超轻水用于癌症防治、保健界生、美容护理等,有益,选项正确;
故选:。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D.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即题干信息解答。
9.【答案】
【解析】解: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根据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故错误;
B.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钛的中子数为,故错误;
D.氦原子最外层只有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而钛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小于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故选:。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0.【答案】
【解析】解:、分别取少量的三种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水溶解,溶液呈现蓝色的,原固体为无水硫酸铜;溶液为无色,且温度降低的,原固体为硝酸铵;溶液为无色,且无温度变化的,原固体为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以通过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分离两者固体混合物,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稀硫酸与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因为硫酸也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通过白色沉淀判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只有溶质硫酸钠,还是硫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和硫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C、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
【解析】解:、阴影区域均在、的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均处于饱和状态,故A错误;
B、时,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配制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故B错误;
C、蒸发水能将时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时,物质的溶解度是,将固体加入到水中,只能溶解的,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解析】解:图中烧杯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白磷能燃烧,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错误。
B.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燃烧有水生成,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
C.该实验中的两只试管中的铁钉都没有发生锈蚀,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错误。
D.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划刻时,纯铜片上会留下痕迹,故选项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错误。
故选:。
A.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甲烷燃烧的产物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D.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硫酸浓度越高,锂元素的浸出率越高 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过滤 玻璃棒 钾肥 热水
【解析】解:酸浸前将锂辉石精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酸浸槽中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通过对比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保证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故BC两组实验对比能说明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
根据组和组实验对比,变量是硫酸浓度,得出硫酸浓度对锂元素浸出率的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硫酸浓度越高,锂元素的浸出率越高;
反应器中加入饱和溶液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沉锂池中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碳酸钾与硫酸锂反应生成碳酸锂和硫酸钾,然后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硫酸钾,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在农业上可用作钾肥;
根据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洗涤槽中应采用的试剂是热水。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
硫酸浓度越高,锂元素的浸出率越高;
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硫酸锂转化为碳酸锂;
过滤;玻璃棒;钾肥;
热水。
根据酸浸前将锂辉石精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通过对比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锂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保证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组和组实验对比,变量是硫酸浓度,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器中加入饱和溶液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浓度,进行分析;
根据沉锂池中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碳酸钾与硫酸锂反应生成碳酸锂和硫酸钾,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答案】Ⅱ
吸附剂或絮凝剂或酸碱调节剂
净水效果先变好后变差
错;对
【解析】根据图可知,年上半年我国地表水占比最高的类别是Ⅱ;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净水剂有吸附剂或絮凝剂或酸碱调节剂;
由图可知,为时,浊度值最低,聚合硫酸铁使用效果最佳;
由图可知,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浊度值不断减小,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浊度值不断增加,因此净水效果先变好后变差;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较少,因此我们不可以无节制地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它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沉淀分离出来,使水质得到改善,故选项说法正确。
15.【答案】试管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解析】解: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
加入的液体必须要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的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浓中,是水;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是,选用此装置的依据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需要加热;若用收集氯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的集气瓶内先装满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时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氯气的密度比食盐水小;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需要加热;;;
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氯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和硫元素 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根据标签信息可知,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和硫元素,故不会产生、;故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和硫元素;
【进行实验】
因为实验中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能是没有氧气,也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低,其中混有较多量的二氧化碳,也不复燃,故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因为若生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要验证氧气的存在,应该先通过氢氧化钠排除二氧化碳再检验氧气;故填:当氧气含量过少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木条熄灭,气体不燃烧,说明不可能存在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填:、;
根据质量很定律可知,反应前含有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团,个原子,个原子,反应后含有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团,个原子,个原子,故空余处包含个原子和个原子,化学式为:;故填:
【猜想与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澄清的石灰水分析;
带火星的木条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酸的性质分析.
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检验等等,综合性比较强.其中涉及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及检验,难度不大,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7.【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解得:;
答: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氧气的质量;
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