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蒙城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表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稀硫酸除去烧水壶底部的水垢
B.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但两者所属营养成分不同
C. 因为铁可以和酸反应所以常温下不可以用铁罐贮存浓硝酸和浓硫酸
D. 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
A. 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C. 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D. 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3.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 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C. 锶离子中有个电子 D.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C. 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 D.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5.如图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6.维生素化学式为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中
C.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 维生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时,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 加入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A. 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时水多能溶解 D.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已知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的化学式为 B. 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 铝的化合价由升至 D. 可采用与制取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
9.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中混有少量的
B. 制备溶液是将饱和的溶液与适量的石灰水混合
C. 除铁锈是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D. 用、、和溶液验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0.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右端降低、左端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常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C.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酒精能溶解许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12.
分别表示参加反应的、、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个分子与个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二、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盛崛起,请回答:
冬奥会火种采集仪式上,女祭司利用凹面镜点燃了火种,从燃烧条件分析,凹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设计者在火种灯内外灯罩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通道,能够让燃料在燃烧时不至于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从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角度看,导流通道的作用是 ______。奥运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水立方”巧变“冰立方”:在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
天然“冰壶”:冰壶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花岗岩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开幕式上的烟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燃放烟花时其中的镁粉发生燃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过氧化钙是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含少量为原料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
【查阅资料】
Ⅰ;
Ⅱ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与反应除了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取”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的俗名为______;“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其中“一贴”指的是滤纸紧贴漏斗壁,原因是______。实验室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使用填名称______。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的反应时间对其产率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平均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为______。
后,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为了测定加入的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溶液于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白色固体。通过计算确定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可选择装置作发生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都是实验室中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如果选择装置来收集氧气排空气时氧气由______或,下同进;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由______进。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小明和同学用稀盐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
硫酸铜溶液是稀盐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
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乙中产生气泡速度快
得多,并有红色固体生成。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甲实验的作用是______,他们认为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探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
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
小明将硫酸铜溶液换成硫酸钠溶液、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则猜想______不正确。
小明取适量锌加入一定量稀盐酸,然后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无色后,产生气泡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明得出猜想______正确。
【探究】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实验在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溶液毫升
水毫升
收集所用的时间秒
为了使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毫升;
由上表可得出,的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为了研究图一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装置左侧连接压强传感器,测定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如图二所示。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_____。
请描述时间段,装置内出现的现象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A、可以用醋酸除去烧水壶底部的水垢,故错误;
B、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正确;
C、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在金属的表现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内部金属不再被氧化,故错误;
D、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
A、根据除去烧水壶底部水垢的方法解答;
B、根据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答;
C、根据常温下,铝或铁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解答;
D、根据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都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正确解答;
2.【答案】
【解析】解:、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A错误;
B、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无机盐,长期饮用对人体无益,故B错误;
C、河水被污染,应加强废水的处理,不能关闭所有的工厂,故C错误;
D、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无机盐,河水被污染,应加强废水的处理,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本题考查了关于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
【解析】解:最小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B.由锶元素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故正确;
C.锶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故错误;
D.锶元素的名称偏旁是“金”字,属于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所以位于第五周期,故错误.
故选B.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高温条件下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正确。
B、生成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参加反应的碳原子、水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都是,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高温条件下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
【解析】解:、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A、维生素是由维生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维生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故正确;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维生素相对分子的质量为:,故错误;
D、维生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故选B。
7.【答案】
【解析】解:
A、由中数据可知,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选项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选项正确;
C、时水最多能溶解,故C选项错误;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选项错误。
故选:。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氯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在增加,当水中溶解了氯化钠后不再溶解,说明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本题主要考查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紧紧围绕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反应前有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反应后有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故含六个氢原子,则的化学式为,正确;
B、置换反应要求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错误;
C、反应物是铝单质,单质的化合价均为,反应后是,设在中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则,,则生成物中的铝化合价为,在该反应中铝的化合价由升至,正确;
D、是氢气,氢气用活泼金属单质和稀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是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也是固液常温型,故可采用与制取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正确;
故选:。
A、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反应中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B、由置换反应的特征可以判断;
C、根据铝的化合价由升至分析;
D、根据反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等知识,解题的根据是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
【解析】解:、具有可燃性,而不能燃烧,从理论上讲点燃混合气体,气体转变为可以达到除去杂质的最佳效果。但由于少量混在中,难以与接触,也就难以点燃,方法从操作上来说不可行。故A不正确;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采取过滤、蒸发方法可得氢氧化钠;故B正确;
C、盐酸既能和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也能和铁反应,长时间浸泡会损坏铁制品;故C不正确;
D、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比、都活泼,、都不能和溶液反应,故无法验证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故D不正确。
故选:。
A、化学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一般要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选择最理想方案是把杂质转化为主要组分,除去杂质的同时还使主要组分物质的量有所增加.
B、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
C、分析盐酸既能和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也能和铁反应的事实;
D、依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及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则进行分析解答.
选择科学的方法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也称为物质净化或提纯,是物质研究的基础.本题还考查了工业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金属除锈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意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10.【答案】
【解析】解:、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使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物理知识中的连通器原理,可知左右液面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等,当液面发生变化;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了,说明容器内压强减小,根据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要注意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是反应放热。
11.【答案】
【解析】解:、可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因此常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中和反应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D、根据最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应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和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分子均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均属于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个分子与个分子恰好完全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观察反应微观模型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子分析分子的构成;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分子个数比等。
本题需要考虑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相同,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13.【答案】聚光,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隔离可燃物
分子间的间隔
混合物
;化合反应
【解析】解:冬奥会火种采集仪式上,女祭司利用凹面镜点燃了火种,从燃烧条件分析,凹面镜的作用是聚光,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设计者在火种灯内外灯罩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通道,能够让燃料在燃烧时不至于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从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角度看,导流通道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奥运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答案为:聚光,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隔离可燃物;
在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答案为:分子间的间隔;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花岗岩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根据燃烧的条件、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以及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根据微粒的观点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4.【答案】 复分解反应 熟石灰或消石灰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试纸 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解析】解:过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氧气;故填:;
“提取”时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的俗名为熟石灰或消石灰;“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故填:复分解反应;熟石灰或消石灰;。
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二低”指的是: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实验室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使用试纸,故填:液面低于滤纸边缘;试纸。
据图可以看出,平均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为,故填:。
后,开始下降是因为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故填:在水中不太稳定会缓慢分解。
设氯化铵的质量为


故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5.【答案】分液漏斗 试管
【解析】解:仪器是分液漏斗;仪器是试管。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能控制过氧化氢溶液滴加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选择装置来收集氧气排空气时氧气由进,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由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出。
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试管;
;;


;。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解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对照;有红色固体生成;一;二;;随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解析】解:甲中发生的反应是锌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甲实验所加的物质为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加入硫酸铜后,乙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溶液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均含有硫酸根,但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不到促进作用,故猜想一错误;再次加入硫酸铜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铜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故猜想二正确;
由图示可知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和为,所以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
根据图表中收集氢气所用时间的长短发现一开始随着硫酸铜质量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但加到毫升后反应速度又减慢了,所以随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
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故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
故答案为:
;对照;有红色固体生成;
一;二;

随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和实验的区别考虑,再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不是催化剂的特点;
根据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均含有硫酸根进行分析;
由图表中数据考虑水的体积求法;
根据图表中收集氢气所用时间的长短考虑;
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考虑。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要学会根据图表提供信息来分析问题,并能灵活解决问题。
17.【答案】
稀盐酸被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解答】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由图像可知,段压强增大,图一装置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关闭弹簧夹,瓶内因为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压强增大,使液体重新被压回到长颈漏斗内,固体药品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练习题 2023--2024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无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寒假综合巩固练习题 (4)(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