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上海市育才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期末调研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清楚填涂姓名和学号。
3.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所有选择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可能用到的式量:H-1;C-12;O-16;Na-23;Cl-35.5;K-39;Mn-55
一、微粒和计量(25分)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认识世界逐渐从宏观物体进入微观粒子级别。宏观物质是由数目巨大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而物质的量就是表示物质中一定数目的微粒的集合体,从而建立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桥梁。
1、下列对摩尔(mo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而非物理量 B.氧气的摩尔质量就是其相对分子质量
C.1mol任何气体所含气体的分子数目都相等 D.0.5mol氦气约含有3.01×1023个原子
2、已知某原子的质量数和核内中子数,由此不能确定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该原子属于哪种元素
C.该原子的质子数 D.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3、日本计划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引起人们的强烈谴责。有关核废水中氚(3H)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氢元素互为同位素 B.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
C.核废水中的氚的原子百分率与自然界中是一样的D.化学性质与氕和氘几乎相同
4、核内中子数为N的R3+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gR的氧化物中所含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A-N+8)mol B.(A-N+12)mol
C.(2A-2N+24)mol D.(A-N)mol
5、同温同压下,ag甲气体和2a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B.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
C.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2 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C.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D.分离酒精和水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B.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C.0℃,101kPa时,1molO2和N2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约为22.4L
D.含有NA个氢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8、用98%的浓硫酸来配制0.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电子天平 B.量简 C.烧杯 D.容量瓶
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000mL 质量分数:25%
密度:1.192g·cm-3
9、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__mol·L-1
10、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IO固体配制480mL含NaCI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B.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9.0g
C.将NaCIO固体于烧杯中溶解后,应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配制好的溶液可置于容量瓶中保存
11、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后使用,就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发生的反应如下:,取100mL上述稀释过的84消毒液与足量洁厕灵混合,产生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为__________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写出与Cl-具有相同电子数的正离子、负离子、分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反应(25分)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分散系,溶液也是分散系中的一种。我们很多化学实验研究也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也会发生在其中。
13、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记叙了胆矾和铜的炼制过程:“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煮之则得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炼制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变化是
A.复分解反应 B.离子反应 C.置换反应 D.蒸发结晶
14、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1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B.混用两种不同的墨水(墨水是胶体)易堵塞钢笔,可以用胶体聚沉的原理来解释
C.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碳酸钙属于胶体
D.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煮沸FeCl3饱和溶液
16、依据下列实验事实,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铁丝能导电 熔融Al2O3能导电 NaCl溶于水能导电 干燥KC1固体不导电
结论 铁是电解质 Al2O3是电解质 NaCl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KCI固体中不含阴、阳离子
17、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A.0.01mol·L-1的HClO溶液的导电能力弱于同浓度的盐酸
B.NaClO、HClO都易溶于水
C.NaClO的电离方程式:NaClO=Na++ClO-
D.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
18、粗盐提纯时,为了除去Mg2+、Ca2+和SO4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A.NaOH、Na2CO3、BaCl2、过滤、HCl B.Na2CO3、NaOH、BaCl2、过滤、HCl
C.BaCl2、NaOH、Na2CO3、HCl、过滤 D.Ba(OH)2、Na2CO3、过滤、HCl
1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Ca2++SO2=CaSO3↓
B.少量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SO2+OH-=HSO3-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4H++2Br-+SO42-
D.氢硫酸中通入氯气:S2-+Cl2=S↓+2Cl-
2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21、能一次性鉴别AgNO3、NaCO3、NaCl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A.盐酸 B.NaOH溶液 C.BaCl2溶液 D.KNO3溶液
22、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滴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C.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D.用某溶液做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还有钾元素
有以下物质:①石墨;②铝;③酒精;④氨水;⑤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 纯醋酸;⑨氯化氢气体。回答正确问题:
2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4、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少量⑥的水溶液滴入过量⑦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还原(21分)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是化学学科的一项重要规律,它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的奥秘。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理性。
26、为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KCIO3→KCI B.Cu→Cu2S C.Cu→Cu(NO3)2 D.HCO3-→CO
27、炼金废水中所含的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且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N是一种强电解质 B.(CN)2能将Br-氧化
C.CN-可被Cl2氧化成(CN)2 D.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28、硫单质在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中的变化是
A.被氧化 B.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29、在反应3Cl2+6KOH(浓)KCIO3+5KCI+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5:1 B.4:1 C.1:5 D.1:1
30、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1,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中Cl的化合价由+5变为-1
B.上述反应中消耗3个磷原子时,转移15个电子
C.该反应被还原与被氧化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6
D.P2O5是P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在浓盐酸中加入少量KMnO4,剧烈反应,产生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紫红色褪去,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I(浓)=2KCI+2MnCl2+8H2O+5Cl2↑。结合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氯气(Cl2) KMnO4 PbO2
有刺激性气味,呈黄绿色,有毒气体 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可用于杀菌消毒 Pb的最高化合价为+4,其稳定化合价为+2,难溶于水,灰色固体
31、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其中氧化产物是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每生成71g氯气,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为________g。
取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有关现象记录如下: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无色气泡产生;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32、在配制酸性KMnO4溶液时,能否用盐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KMnO4、H2O2、Pb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可能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根据上述反应能否比较Cl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______。
四、元素和化合物性质(29分)
化学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很多形形色色的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通过学习会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作为研究素材,也能让理论认识更加多元。
35、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用不到的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3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二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FeCl3 B.CuS C.FeS D.SO2
37、下列关于氯单质及含氯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气能与铁反应,所以液氯不能用钢瓶储存 B.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aCl2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I>HBr>HI
38、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褪色的是
(1)氯气 (2)液氯 (3)新制氯水 (4)盐酸 (5)氯化氢气体 (6)盐酸酸化的漂粉精溶液
A.(1)(2)(3) B.(1)(2)(3)(6) C.(3)(6) D.(3)(4)(6)
39、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加有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用淀粉碘化钾溶液 D.用饱和食盐水
40、欲除去S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41、如图所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图中夹持设备省略)。
(1)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其中I、II、III应依次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每个编号限填一次)
①干燥的有色布条 ②湿润的有色布条 ③碱石灰 ④浓硫酸 ⑤无水氯化钙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4)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震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取D中的溶液,用强光照射,并用传感器测定相关数据,得到如图曲线:
分析图中氯离子浓度及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趋势及原因,用相关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b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C.用湿润的淀粉试纸检验阳极产物 D.一段时间后,阴极和阳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气体
43、某学习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再用氣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1)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粉精在空气中起漂白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此实验Ca(ClO)2产率太低。经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一、微粒和计量(25分)
1.B
2.A
3.D
4.B
5.C
6.D
7.C
8.A
9.4
10.B
11.0.090
12.K+、S2-、HCl
二、分散系及其反应(25分)
13.A
14.C
15.B
16.B
17.A
18.D
19.C
20.C
21.A
22.D
23.③⑤;⑥⑨
24.NaHCO3=Na++HCO3-
25.HCO3-+Ba2++OH-=H2O+BaCO3↓
三、氧化还原(21分)
26.A
27.B
28.C
29.A
30.D
31.略;Cl2;+7价Mn;73
32.否;盐酸会被高锰酸钾氧化。
33.PbO2>H2O2>KMnO4
34.否
四、元素和化合物性质(29分)
35.C
36.B
37.D
38.C
39.C
40.D
41.(1)②、⑤、①;
(2)除去HCl;
(3)橙;
(4)液体分层上层紫色;
(5)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42.B
43.(1)4HCl+MnO2 MnCl2+Cl2↑+2H2O;
(2)Ca(ClO)2+H2O+CO2=CaCO3↓+2HClO(酸式盐亦可);
(3)将C浸入冰水中;Ca(OH)2+2HCl=CaCl2+2H2O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巩固卷生物LY-G

下一篇: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