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未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 姓名_____ 准考证号_____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3.5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烹饪是劳动课程重要内容,下列烹饪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择菜冲洗 B. 菜蔬分切 C. 煎炒鸡蛋 D. 清水淘米
2. 下表是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其中可用于炼镁的是
矿石名称 白云石 冰晶石 方解石 炉甘石
主要成分 CaMg(CO3)2 Na3AlF6 CaCO3 ZnCO3
A. 白云石 B. 冰晶石 C. 方解石 D. 炉甘石
3.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A. 缺铁会导致坏血病 B. 缺锌会导致发育迟缓
C. 缺碘会出现糖尿病 D. 缺钙会出现智力低下
4. 下列有关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取少量粉末 B. 闻气味
C. 倾倒液体 D. 滴加液体
5. 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C11H14O3)可溶于乙醇,具有解热作用。生姜煮水可活血祛寒、祛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姜油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4
B. 姜油酮溶于乙醇后可形成溶液
C. 姜油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姜油酮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1:3
6. “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关于“石头纸”与普通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石头纸”比普通纸更易燃
B. “石头纸”不容易被水浸湿
C. “石头纸”比普通纸更环保
D. 可用稀盐酸区分“石头纸”和普通纸
7. 以下化学分组实验后某些同学的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用完酒精灯后及时盖上灯帽
B. 废弃固体药品直接倒入水槽中
C.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后插回原瓶
D. 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8. 自制神奇的“天气预报瓶”需用到硝酸钾等物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
C. 图中A点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 将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 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C. 铁制品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出现锈蚀现象,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D. 敞口容器中进行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天平保持平衡,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10. 如图,借助气体浓度传感器探究微粒的某些性质,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 该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U形管
D. 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Ⅱ卷共8小题,共30分。
11. 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
(1)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推进剂是液氧和煤油,构成液氧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名称)。
(2)“嫦娥五号”探月将月壤带回地球。
①取月壤的钻头采用的是金刚石钻头,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的物理性质。
②采回的月壤经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_。
A.空气中含量最多 B.无色无味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沸点较低
(3)“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发现火星地表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硫酸镁等物质,火星大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95%),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氩气等。
①请写出硫酸镁的化学式:_____。
②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火星大气和地球空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 泉州依江靠海,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科研与水息息相关。
(1)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常用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
(2)戴云山矿泉水公司推出的“泉+”矿泉水,水质呈天然弱碱性、低钠、低钾、低矿化度且偏硅酸(H2SiO3)每升高达39mg。
①“低钠、低钾”中的钠、钾指的是_____(选填“原子”或“元素”)。
②偏硅酸中硅元素化合价是_____。
(3)压汽蒸馏的热功效率高,节约能源。利用压汽蒸馏的方法淡化海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压缩机内发生变化的是_____。
(4)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_____(填“a”或“b”)。
13. 聚焦中和,“碳”索未来。
(1)如图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碳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
(2)沸石和活性炭常用于捕获二氧化碳。沸石是孔径为0.5~1.2nm的微孔晶体骨架,相较于活性炭有更好的_____作用。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②郊外树林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1个负氧离子是由1个氧分子俘获了空气中1个电子形成的微粒,则一个负氧离子的符号是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可呼吸CO2”电池,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4. 移动方舱CT为新冠肺炎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1)方舱中部分零件是铁制的,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常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进行防锈处理,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
(2)方舱中X线球管的透光片材料由金属铍(Be)制成,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铍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金属铍的化学性质与镁相似,预测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方舱中常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将30g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
1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熬”苦泉水得到胆矾的结晶方法是_____。
(2)“烹”胆矾成铜的过程中涉及到以下反应:
CuSO4CuO+SO3↑
4CuO2Cu2O+O2↑
①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均属于_____反应,两个反应涉及的氧化物共有_____种。
②将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形能使炭火烧得更旺,其原理是_____。
(3)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6.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现有仪器对化学实验进行如下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实验。
将图1装置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检验所收集的气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利用图2装置进行硫的燃烧实验。
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粉继续燃烧。
①写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当“硫粉继续燃烧”时,可观察到_____色的火焰。
③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a.节约药品;
b.能对比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c._____。
17. 有学者提出“铁丝燃烧绕成螺旋状,是为了防止燃烧点因迅速上升到集气瓶内氧气低浓度区而熄灭”。据此,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决定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活动一:氧气的制取和浓度测定
如图1,在集气瓶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10%过氧化氢溶液,取1g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加入集气瓶中。将带有氧气浓度传感器的塑料瓶套盖在集气瓶上方,分别测量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氧气浓度数值。
(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_,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结束后,若要将二氧化锰从混合物中分离,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活动二:探究铁丝燃烧时长的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从同一长铁丝上分别截取3根长度相同的铁丝,将1根拉直、另2根绕成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状,下端系上燃着的小木条进行燃烧实验。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
(3)实验时,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原因_____。
(4)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目的是_____。
(5)实验中发现不管铁丝形状如何,其燃烧时长均在曲线附近,说明_____。
(6)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铁丝剧烈燃烧时长主要与_____有关。
18.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常用作杀菌剂、脱色剂等。工业上生产氯化亚铜涉及的反应有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制备9.9kg的氯化亚铜,理论上消耗亚硫酸钠(Na2SO3)的质量是多少?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未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 姓名_____ 准考证号_____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3.5
第Ⅰ卷选择题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烹饪是劳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下列烹饪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择菜冲洗 B. 菜蔬分切 C. 煎炒鸡蛋 D. 清水淘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择菜冲洗用水洗去了附着在菜上的一些泥土等物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菜蔬分切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煎炒鸡蛋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用清水淘米除去了米中的一些杂质,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表是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其中可用于炼镁的是
矿石名称 白云石 冰晶石 方解石 炉甘石
主要成分 CaMg(CO3)2 Na3AlF6 CaCO3 ZnCO3
A. 白云石 B. 冰晶石 C. 方解石 D. 炉甘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用于炼镁的金属矿石应含有镁元素。
故选A
3.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A. 缺铁会导致坏血病 B. 缺锌会导致发育迟缓
C. 缺碘会出现糖尿病 D. 缺钙会出现智力低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少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说法错误;
B、缺锌会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导致发育迟缓,说法正确;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或呆小症,说法错误;
D、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缺锌会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说法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取少量粉末 B. 闻气味
C. 倾倒液体 D. 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选项错误;
B、不能凑到瓶口闻药品的气味,应将药品放在鼻子斜下方,用手轻轻扇动,使气味飘到鼻孔,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标签朝手心,瓶口与烧杯口挨在一起,选项错误;
D、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在容器上方滴加,以免沾污滴管,选项正确。
故选D。
5. 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C11H14O3)可溶于乙醇,具有解热作用。生姜煮水可活血祛寒、祛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姜油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4
B. 姜油酮溶于乙醇后可形成溶液
C. 姜油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姜油酮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姜油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1×14)+(16×3)=19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干信息:姜油酮可溶于乙醇可知,姜油酮溶于乙醇后可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姜油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4):(16×3)=66:7:24,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姜油酮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1):(16×3)=11: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 “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关于“石头纸”与普通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石头纸”比普通纸更易燃
B. “石头纸”不容易被水浸湿
C. “石头纸”比普通纸更环保
D. 可用稀盐酸区分“石头纸”和普通纸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所以“石头纸”比普通纸更不易燃烧,故A错误;
B、“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石头纸”不容易被水浸湿,故B正确;
C、“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这种纸不用砍树造纸,而普通纸的原料为木材,“石头纸”与普通纸相比,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更加环保,故C正确;
D、“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而普通纸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纤维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可用稀盐酸区别“石头纸”与普通纸,故D正确;
故选:A。
7. 以下化学分组实验后某些同学的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用完酒精灯后及时盖上灯帽
B. 废弃固体药品直接倒入水槽中
C.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后插回原瓶
D. 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灯使用后必须马上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浪费,选项正确;
B、未经处理的废液可能有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选项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为专用滴管,不需要清洗,用完后插回原瓶即可,选项正确;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方便查看,选项正确。
故选B。
8. 自制神奇的“天气预报瓶”需用到硝酸钾等物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
C. 图中A点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 将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所以30℃时,不能配制成45.8%的硝酸钾溶液,故B错误;
C.图中A点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面,对应的是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从60℃降温至30℃,一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实验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 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C. 铁制品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出现锈蚀现象,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D. 敞口容器中进行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天平保持平衡,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也可以和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该物质一定为活泼金属,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但甲烷燃烧也能生成水,则点燃气体,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不能证明该气体是氢气,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铁制品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出现锈蚀现象,由于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证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敞口装置中,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0. 如图,借助气体浓度传感器探究微粒的某些性质,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 该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U形管
D. 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微粒静止不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端有电热丝加热,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氨气浓度测出值大,因此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错误;
B、通过a、b对比可知,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率更快,因此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正确;
C、氨气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可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用水吸收,因此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错误;
D、分子在不断运动,0~1min氨气浓度为零,可能是因为此时氨分子还未运动到传感器位置,错误。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Ⅱ卷共8小题,共30分。
11. 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
(1)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推进剂是液氧和煤油,构成液氧的微粒是_____(填微粒名称)。
(2)“嫦娥五号”探月将月壤带回地球。
①取月壤钻头采用的是金刚石钻头,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的物理性质。
②采回的月壤经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_。
A.空气中含量最多 B.无色无味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沸点较低
(3)“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发现火星地表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硫酸镁等物质,火星大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95%),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氩气等。
①请写出硫酸镁的化学式:_____。
②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火星大气和地球空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1. 氧分子
12. ①. 硬度大 ②. C
13. ①. MgSO4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构成液氧的微粒是氧分子;
【小问2详解】
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物质,取月壤的钻头采用的是金刚石钻头,这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则采回的月壤经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镁的化合价为+2,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
②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5%,则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火星大气和地球空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火星大气,无明显变化为地球空气,则有关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2. 泉州依江靠海,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科研与水息息相关。
(1)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常用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
(2)戴云山矿泉水公司推出的“泉+”矿泉水,水质呈天然弱碱性、低钠、低钾、低矿化度且偏硅酸(H2SiO3)每升高达39mg。
①“低钠、低钾”中的钠、钾指的是_____(选填“原子”或“元素”)。
②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3)压汽蒸馏的热功效率高,节约能源。利用压汽蒸馏的方法淡化海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压缩机内发生变化的是_____。
(4)Nature期刊报道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分解水,水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氢气的是_____(填“a”或“b”)。
【答案】12.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13. ①. 元素 ②. +4 14. 分子之间的间隔
15. a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小问2详解】
①“低钠、低钾”中的钠、钾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②偏硅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4;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在压缩机内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发生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小问4详解】
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表示氢气的是a。
13. 聚焦中和,“碳”索未来。
(1)如图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碳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
(2)沸石和活性炭常用于捕获二氧化碳。沸石是孔径为0.5~1.2nm的微孔晶体骨架,相较于活性炭有更好的_____作用。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的是_____(填化学式)。
②郊外树林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1个负氧离子是由1个氧分子俘获了空气中1个电子形成的微粒,则一个负氧离子的符号是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可呼吸CO2”电池,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3. 6 14. 吸附
15. ①. H2O ②.
1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则碳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小问2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沸石是孔径为0.5~1.2nm的微孔晶体骨架,相较于活性炭有更好的吸附作用;
【小问3详解】
①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图中 表示的是H2O;
②1个负氧离子是由1个氧分子俘获了空气中1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负氧离子的符号是;
【小问4详解】
利用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物碳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另一种生成物为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即为碳单质,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化学方程式为:。
14. 移动方舱CT为新冠肺炎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1)方舱中部分零件是铁制的,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常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进行防锈处理,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
(2)方舱中X线球管的透光片材料由金属铍(Be)制成,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铍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金属铍的化学性质与镁相似,预测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方舱中常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将30g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
【答案】14. 破坏铁锈蚀的条件,即隔绝氧气或水
15. ①. 失去 ②.
16. 1970g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常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进行防锈处理,其防锈的原理是:破坏铁锈蚀的条件,即隔绝氧气或水。故填:破坏铁锈蚀的条件,即隔绝氧气或水。
【小问2详解】
①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②金属铍的化学性质与镁相似,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铍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30g×20%=(30g+x)×0.3%,得x=1970g。故填:1970g。
1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熬”苦泉水得到胆矾的结晶方法是_____。
(2)“烹”胆矾成铜的过程中涉及到以下反应:
CuSO4CuO+SO3↑
4CuO2Cu2O+O2↑
①上述两个反应的类型均属于_____反应,两个反应涉及的氧化物共有_____种。
②将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形能使炭火烧得更旺,其原理是_____。
(3)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5. 蒸发结晶(或蒸发等)
16. ①. 分解 ②. 三##3 ③. 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7.
【解析】
【小问1详解】
“熬”苦泉水得到胆矾,是通过加热蒸发水分得到,是蒸发结晶;
【小问2详解】
①上述两个反应均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均属于分解反应;
两个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硫酸铜、氧化铜、三氧化硫、氧化亚铜、氧气,硫酸铜是由Cu、S、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铜是由Cu、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三氧化硫是由S、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亚铜是由Cu、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涉及的氧化物共有三种;
②将木炭疏松地摆成金字塔形能使炭火烧得更旺,其原理是: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小问3详解】
“铁釜”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现有仪器对化学实验进行如下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实验。
将图1装置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检验所收集的气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利用图2装置进行硫的燃烧实验。
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粉继续燃烧。
①写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当“硫粉继续燃烧”时,可观察到_____色的火焰。
③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a.节约药品;
b.能对比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情况;
c._____。
【答案】16. ①. 排水法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
17. ①. ②. 蓝紫 ③. 环保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排水法;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
【小问2详解】
①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③该实验为密闭装置,且尾部为处理二氧化硫的装置,环保。
17. 有学者提出“铁丝燃烧绕成螺旋状,是为了防止燃烧点因迅速上升到集气瓶内氧气低浓度区而熄灭”。据此,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决定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活动一:氧气的制取和浓度测定
如图1,在集气瓶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取1g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加入集气瓶中。将带有氧气浓度传感器的塑料瓶套盖在集气瓶上方,分别测量反应前后集气瓶内氧气浓度数值。
(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_,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结束后,若要将二氧化锰从混合物中分离,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
活动二:探究铁丝燃烧时长的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从同一长铁丝上分别截取3根长度相同的铁丝,将1根拉直、另2根绕成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状,下端系上燃着的小木条进行燃烧实验。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
(3)实验时,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
(4)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目的是_____。
(5)实验中发现不管铁丝形状如何,其燃烧时长均在曲线附近,说明_____。
(6)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铁丝剧烈燃烧时长主要与_____有关。
【答案】17. ①. 药匙 ②.
18. 过滤(或过滤、洗涤、干燥)
19. 确保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20. 减少误差
21. 相同条件下,铁丝的形状对铁丝燃烧时长的影响不大 22. 氧气起始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药匙;
集气瓶内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实验结束后,若要将二氧化锰从混合物中分离,可采取的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
【小问3详解】
实验时,3根铁丝均要完全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确保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同;
【小问4详解】
每种形状的铁丝平行测量3次,目的是:减少误差;
【小问5详解】
实验中发现不管铁丝形状如何,其燃烧时长均在曲线附近,说明:相同条件下,铁丝的形状对铁丝燃烧时长影响不大;
【小问6详解】
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内氧气起始浓度越大,铁丝剧烈燃烧时长越短,说明铁丝剧烈燃烧时长主要与氧气起始浓度有关。
18.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常用作杀菌剂、脱色剂等。工业上生产氯化亚铜涉及的反应有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制备9.9kg的氯化亚铜,理论上消耗亚硫酸钠(Na2SO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理论上消耗亚硫酸钠的质量是x
x≈6.27kg
答:理论上消耗亚硫酸钠(Na2SO3)的质量是6.27kg
【解析】
【详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