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后选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滴加少量液体药品
2.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0.2 8.5 5.8 1.4
A.牙膏显酸性
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3.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H2O2 B.NH4Cl C.Mg(OH)2 D.HNO3
4.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代表溶质质量
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0→P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比为1:1
5.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水溶液显中性) B.烧碱
C.熟石灰 D.硝酸铵(水溶液显酸性)
6.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下表是人体内部分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选项 A.胃液 B.唾液 C.血浆 D.尿液
pH 0.9-1.5 6.6-7.1 7.35-7.45 4.7-8.4
A.A B.B C.C D.D
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D. 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9.一些食物的近似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
10.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大的原因不同的是( )
A.生石灰 B.铁器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1.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子 西瓜 鸡蛋清 牙膏 炉具清洁剂
pH 1~2 3~4 6-7 7-8 8-9 12~13
A.表中所有的食物均呈酸性
B.胃酸过多的人多食用橘子
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减轻痛痒
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清理油渍效果更佳
12.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13.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
A.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 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水的电解
D. 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4.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如图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③,只能选用Fe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B.实现④,可选用Fe2O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实现⑤,可选用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D.实现②,若选用Cu、CuO、Cu(OH)2,得到蓝色溶液
1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7;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pH 7。
17.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18.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9.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为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取沉淀后的澄清废水,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的质量是假设废水无色且不含其他与硫酸反应的物质。
(1)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2)在滴入稀硫酸前给废水中滴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20.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填序号)。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用A、B两种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请填写药品的名称。标签1 ,标签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压强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则利用D装置中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22.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1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其中A、B表示反应物,C表示生成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1中①的现象是 。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 (填“Fe2+”或“Fe3+”),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 (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小明用图2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 。依此类推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 (用符号表示)。
23.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注: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所在原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则AB段溶液颜色变化 。
(2)图中C点溶液所含的溶质为 。
(3)图中DE段pH上升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红;>;=
17.【答案】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CaCO3+2HCl=CaCl2+H2O+CO2↑)
18.【答案】(1)减小
(2)B
(3)3.65%
19.【答案】(1)的硫酸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为了掌握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机,因为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则在滴入稀硫酸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给废水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0.【答案】(1)
(2)Ca(OH)2或Ba(OH)2
(3)②③
21.【答案】(1)分液漏斗
(2)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3)
(4)注入5mL水时无明显现象,注入5mL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的水沸腾
22.【答案】(1)偏大
(2)溶液变红
(3)Fe2+;②
(4)Na+、 ;
(5)
(6)H+
23.【答案】(1)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2)NaCl、CaCl2
(3)碳酸钠溶液过量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