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绳锯木断 B. 滴水成冰 C. 死灰复燃 D. 聚沙成塔
2.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
C. 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 为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加热“铜绿”,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
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B.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5.硼氢化钠化学式,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下列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个氢分子 B. 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C. 硼氢化钠中硼元素的质量为 D. 、、的质量比为::
6.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
B.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元素符号为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7.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就能鉴别的是( )
A. 固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液体:酒精、甲醇、汽油
8.模型建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反应的关系
C. 空气的成分
D. 燃烧的条件
9.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硝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中,其中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元素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守恒观:铁丝在高温条件下熔化成铁水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变化观: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
11.如图的轴不能表示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
B. 将硝酸银溶液不断加入一定量的铜片中,固体的质量
C. 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的质量
D.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点燃
固体 加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铜粉 加适量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盐酸 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过滤
A. B. C. D.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年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
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
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如燃烧后的产物为______ ,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世界的。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水质由高至低依次分为Ⅰ至Ⅴ类,图是年上半年我国不同类别地表水所占比例。
污水处理再利用是我们保护水资源的途径之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吸附剂、絮凝剂和酸碱调节剂等净水剂。聚合硫酸铁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它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沉淀分离出来,使水质得到改善。
为研究聚合硫酸铁净水效果的影响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黏土配成浊液,加入聚合硫酸铁溶液,分别测定不同溶液的酸碱度和不同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情况下水样的浊度值浊度值越小,净水效果越好,结果如图和图。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净水剂,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水,保护人类健康。原文作者王磊、付伟君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年上半年我国地表水占比最高的类别是__________类。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净水剂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由图可知,聚合硫酸铁使用效果最佳的为__________填序号。

由图得出净水效果与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间的关系是: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__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我国水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无节制地用水__________。
聚合硫酸铁可以沉淀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二氧化碳选用 填字母,下同装置,验满的方法是 。
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能用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气体。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步骤 振荡后静置: 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色;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步骤 将步骤中试管内溶液倒入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由图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__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图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__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__填“分层”或“不分层”。
“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如图是某公司生产的浓硫酸的标签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该瓶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克;
该瓶中含硫酸______克;
若配制 克 的稀硫酸溶液,需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绳锯木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用电动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可以减少因燃油而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正确;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正确;
C.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正确;
D.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很大,应合理使用而不能禁止使用,做法错误。
故选:。
根据已有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
【解析】解:、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可燃物的种类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除溶质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可探究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
【解析】解:硼氢化钠是由硼氢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钠元素显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硼氢化钠中硼元素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
【解析】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符号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答案】
【解析】解:、硫酸钠和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且水溶液为无色,碳酸钙不溶于水,为白色沉淀,无法将硫酸钠和氯化钠鉴别出来,故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根据水溶性将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鉴别出来,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无色,氯化银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酒精和甲醇都是易溶于水的液体,汽油不溶于水,无法将酒精和甲醇鉴别出来,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以及在水中的颜色进行分析,硫酸钠和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银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硫酸铜的水溶液为蓝色,酒精和甲醇都是易溶于水的液体,汽油不溶于水.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
8.【答案】
【解析】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归纳正确;
B、有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故B归纳不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是,氧气是等,故C归纳不正确;
D、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归纳不正确。
故选:。
A、根据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分析;
B、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分析;
C、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分子中含有个氮原子和个氧原子,则每个分子由个氮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
故选:。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该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该选项正确;
C、铁丝在高温条件下熔化成铁水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正确;
D、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故选:。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
【解析】解:、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开始能溶解,饱和后不再溶解,故A能用图示表示;
B、反应前固体是铜,反应后生成银,由变为,所以固体质量增加,故B能用图示表示;
C、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元素进入溶液,置换出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反应完毕质量不变,故C能用图示表示;
D、反应前溶液中不含有铁元素,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铁元素质量在不断增加,图象应从零点开始,故D不能用图示表示。
故选:。
A、根据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开始能溶解,饱和后不再溶解考虑;
B、根据反应前固体是铜,反应后生成银考虑本题;
C、根据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考虑;
D、根据反应前溶液中不含有铁元素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考虑。
12.【答案】
【解析】解:、,加入氧气点燃,首先,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其次会带入新的杂质氧气,故A错误;
B、固体,根据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锰,故B正确;
C、 铜粉,加适量的碳粉隔绝空气加强热,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把原物质除去,故C错误;
D、盐酸,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故D错误。
故选:。
根据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回答,首先要能把杂质除去,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但可以增加,其次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所选方法要易于操作,便于物质的分离.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带入杂质判断,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根据木炭的还原性判断,从带入新的杂质角度分析.
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3.【答案】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
【解析】解: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如燃烧后的产物为水,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故答案为: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
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Ⅱ
吸附剂或絮凝剂或酸碱调节剂
净水效果先变好后变差
错;对

【解析】根据图可知,年上半年我国地表水占比最高的类别是Ⅱ;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净水剂有吸附剂或絮凝剂或酸碱调节剂;
由图可知,为时,浊度值最低,聚合硫酸铁使用效果最佳;
由图可知,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浊度值不断减小,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在范围内,随着聚合硫酸铁溶液用量的增加,浊度值不断增加,因此净水效果先变好后变差;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较少,因此我们不可以无节制地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它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沉淀分离出来,使水质得到改善,故选项说法正确。
15.【答案】集气瓶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已集满
;难溶于水;连续均匀的气泡

【解析】【解答】
是集气瓶。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作发生装置;能用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为了防止收集到的甲烷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16.【答案】紫紫红、红;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微;
碘的汽油溶液;强;
不分层;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及汽油中的溶解性分析;
根据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再结合分析;
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溶液命名的方法及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根据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分析现象;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现象回答.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解答】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呈紫紫红、红色;故填:紫紫红、红;
由于高锰酸钾不易溶液汽油,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二者混合后会出现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现象,又因为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因此剩下的高锰酸钾颗粒会继续溶解;故填: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由图所示现象溶液为淡黄色可知碘能溶于水,对比图可知碘并不是易溶于水,因此用微溶来描述;故填:微;
碘溶于汽油,因此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液;根据图和图的对比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故填:碘的汽油溶液;强;
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因此用酒精代替汽油,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填:不分层;
对比碘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及酒精溶于水的现象,可知选择的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相互不溶解,且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样通过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得到分离提纯;故填: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17.【答案】
【解析】解:,,这毫升浓硫酸的质量是.
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则 .
需要水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体积为.
答:;; ;.
根据,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宁波慈溪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下一篇: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