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惠城月考)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试管破碎 C.食物腐烂 D.海水晒盐
2.(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图所示的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3.(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实验室中的双氧水是存放在广口瓶中
B.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C.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
D.1869 年,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4.(2020九上·惠城月考)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5.(2020九上·惠城月考)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6.(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四种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7.(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中,不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8.(2020九上·惠城月考)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9.(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 )
A.自来水 B.蒸馏水 C.洁净的空气 D.鲜橙多
10.(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反应,发出白光
11.(2020九上·惠城月考)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铪元素的一种原子。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72 个质子和 113 个中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2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13 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5
12.(2018九上·平定月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13.(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 O2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用高锰酸钾制 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往试管装药品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
D.使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再用手指捏紧橡胶头
14.(2020九上·惠城月考)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
A. 制氧气
B. 收集氧气
C. 铁丝燃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5.(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惠城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再集中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
过试管容积的 。
(3)量取
10mL 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填 “>”“<”或“=”)10mL。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4.5g 药品时(1g 以下用游码),若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其他操 作无误),则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 (填“>”“<”或“=”)4.5g。
17.(2020九上·惠城月考)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把字母标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B , D , E , H 。
(2)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硫粉装在 仪器进行实验(填字母)。
18.(2020九上·惠城月考)如图中 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 x= ;A 粒子核内质子数为 。
(2)由 B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 粒子的符号是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有 (填字母)。
三、推断题
19.(2020九上·惠城月考)紫黑色固体 A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B 和 C 以及 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C 时分解放
出 D,其中 C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 D 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E。
(1)根据以上现象请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B ;C ; D ;E 。
(2)①写出 A 加热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②写出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C 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四、综合应用题
20.(2020九上·惠城月考)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分析讨论)
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五、实验题
21.(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使用它的优点是 。
(2)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 A、F、G)。
①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F→G,则 a 接口应该连接 F 装置内导管 (填“b”或“c”)。
②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
③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4)实验室也可以用 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试比较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两种制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 (填编号“(3)”或者“(4)”),原因是 。
(5)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 法收集,当观察到 就说明已集满。
22.(2020九上·惠城月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过程中,有同学测得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
(4)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忘记在橡皮管夹一个弹簧夹,请问,待实验结束后,进入瓶中的水 (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五分之一。
(5)该实验装置不换,继续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用药品红磷还可以换成下列物质哪种物质
A 白磷 B 木炭 C 细铁丝 D 二氧化锰
(6)该实验中,不可以把红磷改成硫粉,原因是 (写出硫粉在空气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7)(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 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从而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交流表达)
①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②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答一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轮胎爆炸,气体膨胀导致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只是水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均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A
【分析】加热烧杯时要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
3.【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所以化学实验室中的双氧水是存放在细口瓶中,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C符合题意;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而不是阿伏加德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双氧水是液体药品应放在细口瓶中;
B、蜡烛燃烧过程中包含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其中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A、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两种颜色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B、原子本身没有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D、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一定不变.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因为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
故答案为:B。
【分析】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D。
【分析】颜色、状态、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7.【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符合题意。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硫燃烧都会生成有害物质,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中放水,可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污染空气;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中放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木炭燃烧实验时不会生成有害和高温物质,不需要放水。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9.【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水、溶进去的空气、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就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鲜橙多中含有水、橙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
10.【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说法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符合题意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2,A说法不符合题意;
B.铪带“钅”字旁,该元素是金属元素,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则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72个电子,C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和113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113=185,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3.【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用高锰酸钾制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以免造成药品浪费,B说法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再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橡胶头,赶出橡胶头中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吸取,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为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水不能倒流,无法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盖玻璃片;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气体,不会形成压强差,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5.【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放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完毕剩余固体K2MnO4和MnO2,质量不可能为零。由 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32份质量的氧气,故固体减少的质量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归零。
16.【答案】(1)湿抹布盖灭
(2)预热;三分之一
(3)>
(4)<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氧气实现灭火;故填:湿抹布盖灭;(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液体过多容易喷出伤人;故填:预热;三分之一;(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小,量取的液体偏多;故填:>;(4)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4g-0.5g=3.5g<4.5g;故填:<。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酒精灯、加热液体、托盘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量筒操作不正确时,读数会岀现“俯大仰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1)试管;锥形瓶;量筒;水槽
(2)C
(3)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B是试管,D是锥形瓶,E是量筒,H是水槽。故填:试管 锥形瓶 量筒 水槽;(2)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能直接倾倒,应该通过漏斗进行添加。故填:C;(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硫粉应装在燃烧匙中时行实验。故填:F。
【分析】(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要用到漏斗,防止液滴飞溅;
(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粉应放在燃烧匙中。
18.【答案】(1)2;16
(2)Al
(3)A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在粒子结构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上有电子时,第一层就应排满电子,即2个,由A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为16;故填:2;16;(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则该粒子是铝原子,其符号为Al;故填:Al。(3)离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D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D属于离子;故填:AD。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微粒结构来分析;(2)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3)根据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19.【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所以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氧气,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C是二氧化锰,紫黑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根据上述分析:A是高锰酸钾; B是锰酸钾;C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氧化三铁;(2)①A加热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分解;②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1)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液面下降也可);在不断运动
(2)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浓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变红也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筹异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颜色明显变化,液面下降;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讨论: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浓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酞试液变红。
21.【答案】(1)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2)BC
(3)c;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或
(4)B;(4);不需要加热或者产物为水更环保
(5)排水;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3)①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应短管进气,a 接口应该连接 F 装置内导管的c;②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作用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均匀连续冒出,不可一开始就收集,一开始产生的是空气;③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 ;(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选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常温反应就可以,产物为水更环保,所以具有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两种制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4);(5)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当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就说明已集满。
【分析】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会应用装置选取方法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22.【答案】(1)
(2)压强
(3)红磷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大于
(5)A
(6)
(7)20.2%;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或者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更准 确 或者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实验回顾(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所以压强减小 ;(3)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或说明空气进入了集气瓶,那是因为气密性不好,或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4)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空气膨胀,气压增高,同学忘记夹弹簧夹,空气就会延导管从水中跑掉一部分,等反应完成后,气体冷却,进入集气瓶的水量比正常情况多一些,所以进入瓶中的水大于五分之一。(5)A、白磷燃烧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且生成固体,对气体体积测量影响很小,故正确;
B、木炭燃烧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氧气体积与生成气体体积相等,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D、二氧化锰不能与氧气反应,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6)硫燃烧时,虽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是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氧气体积与生成气体体积相等,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表达①铁在集气瓶里缓慢氧化,消耗掉集气瓶里的氧气,集气瓶压强减小,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里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里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②改进后的实验比前者精确度更高,原因有两个,一是铁在集气瓶里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二是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也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分析】(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到室温后,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水位上升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实验过程中,若忘记在橡皮管夹一个弹簧夹,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瓶中的气体膨胀沿导管排出,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进入瓶中的水会大于五分之一;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选择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且能溶于水,综合几个条件,所选药品可以是红磷,也可以是白磷;
(6)实验中不能将红磷换成硫粉,因为硫粉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装置内的气体压强较少,不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实验改进后,结果准确度更高,其原因是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或者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更准 确 或者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惠城月考)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试管破碎 C.食物腐烂 D.海水晒盐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轮胎爆炸,气体膨胀导致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试管破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只是水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图所示的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燃烧匙 D. 蒸发皿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均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A
【分析】加热烧杯时要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
3.(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实验室中的双氧水是存放在广口瓶中
B.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C.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
D.1869 年,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所以化学实验室中的双氧水是存放在细口瓶中,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C符合题意;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而不是阿伏加德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双氧水是液体药品应放在细口瓶中;
B、蜡烛燃烧过程中包含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其中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2020九上·惠城月考)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A、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两种颜色的分子不断运动,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
B、原子本身没有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D、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构成分子的原子也一定不变.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
5.(2020九上·惠城月考)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因为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
故答案为:B。
【分析】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6.(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四种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D。
【分析】颜色、状态、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7.(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中,不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需要在集气瓶预先装水,符合题意。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红磷、硫燃烧都会生成有害物质,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中放水,可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污染空气;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中放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木炭燃烧实验时不会生成有害和高温物质,不需要放水。
8.(2020九上·惠城月考)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9.(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 )
A.自来水 B.蒸馏水 C.洁净的空气 D.鲜橙多
【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水、溶进去的空气、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就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鲜橙多中含有水、橙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
10.(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木炭在氧气中反应,发出白光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说法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符合题意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2020九上·惠城月考)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铪元素的一种原子。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72 个质子和 113 个中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2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13 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5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2,A说法不符合题意;
B.铪带“钅”字旁,该元素是金属元素,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则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72个电子,C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已知铪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和113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113=185,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2018九上·平定月考)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3.(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 O2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B.用高锰酸钾制 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往试管装药品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
D.使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再用手指捏紧橡胶头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岀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用高锰酸钾制O2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以免造成药品浪费,B说法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再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橡胶头,赶出橡胶头中的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吸取,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2020九上·惠城月考)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实验,图示正确的是( )
A. 制氧气
B. 收集氧气
C. 铁丝燃烧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为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试管口不能放塞子,应放玻璃片,便于排空气,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图示操作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水不能倒流,无法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图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盖玻璃片;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燃烧后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气体,不会形成压强差,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5.(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固体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放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完毕剩余固体K2MnO4和MnO2,质量不可能为零。由 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32份质量的氧气,故固体减少的质量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归零。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惠城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再集中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
过试管容积的 。
(3)量取
10mL 液体时,如果仰视量筒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填 “>”“<”或“=”)10mL。
(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4.5g 药品时(1g 以下用游码),若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其他操 作无误),则所称量的固体的质量 (填“>”“<”或“=”)4.5g。
【答案】(1)湿抹布盖灭
(2)预热;三分之一
(3)>
(4)<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湿抹布盖灭,通过隔绝氧气实现灭火;故填:湿抹布盖灭;(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液体过多容易喷出伤人;故填:预热;三分之一;(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小,量取的液体偏多;故填:>;(4)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4g-0.5g=3.5g<4.5g;故填:<。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酒精灯、加热液体、托盘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量筒操作不正确时,读数会岀现“俯大仰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0九上·惠城月考)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把字母标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B , D , E , H 。
(2)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硫粉装在 仪器进行实验(填字母)。
【答案】(1)试管;锥形瓶;量筒;水槽
(2)C
(3)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B是试管,D是锥形瓶,E是量筒,H是水槽。故填:试管 锥形瓶 量筒 水槽;(2)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能直接倾倒,应该通过漏斗进行添加。故填:C;(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硫粉应装在燃烧匙中时行实验。故填:F。
【分析】(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要用到漏斗,防止液滴飞溅;
(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硫粉应放在燃烧匙中。
18.(2020九上·惠城月考)如图中 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 x= ;A 粒子核内质子数为 。
(2)由 B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 粒子的符号是 。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有 (填字母)。
【答案】(1)2;16
(2)Al
(3)A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在粒子结构中,第二层和第三层上有电子时,第一层就应排满电子,即2个,由A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为16;故填:2;16;(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则该粒子是铝原子,其符号为Al;故填:Al。(3)离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D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D属于离子;故填:AD。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微粒结构来分析;(2)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3)根据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三、推断题
19.(2020九上·惠城月考)紫黑色固体 A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B 和 C 以及 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C 时分解放
出 D,其中 C 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 D 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E。
(1)根据以上现象请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 ;B ;C ; D ;E 。
(2)①写出 A 加热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
②写出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C 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答案】(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氧化三铁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所以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氧气,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C是二氧化锰,紫黑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B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根据上述分析:A是高锰酸钾; B是锰酸钾;C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氧化三铁;(2)①A加热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分解;②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综合应用题
20.(2020九上·惠城月考)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1)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分析讨论)
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1)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液面下降也可);在不断运动
(2)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浓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变红也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筹异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颜色明显变化,液面下降;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讨论: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②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浓氨水显碱性;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性氨气遇到的酚酞试液变红。
五、实验题
21.(2020九上·惠城月考)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 。使用它的优点是 。
(2)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 A、F、G)。
①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F→G,则 a 接口应该连接 F 装置内导管 (填“b”或“c”)。
②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作用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
③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4)实验室也可以用 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试比较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两种制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 (填编号“(3)”或者“(4)”),原因是 。
(5)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 法收集,当观察到 就说明已集满。
【答案】(1)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2)BC
(3)c;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或
(4)B;(4);不需要加热或者产物为水更环保
(5)排水;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3)①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应短管进气,a 接口应该连接 F 装置内导管的c;②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作用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均匀连续冒出,不可一开始就收集,一开始产生的是空气;③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 ;(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选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常温反应就可以,产物为水更环保,所以具有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两种制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4);(5)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当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就说明已集满。
【分析】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会应用装置选取方法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22.(2020九上·惠城月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实验过程中,有同学测得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
(4)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忘记在橡皮管夹一个弹簧夹,请问,待实验结束后,进入瓶中的水 (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五分之一。
(5)该实验装置不换,继续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用药品红磷还可以换成下列物质哪种物质
A 白磷 B 木炭 C 细铁丝 D 二氧化锰
(6)该实验中,不可以把红磷改成硫粉,原因是 (写出硫粉在空气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7)(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 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从而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126.0 54.5
(交流表达)
①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②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答一点)。
【答案】(1)
(2)压强
(3)红磷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大于
(5)A
(6)
(7)20.2%;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或者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更准 确 或者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实验回顾(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所以压强减小 ;(3)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五分之一,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或说明空气进入了集气瓶,那是因为气密性不好,或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4)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空气膨胀,气压增高,同学忘记夹弹簧夹,空气就会延导管从水中跑掉一部分,等反应完成后,气体冷却,进入集气瓶的水量比正常情况多一些,所以进入瓶中的水大于五分之一。(5)A、白磷燃烧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并且生成固体,对气体体积测量影响很小,故正确;
B、木炭燃烧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氧气体积与生成气体体积相等,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D、二氧化锰不能与氧气反应,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6)硫燃烧时,虽然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但是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氧气体积与生成气体体积相等,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表达①铁在集气瓶里缓慢氧化,消耗掉集气瓶里的氧气,集气瓶压强减小,烧杯里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里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里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②改进后的实验比前者精确度更高,原因有两个,一是铁在集气瓶里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二是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也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分析】(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到室温后,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瓶内水位上升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实验过程中,若忘记在橡皮管夹一个弹簧夹,红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瓶中的气体膨胀沿导管排出,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后,进入瓶中的水会大于五分之一;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选择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且能溶于水,综合几个条件,所选药品可以是红磷,也可以是白磷;
(6)实验中不能将红磷换成硫粉,因为硫粉燃烧后的产物是气体,装置内的气体压强较少,不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实验改进后,结果准确度更高,其原因是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或者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更准 确 或者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