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教育集团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集团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B.在化学方程式:中,“点燃”不可改成“燃烧”
C.化学方程式:,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D.化学方程式:中的“↑”应当去掉
3.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D.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
4.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作了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验满方法可能相同 B.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C.选用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D.检验方法一定不同
5.用水和适量洗涤剂或在油渍处涂抹汽油,均可去除衣服上沾有的油渍,原因是
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渍溶于水
B.加入洗涤剂后,发生乳化,使油渍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C.涂抹汽油后,吸附了油渍
D.涂抹汽油后,使油渍和汽油充分反应,瓦解油渍
6.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②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③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④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若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粗盐含有少量的、、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过滤,再加入稀盐酸使溶液的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溶液、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烧瓶中加入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该装置不需要石棉网
9.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
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
10.化学学科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日本找到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的化学式是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11.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酸一定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2.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13.室温下,向pH=a的某无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后溶液的pH
A.一定减小 B.一定不变 C.可能增大 D.一定增大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氯化铁 B.碳酸钠 C.氧化镁 D.氢氧化钠
15.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B.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C.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10g
D.20℃时,从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9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16.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17.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名称 三个水分子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化学用语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①:“5”表示 ;
②:“16”表示 。
18.如图1为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从燃烧条件分析,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和 。
(3)实验3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通过分析该图可推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序号)。
A.曲线①表示含量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已完全耗尽
1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 B(填“>”、“<”、“=”)。
20.1943年,我国实业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中“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以下是联合制碱法的简单流程。
根据以上流程,问答下列问题:
(1)纯碱属于酸碱盐中的的哪一类 。
(2)反应(1)的生成物是NaHCO3和NH4Cl两种物质,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操作X的名称 。
(4)反应(2)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1.自来水是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无异味、异臭等
化学指标 ,铜,铁,氟化物,游离氯等
(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化学指标中的铜、铁,是指 (填“单质”或“元素”)。
(2)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 。
(3)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2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 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3.如图所示为小华同学设计的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同时由于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2)小明同学对上述实验提出质疑,认为该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思路。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如图所示分别进行实验。
①实验Ⅰ中紫色石蕊纸花遇到稀醋酸变红色。
②在实验Ⅲ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 色,实验Ⅱ的作用是 。
③在实验Ⅳ中,紫色石蕊纸花显 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 。(请用方程式说明)
④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4.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的稀盐酸(该稀盐酸的密度约为)。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
(1)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8页,共8页
1.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A错误;
B、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
C、图C中核电荷数为17,小于核外电子数2+8+8=18,属于阴离子,C错误;
D、镓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3,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此选项正确;
B. 在化学方程式:中,“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过程,“点燃”不可改成“燃烧”,此选项正确;
C. 化学方程式:读作: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此选项错误;
D. 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有气体,在生成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后边标注“↑”,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中有气体,“↑”应当去掉,此选项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使溶剂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结晶池内,母液中水分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是氯化镁的含量较高的混合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水的蒸发,有利于海水晒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结晶池内,析出氯化钠后的溶液称为母液, 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不相同。A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收集方法可能相同。B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采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也属于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C正确;
D、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方法一定不同。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5.B
【详解】A、洗涤剂并不能使油渍溶于水,该选项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渍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该选项正确;
C、汽油能溶解油渍,该选项不正确;
D、汽油能溶解油渍,而不是与其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B
【详解】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说法错误;
②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是因为加油站、面粉厂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面粉的粉尘,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应严禁烟火,故说法正确;
③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故说法正确;
④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 不能乘电梯逃生,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A
【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使溶液的 pH=7 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故添加顺序必须满足②在③之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或①③②或③①②;
故选:A。
8.A
【详解】A、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故A正确;
B、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冷凝效果较好,则冷却水应从b进入,从a流出,故B不正确;
C、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存在于蒸馏烧瓶中,锥形瓶中能收集的是水,故C不正确;
D、烧瓶不能直接加热,石棉网能使烧瓶均匀受热,防止炸裂,该装置需要石棉网,故D不正确。故选A。
9.C
【详解】A、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正确;
B、此处的“石灰”是生石灰,“石灰遇水沸腾”,就是说生石灰和水反应能使水沸腾,说明该反应会放出热量,选项B正确;
C、根据反应,氧化钙能吸收水分,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但氧化钙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因为氧化钙会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选项C不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该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选项D正确。故选C。
10.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0、6,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6、7,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C、6个H、1个O,故X的化学式为:C2H6O。
故选B。
11.C
【详解】A、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现象说法正确;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现象说法错误;
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氨水属于碱,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3.C
【详解】室温下,向pH=a的某无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7,稀释后,溶液的pH不变,如果a<7,稀释后,溶液的pH增大,如果a>7,稀释后,溶液的pH减小。
故选C。
14.D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详解】A、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A正确;
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B正确;
C、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OH,故D错误;
故选:D。
15.B
【详解】A、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并未说明不能溶解其它溶质,故选项叙述错误。
B、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质不能被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叙述正确。
C、20oC时,向100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10g氯化钠不能被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还是100g,故选项叙述错误。
D、从饱和溶液中取出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所以20oC时,从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下的95g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水分,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故选项正确;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1) 3H2O
(2) 5个氧离子 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详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8,其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有8个电子分两层排布,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故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①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则5O2 中的“5”表示5个氧离子;
②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值为核内质子数,圆圈内数值为16说明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18.(1)需要可燃物
(2)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隔绝氧气 提供热量
(3)AB
【详解】(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 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2)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还可以使烧杯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3)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则曲线①表示 O2 含量变化,故A正确;
B、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从图像上可看出,燃烧生成了CO,所以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故B正确;
C、从图像上可看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浓度不为0,说明氧气没有被耗尽,故C错误;
故选:AB。
19. C<B<A C 降温 <
【详解】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B<A ;
(2)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C;
(3)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20. 盐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过滤 分解反应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反应(1)的生成物是NaHCO3和NH4Cl两种物质,故该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由图可知,操作X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4)反应(2)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1.(1) 物理 元素
(2) 混合物 Cl-
(3)D
【详解】(1)由物理性质的定义可知,表中水的感官指标是指水无异味、异臭等,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指标中的铜、铁是指元素;
(2)自来水中含有水、以及多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氯离子的符号为:Cl-;
(3)实验室用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故选:D。
22. 氧化铁## 黄
有气体产生
【详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填:氧化铁或;
铁锈即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填:黄;化学方程式为:;
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接触,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产生气体,现象是:有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23.(1)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大 灭火
(2) 紫 作对比实验 红 在实验Ⅱ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1)装置 A 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试液变红色,则装置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装置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由于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②水为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则在实验Ⅲ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显紫色;实验Ⅱ中只有紫色石蕊纸花,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③在实验Ⅳ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从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可观察到紫色石蕊纸花显红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④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探究中没有对石蕊只和二氧化碳气体接触时会不会变红进行实验探究,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改进方法为:在实验Ⅱ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紫色石蕊纸花是否变色。
24.(1)放热
(2)0.4%;
解: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7,此时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稀盐酸的质量为:20mL ×1g/ mL =20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20g×0.365%=0.073g,设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x=0.0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4%。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4%。
【详解】(1)由图丙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第一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