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kg Pa m B.N s m
C.摩尔 开尔文 安培 D.牛顿 秒 千克
【答案】C
【知识点】单位制及量纲
【解析】【解答】摩尔、开尔文、安培、千克、秒、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 C.
【分析】摩尔、安培、秒、千克、开尔文都属于基本单位。
2.(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答案】D
【知识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由图,x轴方向初速度为零,则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4m/s.A不符合题意.质点在y轴方向加速度为零,只有x轴方向有加速度,由vx﹣t图象的斜率读出质点的加速度 .所以F=ma=1.5N,B不符合题意.2s末vx=3m/s,vy=4m/s,则质点的速度为v=5m/s,C不符合题意;质点初速度方向沿y轴方向,合外力沿x轴方向,垂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运动的合成问题,应用运动的合成法分析物体的合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研究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
3.(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在2s末追上甲
B.乙追上甲前两者最远距离为40m
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 70m远
D.4s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答案】D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B.0~2s内甲的速度一直比乙大,故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4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质点间距逐渐变小,故第2s末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最远距离为S= ×20×2m=20m
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以知道,4s末两质点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此时两者离出发点的距离为S=20×4m=80m
C不符合题意;
D.4s内两个质点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面积的比较可以判别是否相遇及最远的距离;利用位移除以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4.(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释放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10m/s2)( )
A.2.5m/s2 B.7.5m/s2 C.10m/s2 D.12.5m/s2
【答案】A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解析】【分析】假设弹簧的劲度系数k,由题可知,第一次弹簧伸长了,第二次弹簧伸长了,第一次受力平衡:,第二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5.(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 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A.a变大
B.a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对物体做受力分析,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量:设力F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上式可知,力F增大,加速度也增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水平方向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加速度的大小变化。
6.(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A. B. C.F D.
【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整体:
对右侧物体: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整体及右侧物体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
7.(2020高一下·娄底期末)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渡过宽度为80m,水流的速度为8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渡过此河
B.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行驶到正对岸
C.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一定为l0 s
D.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m/s
【答案】B
【知识点】小船渡河问题分析
【解析】【解答】解:A、B、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由于船速小于水速,合速度不可能与河岸垂直,只能偏下下游,因而船的轨迹一定偏向下游,不会垂直与河岸,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当船头指向垂直与河岸时,沿船头指向分位移最小,渡河时间最短t= =13.3s,C不符合题意;
D、船的实际速度为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分速度)的矢量和,当船头指向不同时,沿船头方向的分速度方向不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也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当船头指向不同,合速度不同,轨迹也不同,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只与船头指向和船在静水中速度有关.
8.(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 ( )
A.等于Mg B.等于(M+m)g
C.等于Mg+f D.等于(M+m)g f
【答案】C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N=f′+Mg=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弹力,即N′=f+Mg。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M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二、多选题
9.(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答案】B,C
【知识点】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己的体重减少了20%,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a= =0.2g,方向向下,
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也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故答案为:BC.
【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升降机的加速度.
10.(2019高一上·德州月考)如图,物体A、B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是 ( )
A.A与B间没有摩擦力
B.B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mBgsinθ
C.斜面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B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 tanθ
【答案】C,D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A.对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A=mAgsinθ
A选项错误;
BC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mA+mB)gsinθ
N=(mA+mB)gcosθ
滑动摩擦力为:f=μN
由以上三式可以解得:μ=tanθ
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斜面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下,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根据该条件列方程分析求解即可。
三、实验题
11.(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精度是 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答案】刻度尺;0.1;打点计时器;天平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所以精度是0.1mm;[3].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分析】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12.(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
(2)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3)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kg.
【答案】(1)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1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1)选取适当的标度,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
;(2)由F=Ma得a= ,可见图象的斜率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3)图象与F轴的截距表示加速度恰好为零时的力,也即是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0.1 N.(4)由图可知图线斜率k=1(kg-1),由k= 可得:M=1 kg.
故本题答案是:(1). (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 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 1;
【分析】(1)利用表格数据进行描点连线;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斜率的物理意义;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截距的含义;
(4)利用图象斜率可以求出总质量的大小。
13.(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 .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
【答案】(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直线;1.937
(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匀速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1)步骤A是提出可能的规律,步骤C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测量出需要的数据,以便对假设进行验证;故这两个环节应该是:提出假设,收集证据;(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中AB段是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出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 ;(3)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中五条曲线都逐渐变平,故都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做匀速运动;(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分析】(1)步骤A属于提出假设,步骤C属于收集证据;
(2)从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不变可以判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规律可以求出x的大小;
(3)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4)利用图象斜率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四、解答题
14.(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当汽车在作匀变速运动时,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并讨论汽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答案】解:隔离对小球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车厢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加速度相同,汽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小球和车子一起做加速运动,利用小球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结合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别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15.(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一水平传送带AB长为20m,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A端开始,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10m/s2)
【答案】解:物体在传送带上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
代入数据得a=μg=1m/s2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加速时间t1=v/a=2s
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距离x1= at2=2m
匀速运动的距离x2=x-x1=20m-2m=18m
匀速运动的时间t2=x2/v=9s
所以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t=t1+t2=11s
【知识点】传送带模型
【解析】【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利用摩擦力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利用共速可以求出物体和传送带共速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可以判别物体先做加速后做匀速运动,利用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接下来的运动时间。
16.(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物体质量m = 6kg,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 角斜向上的拉力F = 20N作用,物体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力F撤去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答案】解:物体做匀速运动,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受力平衡,则有:
水平方向:Fcos37°-f=0
竖直方向:N+Fsin37°-mg=0
其中:f=μN
联立解得: ;
撤去F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
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v2=2ax
解得: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运动,其受力平衡;利用平衡方程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结合匀变速的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继续运动的距离大小。
17.(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水平面上放一木块B,重力为G2 = 100N。再在木块上放一物块A,重力G1 = 500N,设A和B,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将A与墙固定拉紧,如图所示,已知θ = 37 ,然后在木块B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若想将B从A下抽出,F最少应为多大?
【答案】解:分析A物体受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Tcosθ-μN1=0
N1+Tsinθ-G1=0
解得:N1= N
分析物体B,其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F=f1′+f2
f1′=μN1
f2=μ(G2+N1)
解得:F=413.6N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于A和B处于静止,利用A的平衡方程可以求出A对B的摩擦力大小;结合B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可以求出拉力的最小值。
18.(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重力加速度g.求:
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
【答案】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mAgsinθ=kx1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a= ④
由题意d=x1+x2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d=
即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 ,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
【知识点】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先对木块A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后,再得到弹簧的压缩量;物块B刚要离开C时,先对物块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弹力后进一步得到弹簧的伸长量,从而得到物体A的位移;最后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下面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
A.kg Pa m B.N s m
C.摩尔 开尔文 安培 D.牛顿 秒 千克
2.(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C.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3.(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乙在2s末追上甲
B.乙追上甲前两者最远距离为40m
C.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 70m远
D.4s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4.(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cm,再将重物向下拉1cm,然后放手,则在释放瞬间重物的加速度是(g=10m/s2)( )
A.2.5m/s2 B.7.5m/s2 C.10m/s2 D.12.5m/s2
5.(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 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A.a变大
B.a不变
C.a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6.(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
A. B. C.F D.
7.(2020高一下·娄底期末)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渡过宽度为80m,水流的速度为8m/s的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渡过此河
B.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船不能行驶到正对岸
C.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一定为l0 s
D.船相对河岸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m/s
8.(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着杆加速下滑,环与杆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 ( )
A.等于Mg B.等于(M+m)g
C.等于Mg+f D.等于(M+m)g f
二、多选题
9.(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于是他做出了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10.(2019高一上·德州月考)如图,物体A、B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正确的是 ( )
A.A与B间没有摩擦力
B.B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mBgsinθ
C.斜面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B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 tanθ
三、实验题
11.(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精度是 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
12.(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a-F图象;
(2)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3)图象(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kg.
13.(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 .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
四、解答题
14.(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当汽车在作匀变速运动时,悬线不在竖直方向上,则当悬线保持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并讨论汽车可能的运动情况。
15.(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一水平传送带AB长为20m,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1,则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A端开始,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10m/s2)
16.(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物体质量m = 6kg,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 角斜向上的拉力F = 20N作用,物体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力F撤去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17.(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在水平面上放一木块B,重力为G2 = 100N。再在木块上放一物块A,重力G1 = 500N,设A和B,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将A与墙固定拉紧,如图所示,已知θ = 37 ,然后在木块B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若想将B从A下抽出,F最少应为多大?
18.(2019高三上·张家界月考)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重力加速度g.求:
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单位制及量纲
【解析】【解答】摩尔、开尔文、安培、千克、秒、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 C.
【分析】摩尔、安培、秒、千克、开尔文都属于基本单位。
2.【答案】D
【知识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由图,x轴方向初速度为零,则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4m/s.A不符合题意.质点在y轴方向加速度为零,只有x轴方向有加速度,由vx﹣t图象的斜率读出质点的加速度 .所以F=ma=1.5N,B不符合题意.2s末vx=3m/s,vy=4m/s,则质点的速度为v=5m/s,C不符合题意;质点初速度方向沿y轴方向,合外力沿x轴方向,垂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运动的合成问题,应用运动的合成法分析物体的合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研究方法类似于平抛运动.
3.【答案】D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B.0~2s内甲的速度一直比乙大,故甲、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4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质点间距逐渐变小,故第2s末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最远距离为S= ×20×2m=20m
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以知道,4s末两质点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此时两者离出发点的距离为S=20×4m=80m
C不符合题意;
D.4s内两个质点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面积的比较可以判别是否相遇及最远的距离;利用位移除以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4.【答案】A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
【解析】【分析】假设弹簧的劲度系数k,由题可知,第一次弹簧伸长了,第二次弹簧伸长了,第一次受力平衡:,第二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5.【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对物体做受力分析,由于水平面光滑,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量:设力F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上式可知,力F增大,加速度也增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水平方向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加速度的大小变化。
6.【答案】B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整体:
对右侧物体: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整体及右侧物体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大小。
7.【答案】B
【知识点】小船渡河问题分析
【解析】【解答】解:A、B、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由于船速小于水速,合速度不可能与河岸垂直,只能偏下下游,因而船的轨迹一定偏向下游,不会垂直与河岸,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当船头指向垂直与河岸时,沿船头指向分位移最小,渡河时间最短t= =13.3s,C不符合题意;
D、船的实际速度为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分速度)的矢量和,当船头指向不同时,沿船头方向的分速度方向不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也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船实际参加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顺着水流而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实际运动是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当船头指向不同,合速度不同,轨迹也不同,由于合运动的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故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只与船头指向和船在静水中速度有关.
8.【答案】C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N=f′+Mg=f+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弹力,即N′=f+Mg。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M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9.【答案】B,C
【知识点】超重与失重
【解析】【解答】解:人站在磅秤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发现了自己的体重减少了20%,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a= =0.2g,方向向下,
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也可能是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故答案为:BC.
【分析】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升降机的加速度.
10.【答案】C,D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解答】A.对A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A=mAgsinθ
A选项错误;
BC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mA+mB)gsinθ
N=(mA+mB)gcosθ
滑动摩擦力为:f=μN
由以上三式可以解得:μ=tanθ
整体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mA+mB)g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斜面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分别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下,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根据该条件列方程分析求解即可。
11.【答案】刻度尺;0.1;打点计时器;天平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mm,所以精度是0.1mm;[3].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分析】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12.【答案】(1)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1
【知识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1)选取适当的标度,作出a-F图象如图所示.
;(2)由F=Ma得a= ,可见图象的斜率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3)图象与F轴的截距表示加速度恰好为零时的力,也即是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0.1 N.(4)由图可知图线斜率k=1(kg-1),由k= 可得:M=1 kg.
故本题答案是:(1). (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 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 N; (4). 1;
【分析】(1)利用表格数据进行描点连线;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斜率的物理意义;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别截距的含义;
(4)利用图象斜率可以求出总质量的大小。
13.【答案】(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直线;1.937
(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匀速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知识点】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1)步骤A是提出可能的规律,步骤C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测量出需要的数据,以便对假设进行验证;故这两个环节应该是:提出假设,收集证据;(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中AB段是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出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所以 ;(3)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图中五条曲线都逐渐变平,故都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做匀速运动;(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分析】(1)步骤A属于提出假设,步骤C属于收集证据;
(2)从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不变可以判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位移规律可以求出x的大小;
(3)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4)利用图象斜率可以判别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14.【答案】解:隔离对小球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车厢的加速度与小球的加速度相同,汽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小球和车子一起做加速运动,利用小球的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结合加速度的方向可以判别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15.【答案】解:物体在传送带上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
代入数据得a=μg=1m/s2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加速时间t1=v/a=2s
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距离x1= at2=2m
匀速运动的距离x2=x-x1=20m-2m=18m
匀速运动的时间t2=x2/v=9s
所以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t=t1+t2=11s
【知识点】传送带模型
【解析】【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利用摩擦力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利用共速可以求出物体和传送带共速的时间,结合位移公式可以判别物体先做加速后做匀速运动,利用匀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接下来的运动时间。
16.【答案】解:物体做匀速运动,受拉力、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受力平衡,则有:
水平方向:Fcos37°-f=0
竖直方向:N+Fsin37°-mg=0
其中:f=μN
联立解得: ;
撤去F后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
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v2=2ax
解得: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运动,其受力平衡;利用平衡方程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减速过程加速度的大小,结合匀变速的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继续运动的距离大小。
17.【答案】解:分析A物体受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Tcosθ-μN1=0
N1+Tsinθ-G1=0
解得:N1= N
分析物体B,其在水平方向受力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F=f1′+f2
f1′=μN1
f2=μ(G2+N1)
解得:F=413.6N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于A和B处于静止,利用A的平衡方程可以求出A对B的摩擦力大小;结合B水平方向的平衡方程可以求出拉力的最小值。
18.【答案】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mAgsinθ=kx1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 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a= ④
由题意d=x1+x2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d=
即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为 ,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为
【知识点】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分析】先对木块A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后,再得到弹簧的压缩量;物块B刚要离开C时,先对物块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弹力后进一步得到弹簧的伸长量,从而得到物体A的位移;最后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