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竞赛化学试卷(含解析)

九年级(上)竞赛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厨房里的操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擀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
2.下列图标和实验室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体积读数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滴加液体
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火灾现场产生大量浓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5.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B.纯净物:蒸馏水 稀有气体
C.可回收垃圾:空矿泉水瓶 旧报纸
D.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 烧杯
6.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3 B.SO2 C.CO D.H2SO4
7.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排列顺序 B.化学史知识
①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氮、氧 ②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少到多:NH3、H2O ①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②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解释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灯泡填充气 ②氧气有可燃性:火箭燃料 ①撒盐融雪:降低凝固点 ②花香四溢:微粒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CO2都有毒,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放出热量
9.动漫《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中有一集为《焚烬无尽》,其中有段剧情是王离火烧大泽山时,农家砍出一片方圆三里的防火带。防火带采用的灭火原理与下列哪个成语原理相似(  )
A.火上浇油 B.蜡炬成灰 C.滴水成冰 D.釜底抽薪
10.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化丙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一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
D.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事实的描述相符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1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B 氮气 氧气 缓慢通入灼热的铜粉中
C 二氧化锰 木炭粉 加水溶解后过滤
D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则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15.图象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
B.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C.在装有生石灰的烧杯中滴入一定量的水
D.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石灰石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38分)
16.(8分)了解化学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
③可用作热源的是    ;
④可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是    ;
⑤量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家庭小实验,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填仪器名称)。
(3)红城同学要量取48.6L的水,如果他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比48.6mL    (填“多”或“少”)。
(4)进行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17.(1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②两个氖原子    ;
③3个铵根离子    ;
④锰元素    。
(2)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B图中粒子的符号是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③镁元素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④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3)图C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标出反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上述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可以和固体Fe(O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1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某现象。
(1)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的原因    。
(3)学校开运动会用到发令枪,所用弹药主要是红磷,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    。
(4)实验室用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7)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水混合时会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19.(17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的方法很多。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法:应选用图中的    (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作发生装置。
③过氧化氢分解法: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MnO2,MnO2的作用是    。
④图B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若用C所示装置收集O2,实验结束后,应先    ,后    。
⑤如图F所示,把点燃的硫磺伸入刚收集的氧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⑥工业中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已知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工业上在低温下加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则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除选C外,还可以选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和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九年级(上)竞赛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厨房里的操作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擀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
【解答】解:A、擀面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磨豆浆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切黄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酿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下列图标和实验室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与实验室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和实验室安全无关,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与实验室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实验室安全有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体积读数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滴加液体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火灾现场产生大量浓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解答】解:A、火灾现场产生大量浓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于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故A正确;
B、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B错误;
C、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大量水泼灭,以防发生触电,故C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D错误。
故选:A。
5.分类、归纳等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归纳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B.纯净物:蒸馏水 稀有气体
C.可回收垃圾:空矿泉水瓶 旧报纸
D.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 烧杯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该选项不正确。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C、空矿泉水瓶 旧报纸都是可回收垃圾,该选项正确。
D、烧杯不能直接加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6.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3 B.SO2 C.CO D.H2SO4
【解答】解:由2C2H5SH+9O24CO2+2X+6H2O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X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
故选:B。
7.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排列顺序 B.化学史知识
①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氮、氧 ②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少到多:NH3、H2O ①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②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解释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灯泡填充气 ②氧气有可燃性:火箭燃料 ①撒盐融雪:降低凝固点 ②花香四溢:微粒在不停运动
A.A B.B C.C D.D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氮;一个NH3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一个H2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A错;
B.发现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张青莲测定了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B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灯泡填充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
D.撒盐融雪是利用撒盐后降低凝固点的原理,花香四溢: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CO2都有毒,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放出热量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错误;
B.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书写后很长时间不会褪色,正确;
C.CO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CO2无毒,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错误;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但要吸收热量,错误;
故选:B。
9.动漫《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中有一集为《焚烬无尽》,其中有段剧情是王离火烧大泽山时,农家砍出一片方圆三里的防火带。防火带采用的灭火原理与下列哪个成语原理相似(  )
A.火上浇油 B.蜡炬成灰 C.滴水成冰 D.釜底抽薪
【解答】解:防火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火上浇油、蜡炬成灰、滴水成冰都不是关于灭火的成语,而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故选:D。
10.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化丙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一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
D.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解答】解:A、“硫化丙烯”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3=36,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1=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说法错误;
B、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
C、根据“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S知,硫化丙烯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而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原子,故说法错误;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所以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事实的描述相符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而“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B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故C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答】解:A、过程中棉花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正确;
B、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D、过程中下面的滤纸条先变红色,上面的滤纸条后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B 氮气 氧气 缓慢通入灼热的铜粉中
C 二氧化锰 木炭粉 加水溶解后过滤
D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并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木炭粉、二氧化锰均难溶于水,用加水溶解后过滤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则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解答】解: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原子核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由于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因此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但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不一定属于金属元素,例如氦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2,小于4,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5.图象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
B.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C.在装有生石灰的烧杯中滴入一定量的水
D.在密闭容器中煅烧石灰石
【解答】解: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只剩下铜,因此完全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反应完后,恢复至室温,应与反应前温度相同,故选项图象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因此在密闭容器中,原子的个数始终保持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38分)
16.(8分)了解化学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 ;
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I ;
③可用作热源的是  F ;
④可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是  G ;
⑤量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B、H 。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家庭小实验,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胶头滴管或量筒 (填仪器名称)。
(3)红城同学要量取48.6L的水,如果他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比48.6mL  多 (填“多”或“少”)。
(4)进行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C (填序号)。
【解答】解:(1)①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故答案为:A;
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试管;故答案为:I;
③可用作热源的是酒精灯;故答案为:F;
④可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是药匙;故答案为:G;
⑤量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B、H;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家庭小实验,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或量筒;故答案为:胶头滴管或量筒;
(3)红城同学要量取48.6L的水,如果他采用仰视的方式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比48.6mL多;故答案为:多;
(4)A、酒精灯使用结束后要盖上灯帽,图示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结束后,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图示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使用完毕后立即盖上橡皮塞,图示正确;
D、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头,图示错误。
故答案为:C。
17.(1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2O ;
②两个氖原子  2Ne ;
③3个铵根离子  3NH4+ ;
④锰元素  Mn 。
(2)图A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图B是该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
②B图中粒子的符号是  Mg2+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三 周期;
③镁元素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
④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核内质子数 。
(3)图C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标出反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H22 。
(4)上述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可以和固体Fe(O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OH)2+O2+2H2O=4Fe(OH)3 。
【解答】解:(1)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可以表示为H2O。
故答案为:H2O。
②两个氖原子可以表示为2Ne。
故答案为:2Ne。
③3个铵根离子可以表示为3NH4+。
故答案为:3NH4+。
④锰元素可以表示为Mn。
故答案为:Mn。
(2)①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答案为:24.31。
②B图中粒子的符号是Mg2+,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故答案为:Mg2+;三。
③镁元素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④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故答案为:核内质子数。
(3)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反应物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可以表示为H22。
故答案为:2H2O22H2O+O2↑;H22。
(4)上述化学反应中的生成物(水和氧气)可以和固体Fe(O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18.(1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某现象。
(1)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2H2O2H2↑+O2↑ 。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的原因  H2O+CO2=H2CO3 。
(3)学校开运动会用到发令枪,所用弹药主要是红磷,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  4P+5O22P2O5 。
(4)实验室用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6)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
(7)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能源,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8)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水混合时会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2H2O═2H2↑+Mg(OH)2 。
【解答】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2H2O2H2↑+O2↑;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故答案为:H2O+CO2=H2CO3;
(3)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
(4)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5)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6)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故答案为:C+2CuO2Cu+CO2↑;
(7)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8)氢化镁(MgH2)与水混合时会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2H2↑+Mg(OH)2。故答案为:MgH2+2H2O═2H2↑+Mg(OH)2。
三、(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19.(17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的方法很多。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法:应选用图中的  A (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作发生装置。
③过氧化氢分解法: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MnO2,MnO2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④图B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若用C所示装置收集O2,实验结束后,应先  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  熄灭酒精灯 。
⑤如图F所示,把点燃的硫磺伸入刚收集的氧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⑥工业中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已知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工业上在低温下加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则先蒸发出来的气体是  N2 (填化学式)。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收集装置除选C外,还可以选  E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稀盐酸 和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解答】解:(1)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②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
故答案为:A。
③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起到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④仪器①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实验结束后,为了避免发生倒吸,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⑤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故答案为:S+O2SO2。
⑥氮气沸点比氧气低,所以氮气先蒸发出来;
故答案为:N2。
(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此可以选择C或E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E。
(3)实验室利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CO2+Ca(OH)2=CaCO3↓+H2O。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2019-2020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