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铁生锈
B.木柴燃烧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液化
2.(2018九上·新疆月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3.(2018九上·益阳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4.(2016九上·商河期中)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2(NO3)3 B.Al(NO3)3 C.Al2O3 D.SiO2
5.(2019九上·蓬溪月考)《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6.(2018九上·益阳期中)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
A.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都发生分解反应
7.(2018九上·安仁期中)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2018九上·益阳期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D.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
9.(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 氧气 空气 B.水银 水 糖水
C.碳 二氧化碳 氯化钠 D.冰 二氧化锰 食盐水
10.(2018九上·益阳期中)2016年8月16日,中国造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将有助于建立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量子化是微观体系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下列微粒的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表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C. 和 属于同种元素
D. 化学性质稳定
11.(2018九上·益阳期中)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其中地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镁(MgSiO3)。MgSiO3中Si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2.(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2 B.H C.O D.Fe
13.(2018九上·益阳期中)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4.(2017九上·龙安月考)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元素显正2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D.2Fe中的“2”表示2个铁分子
15.(2018九上·益阳期中)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6.(2018九上·益阳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 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C,H,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3︰6︰1
17.(2018九上·益阳期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A、B形成化合物化学式为()
A.BA B.B2A C.B2A3 D.A2B3
18.(2018九上·安庆期中)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 淀粉+O2,可推断淀粉()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D.条件不足,无法推断
二、填空题
19.(2018九上·益阳期中)用化学符号填写:
(1)2个氮原子   ;
(2)3个二氧化碳分子   ;
(3)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20.(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大理石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氮气和液氮的混合物
21.(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
(2)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阴离子的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三、简答题
22.(2018九上·益阳期中)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结论。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23.(2018九上·益阳期中)在下列粒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   ;当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发生变化。
四、科学探究题
24.(2018九上·益阳期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①   ;②   。
五、计算题
25.(2018九上·益阳期中)已知某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6.(2018九上·益阳期中)松油醇(C10H18O)是一种调香香精,多存在于松节油、芳樟油、玉树油、橙花油中。请回答:
(1)松油醇的相对原子质量   。
(2)松油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3)15.4克松油醇与   克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该问书写计算过程)
六、实验题
27.(2018九上·益阳期中)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
(2)[进行科学实验]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   。
[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过程中都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用嘴吹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 ,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水沸腾顶起壶盖,原因是温度升高后水内能增加,部分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分子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压强增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上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
A、硝酸铝中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但铝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NO3)3,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铝中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铝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NO3)3,故选项正确.
C、Al2O3中不含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D、SiO2中不含氮元素、铝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上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解题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种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不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反应的生成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的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的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二者反应条件都需要加热,选择发生装置相同,都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但氯酸钾需要催化剂,而高锰酸钾则不用。
7.【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 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由两种气体组成;
如果水中有了氢分子,那么水中就含有氢气,显然这也是错误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这种宏观物质不可能只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物质分子构成的。
B、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会产生气体,而水不能,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都会立刻熄灭,高锰酸钾的颜色是褐色和二氧化锰是黑色二者颜色有差别能加以判断,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沉淀,而水不能。
故答案为:B.
【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9.【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氮气为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为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而非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银是一种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B符合题意;
C、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为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食盐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①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
C. 和 属于钠元素,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元素种类则一般通过元素名称的偏旁来判断。
11.【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MgSiO3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12.【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13.【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氯酸钾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混合物的质量逐渐减小,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质量分数应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质量分数不变,则C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结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判断图像的正误。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B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解答;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判断.
1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四种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其余两个分子构成不同,图中共有三种分子,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四个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图要先看各微粒是否相同,相同的为纯净物,再看每一个粒子的原子种类,原子种类相同的为单质,不同的为化合物。
1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C、根据化学式,它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
D、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不仅仅是原子个数比。应为(3×12)∶(1×6)∶(1×32)=36∶6∶32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而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1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B元素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B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2A3。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电子情况判断出该元素的化合价,再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确定各原子个数比。
18.【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即反应前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的元素也应该是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可以推断淀粉中一定含碳、氢元素,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进行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19.【答案】(1)2N
(2)3CO2
(3)
(4)Al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2;(3)在氧化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表示为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0.【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①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③氮气和液氮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属于氧化物的是②。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21.【答案】(1)4
(2)Mg2+;Cl-;MgCl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图中粒子共能表示4种元素。
(2)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Mg2+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Cl-是阴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Mg2+、Cl-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2.【答案】(1)过滤
(2)肥皂水;煮沸
(3)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4)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是过滤;(2)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的泡沫少,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多,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煮沸时能产生不溶性固体,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可以知道,正极产生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可以判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比较多。例如:洗菜水浇花、冲厕,使用节水水龙头等。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用肥皂水鉴别,用煮沸或蒸馏硬水软化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导电性,常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两极产生气泡,且体积为负二正一,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结论证明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4)根据节约用水的常用方法分析。
23.【答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所以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而水变水蒸气则为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析。
24.【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或不燃烧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闭合电源开关,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由于液面只是上升了 ,而不是全部,说明了剩余气体难溶于水;剩余白磷不再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或不燃烧。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及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及溶解性分析。
25.【答案】N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某种氮的氧化物里的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12,x:y=2:3,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6.【答案】(1)154
(2)9:8;5:9
(3)30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松油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18+16=154;(2)松油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6=9:8;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0:18=5:9;(3)15.4克松油醇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则葡萄糖的质量= 。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27.【答案】(1)过氧化氢 水+氧气;A;C或D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催化作用;B;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3)B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发生装置选用A ,收集装置选用C或D;(2)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用B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3)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B,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度较高,收集装置选用C,所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分析;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2)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3)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分析。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铁生锈
B.木柴燃烧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液化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过程中都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D、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空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18九上·新疆月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用嘴吹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 ,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解答。
3.(2018九上·益阳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水沸腾顶起壶盖,原因是温度升高后水内能增加,部分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分子随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压强增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2016九上·商河期中)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l2(NO3)3 B.Al(NO3)3 C.Al2O3 D.SiO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上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
A、硝酸铝中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但铝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NO3)3,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铝中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铝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NO3)3,故选项正确.
C、Al2O3中不含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D、SiO2中不含氮元素、铝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上述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应含有氮、铝、氧三种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2019九上·蓬溪月考)《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
A.质子数、中子数 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B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解题的能力.
6.(2018九上·益阳期中)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
A.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都发生分解反应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种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不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反应的生成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的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的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二者反应条件都需要加热,选择发生装置相同,都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但氯酸钾需要催化剂,而高锰酸钾则不用。
7.(2018九上·安仁期中)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 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由两种气体组成;
如果水中有了氢分子,那么水中就含有氢气,显然这也是错误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这种宏观物质不可能只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A、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物质分子构成的。
B、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8.(2018九上·益阳期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D.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会产生气体,而水不能,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都会立刻熄灭,高锰酸钾的颜色是褐色和二氧化锰是黑色二者颜色有差别能加以判断,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沉淀,而水不能。
故答案为:B.
【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9.(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 氧气 空气 B.水银 水 糖水
C.碳 二氧化碳 氯化钠 D.冰 二氧化锰 食盐水
【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氮气为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氧气为氧元素组成的单质而非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银是一种单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B符合题意;
C、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为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氧化物;食盐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排列顺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0.(2018九上·益阳期中)2016年8月16日,中国造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将有助于建立安全的全球通信网络。量子化是微观体系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下列微粒的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表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B.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C. 和 属于同种元素
D. 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①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
C. 和 属于钠元素,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而元素种类则一般通过元素名称的偏旁来判断。
11.(2018九上·益阳期中)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其中地幔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镁(MgSiO3)。MgSiO3中Si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MgSiO3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价。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12.(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2 B.H C.O D.Fe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13.(2018九上·益阳期中)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氯酸钾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混合物的质量逐渐减小,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质量分数应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时,质量分数不变,则C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结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判断图像的正误。
14.(2017九上·龙安月考)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元素显正2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D.2Fe中的“2”表示2个铁分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B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原子,C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解答;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判断.
15.(2018九上·益阳期中)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四种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其余两个分子构成不同,图中共有三种分子,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四个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图要先看各微粒是否相同,相同的为纯净物,再看每一个粒子的原子种类,原子种类相同的为单质,不同的为化合物。
16.(2018九上·益阳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 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C,H,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3︰6︰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C、根据化学式,它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
D、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不仅仅是原子个数比。应为(3×12)∶(1×6)∶(1×32)=36∶6∶32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分析,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而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17.(2018九上·益阳期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A、B形成化合物化学式为()
A.BA B.B2A C.B2A3 D.A2B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A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B元素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B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2A3。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电子情况判断出该元素的化合价,再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确定各原子个数比。
18.(2018九上·安庆期中)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 淀粉+O2,可推断淀粉()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D.条件不足,无法推断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即反应前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的元素也应该是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可以推断淀粉中一定含碳、氢元素,但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进行解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
19.(2018九上·益阳期中)用化学符号填写:
(1)2个氮原子   ;
(2)3个二氧化碳分子   ;
(3)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答案】(1)2N
(2)3CO2
(3)
(4)Al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2;(3)在氧化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表示为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0.(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大理石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氮气和液氮的混合物
【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①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②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③氮气和液氮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属于氧化物的是②。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21.(2018九上·益阳期中)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
(2)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阴离子的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4
(2)Mg2+;Cl-;MgCl2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图中粒子共能表示4种元素。
(2)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Mg2+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Cl-是阴离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Mg2+、Cl-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三、简答题
22.(2018九上·益阳期中)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结论。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答案】(1)过滤
(2)肥皂水;煮沸
(3)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4)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是过滤;(2)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的泡沫少,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多,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煮沸时能产生不溶性固体,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可以知道,正极产生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可以判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比较多。例如:洗菜水浇花、冲厕,使用节水水龙头等。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硬水软水用肥皂水鉴别,用煮沸或蒸馏硬水软化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电解水时为增强导电性,常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两极产生气泡,且体积为负二正一,负极产生氢气能燃烧,正极产生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结论证明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4)根据节约用水的常用方法分析。
23.(2018九上·益阳期中)在下列粒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   ;当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所以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而水变水蒸气则为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析。
四、科学探究题
24.(2018九上·益阳期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①   ;②   。
【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或不燃烧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闭合电源开关,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由于液面只是上升了 ,而不是全部,说明了剩余气体难溶于水;剩余白磷不再燃烧,说明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或不燃烧。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及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及溶解性分析。
五、计算题
25.(2018九上·益阳期中)已知某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N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某种氮的氧化物里的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14x:16y=7:12,x:y=2:3,故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6.(2018九上·益阳期中)松油醇(C10H18O)是一种调香香精,多存在于松节油、芳樟油、玉树油、橙花油中。请回答:
(1)松油醇的相对原子质量   。
(2)松油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3)15.4克松油醇与   克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该问书写计算过程)
【答案】(1)154
(2)9:8;5:9
(3)30g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松油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18+16=154;(2)松油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8):16=9:8;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0:18=5:9;(3)15.4克松油醇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则葡萄糖的质量= 。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六、实验题
27.(2018九上·益阳期中)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
(2)[进行科学实验]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   。
[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答案】(1)过氧化氢 水+氧气;A;C或D
(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催化作用;B;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3)B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发生装置选用A ,收集装置选用C或D;(2)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用B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3)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B,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度较高,收集装置选用C,所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分析;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2)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分析;
(3)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浙江小余姚市职业学校2023-2024高一(技工类)上学期期末联考中职英语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