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铅笔折断 B.废纸撕碎
C.笔盒生锈 D.水分蒸发
2.(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秆
3.(2018九上·茂名期中)为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蒸馏 C.吸附 D.静置沉淀
4.(2016九上·乌拉特前旗期中)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5.(2018·农安模拟)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6.(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 B.O2 C.H D.S
7.(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都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8.(2018九上·阜阳月考)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9.(2018九上·静宁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方法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所以最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10.(2018九上·静宁期中)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11.(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比例模型中,代表水分子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12.(2018九上·静宁期中)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钠原子   、三氧化二氮分子   、5个氢氧根离子   、锌离子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3.(2018九上·漳浦期中)写出符合“4NO2”中数字的含义:
①“4”表示   ;②“2”表示   。
14.(2018九上·静宁期中)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图中属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   ;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属于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3)在CDEF四个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化学性质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和   ;
(4)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5.(2018九上·静宁期中)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   .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16.(2018九上·静宁期中)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17.(2018九上·静宁期中)过滤是一种常用的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1)加明矾主要起   作用.图示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浑浊的河水经过该装置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其理由是   .
三、简答题
18.(2018九上·静宁期中)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听到嚓一声,看到了火焰、白烟,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生热点燃红磷,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你知道划火柴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吗?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   ;
(2)   。
19.(2018九上·静宁期中)如图所示,将a、b两片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分别放在装有浓氨水的两只试管的上方,片刻后看到a、b两片滤纸都变红,由此你能得出的关于物质或分子的性质结论有:
①   
②   
③   。
四、推断题
20.(2018九上·静宁期中)已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它们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物转化成另外的物质)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D.   。
(2)R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五、实验题
21.(2018九上·静宁期中)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小超同学说:“选择A与G或   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   ,防止冷凝水回流。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   。
(3)小文同学说: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反应装置应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应将水从(填a或b)   端通入。
(4)小东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六、计算题
22.(2018九上·静宁期中)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单质”)。
(2)计算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碘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5)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碘元素是   mg(计算结果保留到0.1m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铅笔折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废纸撕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笔盒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
D.水分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增加空气中PM2.5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净化水的步骤: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因为得到的是纯净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蒸馏得到纯净水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为38.
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C.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S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还能表示硫这一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有的原子核内有中子,也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如氢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B、根据物质由分子或离子或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分析,但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水柱并上升。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9.【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符合题意;
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但最外层少于4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如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根据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D、根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也有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说法不符合题意。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46,说法符合题意。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B、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比分析。
11.【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有水分子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水分子模型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析。
12.【答案】Na;N2O3;5OH﹣;Zn2+;;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钠原子的符号为Na,故填:Na;三氧化二氮分子的符号为N2O3,故填:N2O3;5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OH﹣;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Zn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就是在氧化镁化学式中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故填: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填:O2。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3.【答案】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4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
(2)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的个数,故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分析】 ①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的个数。
14.【答案】(1)16.00;E
(2)13;D
(3)E;F
(4)Al2O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E属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C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铝离子.(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故E和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有相似性.(4)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1)16.00;E;(2)13;D;(3)E;F;(4)Al2O3.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中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中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最下面为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及铝离子中质子数为13,电子为10分析;
(3)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4)根据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及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15.【答案】(1)肥皂水
(2)煮沸
(3)过滤;+4
(4)A;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2)硬水软化可用加热煮沸,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会转化成沉淀,使硬水软化;(3)过滤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氧显﹣2价,设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得x=+4;(4)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故答案为:(1)肥皂水;(2)煮沸;(3)过滤;+4;(4)AB.
【分析】(1)根据硬水软水可利用肥皂水鉴别分析;
(2)根据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及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水污染的原因分为工业、农业及生活三方面分析。
16.【答案】(1)B
(2)C、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B;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D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答案】(1)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
(2)混合物;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图中漏斗的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2)经过过滤操作不能除去可溶性固体,得到的不是纯水,因为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答案:(1)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2)混合物;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分析】(1)根据明矾的吸附性分析;根据过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及过滤后的物质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18.【答案】(1)4P+5O2 2P2O5
(2)2KClO3 2KCl+3O2↑或C+O2 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2)书写氯酸钾分解或点燃碳的化学方程式都可以,选你认为最熟悉的书写,以保证正确;故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或C+O2 CO2故答为:(1)4P+5O2 2P2O5;(2)2KClO3 2KCl+3O2↑或C+O2 CO2
【分析】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及氯酸钾分解可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
19.【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酚酞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红色,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遇到试纸会生成呈碱性的氨水,所以滤纸会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从反应现象来看,b试纸应该变红的更快一些。故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分析】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及氨水的碱性分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析。
20.【答案】(1)H2O2;H2
(2)催化作用
(3)Fe+O2 Fe3O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B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铁,C是氧气,F是四氧化三铁,B通电生成氧气,所以B是水,D是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R是二氧化锰,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D是H2;(2)R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3)反应③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符号表达式是:Fe+O2 Fe3O4。故答案为:(1)H2O2,H2;(2)催化作用;(3)Fe+O2 Fe3O4。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最后按题目要求结合相关物质解答。
21.【答案】(1)A与E;2KMnO4 K2MnO4+MnO2+O2↑;放一团棉花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
(3)B;2H2O2 2H2O+O2↑;a
(4)B;G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与E;2KMnO4 K2MnO4+MnO2+O2↑;放一团棉花;(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故答案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应将水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B;2H2O2 2H2O+O2↑;a;(4)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因此不需要加热;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G;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高锰酸钾是氧气反应条件加热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为防止高锰酸钾受热时颗粒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可生成氧气和水且水的密度比氧气大,所以要排出氧气需长导管通入水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气体要看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
22.【答案】(1)碘元素
(2)214
(3)K:I:O=39:127:48
(4)59.3%
(5)15.1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碘元素;(2)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故填:214;(3)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9:127:(16×3)=39:127:48.故填:K:I:O=39:127:48;(4)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9.3%.故填:59.3%;(5)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是碘元素是25.4mg×59.3%≈15.1mg。故填:15.1。
【分析】(1)根据加碘食盐中碘指的是碘元素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5)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铅笔折断 B.废纸撕碎
C.笔盒生锈 D.水分蒸发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铅笔折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废纸撕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笔盒生锈,生成新物质铁锈(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
D.水分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秆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增加空气中PM2.5分析。
3.(2018九上·茂名期中)为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蒸馏 C.吸附 D.静置沉淀
【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净化水的步骤: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因为得到的是纯净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蒸馏得到纯净水分析
4.(2016九上·乌拉特前旗期中)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故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为38.
故选:A.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5.(2018·农安模拟)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解答
6.(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 B.O2 C.H D.S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是C60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C.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S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还能表示硫这一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若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则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分析。
7.(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都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有的原子核内有中子,也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如氢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分析;
B、根据物质由分子或离子或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分析,但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分析。
8.(2018九上·阜阳月考)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答案】C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水柱并上升。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9.(2018九上·静宁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方法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所以最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符合题意;
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但最外层少于4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原子,如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根据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D、根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也有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分析。
10.(2018九上·静宁期中)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说法不符合题意。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46,说法符合题意。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B、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比分析。
11.(2018九上·静宁期中)下列比例模型中,代表水分子的()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有水分子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水分子模型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析。
二、填空题
12.(2018九上·静宁期中)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钠原子   、三氧化二氮分子   、5个氢氧根离子   、锌离子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答案】Na;N2O3;5OH﹣;Zn2+;;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钠原子的符号为Na,故填:Na;三氧化二氮分子的符号为N2O3,故填:N2O3;5个氢氧根离子就是在氢氧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OH﹣;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Zn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就是在氧化镁化学式中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故填: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填:O2。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3.(2018九上·漳浦期中)写出符合“4NO2”中数字的含义:
①“4”表示   ;②“2”表示   。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4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
(2)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的个数,故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4个;(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个;
【分析】 ①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②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的个数。
14.(2018九上·静宁期中)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图中属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是   ;
(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属于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3)在CDEF四个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化学性质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和   ;
(4)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16.00;E
(2)13;D
(3)E;F
(4)Al2O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E属于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C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铝离子.(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故E和F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有相似性.(4)铝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1)16.00;E;(2)13;D;(3)E;F;(4)Al2O3.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中信息分析,元素周期表小格中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最下面为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及铝离子中质子数为13,电子为10分析;
(3)根据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分析;
(4)根据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及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15.(2018九上·静宁期中)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   .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序号)
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答案】(1)肥皂水
(2)煮沸
(3)过滤;+4
(4)A;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2)硬水软化可用加热煮沸,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会转化成沉淀,使硬水软化;(3)过滤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氧显﹣2价,设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得x=+4;(4)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故答案为:(1)肥皂水;(2)煮沸;(3)过滤;+4;(4)AB.
【分析】(1)根据硬水软水可利用肥皂水鉴别分析;
(2)根据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3)根据过滤的原理及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水污染的原因分为工业、农业及生活三方面分析。
16.(2018九上·静宁期中)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答案】(1)B
(2)C、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B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B;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D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2018九上·静宁期中)过滤是一种常用的从混合物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1)加明矾主要起   作用.图示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浑浊的河水经过该装置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其理由是   .
【答案】(1)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
(2)混合物;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图中漏斗的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2)经过过滤操作不能除去可溶性固体,得到的不是纯水,因为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答案:(1)吸附沉淀;玻璃棒;引流,(2)混合物;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分析】(1)根据明矾的吸附性分析;根据过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及过滤后的物质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三、简答题
18.(2018九上·静宁期中)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听到嚓一声,看到了火焰、白烟,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生热点燃红磷,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你知道划火柴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吗?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   ;
(2)   。
【答案】(1)4P+5O2 2P2O5
(2)2KClO3 2KCl+3O2↑或C+O2 C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2)书写氯酸钾分解或点燃碳的化学方程式都可以,选你认为最熟悉的书写,以保证正确;故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或C+O2 CO2故答为:(1)4P+5O2 2P2O5;(2)2KClO3 2KCl+3O2↑或C+O2 CO2
【分析】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及氯酸钾分解可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
19.(2018九上·静宁期中)如图所示,将a、b两片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分别放在装有浓氨水的两只试管的上方,片刻后看到a、b两片滤纸都变红,由此你能得出的关于物质或分子的性质结论有:
①   
②   
③   。
【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酚酞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红色,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遇到试纸会生成呈碱性的氨水,所以滤纸会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从反应现象来看,b试纸应该变红的更快一些。故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分析】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及氨水的碱性分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析。
四、推断题
20.(2018九上·静宁期中)已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它们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物转化成另外的物质)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D.   。
(2)R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答案】(1)H2O2;H2
(2)催化作用
(3)Fe+O2 Fe3O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B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在常温下均为液体,E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铁,C是氧气,F是四氧化三铁,B通电生成氧气,所以B是水,D是氢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R是二氧化锰,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D是H2;(2)R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3)反应③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符号表达式是:Fe+O2 Fe3O4。故答案为:(1)H2O2,H2;(2)催化作用;(3)Fe+O2 Fe3O4。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最后按题目要求结合相关物质解答。
五、实验题
21.(2018九上·静宁期中)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小超同学说:“选择A与G或   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   ,防止冷凝水回流。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   。
(3)小文同学说: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则反应装置应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应将水从(填a或b)   端通入。
(4)小东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答案】(1)A与E;2KMnO4 K2MnO4+MnO2+O2↑;放一团棉花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
(3)B;2H2O2 2H2O+O2↑;a
(4)B;G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与E;2KMnO4 K2MnO4+MnO2+O2↑;放一团棉花;(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原因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故答案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做了氯酸钾的催化剂;(3)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应将水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B;2H2O2 2H2O+O2↑;a;(4)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因此不需要加热;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G;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高锰酸钾是氧气反应条件加热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为防止高锰酸钾受热时颗粒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可生成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可生成氧气和水且水的密度比氧气大,所以要排出氧气需长导管通入水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要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气体要看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
六、计算题
22.(2018九上·静宁期中)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   (填“碘元素”或“碘单质”)。
(2)计算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碘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5)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碘元素是   mg(计算结果保留到0.1mg)。
【答案】(1)碘元素
(2)214
(3)K:I:O=39:127:48
(4)59.3%
(5)15.1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碘元素;(2)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故填:214;(3)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9:127:(16×3)=39:127:48.故填:K:I:O=39:127:48;(4)根据碘酸钾(KIO3)的化学式可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9.3%.故填:59.3%;(5)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是碘元素是25.4mg×59.3%≈15.1mg。故填:15.1。
【分析】(1)根据加碘食盐中碘指的是碘元素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5)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下一篇: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