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简单机械功 探究、计算题 专题练习(答案)

第9章 简单机械功 探究、计算专题练习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5×103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1m2,设该机器人在某水平路段沿直线匀速行驶480m耗时120s,该过程中机器人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为2×103N。取g=10N/kg,求:
(1)过程机器人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3)牵引力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
2.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住宅拔地而起。但城市供水只能满足1-6层,6楼以上需要采取二次加压,先把水存到楼顶水箱,再对整栋楼供水。如果水泵把体积为6m3的水送到20m高的楼顶水箱,所用时间为10min。 取g= 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体积为6m3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此过程水泵对水做的功是多少?
(3)此过程水泵对水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如图所示,质量为960kg、底面积为0.5m2的石材A放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组水平拉动A,使其在20s的时间内匀速向墙靠近了4m,水平拉力F=500N,不计绳、滑轮组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组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A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3)拉力F的功率。
4.重为15000N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72km/h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取g = 10N/kg)求:
(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汽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3)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4)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大?
(5)汽车匀速行驶1小时,发动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5.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6.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的物体 A 重为 100 牛,当人用 40 牛的拉力拉滑轮时,物体在水平面上以 0.5 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4 秒。(不计滑轮重和滑轮间的摩擦),则
(1)物体 A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多大?
(2)人的力 F 做功多少焦?
(3)拉力 F 的功率是多少?
(4)物体重力做功多少焦?
7.建筑工地上,某施工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利用这个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是500N,求:
(1)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此时拉力做功的功率是75W,重物在1min内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3)当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800N的物体时,拉力是多少?
8.如图是工人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为3m,用时3s,工人的拉力为50N,工人质量为50kg:(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求滑轮组的效率η1;
(3)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η1:η2=4∶3(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绳的拉力。
二、实验题
9.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装置 数据 如图,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钩码重 G/N钩码被提升 的高度h/m测力计的 拉力F/N绳端移动 的距离s/m机械 效率η110.10.60.3240.21.00.683.3%340.151.30.676.9%
甲 乙
结论 ①第1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 ②忽略绳重及滑轮间摩擦,甲图中动滑轮重__________N; ③第3次实验选用的是图________装置; ④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物体重力变大,机械效率__________; 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是否有关?请予以证明:______________。
10.小明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A处升高到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_____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cm.
(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0 0.02 --------- 0.04 83%
2 4.0 0.03 2.2 0.06 ---------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乙中画出实验时绳子的绕法(要求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使钩码升高).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是_____N(结果精确到0.1N);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结果精确到1%).
③由两次实验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选填“高”或“低”).
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过程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以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评估 (4)小明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同组的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如图丙所示,小宁去掉了处挂的钩码,改在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它的示数;若小宁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倾斜,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相比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
(3)在杠杆两端挂加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____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1) 4m/s;(2) 1.25×105Pa;(3) 9.6×105J
2.(1) 6×103kg;(2) 1.2×106J;(3) 2000W
3.1.92×104Pa; 1000N; 200W。
4.(1)1.5×104N;(2)300N;(3)300N;(4)6×103W;(5)2.16×107J
5.(1) 1200J;(2) 250N
6.(1) 20N;(2) 40J;(3) 10W;(4) 0
7.(1)80%;(2)3m;(3)700N
8.(1) 4m/s;(2) 80%;(3) 25N
9.55.6% 0.8 乙 变大 ,可证明η与h无关
10.匀速 0.8 5cm 1.2 91% 高
11.右 1 A 仅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测量总结规律 变大
12.右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或寻找普遍的规律)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6 变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8-2019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多边形 单元检测B卷

下一篇: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压强 探究、计算题 专题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