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2017年11月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两颗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火箭燃料中的四氧化二氮属于化石燃料
C.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是为了美观耐用
D.卫星计算机芯片使用的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答案】A
【知识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火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四氧化二氮不属于化石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
铝合金的密度较小,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火箭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卫星计算机芯片使用高纯度的硅,不是二氧化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热能;
B、根据化石燃料的概念,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
C、根据合金的特点;
D、机芯片使用的是高纯度硅,光导纤维使用二氧化硅。
2.(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
D.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答案】A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二氧化氯中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故A符合题意;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FeCl3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利用强氧化性消毒杀菌;(自来水消毒杀菌用液氯或二氧化氯)
B、浓硫酸的吸水性用于干燥气体;
C、铝在浓硝酸中钝化,
D、FeCl3溶液中Fe3+的强氧化性与Cu反应;
3.(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iO32-
B.小苏打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I-、NO3-、Ba2+、ClO-
C.在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3mol·L-1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g2+、Cu2+、SO42-、NO3-
D.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AlO2-、Cl-
【答案】C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l3+、SiO3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硅酸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I-、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3mol·L-1的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呈酸性,酸性条件下Mg2+、Cu2+、SO42-、NO3-能大量存在,故C符合题意;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 AlO2-与H+反应生成Al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双水解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D、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解答;呈红色溶液酸性,黄色溶液碱性。 AlO2-与H+、H2O反应
4.(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馀冬录》中对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的制法有如下描述:“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密陀僧。”其中黄丹的主要成分为Pb3O4,密陀僧的主要成分为Pb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胡粉难溶于水
B.胡粉和黄丹中均含有+2价的铅
C.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密陀僧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前者反应速率更慢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碳族元素简介
【解析】【解答】大多数碳酸盐难溶于水,所以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难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铅的化合价为+2,黄丹主要成分为Pb3O4,铅元素化合价为+2、+4,均含有+2价的铅,故B不符合题意;
胡粉中铅的化合价为+2,黄丹中铅元素化合价为+2、+4,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氢离子浓度相同,但硝酸具有强氧化性,PbSO4是难溶于水的盐会附着在PbO的表面,所以密陀憎与硝酸反应速率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活泼性金属K,Na的碳酸盐易溶于水,大多数的碳酸盐难容于水;
B、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推理;
C、根据铅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进行推理;
D、根据H+浓度相同,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硫酸;以及难溶性硫酸盐会覆盖反应物,阻碍反应的进行;
5.(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 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6NA
C.K35ClO3与浓H37 Cl反应制得7.1 g氯气,则生成的Cl2分子数为0.1NA
D.6.4 g Cu与40 mL 10 mol·L-1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0.2NA
【答案】A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苯的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5.6 g 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故A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不符合题意;
C.K35ClO3与浓H37 Cl反应制得的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则7.1 g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所含有的Cl2分子数不为0.1NA,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分析】A、铁与过量稀硝酸,被氧化物Fe(NO3)3;
B、苯为液体,与标况无关,用质量计算;
C、KClO3+6HCl(浓)KCl+3Cl2↑+3H2O,氯气中的Cl来源于氯酸钾和盐酸,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
D、浓硝酸不是过量的,随反应进行,浓度变小,生成物为NO;
6.(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3 种单体加聚得到
B.甲苯与足量H2 加成产物的一氯取代物有5 种
C.双糖、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均水解为葡萄糖
D.分子式为C4H8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的有机物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B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苯的同系物及其性质;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解析】【解答】A、 由1,3—丁二烯、丙烯2种单体加聚得到,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苯与足量H2 加成的产物是甲基环己烷,一氯取代物有5种,故B符合题意;
C、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式为C4H8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的有机物属于羧酸,有CH3CH2CH2COOH、(CH3)2CHCOOH,共2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A、通过断开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即可找到单体;
B、甲苯与氢气加成甲基环己烷,结构关于甲基轴对称,含有5种H;
C、双糖水解为葡萄糖,蔗糖为双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D、能与NaHCO3溶液体反应制备CO2,则分子含有羧基,确定官能团,再书写同分异构体
7.(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某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SO2的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中可能含有2种盐
B.Y 中含有 NH4HSO4
C.(NH4)2S2O8是阴极产物
D.气体a转化为H2SO4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制取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SO2与氨水反应生成NH4HSO3或(NH4)2SO3,故A不符合题意;
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硫酸,(NH4)2SO3与过量硫酸能生成NH4HSO4,故B不符合题意;
NH4HSO4(NH4)2S2O8,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NH4)2S2O8是阳极产物,故C符合题意;
气体a是SO2,SO2转化为H2SO4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废气中SO2相对氨水是否过量进行产物的分析;
B、硫酸过量,(NH4)2SO3与过量硫酸能生成NH4HSO4;
C、根据电解池原理解答;S被氧化属于阳极反应;
D、SO2制备硫酸流程;
8.(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向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其中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N是一种金属材料
B.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N+3H+=Al3++NH3↑
C.AlN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
D.少量NH4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
【答案】D
【知识点】铵盐;无机非金属材料;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AlN+4H+=Al3++NH4+,故B不符合题意;
AlN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偏铝酸钠和氨气,故C不符合题意;
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氮化铝不是金属单质,也不是合金,不是金属材料;
B、主要根据过量的酸,分析解答;
C主要根据过量的碱解答;
D、根据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解答;
9.(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Cu和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SO2气体
B.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C.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图4所示装置可用于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D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分液和萃取;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Cu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
NH4Cl加热易分解,不能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故C不符合题意;
CCl4难溶于水,用分液法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固液加热装置;
B、根据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解答;
C、根据铵盐受热易分解原理解答;
D、CCl4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碘易溶于CCl4
10.(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在周期表中位于ⅢA族,Y与W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Z
B.简单离子的半径:X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XZ3制备X单质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W是O元素;Y 与W位于同一主族,Y是S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在周期表中位于ⅢA族,X是Al元素、Z是Cl元素;非金属性O>Cl>S,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H2O>HCl>H2S,故A不符合题意;
S2- 电子层数最多,半径最大;O2-、Al3+电子层数相同,氧离子质子数少,半径大,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Al3+< O2-< S2-,故B符合题意;
化合物S2Cl2中只含有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制备Al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先推断出W;X位于ⅢA族,推断X,Y与W位于同一主族推断Y;
A、根据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C、S、Cl属于非金属,只含有共价键;
D、Al的制备;是电解氧化铝。
1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满足下列条件: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 )
A.Fe(NO3)2和NaHSO4 B.BaCl2和NaHCO3
C.AgNO3和NH4Cl D.K2S和Al2(SO4)3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Fe(NO3)2和NaHSO4加水溶解时没有沉淀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aCl2 和NaHCO3加水溶解时没有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AgNO3和NH4Cl加水溶解时有氯化银生成,故C符合题意;
K2S和Al2(SO4)3加水溶解时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可溶于硝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B根据有没有沉淀判断,溶解后能够共存,不反应;
C、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白色沉淀AgCl不溶于稀硝酸;
D、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但是沉淀可溶;
12.(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图所示为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图,电池使用KOH和K2Zn(OH)4为电解质容液,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溶液中的K+移向负极
B.充电时阴极附近的pH会降低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NiOOH+e-=Ni(OH)2
D.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6.3g
【答案】D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放电时是原电池,溶液中的K+移向正极,A不符合题意;
B、充电时是电解池,锌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OH)42-+2e-=Zn+4OH-,阴极附近的pH会升高,B不符合题意;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2O+NiOOH+e-=Ni(OH)2+OH-,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放电时总反应式为Zn+2H2O+2NiOOH+2OH-=Zn(OH)42-+2Ni(OH)2,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133g-36g-34g=63g,因此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6.3g,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分析】A、根据图中是放电时的情景,确定为原电池,负极消耗OH-,K+移动到正极;
B、放电时,Zn会消耗OH-,充电时,Zn(OH)42-释放OH-;
C、放电;负极消耗,正极产生OH-;
D、根据原电池的放电总反应式计算;
13.(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Mg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变为浅蓝色沉淀 Ksp[Cu(OH)2]
C Cl2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把铁片插入浓硝酸中 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向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说明Ksp[Cu(OH)2]
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铁片插入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Cu(OH)2、Cu(OH)2均属于沉淀,沉淀变为蓝色,说明蓝色的沉淀溶解更少;
B、不能根据碳酸和盐酸的酸性比较C、Cl的非金属性,没有氧化还原作对比;
C、Cl2遇水具有漂白性,其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D、常温下,铁在浓硫酸钝化;没有气体产生;
14.(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化学上常用AG 表示溶液中的酸碱度,AG=lg 。25℃时,用0.100mol·L-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mL 0.100mol·L-1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O2-)-c(HNO2)
B.D点溶液中的pH=11.25
C.C点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
D.25 ℃时,HNO2 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0-5.5
【答案】B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pH的简单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B点是10mL 0.100mol·L-1的NaOH溶液与20.00mL 0.100mol·L-1HNO2溶液混合,溶质为等浓度的NaNO2和HNO2;根据电荷守恒,c(H+)+ c(Na+)= c(NO2-)+ c(OH-),根据物料守恒,2c(Na+)= c(NO2-)+c(HNO2),所以2c(H+)-2c(OH-)=c(NO2-)-c(HNO2),故A不符合题意;
B、D点溶液的AG=-8.5,说明中 =10-8.5,所以c(H+)=10-11.25,pH=11.25,故B符合题意;
C、A点溶液AG=8.5,说明中 =108.5, c(H+)=10-2.75,pH=2.75,所以HNO2是弱酸,C点AG=0,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0.100mol·L-1HNO2溶液c(H+)=10-2.75, 25℃时,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得到生成物为等浓度的NaNO2和HNO2,在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计算;
B、根据D点AG==-8.5,Kw=c(H+)c(OH-)=10-14,计算c(H+);
C、根据A点,计算出此时c(H+)=10-2.75,pH=2.75,证明HNO2是弱酸,C点溶液中性,则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D、Ka=,结合A点进行计算;
重点:注意AG与Ka、Kw的结合使用
二、填空题
15.(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A为化合物,且其摩尔质量为95 g·mol-1,D为混合物,M是一种常见的气体,N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
(2)由A生成B和C的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可以生成 g B。
(3)已知D中含有两种固体,且其中有一种固体单质为黑色,另一种固体为B的氧化物。则M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4)E的水溶液与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MgCl2
(2)12
(3)44
(4)2Fe3++Fe=3Fe2+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1)A是氯化镁 ,化学式为MgCl2。
(2)由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的反应中,镁由+2价变为0价,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0.5mol镁,质量是12g。
(3)根据以上分析,M是二氧化碳,摩尔质量为44g·mol-1。
(4)E是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分析】电解熔融物,可以分析出为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或者氯化物;N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C为非金属单质,且能够二次反应,推断N为Fe;由第4小题的E的溶液推断E能溶于水,排除C为O2,C只能为Cl2;A摩尔质量为95 g·mol-1,推出A为MgCl2,根据第3小题,推断出M为有O元素的气体,D中含MgO,发生氧化还原,产生黑色固体,推断为C;
所以A为MgCl2,B为Mg;C为Cl2,M为CO2,N为Fe;E为FeCl3,F为FeCl2;
三、综合题
16.(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的有效利用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氧化黄铁矿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1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中,FeS2作 (填“催化剂”“氧化剂” 或“还原剂”,下同)。该转化过程中NO的作用是 。
②写出图1中Fe3+与Fe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S2 氧化为Fe3+的过程中,控制起始时Fe2+的浓度、溶液体积和通入O2的速率不变,改变其他条件时,Fe2+被氧化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 所示。
①加入NaNO2 发生反应:2H++3NO2-=NO3-+2NO↑+H2O。该反应中若有6 mol 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加入NaNO2、KI 发生反应:4H++2NO2-+2I-=2NO↑+I2+2H2O。解释图2中该条件下能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Fe2+转化率的原因: 。
【答案】(1)还原剂;催化剂;14Fe3++FeS2+8H2O==15Fe2++2SO42-+16H+
(2)4;生成的催化剂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解:(1)①图1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中FeS2中S元素被氧化为SO42-,FeS2是还原剂;反应前后NO没有改变,所以NO是催化剂;
②根据图1所示, Fe3+把FeS2氧化为SO42-,Fe3+被还原为Fe2+;反应离子方程式是14Fe3++FeS2+8H2O=15Fe2++2SO42-+16H+
(2)①根据 ,反应中若有6 mol 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②N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NaNO2、KI 发生反应:4H++2NO2-+2I-=2NO↑+I2+2H2O,生成的催化剂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化合价以及质量有无变化推断:FeS2参与反应生成SO42-,化合价升高,NO没有发生变化,为催化剂;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方程式;题中提示:在溶液中进行;
(2)根据双线桥法表明电子转移个数,即可解答;
(3)明确NO为催化剂,速率变化肯定和催化剂有关。观察方程式中生成NO的快慢多少即可解答;
17.(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利用化肥生产中的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K2O、少量的CoO、SiO2等)来制取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KAl(SO4)2 12H2O中Al的化合价为 。
(2)废催化剂在浸取前进行球磨的主要目的是 。
(3)浸取时Al2O3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实验测得K2CO3的加入量与KAl(SO4)2 12H2O产率及纯度关系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K2CO3加入量/g 2 4 6 8
产品质量/g 3.3 5.7 4.6 4.5
明矾纯度/% 99.1 98.2 91.4 84.9
当K2CO3的加入量超过4 g后,晶体的质量减少且纯度降低,其原因是 。
【答案】(1)+3
(2)提高酸浸时的浸取率
(3)Al2O3+3H2SO4=Al2(SO4)3+3H2O;SiO2
(4)K2CO3加入过多会导致溶液酸度降低,使Al3+水解生成Al(OH)3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1)令铝的化合价为x,由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1×1+x+(6-2×4)×2=0,x=3,KAl(SO4)2 12H2O中Al的化合价为+3价;
(2)废催化剂在浸取前进行球磨的主要目的是将块状固体粉碎,提高酸浸时的浸取率;
(3)浸取时Al2O3溶解于硫酸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不溶于酸的SiO2;
(4)K2CO3溶于水后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当K2CO3的加入量超过4 g后,晶体的质量减少且纯度降低,其原因是K2CO3加入过多会导致溶液酸度降低,使Al3+水解生成Al(OH)3。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
(2)粉碎,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2O3溶解于硫酸生成盐和水;根据二氧化硅的性质解题;
(4)主要考察K2CO3的用量,根据图表,当K2CO3超过4 g后,K2CO3会消耗H2SO4,使溶液的酸度降低,Al3+水解向正反应进行;
18.(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镧系为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
(1)镝(Dy)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Xe]4f106s2,画出镝(Dy)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 。
(2)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中含有Cu3+,基态时Cu3+ 的电子排布式为 。
(3)观察下面四种镧系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显示+3 价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几种镧系元素的电离能(单位:kJ mol-1)
元素 I1 I2 I3 I4
Yb(镱) 604 1217 4494 5014
Lu(镥) 532 1390 4111 4987
La(镧) 538 1067 1850 5419
Ce(铈) 527 1047 1949 3547
(4)元素铈(Ce)可以形成配合物(NH4)2[Ce(NO3)6]。
①组成配合物的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写出氮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 (任写一种)。
③元素Al 也有类似成键情况,气态氯化铝分子表示为(AlCl3)2,分子中Al 原子杂化方式为 ,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5)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PrO2(二氧化镨)的晶胞中有 个氧原子;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密度为ρ g· cm-3,NA= (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
(3)镧
(4)O>N>H>Ce;N-H…(或 N-H…N或O-H…N或O-H…O);sp3;bd
(5)8;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镝(Dy)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Xe]4f106s2可知,镝(Dy)原子外围4f能级上有10个电子,6s能级上有2个电子,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2).Cu是 29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中含有Cu3+,说明Cu失去3个电子,则基态时Cu3+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故答案为:[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
(3).第三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相差越小,第三个电子越容易失去,+3价可能性越大,在上述表中,镧的I1、I2和I3最接近,则最有可能显示+3 价的元素是镧,故答案为:镧;
(4).①.元素铈(Ce)可以形成配合物(NH4)2[Ce(NO3)6],组成配合物的四种元素中,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O>N>H,又因Ce是金属,其电负性在四种元素中最小,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H>Ce,故答案为:O>N>H>Ce;
② . N和 O元素的电负性强,则NH3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O(或 N-H…N或O-H…N或O-H…O),故答案为:N-H…O(或 N-H…N或O-H…N或O-H…O);
③ .在气态氯化铝 (AlCl3)2中,每个Al原子与4个Cl原子形成4个σ键,则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在该分子中,与Al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的两个Cl原子中,有一个是配位键,氯原子提供电子,铝原子提供空轨道,故答案为:sp3;bd;
(5).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所以晶胞中镨原子的个数为:6×1/2+8×1/8=4,则氧原子个数为:4×2=8;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一个二氧化镨晶胞中含有4个PrO2,则ρ= = ,则NA= (或 ),
故答案为:8; (或 );
【分析】(1)根据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确定4f能级上的电子,以及6s上的电子;
(2)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3+为Cu失去3个电子后得到,3d能级有8个电子;
(3)显示+3 价的元素,第三电离能教第一、第二电离能相差不大,根据表格数据即可解答;
(4)①电负性越大即非金属性越强,Ce是金属,为最弱;
②N的最简单氢化物为NH3,N和 O元素的电负性强,则NH3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O(或 N-H…N或O-H…N或O-H…O);
③Al最外层有3个电子,原子价电子数为3,与3个Cl原子已经全部成σ键,Al原子有1个空轨道,Cl原子有孤电子对,Al原子与Cl之间形成1个配位键;
(5)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Pr原子数目;根据化学式计算晶胞中相对应的O的个数;根据m=;计算;
19.(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A的分子式为C2H2,B是合成塑料的单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M 是一种具有广谱高效食品防腐作用的有机物,以A 为原料合成B 和M的路线如图所示。
(1)C→D的反应类型为 ,B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3)G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写出由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M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四种满足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两个-OH的结构不稳定)
(5)对甲基苯酚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写出以乙炔、丙炔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对甲基苯酚的合成路线: 。
【答案】(1)加成反应;CH2=CHCl
(2) +NaCl+2H2O
(3)(酚)羟基、羧基; +(n-1)H2O
(4);;;
(5)
【知识点】有机物的合成;芳香烃
【解析】【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1) +CH3CH=CH2→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 。
(2)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水解为 的化学方程式: 。
(3)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羟基;由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1)H2O。
(4) 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说明至少有2个取代基且对称;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说明没有酚羟基;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 、 、 ;
(5)乙炔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苯,所以乙炔、丙炔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甲苯,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 水解为 , 酸化生成 ;
以乙炔、丙炔为原料制备对甲基苯酚的合成路线:
【分析】A为CHCH,A与B加成反应,B为CHCl=CH2,由D可推断C中含有苯环,而苯环相对分子质量恰好为78,所以C为苯;C与CH3CH=CH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Cl2在对位取代,再被高锰酸钾氧化成,GM为酯化反应,推出G为,而G由酸化得来,推出F为,由此可以推出,
(1)EF为取代反应,且Cl也被取代。
(2)由G转化为高分子化合物,可根据G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为分子内酯化;
(3)M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说明至少有2个取代基且对称;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说明没有酚羟基;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
(4)2个乙炔与1个丙炔制备甲苯,甲苯与Cl2实现对位取代,结合题意,Cl——被氢氧化钠取代,再被酸化即可制备。
四、解答题
20.(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肼(N2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用于制药,又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2H4(g) N2(g)+2H2(g) △H1;
②N2(g)+3H2(g) 2NH3(g) △H2。
反应热△H1 (填“大于”或“小于”) △H2。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H4,发生反应①, (用x表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
(2)肼在另一条件下也可达到分解平衡,同时生成两种气体,且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图2为平衡体系中肼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p2 (填“大于”或“小于”) p1。
③图中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是 。
【答案】(1)大于;0.25
(2)3N2H4 4NH3+N2;小于;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①N2H4(g) N2(g)+2H2(g) 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1>0;②N2(g)+3H2(g) 2NH3(g) 为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2<0,反应热△H1大于△H2。
设反应的N2H4的物质的量为y,
N2H4(g) N2(g)+ 2H2(g)
起始(mol) 1 0 0
转化(mol) y y 2y
平衡(mol) 1-y y 2y
则 = =3.0,解得y=0.5mol,因此K= = =0.25,故答案为:大于;0.25;
(2)①气态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只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推断两种气体分别为N2和NH3,反应方程式为:3N2H4 N2+4NH3,故答案为:3N2H4 N2+4NH3;
②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肼的体积分数减小,根据图像,压强大小关系为:p2<p1,故答案为:小于;③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能的原因为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故答案为: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
【分析】(1)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N2、H2的合成属于放热反应;
根据平衡时,n(H2)为n(N2)的两倍,假设n(N2)=y,n(H2)=2y,n(N2H4)=1-y,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2)①能使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
②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该反应平衡时体积数变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解答;
③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该反应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解答;
五、实验题
2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I.实验探究
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
(1)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2)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K1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II.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
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 。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虚线框内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2)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A;B;C;D
(4)Na2O2+H2 2NaOH
(5)玻璃棒;偏小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I.(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
(2)A中生成的H2中混有水蒸气和挥发出的HCl,应利用B装置中所盛放的碱石灰吸收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并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当装置内空气完全除去后,加热C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故操作顺序为BADC;
(4)Na2O2与H2反应无水生成,说明产物为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
II.①NaCl溶液蒸发操作进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则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得到NaCl的固体质量偏低,固体增重量偏低,导致NaOH的含量偏高,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1)装置气密性检查:关闭阀门,水流不下来;
(2)干燥剂:既可以干燥H2,又可以净化气体
(3)H2不纯的话易燃易爆,使用前应该先验纯,
(4)无水硫酸铜为变蓝,则反应没有水生成;
(5)反应最终生成NaCl,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
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NaCl量会减少,产率偏低;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2017年11月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两颗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火箭燃料中的四氧化二氮属于化石燃料
C.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是为了美观耐用
D.卫星计算机芯片使用的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
C.铝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
D.FeCl3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3.(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iO32-
B.小苏打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I-、NO3-、Ba2+、ClO-
C.在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3mol·L-1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g2+、Cu2+、SO42-、NO3-
D.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AlO2-、Cl-
4.(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馀冬录》中对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的制法有如下描述:“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密陀僧。”其中黄丹的主要成分为Pb3O4,密陀僧的主要成分为Pb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胡粉难溶于水
B.胡粉和黄丹中均含有+2价的铅
C.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密陀僧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前者反应速率更慢
5.(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 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6NA
C.K35ClO3与浓H37 Cl反应制得7.1 g氯气,则生成的Cl2分子数为0.1NA
D.6.4 g Cu与40 mL 10 mol·L-1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0.2NA
6.(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3 种单体加聚得到
B.甲苯与足量H2 加成产物的一氯取代物有5 种
C.双糖、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均水解为葡萄糖
D.分子式为C4H8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的有机物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
7.(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某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SO2的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中可能含有2种盐
B.Y 中含有 NH4HSO4
C.(NH4)2S2O8是阴极产物
D.气体a转化为H2SO4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8.(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向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其中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lN是一种金属材料
B.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N+3H+=Al3++NH3↑
C.AlN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
D.少量NH4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
9.(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Cu和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SO2气体
B.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C.图3所示装置可用于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图4所示装置可用于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10.(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在周期表中位于ⅢA族,Y与W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Z
B.简单离子的半径:X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XZ3制备X单质
1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满足下列条件: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 )
A.Fe(NO3)2和NaHSO4 B.BaCl2和NaHCO3
C.AgNO3和NH4Cl D.K2S和Al2(SO4)3
12.(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图所示为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图,电池使用KOH和K2Zn(OH)4为电解质容液,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溶液中的K+移向负极
B.充电时阴极附近的pH会降低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NiOOH+e-=Ni(OH)2
D.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6.3g
13.(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Mg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变为浅蓝色沉淀 Ksp[Cu(OH)2]
C Cl2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把铁片插入浓硝酸中 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14.(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化学上常用AG 表示溶液中的酸碱度,AG=lg 。25℃时,用0.100mol·L-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mL 0.100mol·L-1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O2-)-c(HNO2)
B.D点溶液中的pH=11.25
C.C点时,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
D.25 ℃时,HNO2 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0-5.5
二、填空题
15.(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A为化合物,且其摩尔质量为95 g·mol-1,D为混合物,M是一种常见的气体,N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
(2)由A生成B和C的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可以生成 g B。
(3)已知D中含有两种固体,且其中有一种固体单质为黑色,另一种固体为B的氧化物。则M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4)E的水溶液与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三、综合题
16.(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的有效利用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氧化黄铁矿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图1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中,FeS2作 (填“催化剂”“氧化剂” 或“还原剂”,下同)。该转化过程中NO的作用是 。
②写出图1中Fe3+与Fe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FeS2 氧化为Fe3+的过程中,控制起始时Fe2+的浓度、溶液体积和通入O2的速率不变,改变其他条件时,Fe2+被氧化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 所示。
①加入NaNO2 发生反应:2H++3NO2-=NO3-+2NO↑+H2O。该反应中若有6 mol 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加入NaNO2、KI 发生反应:4H++2NO2-+2I-=2NO↑+I2+2H2O。解释图2中该条件下能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Fe2+转化率的原因: 。
17.(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利用化肥生产中的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Al2O3、K2O、少量的CoO、SiO2等)来制取明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KAl(SO4)2 12H2O中Al的化合价为 。
(2)废催化剂在浸取前进行球磨的主要目的是 。
(3)浸取时Al2O3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实验测得K2CO3的加入量与KAl(SO4)2 12H2O产率及纯度关系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K2CO3加入量/g 2 4 6 8
产品质量/g 3.3 5.7 4.6 4.5
明矾纯度/% 99.1 98.2 91.4 84.9
当K2CO3的加入量超过4 g后,晶体的质量减少且纯度降低,其原因是 。
18.(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镧系为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原子序数为57~71的元素。
(1)镝(Dy)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Xe]4f106s2,画出镝(Dy)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 。
(2)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中含有Cu3+,基态时Cu3+ 的电子排布式为 。
(3)观察下面四种镧系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显示+3 价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几种镧系元素的电离能(单位:kJ mol-1)
元素 I1 I2 I3 I4
Yb(镱) 604 1217 4494 5014
Lu(镥) 532 1390 4111 4987
La(镧) 538 1067 1850 5419
Ce(铈) 527 1047 1949 3547
(4)元素铈(Ce)可以形成配合物(NH4)2[Ce(NO3)6]。
①组成配合物的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写出氮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 (任写一种)。
③元素Al 也有类似成键情况,气态氯化铝分子表示为(AlCl3)2,分子中Al 原子杂化方式为 ,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5)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PrO2(二氧化镨)的晶胞中有 个氧原子;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密度为ρ g· cm-3,NA= (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19.(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已知A的分子式为C2H2,B是合成塑料的单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M 是一种具有广谱高效食品防腐作用的有机物,以A 为原料合成B 和M的路线如图所示。
(1)C→D的反应类型为 ,B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
(3)G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写出由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M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四种满足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两个-OH的结构不稳定)
(5)对甲基苯酚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写出以乙炔、丙炔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对甲基苯酚的合成路线: 。
四、解答题
20.(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肼(N2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用于制药,又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2H4(g) N2(g)+2H2(g) △H1;
②N2(g)+3H2(g) 2NH3(g) △H2。
反应热△H1 (填“大于”或“小于”) △H2。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H4,发生反应①, (用x表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
(2)肼在另一条件下也可达到分解平衡,同时生成两种气体,且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图2为平衡体系中肼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p2 (填“大于”或“小于”) p1。
③图中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是 。
五、实验题
21.(2018高三上·承德期末)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I.实验探究
步骤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步骤2: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
(1)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2)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K1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II.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
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 。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火箭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四氧化二氮不属于化石燃料,故B不符合题意;
铝合金的密度较小,火箭箭体采用铝合金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火箭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卫星计算机芯片使用高纯度的硅,不是二氧化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热能;
B、根据化石燃料的概念,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
C、根据合金的特点;
D、机芯片使用的是高纯度硅,光导纤维使用二氧化硅。
2.【答案】A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二氧化氯中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故A符合题意;
B、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FeCl3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利用强氧化性消毒杀菌;(自来水消毒杀菌用液氯或二氧化氯)
B、浓硫酸的吸水性用于干燥气体;
C、铝在浓硝酸中钝化,
D、FeCl3溶液中Fe3+的强氧化性与Cu反应;
3.【答案】C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l3+、SiO32-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硅酸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I-、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13mol·L-1的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呈酸性,酸性条件下Mg2+、Cu2+、SO42-、NO3-能大量存在,故C符合题意;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 AlO2-与H+反应生成Al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双水解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D、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解答;呈红色溶液酸性,黄色溶液碱性。 AlO2-与H+、H2O反应
4.【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碳族元素简介
【解析】【解答】大多数碳酸盐难溶于水,所以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难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Pb(OH)2],铅的化合价为+2,黄丹主要成分为Pb3O4,铅元素化合价为+2、+4,均含有+2价的铅,故B不符合题意;
胡粉中铅的化合价为+2,黄丹中铅元素化合价为+2、+4,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氢离子浓度相同,但硝酸具有强氧化性,PbSO4是难溶于水的盐会附着在PbO的表面,所以密陀憎与硝酸反应速率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活泼性金属K,Na的碳酸盐易溶于水,大多数的碳酸盐难容于水;
B、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推理;
C、根据铅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进行推理;
D、根据H+浓度相同,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硫酸;以及难溶性硫酸盐会覆盖反应物,阻碍反应的进行;
5.【答案】A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苯的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5.6 g 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故A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不符合题意;
C.K35ClO3与浓H37 Cl反应制得的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则7.1 g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所含有的Cl2分子数不为0.1NA,故C不符合题意;
D.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分析】A、铁与过量稀硝酸,被氧化物Fe(NO3)3;
B、苯为液体,与标况无关,用质量计算;
C、KClO3+6HCl(浓)KCl+3Cl2↑+3H2O,氯气中的Cl来源于氯酸钾和盐酸,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
D、浓硝酸不是过量的,随反应进行,浓度变小,生成物为NO;
6.【答案】B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苯的同系物及其性质;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解析】【解答】A、 由1,3—丁二烯、丙烯2种单体加聚得到,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苯与足量H2 加成的产物是甲基环己烷,一氯取代物有5种,故B符合题意;
C、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式为C4H8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的有机物属于羧酸,有CH3CH2CH2COOH、(CH3)2CHCOOH,共2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A、通过断开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双键即可找到单体;
B、甲苯与氢气加成甲基环己烷,结构关于甲基轴对称,含有5种H;
C、双糖水解为葡萄糖,蔗糖为双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D、能与NaHCO3溶液体反应制备CO2,则分子含有羧基,确定官能团,再书写同分异构体
7.【答案】C
【知识点】工业制取硫酸;二氧化硫的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SO2与氨水反应生成NH4HSO3或(NH4)2SO3,故A不符合题意;
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硫酸,(NH4)2SO3与过量硫酸能生成NH4HSO4,故B不符合题意;
NH4HSO4(NH4)2S2O8,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NH4)2S2O8是阳极产物,故C符合题意;
气体a是SO2,SO2转化为H2SO4的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根据废气中SO2相对氨水是否过量进行产物的分析;
B、硫酸过量,(NH4)2SO3与过量硫酸能生成NH4HSO4;
C、根据电解池原理解答;S被氧化属于阳极反应;
D、SO2制备硫酸流程;
8.【答案】D
【知识点】铵盐;无机非金属材料;铝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解析】【解答】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AlN+4H+=Al3++NH4+,故B不符合题意;
AlN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偏铝酸钠和氨气,故C不符合题意;
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氮化铝不是金属单质,也不是合金,不是金属材料;
B、主要根据过量的酸,分析解答;
C主要根据过量的碱解答;
D、根据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氨的实验室制法;分液和萃取;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Cu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
NH4Cl加热易分解,不能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故C不符合题意;
CCl4难溶于水,用分液法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分析】A、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固液加热装置;
B、根据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解答;
C、根据铵盐受热易分解原理解答;
D、CCl4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碘易溶于CCl4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W是O元素;Y 与W位于同一主族,Y是S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在周期表中位于ⅢA族,X是Al元素、Z是Cl元素;非金属性O>Cl>S,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H2O>HCl>H2S,故A不符合题意;
S2- 电子层数最多,半径最大;O2-、Al3+电子层数相同,氧离子质子数少,半径大,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Al3+< O2-< S2-,故B符合题意;
化合物S2Cl2中只含有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制备Al单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先推断出W;X位于ⅢA族,推断X,Y与W位于同一主族推断Y;
A、根据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C、S、Cl属于非金属,只含有共价键;
D、Al的制备;是电解氧化铝。
11.【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Fe(NO3)2和NaHSO4加水溶解时没有沉淀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aCl2 和NaHCO3加水溶解时没有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AgNO3和NH4Cl加水溶解时有氯化银生成,故C符合题意;
K2S和Al2(SO4)3加水溶解时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可溶于硝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B根据有没有沉淀判断,溶解后能够共存,不反应;
C、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白色沉淀AgCl不溶于稀硝酸;
D、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但是沉淀可溶;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A、放电时是原电池,溶液中的K+移向正极,A不符合题意;
B、充电时是电解池,锌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OH)42-+2e-=Zn+4OH-,阴极附近的pH会升高,B不符合题意;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2O+NiOOH+e-=Ni(OH)2+OH-,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放电时总反应式为Zn+2H2O+2NiOOH+2OH-=Zn(OH)42-+2Ni(OH)2,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133g-36g-34g=63g,因此负极质量每减少6.5g溶液质量增加6.3g,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分析】A、根据图中是放电时的情景,确定为原电池,负极消耗OH-,K+移动到正极;
B、放电时,Zn会消耗OH-,充电时,Zn(OH)42-释放OH-;
C、放电;负极消耗,正极产生OH-;
D、根据原电池的放电总反应式计算;
13.【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向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说明Ksp[Cu(OH)2]
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铁片插入浓硝酸中钝化,不能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A、Cu(OH)2、Cu(OH)2均属于沉淀,沉淀变为蓝色,说明蓝色的沉淀溶解更少;
B、不能根据碳酸和盐酸的酸性比较C、Cl的非金属性,没有氧化还原作对比;
C、Cl2遇水具有漂白性,其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D、常温下,铁在浓硫酸钝化;没有气体产生;
14.【答案】B
【知识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pH的简单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B点是10mL 0.100mol·L-1的NaOH溶液与20.00mL 0.100mol·L-1HNO2溶液混合,溶质为等浓度的NaNO2和HNO2;根据电荷守恒,c(H+)+ c(Na+)= c(NO2-)+ c(OH-),根据物料守恒,2c(Na+)= c(NO2-)+c(HNO2),所以2c(H+)-2c(OH-)=c(NO2-)-c(HNO2),故A不符合题意;
B、D点溶液的AG=-8.5,说明中 =10-8.5,所以c(H+)=10-11.25,pH=11.25,故B符合题意;
C、A点溶液AG=8.5,说明中 =108.5, c(H+)=10-2.75,pH=2.75,所以HNO2是弱酸,C点AG=0,溶液呈中性,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0.100mol·L-1HNO2溶液c(H+)=10-2.75, 25℃时,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得到生成物为等浓度的NaNO2和HNO2,在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计算;
B、根据D点AG==-8.5,Kw=c(H+)c(OH-)=10-14,计算c(H+);
C、根据A点,计算出此时c(H+)=10-2.75,pH=2.75,证明HNO2是弱酸,C点溶液中性,则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mL;
D、Ka=,结合A点进行计算;
重点:注意AG与Ka、Kw的结合使用
15.【答案】(1)MgCl2
(2)12
(3)44
(4)2Fe3++Fe=3Fe2+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1)A是氯化镁 ,化学式为MgCl2。
(2)由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的反应中,镁由+2价变为0价,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0.5mol镁,质量是12g。
(3)根据以上分析,M是二氧化碳,摩尔质量为44g·mol-1。
(4)E是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分析】电解熔融物,可以分析出为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或者氯化物;N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C为非金属单质,且能够二次反应,推断N为Fe;由第4小题的E的溶液推断E能溶于水,排除C为O2,C只能为Cl2;A摩尔质量为95 g·mol-1,推出A为MgCl2,根据第3小题,推断出M为有O元素的气体,D中含MgO,发生氧化还原,产生黑色固体,推断为C;
所以A为MgCl2,B为Mg;C为Cl2,M为CO2,N为Fe;E为FeCl3,F为FeCl2;
16.【答案】(1)还原剂;催化剂;14Fe3++FeS2+8H2O==15Fe2++2SO42-+16H+
(2)4;生成的催化剂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知识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解:(1)①图1转化过程的总反应中FeS2中S元素被氧化为SO42-,FeS2是还原剂;反应前后NO没有改变,所以NO是催化剂;
②根据图1所示, Fe3+把FeS2氧化为SO42-,Fe3+被还原为Fe2+;反应离子方程式是14Fe3++FeS2+8H2O=15Fe2++2SO42-+16H+
(2)①根据 ,反应中若有6 mol NaN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②N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入NaNO2、KI 发生反应:4H++2NO2-+2I-=2NO↑+I2+2H2O,生成的催化剂NO更多,加快了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化合价以及质量有无变化推断:FeS2参与反应生成SO42-,化合价升高,NO没有发生变化,为催化剂;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方程式;题中提示:在溶液中进行;
(2)根据双线桥法表明电子转移个数,即可解答;
(3)明确NO为催化剂,速率变化肯定和催化剂有关。观察方程式中生成NO的快慢多少即可解答;
17.【答案】(1)+3
(2)提高酸浸时的浸取率
(3)Al2O3+3H2SO4=Al2(SO4)3+3H2O;SiO2
(4)K2CO3加入过多会导致溶液酸度降低,使Al3+水解生成Al(OH)3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1)令铝的化合价为x,由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1×1+x+(6-2×4)×2=0,x=3,KAl(SO4)2 12H2O中Al的化合价为+3价;
(2)废催化剂在浸取前进行球磨的主要目的是将块状固体粉碎,提高酸浸时的浸取率;
(3)浸取时Al2O3溶解于硫酸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不溶于酸的SiO2;
(4)K2CO3溶于水后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当K2CO3的加入量超过4 g后,晶体的质量减少且纯度降低,其原因是K2CO3加入过多会导致溶液酸度降低,使Al3+水解生成Al(OH)3。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
(2)粉碎,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2O3溶解于硫酸生成盐和水;根据二氧化硅的性质解题;
(4)主要考察K2CO3的用量,根据图表,当K2CO3超过4 g后,K2CO3会消耗H2SO4,使溶液的酸度降低,Al3+水解向正反应进行;
18.【答案】(1)
(2)[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
(3)镧
(4)O>N>H>Ce;N-H…(或 N-H…N或O-H…N或O-H…O);sp3;bd
(5)8;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晶胞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镝(Dy)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Xe]4f106s2可知,镝(Dy)原子外围4f能级上有10个电子,6s能级上有2个电子,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2).Cu是 29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高温超导材料镧钡铜氧化物中含有Cu3+,说明Cu失去3个电子,则基态时Cu3+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故答案为:[Ar]3d8 (或1s22s22p63s23p63d8);
(3).第三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相差越小,第三个电子越容易失去,+3价可能性越大,在上述表中,镧的I1、I2和I3最接近,则最有可能显示+3 价的元素是镧,故答案为:镧;
(4).①.元素铈(Ce)可以形成配合物(NH4)2[Ce(NO3)6],组成配合物的四种元素中,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O>N>H,又因Ce是金属,其电负性在四种元素中最小,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为:O>N>H>Ce,故答案为:O>N>H>Ce;
② . N和 O元素的电负性强,则NH3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O(或 N-H…N或O-H…N或O-H…O),故答案为:N-H…O(或 N-H…N或O-H…N或O-H…O);
③ .在气态氯化铝 (AlCl3)2中,每个Al原子与4个Cl原子形成4个σ键,则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在该分子中,与Al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的两个Cl原子中,有一个是配位键,氯原子提供电子,铝原子提供空轨道,故答案为:sp3;bd;
(5).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所以晶胞中镨原子的个数为:6×1/2+8×1/8=4,则氧原子个数为:4×2=8;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一个二氧化镨晶胞中含有4个PrO2,则ρ= = ,则NA= (或 ),
故答案为:8; (或 );
【分析】(1)根据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确定4f能级上的电子,以及6s上的电子;
(2)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3+为Cu失去3个电子后得到,3d能级有8个电子;
(3)显示+3 价的元素,第三电离能教第一、第二电离能相差不大,根据表格数据即可解答;
(4)①电负性越大即非金属性越强,Ce是金属,为最弱;
②N的最简单氢化物为NH3,N和 O元素的电负性强,则NH3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O(或 N-H…N或O-H…N或O-H…O);
③Al最外层有3个电子,原子价电子数为3,与3个Cl原子已经全部成σ键,Al原子有1个空轨道,Cl原子有孤电子对,Al原子与Cl之间形成1个配位键;
(5)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Pr原子数目;根据化学式计算晶胞中相对应的O的个数;根据m=;计算;
19.【答案】(1)加成反应;CH2=CHCl
(2) +NaCl+2H2O
(3)(酚)羟基、羧基; +(n-1)H2O
(4);;;
(5)
【知识点】有机物的合成;芳香烃
【解析】【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1) +CH3CH=CH2→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 。
(2)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水解为 的化学方程式: 。
(3) 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羟基;由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1)H2O。
(4) 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说明至少有2个取代基且对称;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说明没有酚羟基;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 、 、 ;
(5)乙炔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苯,所以乙炔、丙炔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甲苯,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 水解为 , 酸化生成 ;
以乙炔、丙炔为原料制备对甲基苯酚的合成路线:
【分析】A为CHCH,A与B加成反应,B为CHCl=CH2,由D可推断C中含有苯环,而苯环相对分子质量恰好为78,所以C为苯;C与CH3CH=CH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Cl2在对位取代,再被高锰酸钾氧化成,GM为酯化反应,推出G为,而G由酸化得来,推出F为,由此可以推出,
(1)EF为取代反应,且Cl也被取代。
(2)由G转化为高分子化合物,可根据G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为分子内酯化;
(3)M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②含有萃环且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两种,说明至少有2个取代基且对称;
③ 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说明没有酚羟基;
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
(4)2个乙炔与1个丙炔制备甲苯,甲苯与Cl2实现对位取代,结合题意,Cl——被氢氧化钠取代,再被酸化即可制备。
20.【答案】(1)大于;0.25
(2)3N2H4 4NH3+N2;小于;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①N2H4(g) N2(g)+2H2(g) 为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1>0;②N2(g)+3H2(g) 2NH3(g) 为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2<0,反应热△H1大于△H2。
设反应的N2H4的物质的量为y,
N2H4(g) N2(g)+ 2H2(g)
起始(mol) 1 0 0
转化(mol) y y 2y
平衡(mol) 1-y y 2y
则 = =3.0,解得y=0.5mol,因此K= = =0.25,故答案为:大于;0.25;
(2)①气态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只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推断两种气体分别为N2和NH3,反应方程式为:3N2H4 N2+4NH3,故答案为:3N2H4 N2+4NH3;
②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肼的体积分数减小,根据图像,压强大小关系为:p2<p1,故答案为:小于;③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能的原因为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故答案为:肼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肼的体积分数也减小。
【分析】(1)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N2、H2的合成属于放热反应;
根据平衡时,n(H2)为n(N2)的两倍,假设n(N2)=y,n(H2)=2y,n(N2H4)=1-y,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2)①能使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
②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该反应平衡时体积数变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解答;
③N2H4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该反应正方向为吸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解答;
21.【答案】(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虚线框内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2)碱石灰;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A;B;C;D
(4)Na2O2+H2 2NaOH
(5)玻璃棒;偏小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I.(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
(2)A中生成的H2中混有水蒸气和挥发出的HCl,应利用B装置中所盛放的碱石灰吸收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并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当装置内空气完全除去后,加热C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故操作顺序为BADC;
(4)Na2O2与H2反应无水生成,说明产物为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
II.①NaCl溶液蒸发操作进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则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得到NaCl的固体质量偏低,固体增重量偏低,导致NaOH的含量偏高,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1)装置气密性检查:关闭阀门,水流不下来;
(2)干燥剂:既可以干燥H2,又可以净化气体
(3)H2不纯的话易燃易爆,使用前应该先验纯,
(4)无水硫酸铜为变蓝,则反应没有水生成;
(5)反应最终生成NaCl,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
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NaCl量会减少,产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