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善环境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河水,故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来减少水体污染,从而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来改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在排放;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来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来解答。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酸铝:AlSO4
B.60个碳原子:C60
C.铁离子:Fe2+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60个碳原子的表示为60C,C60表示一个碳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铁离子表示为Fe3+ , Fe2+ 表示一个亚铁离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该表示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来解答;
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来解答;
C、根据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来解答;
D、根据钠原子的质子数为来确定元素种类,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来解答。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非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气体单质也是由分子构成。故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铜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非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气体单质也是由分子构成来解答。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题: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B.山泉水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C.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山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有助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肥皂水可以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来解答;
B、根据山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有助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来解答;
C、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来解答;
D、根据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各原子的质量总和来解答。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题: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有关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三种物质都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 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 这三种物质都是有机物,都由分子构成。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茶黄素(C29H24O12)中氧的质量分数为:,香叶醇(C10H18O)中氧的质量分数为:,儿茶素(C15H14O6)中氧的质量分数为:,故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解答物质都由分子构成,都是化合物,分子都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来解答。
6.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x为18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图示中的x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可知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7.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下列有关人体中各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氧、碳、氢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B.氮主要来自于吸入的空气
C.磷属于微量元素 D.硫和钾各占0.75%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解:根据人体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图示分析可知,氧碳氢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A、氧、碳、氢是生命的必需元素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氮主要来自于生物体中,少量来自于空气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磷在人体中的含量是1%,大于0.01%属于常量元素, 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和钾等元素占1.5%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图示和数据分析来解答。
8.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B.滤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 D.流出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杂质,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滤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工厂净化后流出的直饮水任然是含有少量杂质的混合物,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解答;
B、根据过滤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来解答;
C、根据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来解答;
D、根据工厂净化后流出的直饮水任然是含有少量杂质的混合物来解答。
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且规范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制取CO2
D.收集CO2
【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有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时之形成封液后,锥形瓶中的水位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严密,不漏气,否则漏气,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放三直立,一横就是将试管横放,二放是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锥形瓶口,三立是慢慢地直立锥形瓶使固体药品缓缓地滑落到锥形瓶底部,防止药品打破锥形瓶,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制取CO2时,长颈漏斗应该在液面下形成封液,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该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导管口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才能排完空气,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有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时之形成封液后,锥形瓶中的水位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严密,不漏气,否则漏气来解答;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锥形瓶口,防止药品打破试管来解答;
C、根据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解答。
10.实验室量取40.0 mL NaCl溶液时,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在桌面上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液体
C.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解:实验室量取40.0 mL NaCl溶液时,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原因是假如量筒或烧杯过大使实验不准确,误差大;胶头滴管来滴加少量的液体。故答案正确的是C,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择接近所量液体体积数的量筒,使实验更最准确来解答。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蒸馏水和食盐水 测密度 加肥皂水搅拌
C 碳酸氢铵和碱式碳酸铜 加热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铵态氮肥的检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氧气使之更旺盛,方案二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密度不同,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还可以加热蒸发观看有没有白色晶体析出,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而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加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氧气使之更旺盛来解答;
B、根据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密度不同,蒸发食盐水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C、根据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而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加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12.下列关于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 量的氧气
B.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低
C.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包装食品有时抽成真空,是因为避免食品被氧气氧化而变质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空气比较稀薄,而不是氧气的体积分数低,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包装食品有时抽成真空,是因为避免食品被氧气氧化而变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来解答;
C、根据自然界的氧循环来解答;
D、根据食品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来解答。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生产氮肥
D.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高铁上的电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常用作生产氮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穿过细菌的表面膜,进入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结构,可用于消毒杀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高铁上的电刷来解答;
B、根据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来解答;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D、根据酒精能穿过细菌的表面膜,进入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结构来解答。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
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
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来灭火,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解答。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大,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含的原子数目多.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例如:中子、分子、物质不显电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就不是氧化物,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大,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含的原子数目多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中的中子、分子、物质不带电来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D、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就是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海水、湖水中含有很多杂质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中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来解答;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D、根据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由一种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反应就是分解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17.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lO3
B.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D.镁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lO3 错误,正确的是NaClO3,故不符合题意;
B、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有氯酸钠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也有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合反应,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正放,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镁粉质量的多少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镁多了就会与氯酸钠反应生成的氧气反应,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酸钠的化学式来解答;
B、根据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C、根据氧气密度比较大来解答;
D、根据镁粉燃烧会消耗氧气来解答。
1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大量的是氮气,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放出的热量大量扩散到空气,造成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时,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立即读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组成来解答;
B、根据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放出的热量大量扩散到空气,造成数据偏大来解答;
C、根据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来解答;
D、根据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时,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造成数据偏小来解答。
19.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CO2和湿度两种传感器探究酒精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
B.根据图1,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C.图2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CO2产生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图1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1,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2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CO2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有氧气参加,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氧元素不一定是酒精中的氧元素,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元素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来解答。
20.“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助燃剂,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生成3种常见的无污染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
B.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时放出热量
C.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原子与O原子质量比为1:2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8N2+N2O4→N2+CO+H2O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
A、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时放出热量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1:2,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8N2+N2O4→N2+CO+H2O错误,不是生成一氧化碳有毒物质,而是生成二氧化碳,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为:来解答。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有关锰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题图-1所示,制取高锰酸钾的工艺流程如题图-2所示。
已知:电解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2MnO4+H2OKMnO4+H2+KOH
(1)根据题图-1可知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 ,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固体高锰酸钾颜色为 。
(3)“加热”步骤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氧化”步骤中,氮气是否是生成物 (填“是”或“否”)。
(5)“电解”步骤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填元素符号)。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
【答案】(1)单质;MnO2
(2)紫黑色或黑紫色
(3)物理变化
(4)否
(5)Mn、H
(6)氢氧化钾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1)、根据题图-1可知a点对应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0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点对应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氧化物为 MnO2 。
(2)、固体高锰酸钾颜色为紫黑色或黑紫色。
(3)、“加热”步骤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
(4)、“氧化”步骤中,氮气不是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没有参与反应。
(5)、“电解”步骤中,锰酸钾变成高锰酸钾,水变成氢气和氧气,故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Mn和H。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钾,原因是氢氧化钾有消耗也有生成。
【分析】(1)根据题图-1锰元素对应的化合价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的颜色是紫黑色来解答;
(3)根据图2加热使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融合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4)根据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反应来解答;
(5)根据电解过程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锰酸钾变成高锰酸钾来解答;
(6)根据图2 的流程图中氢氧化钾在反应过程中既有消耗也有生成来判断。
22.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太空中高真空和超低温的恶劣环境,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上,设计有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和适宜的工作环境。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D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先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当气体收集满后,先从水中移出集气瓶,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火酒精灯
(2)目前“天宫空间站”资源获取己由“补给式”向“再生式”转换。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来电解水,产生的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产生的氢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再生成水。
①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可为 转化为电能。
②请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两个角度分析选用电解水方法供氧的优点是 。
(3)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吸收或转化再利用。
①短期出仓时,密闭的航天服内,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非再生式的氢氧化锂去除。氢氧化锂需制成粉末状的原因是 。
②“天宫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去除(如图)。“分子筛” 的作用类似于 (填操作名称)。
③“天宫空间站”还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该系统中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烷(CH4)和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 (写两点)。
【答案】(1)分液漏斗;H2O2H2O+O2;AG;bd
(2)太阳能;反应物水可以循环利用;电能可以通过太阳电池板持续获得
(3)增大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去除二氧化碳更充分;过滤;H2+CO2CH4+H2O
(4)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步骤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 (1)、①D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H2O2H2O+O2 。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加热装置A和收集装置G。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故符合题意的是 bd 。
(2)、①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可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②请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两个角度分析选用电解水方法供氧的优点是反应物水可以循环利用;电能可以通过太阳电池板持续获得。
(3)、①短期出仓时,密闭的航天服内,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非再生式的氢氧化锂去除。氢氧化锂需制成粉末状的原因是增大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去除二氧化碳更充分 。
②“天宫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去除(如图)。“分子筛” 的作用类似于过滤 (填操作名称)。
③“天宫空间站”还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该系统中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烷(CH4)和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CO2CH4+H2O 。
(4)、“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选择制取装置和注意操作顺序来解答;
(2)根据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通过过滤来分离物质来解答;
(4)根据“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来解答。
23.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氢方法。水煤气变换反应(CO与H2O反应)是化石能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科学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题图-1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单,但能量消耗较大。我国的“东方超环”装置利用的是核聚变产生能量,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
电解水制氢原料可用海水,目前多采用先淡化后制氢的海水间接制氢技术,但该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新技术。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海水腐蚀设备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难题。其原理如题图-2所示。
(1)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使用 (填序号)催化剂,效果最佳。
a.2%Au/a-MoC b. a-MoC c.2%Au/B-MoC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 元素 (填元素符号),理由是 。
(3)目前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 。
(4)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反应过程中,B电极须与电源 极 (填“正”或“负”)相连。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答案】(1)a
(2)H;氘和氚的质子数均为1
(3)海水腐蚀设备
(4)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
(5)负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 (1)、根据图1分析水煤气的转换使用的不同催化剂的效果图示来得出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使用 2%Au/a-MoC (填序号)催化剂,效果最佳。故答案为:a.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元素H (填元素符号),理由是 氘和氚的质子数均为1 。
(3)、目前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海水腐蚀设备。
(4)、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
(5)、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反应过程中,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B电极须与电源负极相连。
【分析】(1)根据图1分析水煤气的转换使用的不同催化剂的效果图示来解答;
(2)根据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同种元素来解答;
(3)根据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海水腐蚀设备来解答;
(4)根据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来解答;
(5)根据电解水实验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来解答。
24.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食品防霉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面包、糕点等最大使用量为2.5 g/kg[以丙酸(CH3CH2COOH)计]。某小组同学实验探究丙酸钙的性质和防霉效果。
(1)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保留 1位小数)。
(2)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实验一:取少量丙酸钙固体于普通试管中,按题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指出题图-1所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
(3)正确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观察到 现象,说明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水。
(4)实验二:上述实验结束,观察到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待试管冷却后,进行如题图-2所示实验。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6)Ⅱ.探究丙酸钙防霉效果
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7)第2组实验⑦中x为 。
(8)由①~⑧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答案】(1)48.6%
(2)试管口向上倾斜
(3)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
(4)CO2+Ca(OH)2→CaCO3+H2O
(5)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
(6)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防霉效果的影响
(7)5
(8)丙酸钙的加入量越大,防霉效果越好;加入5 g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显著影响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1)、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2)、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请指出题图-1所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试管口向上倾斜 。
(3)、正确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现象,说明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水。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5)、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
(6)、Ⅱ.探究丙酸钙防霉效果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防霉效果的影响。
(7)、根据控制变量法,第2组实验不同的是丙酸钙的含量,所以第2组实验⑦中x为 5.
(8)、由①~⑧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丙酸钙的加入量越大,防霉效果越好;加入5 g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显著影响 。
【分析】(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解答;
(2)根据固体加热的装置注意事项来解答;
(3)根据丙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水、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
(5)根据资料查阅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来解答;
(6)(7)(8)根据图2表中数据分析来解答。
2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1)Ⅰ.“碳”减排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
(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填字母)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
(3)Ⅱ.“碳”封存
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 “增大”或“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 (填化学式)浓度增大。
(5)Ⅲ.“碳”利用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 ,然后 (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
【答案】(1)b
(2)abd
(3)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4)增大;H2CO3
(5)H2+CO2CH4O+H2O
(6)C和H2;C与CO2反应生成CO;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Ⅰ.“碳”减排,“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提倡绿色出行 , b.提倡人走灯熄 , d.推广使用太阳能 ,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故答案为: abd.
(3)、Ⅱ.“碳”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 H2CO3浓度增大。
(5)、Ⅲ.“碳”利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CO2CH4O+H2O 。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C和H2 ,然后C与CO2反应生成CO (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分析】(1)根据节能减排中的“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来解答;
(2)根据节能减排的做法是提倡绿色出行,提倡人走灯熄 , 推广使用太阳能 等来解答;
(3)根据“碳”封存原理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来解答;
(4)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解答;
(5)根据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来解答;
(6)根据图2 的变化分析来解答。
26.化肥对于粮食产量提升有着巨大的贡献,而氮肥需要通过氨气合成而来。
(1)Ⅰ.氨气的制备
1905年,化学家哈珀成功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下图是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剩余的N2和H2经循环压缩机回输到合成塔。此过程说明氨气的沸点比N2和H2的沸点都要 。
(2)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使用催化剂的目的主要是 。 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 不变。
(4)下图为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过程合理的顺序是 。
(图中“”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
(5)Ⅱ.氨气的性质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如题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冷水,将充满氨气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底部片刻,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向上,并形成“红色喷泉”,最终红色溶液几乎充满了整个试管,解释产生喷泉的原因:当手捂住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气体膨胀, 。
(6)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3N2,其中元素的质量比m(Mg):m(N)=18:7,则x= 。
(7)Ⅲ.氨气的用途
使用NH3熏蒸法可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素的含量。为测定不同温度下,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现将50 g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实验结果如题图-2所示: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 (填字母)。
a.熏蒸时间 b.熏蒸温度 c. NH3浓度 d.花生含水量
(8)由图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熏蒸温度与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关系可表述为 ,实际生产中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答案】(1)高
(2)N2+H2NH3;化合反应
(3)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化学性质
(4)⑤④①②③
(5)氨气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外形成压强差,烧杯中水被压入试管,形成喷泉
(6)3
(7)acd
(8)其他条件相同时,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随熏蒸温度的上升而增大;40℃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1)、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剩余的N2和H2经循环压缩机回输到合成塔。此过程说明氨气的沸点比N2和H2的沸点都要高。
(2)、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2+H2NH3 ,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3)、使用催化剂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 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下图为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过程合理的顺序是不同分子分解成不同原子,不同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5)、产生喷泉的原因:当手捂住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气体膨胀, 氨气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外形成压强差,烧杯中水被压入试管,形成喷泉 。
(6)、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3N2,其中元素的质量比m(Mg):m(N)=24x:(14x2)=18:7,解得x= 3。
(7)、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变量为温度,所以其它量应相同,在实验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 a.熏蒸时间 ,c. NH3浓度 ,d.花生含水量
故答案为: acd 。
(8)、由图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熏蒸温度与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关系可表述为其他条件相同时,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随熏蒸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实际生产中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40℃ 。
【分析】(1)根据氨气的沸点比氢气和氮气的高来解答;
(2)根据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化合反应来解答;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来解答;
(4)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来解答;
(5)根据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使试管内的压强降低来解答;
(6)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7)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实验必须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8)根据图2的折线图分析来解答。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善环境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硫酸铝:AlSO4
B.60个碳原子:C60
C.铁离子:Fe2+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金刚石 C.铜 D.氯化钠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题: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
B.山泉水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C.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题: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由于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可促进钙的吸收。《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等物质所致。茶叶中富含的硒有防癌作用。
有关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三种物质都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6.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x为18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
7.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下列有关人体中各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氧、碳、氢是生命的必需元素 B.氮主要来自于吸入的空气
C.磷属于微量元素 D.硫和钾各占0.75%
8.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B.滤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 D.流出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且规范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制取CO2
D.收集CO2
10.实验室量取40.0 mL NaCl溶液时,选择的仪器及原因均正确的是( )
A.50 mL烧杯,因为烧杯放置在桌面上更稳定,不易翻倒
B.50 mL烧杯,因为烧杯的杯口较大,便于加入液体
C.50 mL量筒,因为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更精准
D.50 mL量筒,因为量筒操作时便于手握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蒸馏水和食盐水 测密度 加肥皂水搅拌
C 碳酸氢铵和碱式碳酸铜 加热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氧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 量的氧气
B.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低
C.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包装食品有时抽成真空,是因为避免食品被氧气氧化而变质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生产氮肥
D.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
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
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A.A B.B C.C D.D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大,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含的原子数目多.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17.氧烛(如图)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为氯酸钠(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lO3
B.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倒置
D.镁粉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
1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19.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CO2和湿度两种传感器探究酒精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
B.根据图1,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氢元素
C.图2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CO2产生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20.“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助燃剂,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生成3种常见的无污染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加
B.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时放出热量
C.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原子与O原子质量比为1:2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8N2+N2O4→N2+CO+H2O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有关锰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题图-1所示,制取高锰酸钾的工艺流程如题图-2所示。
已知:电解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2MnO4+H2OKMnO4+H2+KOH
(1)根据题图-1可知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为 ,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固体高锰酸钾颜色为 。
(3)“加热”步骤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氧化”步骤中,氮气是否是生成物 (填“是”或“否”)。
(5)“电解”步骤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填元素符号)。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
22.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太空中高真空和超低温的恶劣环境,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我国的“天宫空间站”上,设计有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和适宜的工作环境。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D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先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当气体收集满后,先从水中移出集气瓶,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火酒精灯
(2)目前“天宫空间站”资源获取己由“补给式”向“再生式”转换。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来电解水,产生的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产生的氢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再生成水。
①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可为 转化为电能。
②请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两个角度分析选用电解水方法供氧的优点是 。
(3)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吸收或转化再利用。
①短期出仓时,密闭的航天服内,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非再生式的氢氧化锂去除。氢氧化锂需制成粉末状的原因是 。
②“天宫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去除(如图)。“分子筛” 的作用类似于 (填操作名称)。
③“天宫空间站”还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该系统中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烷(CH4)和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 (写两点)。
23.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
化石能源制氢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氢方法。水煤气变换反应(CO与H2O反应)是化石能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科学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题图-1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单,但能量消耗较大。我国的“东方超环”装置利用的是核聚变产生能量,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
电解水制氢原料可用海水,目前多采用先淡化后制氢的海水间接制氢技术,但该工艺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新技术。该技术彻底隔绝了海水中的离子,实现了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了海水腐蚀设备这一困扰海水电解制氢领域的难题。其原理如题图-2所示。
(1)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使用 (填序号)催化剂,效果最佳。
a.2%Au/a-MoC b. a-MoC c.2%Au/B-MoC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 元素 (填元素符号),理由是 。
(3)目前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 。
(4)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反应过程中,B电极须与电源 极 (填“正”或“负”)相连。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24.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食品防霉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面包、糕点等最大使用量为2.5 g/kg[以丙酸(CH3CH2COOH)计]。某小组同学实验探究丙酸钙的性质和防霉效果。
(1)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保留 1位小数)。
(2)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实验一:取少量丙酸钙固体于普通试管中,按题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指出题图-1所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
(3)正确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观察到 现象,说明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水。
(4)实验二:上述实验结束,观察到试管中仍有白色固体。待试管冷却后,进行如题图-2所示实验。注入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6)Ⅱ.探究丙酸钙防霉效果
分别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钙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开始发霉时间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7)第2组实验⑦中x为 。
(8)由①~⑧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2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1)Ⅰ.“碳”减排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填字母)
a.碳原子 b.二氧化碳 c.碳元素 d.含碳物质
(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填字母)
a.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人走灯熄 c.垃圾焚烧处理 d.推广使用太阳能
(3)Ⅱ.“碳”封存
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 。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 (填 “增大”或“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 (填化学式)浓度增大。
(5)Ⅲ.“碳”利用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 ,然后 (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
26.化肥对于粮食产量提升有着巨大的贡献,而氮肥需要通过氨气合成而来。
(1)Ⅰ.氨气的制备
1905年,化学家哈珀成功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下图是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剩余的N2和H2经循环压缩机回输到合成塔。此过程说明氨气的沸点比N2和H2的沸点都要 。
(2)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使用催化剂的目的主要是 。 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 不变。
(4)下图为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过程合理的顺序是 。
(图中“”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催化剂)
(5)Ⅱ.氨气的性质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如题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冷水,将充满氨气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底部片刻,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向上,并形成“红色喷泉”,最终红色溶液几乎充满了整个试管,解释产生喷泉的原因:当手捂住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气体膨胀, 。
(6)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3N2,其中元素的质量比m(Mg):m(N)=18:7,则x= 。
(7)Ⅲ.氨气的用途
使用NH3熏蒸法可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素的含量。为测定不同温度下,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现将50 g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实验结果如题图-2所示: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 (填字母)。
a.熏蒸时间 b.熏蒸温度 c. NH3浓度 d.花生含水量
(8)由图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熏蒸温度与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关系可表述为 ,实际生产中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河水,故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来减少水体污染,从而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来改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在排放;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来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来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 硫酸铝的化学式为:Al2(SO4)3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60个碳原子的表示为60C,C60表示一个碳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铁离子表示为Fe3+ , Fe2+ 表示一个亚铁离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该表示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来解答;
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来解答;
C、根据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来解答;
D、根据钠原子的质子数为来确定元素种类,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来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非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气体单质也是由分子构成。故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铜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非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气体单质也是由分子构成来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为软水,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山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有助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肥皂水可以来鉴别硬水和软水来解答;
B、根据山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有助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来解答;
C、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来解答;
D、根据硅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各原子的质量总和来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 茶黄素(C29H24O12)、香叶醇(C10H18O)、儿茶素(C15H14O6) 这三种物质都是有机物,都由分子构成。
A、三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茶黄素(C29H24O12)中氧的质量分数为:,香叶醇(C10H18O)中氧的质量分数为:,儿茶素(C15H14O6)中氧的质量分数为:,故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三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解答物质都由分子构成,都是化合物,分子都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来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图示中的x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可知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解答】解:根据人体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图示分析可知,氧碳氢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A、氧、碳、氢是生命的必需元素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氮主要来自于生物体中,少量来自于空气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磷在人体中的含量是1%,大于0.01%属于常量元素, 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硫和钾等元素占1.5% ,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图示和数据分析来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净水过程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杂质,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滤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工厂净化后流出的直饮水任然是含有少量杂质的混合物,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来解答;
B、根据过滤分离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来解答;
C、根据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来解答;
D、根据工厂净化后流出的直饮水任然是含有少量杂质的混合物来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有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时之形成封液后,锥形瓶中的水位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严密,不漏气,否则漏气,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放三直立,一横就是将试管横放,二放是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锥形瓶口,三立是慢慢地直立锥形瓶使固体药品缓缓地滑落到锥形瓶底部,防止药品打破锥形瓶,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制取CO2时,长颈漏斗应该在液面下形成封液,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该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导管口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才能排完空气,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有长颈漏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时之形成封液后,锥形瓶中的水位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严密,不漏气,否则漏气来解答;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取块状固体药品一至二粒于锥形瓶口,防止药品打破试管来解答;
C、根据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解:实验室量取40.0 mL NaCl溶液时,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原因是假如量筒或烧杯过大使实验不准确,误差大;胶头滴管来滴加少量的液体。故答案正确的是C,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选择接近所量液体体积数的量筒,使实验更最准确来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铵态氮肥的检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氧气使之更旺盛,方案二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密度不同,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还可以加热蒸发观看有没有白色晶体析出,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而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加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氧气使之更旺盛来解答;
B、根据蒸馏水和食盐水的密度不同,蒸发食盐水有晶体析出来解答;
C、根据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而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加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12.【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空气比较稀薄,而不是氧气的体积分数低,该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自然界能自主弥补氧气的消耗,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包装食品有时抽成真空,是因为避免食品被氧气氧化而变质,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来解答;
C、根据自然界的氧循环来解答;
D、根据食品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来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高铁上的电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常用作生产氮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穿过细菌的表面膜,进入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结构,可用于消毒杀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高铁上的电刷来解答;
B、根据镁燃烧发出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来解答;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来解答;
D、根据酒精能穿过细菌的表面膜,进入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结构来解答。
14.【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来灭火,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来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密度大于空气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解答。
1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例如:中子、分子、物质不显电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就不是氧化物,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大,则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中铝含的原子数目多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原子中的中子、分子、物质不带电来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D、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就是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16.【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海水、湖水中含有很多杂质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中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来解答;
B、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D、根据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由一种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反应就是分解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17.【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lO3 错误,正确的是NaClO3,故不符合题意;
B、氧烛中发生的反应有氯酸钠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也有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合反应,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时装置必须正放,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镁粉质量的多少会影响氧烛释放出氧气的质量,镁多了就会与氯酸钠反应生成的氧气反应,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氯酸钠的化学式来解答;
B、根据化合反应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反应就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C、根据氧气密度比较大来解答;
D、根据镁粉燃烧会消耗氧气来解答。
18.【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大量的是氮气,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放出的热量大量扩散到空气,造成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时,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立即读数,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组成来解答;
B、根据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放出的热量大量扩散到空气,造成数据偏大来解答;
C、根据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来解答;
D、根据实验结束未冷却到室温时,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造成数据偏小来解答。
1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图1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1,说明酒精燃烧有水产生,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2曲线说明酒精燃烧有CO2产生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有氧气参加,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氧元素不一定是酒精中的氧元素,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元素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来解答。
2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
A、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时放出热量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四氧化二氮分子中N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1:2,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8N2+N2O4→N2+CO+H2O错误,不是生成一氧化碳有毒物质,而是生成二氧化碳,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为:来解答。
21.【答案】(1)单质;MnO2
(2)紫黑色或黑紫色
(3)物理变化
(4)否
(5)Mn、H
(6)氢氧化钾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1)、根据题图-1可知a点对应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0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点对应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氧化物为 MnO2 。
(2)、固体高锰酸钾颜色为紫黑色或黑紫色。
(3)、“加热”步骤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
(4)、“氧化”步骤中,氮气不是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没有参与反应。
(5)、“电解”步骤中,锰酸钾变成高锰酸钾,水变成氢气和氧气,故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Mn和H。
(6)、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钾,原因是氢氧化钾有消耗也有生成。
【分析】(1)根据题图-1锰元素对应的化合价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的颜色是紫黑色来解答;
(3)根据图2加热使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融合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4)根据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没有反应来解答;
(5)根据电解过程中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锰酸钾变成高锰酸钾来解答;
(6)根据图2 的流程图中氢氧化钾在反应过程中既有消耗也有生成来判断。
22.【答案】(1)分液漏斗;H2O2H2O+O2;AG;bd
(2)太阳能;反应物水可以循环利用;电能可以通过太阳电池板持续获得
(3)增大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去除二氧化碳更充分;过滤;H2+CO2CH4+H2O
(4)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步骤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 (1)、①D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H2O2H2O+O2 。
③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加热装置A和收集装置G。
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故符合题意的是 bd 。
(2)、①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可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②请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两个角度分析选用电解水方法供氧的优点是反应物水可以循环利用;电能可以通过太阳电池板持续获得。
(3)、①短期出仓时,密闭的航天服内,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用非再生式的氢氧化锂去除。氢氧化锂需制成粉末状的原因是增大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去除二氧化碳更充分 。
②“天宫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分子筛”技术去除(如图)。“分子筛” 的作用类似于过滤 (填操作名称)。
③“天宫空间站”还配备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该系统中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烷(CH4)和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CO2CH4+H2O 。
(4)、“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来选择制取装置和注意操作顺序来解答;
(2)根据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通过过滤来分离物质来解答;
(4)根据“天宫空间站”载人密封舱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需要控制的环境因素有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湿度、气压来解答。
23.【答案】(1)a
(2)H;氘和氚的质子数均为1
(3)海水腐蚀设备
(4)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
(5)负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 (1)、根据图1分析水煤气的转换使用的不同催化剂的效果图示来得出水煤气变换反应中,使用 2%Au/a-MoC (填序号)催化剂,效果最佳。故答案为:a.
(2)、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元素H (填元素符号),理由是 氘和氚的质子数均为1 。
(3)、目前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海水腐蚀设备。
(4)、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
(5)、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反应过程中,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B电极须与电源负极相连。
【分析】(1)根据图1分析水煤气的转换使用的不同催化剂的效果图示来解答;
(2)根据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同种元素来解答;
(3)根据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最大的难题是海水腐蚀设备来解答;
(4)根据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优点是无淡化过程、无副反应、无额外能耗来解答;
(5)根据电解水实验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来解答。
24.【答案】(1)48.6%
(2)试管口向上倾斜
(3)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
(4)CO2+Ca(OH)2→CaCO3+H2O
(5)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
(6)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防霉效果的影响
(7)5
(8)丙酸钙的加入量越大,防霉效果越好;加入5 g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显著影响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 (1)、丙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2)、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 :请指出题图-1所示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试管口向上倾斜 。
(3)、正确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内壁有水雾生成现象,说明丙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了水。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5)、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
(6)、Ⅱ.探究丙酸钙防霉效果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丙酸钙的使用量对防霉效果的影响。
(7)、根据控制变量法,第2组实验不同的是丙酸钙的含量,所以第2组实验⑦中x为 5.
(8)、由①~⑧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丙酸钙的加入量越大,防霉效果越好;加入5 g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显著影响 。
【分析】(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解答;
(2)根据固体加热的装置注意事项来解答;
(3)根据丙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水、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
(5)根据资料查阅丙酸钙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来解答;
(6)(7)(8)根据图2表中数据分析来解答。
25.【答案】(1)b
(2)abd
(3)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4)增大;H2CO3
(5)H2+CO2CH4O+H2O
(6)C和H2;C与CO2反应生成CO;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Ⅰ.“碳”减排,“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
(2)、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提倡绿色出行 , b.提倡人走灯熄 , d.推广使用太阳能 ,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故答案为: abd.
(3)、Ⅱ.“碳”封存是将二氧化碳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微观角度解释,压缩液化过程主要改变的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
(4)、将二氧化碳注入深海咸水层实现高压封存,深海高压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此方法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强而影响海洋生态,主要原因是海水中 H2CO3浓度增大。
(5)、Ⅲ.“碳”利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4O)等液体燃料。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H2+CO2CH4O+H2O 。
(6)、将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题图-2所示,该过程可描述为CH4气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C和H2 ,然后C与CO2反应生成CO (将反应过程补充完整)。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可吸附气体的表面大小有关)。
【分析】(1)根据节能减排中的“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来解答;
(2)根据节能减排的做法是提倡绿色出行,提倡人走灯熄 , 推广使用太阳能 等来解答;
(3)根据“碳”封存原理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来解答;
(4)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解答;
(5)根据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来解答;
(6)根据图2 的变化分析来解答。
26.【答案】(1)高
(2)N2+H2NH3;化合反应
(3)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化学性质
(4)⑤④①②③
(5)氨气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外形成压强差,烧杯中水被压入试管,形成喷泉
(6)3
(7)acd
(8)其他条件相同时,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随熏蒸温度的上升而增大;40℃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 (1)、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剩余的N2和H2经循环压缩机回输到合成塔。此过程说明氨气的沸点比N2和H2的沸点都要高。
(2)、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2+H2NH3 ,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3)、使用催化剂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 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下图为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过程合理的顺序是不同分子分解成不同原子,不同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顺序是⑤④①②③。
(5)、产生喷泉的原因:当手捂住试管底部,温度升高,气体膨胀, 氨气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外形成压强差,烧杯中水被压入试管,形成喷泉 。
(6)、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3N2,其中元素的质量比m(Mg):m(N)=24x:(14x2)=18:7,解得x= 3。
(7)、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变量为温度,所以其它量应相同,在实验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 a.熏蒸时间 ,c. NH3浓度 ,d.花生含水量
故答案为: acd 。
(8)、由图可知:在25℃~45℃的范围内,熏蒸温度与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关系可表述为其他条件相同时,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随熏蒸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实际生产中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40℃ 。
【分析】(1)根据氨气的沸点比氢气和氮气的高来解答;
(2)根据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化合反应来解答;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来解答;
(4)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来解答;
(5)根据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使试管内的压强降低来解答;
(6)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7)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黄曲霉素的降解率的实验必须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8)根据图2的折线图分析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