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冰块 B.面粉 C.豆油 D.蔗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3.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橄榄油 B.碘 C.高锰酸钾 D.粉笔灰
4.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面粉 D.味精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电解水的负极产生氧气
6.25℃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7.现有一瓶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欲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
A.降低温度 B.蒸发一定量水,在恢复到原温度
C.温度不变时增加溶质 D.升高温度
8.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需要用的仪器是( )
①烧杯、②托盘天平、③铁架台、④酒精灯、⑤玻璃棒、⑥量筒、⑦漏斗、⑧细口试剂瓶、⑨胶头滴管、⑩蒸发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⑧⑨
C.①③④⑥⑦⑩ D.①②⑤⑥⑧⑩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10.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的酒精溶液 B.葡萄糖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硫酸
11.某温度下,向100g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出固体的质量为5.6g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中Ca2+的总数不变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等于98.2g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盐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中有调节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等生理作用。
资料一:食盐的加工
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湖水、盐井水煮盐,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这样制得的氯化钠含有较多的杂质,称为粗盐。粗盐经下图所示主要流程可成为精盐。
资料二:食盐的种类
市面上食盐制品种类繁多,现简要介绍几种。原盐,即粗盐,常用于腌制工艺;精盐,由粗盐提纯而成,适合烹饪调味;碘盐,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KIO3)即为碘盐,可防治碘缺乏病;低钠盐,食盐中添加氯化钾、硫酸镁等有“咸味”的成分,可防治因钠离子摄入过多而引起的高血压等疾病。
资料三:食盐的摄入量
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食盐,但摄入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然而据调查,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9.1g。一方面三餐中食盐量需要控制,另一方面,许多成品食物中食盐的含量也应引起重视,下表所示为部分成品食物每100g中的食盐含量。
食品 某品牌方便面 某品牌酱油 某品牌薯片
食盐含量g/100g 3 16 1.6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g。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两袋(共300g)上表中所示方便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其当天食盐摄入量 (填“超标”或“未超标”)。
(4)下列关于食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高血压患者,可适当选择低钠盐
B.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
C.氯化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D.为补充人体所需钠元素和氯元素,每天做饭时可加入大量食盐
(5)请你为人们提一条日常摄取食盐的建议: 。
13.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1)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 水85g。
(2)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①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
②C操作中应选用1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③D操作的作用是 。
④完成以上操作“D”后,要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标签的内容为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把配好的试剂放到药品橱中。
(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填序号) 。
①B操作中砝码和食盐放置颠倒(该实验需用到游码)
②D操作中溶液洒落
③A操作中固体洒落
④C操作中有少量蒸馏水洒出
14.将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水中,溶液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表。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溶液质量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时所对应的甲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时,关于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B.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甲乙
C.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
15.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40g,要使溶质质量分数达到16%,则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实现,请填空
(1)若蒸发水,应蒸发水的质量为 g;
(2)若加入质量分数为32%的硝酸钾溶液,应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冰块与水混合形成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错误;
C、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答案】A
【解析】【解答】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故D错误.故选:A.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解度相等;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溶质溶于溶剂是能否形成饱和溶液中;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A、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碘难溶于水,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粉笔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定义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答案】C
【解析】【解答】溶液是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蔗糖,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5.【答案】D
【解析】【解答】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不符合题意;
B.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可以使用加热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的试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所有溶液中,如果没有指明溶剂,则溶剂一定是水;
B、生活中煮沸水可以使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C、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时,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则为硬水;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故A错误.
B、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溶质的溶解度不变,与现在溶液是否饱和无关.故B正确.
C、加水后溶剂质量增加,故溶液质量增加,故C错误.
D、溶质不变溶剂变多溶液变稀,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可分析质量分数的变化;由于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
7.【答案】D
【解析】【解答】A、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溶液可以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将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增加溶质的方法可以将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溶液不能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饱和的方法有加溶质、降温或蒸发溶剂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和烧杯用于称取固体NaOH,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细口试剂瓶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故需要用的仪器是①②⑤⑥⑧⑨.
故选:B.
【分析】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C正确;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的多少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答案】A
【解析】【解答】A、碘的酒精溶液中溶剂为酒精,符合题意;
B、葡萄糖溶液中溶剂为水,不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中溶剂为水,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中溶剂为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的命名确定溶液中溶剂成分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了解加入生石灰后,发生反应为:CaO+H2O=Ca((OH)2 并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这一点进行解题;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5.6g生石灰和1.8g水反应会生成7.4g的氢氧化钙,并且溶液温度升高,会析出一部分氢氧化钙,因此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钙的质量要大于7.4g,所以A选项不正确;
B、由于反应CaO+H2O=Ca((OH)2会导致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从而会析出氢氧化钙固体,但剩余溶液还是饱和溶液,只要温度不改变,由公式: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B选项正确;
C、由于反应CaO+H2O=Ca((OH)2会导致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从而使溶液中溶解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减少,因此溶液中的钙离子会减少,所以C选项不正确;
D、由于反应CaO+H2O=Ca((OH)2可以知道:5.6g生石灰会消耗1.8g水,饱和溶液中减少了1.8g水会导致溶液中溶解的氢氧化钙结晶析出,因此剩余的饱和石灰水的质量要小于98.2g,所以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B.
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时引起的一系列的量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1)物理
(2)6
(3)超标
(4)A;B;C
(5)适量摄取、少吃含盐量高的成品食物等(答出一点且合理即给分)
【解析】【解答】(1)由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是利用化学变化除掉其中的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2)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3) 据题中信息可知,每100g方便面食盐含量3g,如果某人一天吃了两袋(共300g)则其当天食盐摄入量为9g,超标;(4) A.高血压患者,可适当选择低钠盐,正确;B.我国人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9.1g,所以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正确;C.氯化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无机盐,正确;D.为补充人体所需钠元素和氯元素,每天做饭时可加入适量食盐,错误;(5)请你为人们提一条日常摄取食盐的建议:适量摄取、少吃含盐量高的成品食物等。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食盐的性质分析。
13.【答案】(1)15
(2)EBACD;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加速溶解)
(3)①③
【解析】【解答】(1)100g×15%=15g
答:需要氯化钠15g。
(2)① 配制15%氯化钠溶液,需要先称量氯化钠,再量取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EBACD。
② C操作中应选用1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
③ D操作的作用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或者加速溶解) 。
(3)① B操作中砝码和食盐放置颠倒(该实验需用到游码),这样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因为托盘天平的游码质量永远加再右盘上,故正确,符合题意。
② D操作中溶液洒落,不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③ A操作中固体洒落,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故正确,符合题意。
④ C操作中有少量蒸馏水洒出,会造成水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
【分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定溶。
(3)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
14.【答案】(1)40
(2)不一定;37.5%
(3)A;C
【解析】【解答】(1)时50g水中加入30克甲,得70克溶液,说明最多溶解甲20克,则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克。
(2) 甲50克水中加入30克甲得80克溶液,甲全部溶解,所对应的甲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 时50克水中溶解8克甲,乙溶解度为14克,则50克水中最多溶解7克乙,溶质质量分数:甲乙,A正确;乙溶液质量不确定,则甲、乙溶液溶剂的质量不确定,B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可用加热的方法,C正确。
【分析】(1)根据甲溶液、溶剂质量确定溶解溶质质量,由此计算溶解度分析;
(2)根据固体全部溶解的溶液可能刚好饱和,可能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有关,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加热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分析。
15.【答案】(1)30
(2)30
【解析】【解答】(1)设应蒸发水的质量为x,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得:x=30g。即应蒸发水的质量为30g。故填:30。
(2)应加入质量分数为 32%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y,根据溶质质量不变有: ,解得:y=30g。
即若加入质量分数为 32%的硝酸钾溶液,应加入溶液的质量为30g。故填:30。
【分析】(1)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进行计算。
(2)根据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