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元旦竞赛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炬“飞扬”中使用纯氢作燃料,实现碳排放为零
B.火炬燃料燃烧是吸热反应
C.冬奥场馆“冰丝带”使用制冰,比氟利昂更环保
D.滑雪场馆100%采用太阳能与风能供电,其二者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2.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
A.已知: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 ,则和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C.已知:500℃、30MPa下,N2(g)+3H2(g) NH3(g) ,则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为92.4kJ
D.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则:
3.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则反应的为
(1)
(2)
(3)
A.B.C. D.
4.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入铁粉后颜色变浅
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D.氨水稀释过程中,铵根数目增多
5.臭氧分解2O3 3O2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反应①(快);反应②(慢)。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能够催化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
B.分解为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①决定
C.参与反应提高了分解为的平衡转化率
D.参与反应①、②,改变分解的反应历程
6.O3是一种理想的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之一为
2NO (g)+3O3(g) N2O5(g)+3O2(g)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3和NO,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N2O5)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平衡常数:K(T1)>K(T2)
C.反应速率:vb(正)>va(正) D.高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7.常温下,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pH=11的NaOH溶液中:、K+、、
B.明矾溶液中:、、、
C.中性溶液中:Fe3+、K+、、
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8.下列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草木灰(主要成分)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②与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实验室中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④与溶液可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⑤加热蒸干溶液并灼烧,可以得到固体
⑥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2CrO4)=2.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的浓度均为0.010mol 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 L-1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Br-、Cl-、B.、Br-、Cl-C.Cl-、Br-、 D.Br-、、Cl-
10.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4(s)=Ba2+(aq)+SO (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有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11.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装置中,盐桥中的向盛有溶液的烧杯中移动
B.图乙所示装置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图丙所示装置中,使用一段时间后,锌筒会变薄
D.图丁所示装置中,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12.利用金属活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3.如图所示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4.我国科学家设计可同时实现,制备和海水淡化的新型电池,装置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是正极
B.电极b的反应式:
C.每生成,有发生迁移
D.离子交换膜c、d分别是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
15.如图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负极,Y是正极
B.Cu电极上产生了无色、无味的气体
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减小
D.当b极产生标况下2.24 L的气体时,Pt电极上生成了6.4g的铜单质
16.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分别组成CH3OH—O2、N2H4—O2、(CH3)2NNH2—O2清洁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K+均向负极移动
B.放电过程中,KOH物质的量均减小
C.消耗等质量燃料,(CH3)2NNH2—O2燃料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最大
D.消耗1molO2时,理论上N2H4—O2燃料电池气体产物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7.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室电极为负极
B.隔膜为阳离子膜
C.电池总反应为:
D.扩散到乙室将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
18.下列各离子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含有、、、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B.溶液和盐酸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
C.和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向NaOH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醋酸溶液:
19.室温下,向20mL 0.1 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的负对数与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点和e点溶液的pH值相同 B.a点到d点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C.在滴加过程中,先减小后增大 D.室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20.室温下,将溶液滴加到己二酸溶液中,混合溶液的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
B.曲线表示与的变化关系
C.溶液中
D.的数量级为10-5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21.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种背景下,CO2的利用和转化成为研究重点。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成果。合成淀粉的重要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的反应:,该反应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标有*的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TS为过渡态):
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是 (填“甲”或“乙”),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降低温度,
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x mol CO2,y mol H2,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
恒容条件下,当x=2,y=6,温度为T1K时,反应起始压强为8MPa,经10mi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T1K时平衡常数Kp= (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0~10 min内,v(H2)= 。
22.如下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电解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是 ;(2)若B为惰性电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
(3)若丙装置用于铁钉上镀铜,则铁钉应放在 (填“A”,“B”)极;
(4)标准状况下,有1.12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铁极上生成气体体积为 L;
(5)若A、B为惰性电极,通电一点时间后。
①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若CuSO4溶液未电解完,则加入 (填化学式)可恢复原来的浓度;
③若向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可恢复原来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6)写出乙池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某科研人员以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为原料回收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常温下,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2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酸浸”时镍的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条);
(2)浸出渣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3)“除铜”时,写出生成S的离子方程式 ;
(4)“氧化”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该步骤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 。
(5)“调pH”时,pH的控制范围为 ;
(6)用可溶性碳酸盐,可以浸取CaSO4固体,在溶液浸取过程发生反应:CaSO4(s)(ag) CaCO3(s)(aq)。己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试卷第8页,共9页化学答案
1.B 2.B 3.A 4.B 5.D
6.B 7.A 8.D 9.A 10.D
11.A 12.D 13.A 14.D 15.D
16.C 17.B 18.AD 19.AC 20.AD
21.(1) 乙 正向
(2) 0.3
22.(1)
(2)
(3)A
(4)2.24
(5)变小 CuO固体或CuCO3固体 0.4NA或2.408×1023
(6)
23.(1)增大H2SO4浓度、升高温度、将原料粉碎等
(2)BaSO4、CaSO4
(3)2Fe3++H2S=2Fe2++S↓+2H+
(4)H2O2高温会分解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