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气体排入空气中,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SO2 B.N2 C.NO2 D.NO
2.(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产量 B.合成纤维的产量
C.乙烯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4.(2015高一上·江都月考)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面关于“Na2CO3”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钠盐 B.属于碳酸盐 C.属于电解质 D.属于氧化物
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气体本身无色,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是( )
A.SO2 B.CH4 C.CO D.NO
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 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 B.质子数为14
C.质量数为20 D.核外电子数为8
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漂白的是( )
A.活性炭 B.盐酸 C.次氯酸 D.二氧化硫
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 )
A.SiO2 B.Cu C.Al D.C
10.(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 )
A. B. C. D.
1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配制500mL0.1mol·L-1的NaCl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是( )
A.500mL容量瓶 B.试管 C.酒精灯 D.分液漏斗
12.(2020高一下·巴楚期末)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类,液化石油气(LPG)类,这两种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
A.醇类 B.一氧化碳 C.氢气 D.烃类
1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欲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溶解后过滤 B.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CO2气体
C.将固体加热 D.先加足量盐酸后过滤
14.(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H2O B.CO2 C.NaCl D.HCl
1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有机物属于烷烃的是( )
A.CH3CH2OH B.CH3COOH C.C6H6 D.C3H8
1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K+、 、OH- B.Na+、K+、Cl-、
C.Cu2+、Ba2+、OH-、 D. 、Ag+、Cl-、OH-
1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可用来检验Fe3+离子的是( )
A.KSCN溶液 B.氯水 C.盐酸 D.石蕊试液
1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石墨 B.氨气 C.氢氧化钠 D.二氧化碳
1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混合物,适合用分液方法分离的是( )
A.食盐和泥沙 B.食盐和水 C.汽油和水 D.酒精和水
20.(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2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甲烷和乙烷 B.O2和O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 和
22.(2020高一下·巴楚期末)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酯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2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氯化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
C.氯化氢的电子式:
D.乙烯的分子式:CH2CH2
24.(2018高一下·西城期末)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A.Na B.Fe C.Cu D.Ag
2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氨水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C.K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D.KOH溶液和CO2反应
2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的是( )
A.镍镉电池 B.锌锰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 D.铅蓄电池
27.(2020高二上·宁波月考)只用一种试剂,将Na2SO4 、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分开,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2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只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D.拆开化学键会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2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图为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正极,铜片是负极
B.硫酸的浓度不变
C.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30.(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在Zn+H2SO4=ZnSO4+H2 反应中,2分钟内硫酸浓度由1.5mol·L-1降至1.1mol·L-1,则2分钟内用硫酸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1mol·L-1·min-1 B.0.2mo1·L-1·min-1
C.0.3mol·L-1·min-1 D.0.4mo1·L-1·min-1
二、计算题
3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2molCO2的质量为 g,含分子数约为 个,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约为 L,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三、填空题
32.(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是 ,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是 。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产生1mol H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氧化反应等,请将序号填入下表空格内。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乙醇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
34.(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⑤ ,⑦ 。
(2)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④号元素与⑧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为什么常温时在空气中铝不易被腐蚀 。
(2)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 。
3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以下是某食品配料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配料:鸡蛋、小麦粉、植物油、柠檬黄、食用盐、乳酸钙、苯甲酸钠
(1)该食品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成分是 ,富含油脂的成分是 ,富含糖类的成分是 ,属于食品着色剂的是 ,属于营养强化剂的是 ,属于调味剂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其中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 ,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
3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水溶液显酸性,且有较强的还原性。将维生素C片溶于水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洁净的试管,取少许维生素C的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②用另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许淀粉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 色,再加入足量的维生素C溶液,溶液颜色 (填“加深”或“褪去”)。
③某人去医院体检,医生建议他适量补充维生素C,你认为他应该多食用下面哪类食物 。
A.谷物 B.肉类 C.奶类 D.水果和蔬菜
(2)①人体健康与各种生命元素密切相关,若膳食结构不合理,摄人某种元素不足,就会引起某些疾病,以下疾病与哪种元素的缺乏有关:地方甲状腺肿大 ;贫血 ;小儿佝偻病 。
②我国以前在食盐中加碘化钾加工碘盐,但是碘化钾易被 成碘单质,现在用碘酸钾加工碘盐,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四、实验题
3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食用白醋和白酒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请至少用三种方法加以区别 、 、 。
3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实验室通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氨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待氨气生成后,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导管口,产生的现象是 ;
(4)除氨气外,还可以用该装置制取的常见气体是 ;
(5)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则氨水中除H2O、H+外还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有 的气体是氮气,不会造成污染,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并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2.【答案】C
【知识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的产量,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乙烯的用途可知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此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 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稀硫酸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抓住这一特点即可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
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看成是钠盐,故A不符合题意;
B.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可以看成是碳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SO2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B不符合题意;
C、CO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C不符合题意;
D、NO是无色的,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本身无色,遇到空气变红棕色,说明该气体无色,常温下易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生成红棕色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A. C是6号元素, 中质量数为1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4 6=8,故A项符合题意;
B. 质子数为6,故B项不符合题意;
C. 质量数为14,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符号,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号,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性原子有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8.【答案】B
【知识点】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均能用于漂白,盐酸不能,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次氯酸、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活性炭等,以此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是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A符合题意;
B. 铜是电的良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铝是电的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石墨是电的良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硅,铜、铝、碳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不是现代光学及光纤的基本原料,据此即可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烧瓶可透过石棉网加热
B、试管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C、烧瓶可隔石棉网加热
D、容量瓶不能加热
【分析】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作为反应装置,不能加热。
11.【答案】A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配制500mL0.1mol·L-1的NaCl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等仪器,正确的为A;
故答案为:A。
【分析】 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12.【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解:压缩天然气(C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因此可知该两类燃料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烃类;
故答案为:D。
【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都属于碳氢化合物。
13.【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直接加热即可除去。
故答案为:C。
【分析】 欲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可用加热法,注意题目中固体的特征,不能用溶液。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键
【解析】【解答】H2O、CO2、HCl都是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化合物,都只含有共价键,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
故答案为C。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金属元素、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15.【答案】D
【知识点】烷烃
【解析】【解答】A. CH3CH2OH中含有O元素,不是烷烃,故A不符合题意;
B. CH3COOH中含有O元素,不是烷烃,故B不符合题意;
C. C6H6不符合通式CnH2n+2,结构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C3H8符合通式CnH2n+2,结构相似,组成相差CH2,是烷烃同系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烷烃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烷烃同系物符合通式CnH2n+2,据此分析选项。
16.【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H+和 、OH-不能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Na+、K+、Cl-、 相互不反应,所以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Cu2+和OH-、Ba2+和 都能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OH-反应放出氨气,Ag+和Cl-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或弱电解质。
17.【答案】A
【知识点】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KSCN溶液滴入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呈血红色,A符合题意;
B.氯水与Fe3+不发生反应,不能产生明显的现象,B不合题意;
C.盐酸与Fe3+不反应,没有现象产生,C不合题意;
D.石蕊试液滴入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可能会变红色,但只能确定溶液显酸性,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作为检验Fe3+的特征试剂;选项中氯水、盐酸、石蕊试液都无法检验铁离子,以此来解答。
18.【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 石墨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氨气是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19.【答案】C
【知识点】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食盐和泥沙应先溶解后用过滤分离,故A不符合题意;
B. 食盐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发来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 汽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用分液分离故C符合题意;
D. 酒精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馏来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液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
20.【答案】D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单质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燃烧生成氯化铁,且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故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可与水、碱以及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以此来解答该题。
21.【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甲烷和乙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题意;
B. 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不是同位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据此分析解答。
22.【答案】B
【知识点】酯的性质
【解析】【解答】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这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乙酸乙酯属于酯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酒的主要成分酒精,醋的溶质为乙酸,发生如下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易溶强电解质,在水中会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B项符合题意
C.氯化氢是有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乙烯的分子式为CH2=CH2,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
B.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会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
D.烯烃的结构简式中双键不能省略。
24.【答案】A
【知识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Na、Mg、Al等活泼或较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与
C、CO或H2等不反应,故采用电解法冶炼制备,选项A符合题意;
B、金属铁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铜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银的冶炼采用热分解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可以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等。
25.【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氨水为弱碱,不能用OH 表示,不符合题意;
B、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C、K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符合题意;
D、CO2不能用H+表示,不符合题意。
【分析】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 ,以此来解答。
26.【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说明该电池中没有对环境污染的物质,且其生成物中也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A.镍镉电池中含有镍、镉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A不选;
B.锌锰电池中含有锌、锰元素,对环境有污染,故B不选;
C.氢氧燃料电池最终生成水,水对环境无污染,故C选;
D.铅蓄电池中含有铅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说明该电池中没有对环境污染的物质,且其生成物中也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2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A. NaOH能与(NH4)2SO4、NH4Cl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 AgNO3能与四种物质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 BaCl2能与Na2SO4、(NH4)2SO4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别出现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SO42-常用Ba2+检验,Cl-常用Ag+检验,NH4+常用OH-检验,综合起来用Ba(OH)2检验这四种物质。
2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能量会转换为生成物化学能以及其它形式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形成,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若要使该反应发生,则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化学键断裂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热量变化,也可以以光能、电能等形式变化;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C.根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29.【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Zn比Cu活泼,所以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 +H2,所以硫酸的浓度变小,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
3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 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 1,△c=1.5mol/L 1.1mol/L=0.4mol/L,v= = =0.2mol L 1min 1,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1,△c=1.5mol/L-1.1mol/L=0.4mol/L,结合v= 计算。
31.【答案】88;2NA;44.8;4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2molCO2的质量为m(CO2)=2mol×44g/mol=88g;
其中含有的CO2分子数目为N(CO2)=2mol×NA/mol=2NA;
2mol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约为V(CO2)=2mol×22.4L/mol=44.8L;
由于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2molCO2气体中含有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O)=2n(CO2)=2×2mol=4mol。
【分析】根据m=n·M计算质量,根据N=n·NA计算分子数目;根据V=n·Vm计算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体积,根据n(O)=2n(CO2)计算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物质的量。
32.【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消失
(2)2Na + 2H2O=2Na++2OH-+ H2↑;H2O;2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产生白色沉淀,AlCl3反应完毕,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白色沉淀溶解,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反应中水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水是氧化剂,生成1molH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水;2。
【分析】(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结合氢氧化铝的性质分析解答;(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解答。
33.【答案】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知识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解析】【解答】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
B. 甲烷为饱和烃,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 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生成乙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分析】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 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 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4.【答案】(1)Mg;S
(2)Na;F;HClO4
(3)N;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⑤为第三周期ⅡA族的元素,为Mg元素;⑦为第三周期ⅥA族的元素,S元素,故答案为:Mg;S;(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在表的左下角,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右上角的非金属,应是F;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F元素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以上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Na;F;HClO4;(3)①、②、③分别为N、O、F,N、O、F是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小,由此半径最大的是N;④号元素与⑧号元素分别为Na、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NaCl是由Na+、Cl-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N、O、F、Na、Mg、Al、S、Cl;
(2)由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变化规律和判断方法可知,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是F,Cl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3)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可得出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④号元素Na与⑧号元素Cl形成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35.【答案】(1)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防止内部金属被腐蚀
(2);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少,很容易失去电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部不被腐蚀,
故答案为: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防止内部金属被腐蚀;(2)金属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故答案为: ;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少,很容易失去电子。
【分析】(1)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部不被腐蚀;
(2)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往往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6.【答案】(1)蛋白质;植物油;小麦粉;柠檬黄;乳酸钙;食用盐;苯甲酸钠
(2)葡萄糖;甘油;氨基酸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是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富含油脂的成分是植物油;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柠檬黄、胭脂红、胡萝卜素等是常用的着色剂,能改善食品的外观;营养强化剂是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的,乳酸钙是重要的营养强化剂,能提高人体必需的钙元素;食用盐能增加食品的味道,是常用的调味剂;苯甲酸钠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是常用的防腐剂;故答案为:鸡蛋;植物油;小麦粉;柠檬黄;乳酸钙;食用盐;苯甲酸钠;(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答案为:葡萄糖;甘油;氨基酸。
【分析】(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柠檬黄、胭脂红、胡萝卜素等是常用的着色剂;营养强化剂是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的;食用盐能增加食品的味道;苯甲酸钠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37.【答案】(1)红色;蓝色;褪去;D
(2)碘;铁;钙;氧化;KIO3;+5
【知识点】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解析】【解答】(1)①因为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呈红色,而它遇维生素C水溶液呈红色,说明维生素C水溶液呈酸性;
②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将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蓝色褪色;
③谷类富含淀粉;肉类牛奶含蛋白质,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
(2)①身材矮小,腰背弯曲可能是由于缺钙,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缺铁会患贫血;
②碘化钾易被氧化,食盐添加碘酸钾,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该化合物中K元素化合价为+1价、O元素化合价为 2价,所以I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答案为。
【分析】(1)①熟悉常见的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
②淀粉遇碘呈蓝色;维生素消耗了碘;
③熟悉常见的富含维C食物;
(2)①注意常见各种物质缺乏症状;
②碘化钾中的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I元素化合价。
38.【答案】分别品尝两者的味道有酸味的为食醋;分别闻味道有醇香的是白酒;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食醋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因为食用白醋和白酒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且两者的味道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品尝的方法进行鉴别,有酸味的是白醋,有辛辣味的为白酒;也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别,有醇香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乙酸,没有的是白酒,故答案:分别品尝两者的味道有酸味的为食醋;分别闻味道有醇香的是白酒;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食醋。
【分析】白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碱、碱性氧化物、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二者气味不同,以此解答该题。
39.【答案】(1)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产生白烟
(4)氧气
(5)NH3·H2O、 、OH-、NH3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 该反应中有水生成,如果水倒流能炸裂试管,易造成安全事故;
(3)氯化氢和氨气接触立即生成氯化铵固体,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烟;
(4) 该反应装置是固体加热装置,只要是利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的气体就可以用此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
(5)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有关的方程式为:NH3+H2O NH3· H2O NH4++OH-,所以溶液中存在的分子有NH3、H2O、 NH3·H2O,存在的离子有NH4+、OH-、H+,所以除H2O、H+外还存在分子和离子是NH3、NH3· H2O、NH4+、OH-。
【分析】(1)熟悉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
(2)要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3)氯化安慰白色固体;
(4)熟悉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
(5)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其溶液存在电离平衡。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文科)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气体排入空气中,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SO2 B.N2 C.NO2 D.NO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是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有 的气体是氮气,不会造成污染,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氮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并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2.(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产量 B.合成纤维的产量
C.乙烯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答案】C
【知识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的产量,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乙烯的用途可知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此解答。
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 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稀硫酸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抓住这一特点即可解答。
4.(2015高一上·江都月考)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
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面关于“Na2CO3”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钠盐 B.属于碳酸盐 C.属于电解质 D.属于氧化物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因阳离子为钠离子,可以看成是钠盐,故A不符合题意;
B.因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可以看成是碳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气体本身无色,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是( )
A.SO2 B.CH4 C.CO D.NO
【答案】D
【知识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SO2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B不符合题意;
C、CO在空气中比较稳定,仍然是无色的,C不符合题意;
D、NO是无色的,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本身无色,遇到空气变红棕色,说明该气体无色,常温下易和空气中成分反应生成红棕色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 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 B.质子数为14
C.质量数为20 D.核外电子数为8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A. C是6号元素, 中质量数为1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4 6=8,故A项符合题意;
B. 质子数为6,故B项不符合题意;
C. 质量数为14,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6,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符号,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号,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性原子有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物质不能用于漂白的是( )
A.活性炭 B.盐酸 C.次氯酸 D.二氧化硫
【答案】B
【知识点】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解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均能用于漂白,盐酸不能,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次氯酸、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活性炭等,以此解答。
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 )
A.SiO2 B.Cu C.Al D.C
【答案】A
【知识点】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是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A符合题意;
B. 铜是电的良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 铝是电的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石墨是电的良导体,不是良好的光学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硅,铜、铝、碳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不是现代光学及光纤的基本原料,据此即可解答。
10.(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仪器不可以加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A、烧瓶可透过石棉网加热
B、试管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C、烧瓶可隔石棉网加热
D、容量瓶不能加热
【分析】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作为反应装置,不能加热。
1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配制500mL0.1mol·L-1的NaCl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是( )
A.500mL容量瓶 B.试管 C.酒精灯 D.分液漏斗
【答案】A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配制500mL0.1mol·L-1的NaCl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等仪器,正确的为A;
故答案为:A。
【分析】 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12.(2020高一下·巴楚期末)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类,液化石油气(LPG)类,这两种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
A.醇类 B.一氧化碳 C.氢气 D.烃类
【答案】D
【知识点】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解析】【解答】解:压缩天然气(C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因此可知该两类燃料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烃类;
故答案为:D。
【分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都属于碳氢化合物。
1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欲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水溶解后过滤 B.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CO2气体
C.将固体加热 D.先加足量盐酸后过滤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直接加热即可除去。
故答案为:C。
【分析】 欲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可用加热法,注意题目中固体的特征,不能用溶液。
14.(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H2O B.CO2 C.NaCl D.HCl
【答案】C
【知识点】化学键
【解析】【解答】H2O、CO2、HCl都是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化合物,都只含有共价键,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
故答案为C。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金属元素、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1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有机物属于烷烃的是( )
A.CH3CH2OH B.CH3COOH C.C6H6 D.C3H8
【答案】D
【知识点】烷烃
【解析】【解答】A. CH3CH2OH中含有O元素,不是烷烃,故A不符合题意;
B. CH3COOH中含有O元素,不是烷烃,故B不符合题意;
C. C6H6不符合通式CnH2n+2,结构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C3H8符合通式CnH2n+2,结构相似,组成相差CH2,是烷烃同系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烷烃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烷烃同系物符合通式CnH2n+2,据此分析选项。
1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在水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K+、 、OH- B.Na+、K+、Cl-、
C.Cu2+、Ba2+、OH-、 D. 、Ag+、Cl-、OH-
【答案】B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H+和 、OH-不能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Na+、K+、Cl-、 相互不反应,所以可以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Cu2+和OH-、Ba2+和 都能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OH-反应放出氨气,Ag+和Cl-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或弱电解质。
1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可用来检验Fe3+离子的是( )
A.KSCN溶液 B.氯水 C.盐酸 D.石蕊试液
【答案】A
【知识点】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KSCN溶液滴入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呈血红色,A符合题意;
B.氯水与Fe3+不发生反应,不能产生明显的现象,B不合题意;
C.盐酸与Fe3+不反应,没有现象产生,C不合题意;
D.石蕊试液滴入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可能会变红色,但只能确定溶液显酸性,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作为检验Fe3+的特征试剂;选项中氯水、盐酸、石蕊试液都无法检验铁离子,以此来解答。
1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石墨 B.氨气 C.氢氧化钠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 石墨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 氨气是氢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一定为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1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混合物,适合用分液方法分离的是( )
A.食盐和泥沙 B.食盐和水 C.汽油和水 D.酒精和水
【答案】C
【知识点】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食盐和泥沙应先溶解后用过滤分离,故A不符合题意;
B. 食盐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发来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 汽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用分液分离故C符合题意;
D. 酒精和水是互溶的,可以利用蒸馏来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液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
20.(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答案】D
【知识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单质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燃烧生成氯化铁,且与反应物的量无关,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故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可与水、碱以及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以此来解答该题。
2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甲烷和乙烷 B.O2和O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 和
【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甲烷和乙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题意;
B. 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不是同位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据此分析解答。
22.(2020高一下·巴楚期末)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酯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答案】B
【知识点】酯的性质
【解析】【解答】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这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乙酸乙酯属于酯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酒的主要成分酒精,醋的溶质为乙酸,发生如下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氯化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
C.氯化氢的电子式:
D.乙烯的分子式:CH2CH2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属于易溶强电解质,在水中会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B项符合题意
C.氯化氢是有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乙烯的分子式为CH2=CH2,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
B.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会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
D.烯烃的结构简式中双键不能省略。
24.(2018高一下·西城期末)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A.Na B.Fe C.Cu D.Ag
【答案】A
【知识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Na、Mg、Al等活泼或较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与
C、CO或H2等不反应,故采用电解法冶炼制备,选项A符合题意;
B、金属铁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铜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银的冶炼采用热分解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可以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等。
2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氨水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C.K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D.KOH溶液和CO2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氨水为弱碱,不能用OH 表示,不符合题意;
B、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C、K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符合题意;
D、CO2不能用H+表示,不符合题意。
【分析】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表示 ,以此来解答。
2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的是( )
A.镍镉电池 B.锌锰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 D.铅蓄电池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解析】【解答】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说明该电池中没有对环境污染的物质,且其生成物中也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A.镍镉电池中含有镍、镉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A不选;
B.锌锰电池中含有锌、锰元素,对环境有污染,故B不选;
C.氢氧燃料电池最终生成水,水对环境无污染,故C选;
D.铅蓄电池中含有铅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电池属于高效、环境友好电池,说明该电池中没有对环境污染的物质,且其生成物中也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27.(2020高二上·宁波月考)只用一种试剂,将Na2SO4 、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分开,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A. NaOH能与(NH4)2SO4、NH4Cl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 AgNO3能与四种物质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 BaCl2能与Na2SO4、(NH4)2SO4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 分别出现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SO42-常用Ba2+检验,Cl-常用Ag+检验,NH4+常用OH-检验,综合起来用Ba(OH)2检验这四种物质。
2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只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D.拆开化学键会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能量会转换为生成物化学能以及其它形式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形成,因此化学反应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若要使该反应发生,则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化学键断裂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热量变化,也可以以光能、电能等形式变化;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C.根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
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2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图为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是正极,铜片是负极
B.硫酸的浓度不变
C.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Zn比Cu活泼,所以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 +H2,所以硫酸的浓度变小,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因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
30.(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在Zn+H2SO4=ZnSO4+H2 反应中,2分钟内硫酸浓度由1.5mol·L-1降至1.1mol·L-1,则2分钟内用硫酸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1mol·L-1·min-1 B.0.2mo1·L-1·min-1
C.0.3mol·L-1·min-1 D.0.4mo1·L-1·min-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 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 1,△c=1.5mol/L 1.1mol/L=0.4mol/L,v= = =0.2mol L 1min 1,
故答案为:B。
【分析】反应物的浓度是1.5mol L-1,经过2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1mol L-1,△c=1.5mol/L-1.1mol/L=0.4mol/L,结合v= 计算。
二、计算题
31.(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2molCO2的质量为 g,含分子数约为 个,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约为 L,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88;2NA;44.8;4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2molCO2的质量为m(CO2)=2mol×44g/mol=88g;
其中含有的CO2分子数目为N(CO2)=2mol×NA/mol=2NA;
2mol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约为V(CO2)=2mol×22.4L/mol=44.8L;
由于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2molCO2气体中含有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O)=2n(CO2)=2×2mol=4mol。
【分析】根据m=n·M计算质量,根据N=n·NA计算分子数目;根据V=n·Vm计算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体积,根据n(O)=2n(CO2)计算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物质的量。
三、填空题
32.(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是 ,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是 。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产生1mol H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消失
(2)2Na + 2H2O=2Na++2OH-+ H2↑;H2O;2
【知识点】钠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产生白色沉淀,AlCl3反应完毕,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白色沉淀溶解,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溶解;(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反应中水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水是氧化剂,生成1molH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水;2。
【分析】(1)向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结合氢氧化铝的性质分析解答;(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解答。
33.(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氧化反应等,请将序号填入下表空格内。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乙醇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
【答案】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知识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解析】【解答】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 二溴乙烷;
B. 甲烷为饱和烃,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 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生成乙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分析】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 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 乙醇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4.(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⑤ ,⑦ 。
(2)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①、②、③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④号元素与⑧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答案】(1)Mg;S
(2)Na;F;HClO4
(3)N;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⑤为第三周期ⅡA族的元素,为Mg元素;⑦为第三周期ⅥA族的元素,S元素,故答案为:Mg;S;(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在表的左下角,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右上角的非金属,应是F;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F元素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以上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Na;F;HClO4;(3)①、②、③分别为N、O、F,N、O、F是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小,由此半径最大的是N;④号元素与⑧号元素分别为Na、C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NaCl是由Na+、Cl-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N、O、F、Na、Mg、Al、S、Cl;
(2)由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变化规律和判断方法可知,表中所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是F,Cl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3)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可得出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④号元素Na与⑧号元素Cl形成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3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为什么常温时在空气中铝不易被腐蚀 。
(2)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释钠为什么具有强还原性 。
【答案】(1)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防止内部金属被腐蚀
(2);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少,很容易失去电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部不被腐蚀,
故答案为: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防止内部金属被腐蚀;(2)金属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强的还原性,故答案为: ;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少,很容易失去电子。
【分析】(1)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部不被腐蚀;
(2)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往往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6.(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以下是某食品配料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配料:鸡蛋、小麦粉、植物油、柠檬黄、食用盐、乳酸钙、苯甲酸钠
(1)该食品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成分是 ,富含油脂的成分是 ,富含糖类的成分是 ,属于食品着色剂的是 ,属于营养强化剂的是 ,属于调味剂的是 ,属于防腐剂的是 。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其中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 ,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
【答案】(1)蛋白质;植物油;小麦粉;柠檬黄;乳酸钙;食用盐;苯甲酸钠
(2)葡萄糖;甘油;氨基酸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是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富含油脂的成分是植物油;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柠檬黄、胭脂红、胡萝卜素等是常用的着色剂,能改善食品的外观;营养强化剂是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的,乳酸钙是重要的营养强化剂,能提高人体必需的钙元素;食用盐能增加食品的味道,是常用的调味剂;苯甲酸钠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是常用的防腐剂;故答案为:鸡蛋;植物油;小麦粉;柠檬黄;乳酸钙;食用盐;苯甲酸钠;(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答案为:葡萄糖;甘油;氨基酸。
【分析】(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柠檬黄、胭脂红、胡萝卜素等是常用的着色剂;营养强化剂是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的;食用盐能增加食品的味道;苯甲酸钠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37.(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水溶液显酸性,且有较强的还原性。将维生素C片溶于水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洁净的试管,取少许维生素C的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②用另一支洁净的试管,取少许淀粉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 色,再加入足量的维生素C溶液,溶液颜色 (填“加深”或“褪去”)。
③某人去医院体检,医生建议他适量补充维生素C,你认为他应该多食用下面哪类食物 。
A.谷物 B.肉类 C.奶类 D.水果和蔬菜
(2)①人体健康与各种生命元素密切相关,若膳食结构不合理,摄人某种元素不足,就会引起某些疾病,以下疾病与哪种元素的缺乏有关:地方甲状腺肿大 ;贫血 ;小儿佝偻病 。
②我国以前在食盐中加碘化钾加工碘盐,但是碘化钾易被 成碘单质,现在用碘酸钾加工碘盐,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红色;蓝色;褪去;D
(2)碘;铁;钙;氧化;KIO3;+5
【知识点】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解析】【解答】(1)①因为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呈红色,而它遇维生素C水溶液呈红色,说明维生素C水溶液呈酸性;
②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将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蓝色褪色;
③谷类富含淀粉;肉类牛奶含蛋白质,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
(2)①身材矮小,腰背弯曲可能是由于缺钙,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缺铁会患贫血;
②碘化钾易被氧化,食盐添加碘酸钾,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该化合物中K元素化合价为+1价、O元素化合价为 2价,所以I元素化合价为+5价,故答案为。
【分析】(1)①熟悉常见的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
②淀粉遇碘呈蓝色;维生素消耗了碘;
③熟悉常见的富含维C食物;
(2)①注意常见各种物质缺乏症状;
②碘化钾中的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I元素化合价。
四、实验题
38.(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食用白醋和白酒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请至少用三种方法加以区别 、 、 。
【答案】分别品尝两者的味道有酸味的为食醋;分别闻味道有醇香的是白酒;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食醋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解析】【解答】因为食用白醋和白酒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且两者的味道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品尝的方法进行鉴别,有酸味的是白醋,有辛辣味的为白酒;也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别,有醇香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食醋;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乙酸,没有的是白酒,故答案:分别品尝两者的味道有酸味的为食醋;分别闻味道有醇香的是白酒;分别加碳酸氢钠有气体生成的是食醋。
【分析】白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碱、碱性氧化物、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二者气味不同,以此解答该题。
39.(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实验室通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氨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待氨气生成后,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导管口,产生的现象是 ;
(4)除氨气外,还可以用该装置制取的常见气体是 ;
(5)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则氨水中除H2O、H+外还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
【答案】(1)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产生白烟
(4)氧气
(5)NH3·H2O、 、OH-、NH3
【知识点】氨的性质及用途;氨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 该反应中有水生成,如果水倒流能炸裂试管,易造成安全事故;
(3)氯化氢和氨气接触立即生成氯化铵固体,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烟;
(4) 该反应装置是固体加热装置,只要是利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的气体就可以用此装置,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
(5)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有关的方程式为:NH3+H2O NH3· H2O NH4++OH-,所以溶液中存在的分子有NH3、H2O、 NH3·H2O,存在的离子有NH4+、OH-、H+,所以除H2O、H+外还存在分子和离子是NH3、NH3· H2O、NH4+、OH-。
【分析】(1)熟悉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
(2)要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3)氯化安慰白色固体;
(4)熟悉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
(5)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其溶液存在电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