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题选编——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风景图片中所体现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光合作用
C.风力发电 D.晨霜晓露
2.(2023上·安徽·九年级校联考期末)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C.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 D.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3.(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豆腐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美食,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浸泡豆子 B.磨制豆浆
C.蒸煮豆浆 D.压制成型
4.(2023上·安徽池州·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北方早餐中的豆腐脑滑嫩可口、富含营养。下列关于豆腐脑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5.(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2023年9月1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下列进行的纪念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观看宣传片 B.国旗下演讲 C.军营开放 D.燃放孔明灯
6.(2023上·安徽亳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斩竹槌洗 B.煮楻足火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7.(2023上·安徽淮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某食品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会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8.(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在丰富多彩的徽州文化中,“徽州三雕”作为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中的珍品,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下列砖雕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砖坯雕刻 B.砖坯上色 C.砖坯烧制 D.砖坯打磨
9.(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分类
10.(2023上·安徽马鞍山·九年级马鞍山八中校考期中)某同学点燃硫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该同学打算用澄清石灰水检测该气体的成分;此环节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获得结论 D.设计实验
11.(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列来自课本中的图片所描述的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研钵粉碎胆矾 B.燃着的蜡烛
C.对着玻璃片哈气 D.品红在水中扩散
12.(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图,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②图,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③图,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升高
D.④图,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13.(2023上·安徽淮北·九年级淮北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有关下图蜡烛“子母火焰”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该实验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D.该实验中导管的长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4.(2023上·安徽池州·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15.(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且与图形一致的是
A.量桶 B.钳锅钳 C.镊子 D.集气瓶
16.(2023上·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试剂 B.称量氯化钠固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17.(2023上·安徽马鞍山·九年级马鞍山八中校考期中)以下测量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量10g固体(不用游码),如果左码右物并不影响称量结果
B.用天平称量10g固体,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左偏转,应该增加砝码
C.可以用量筒溶解固体
D.用量筒仰视量取5ml液体,实际液体的体积少于5ml
18.(2023上·安徽淮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读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倾倒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二、实验题
19.(2023上·安徽六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示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朝向 ,细口瓶的瓶塞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该操作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熟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 焰加热。
(4)如图D所示,先用自来水冲洗试管,再用蒸馏水润洗。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
20.(2023上·安徽淮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有人喜欢在凌晨天朦朦亮时到森林公园中锻炼身体,这种做法对人体好吗?小张同学认为对人体有利,因为凌晨空气清新;小王同学认为对人体有害,因为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对人体有害,应该等日照以后再进入其中锻炼。为了研究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与日照后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分别收集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和日照后公园中空气各两瓶到实验室。收集日照后公园中空气的方法是 。(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2)为比较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小张同学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两瓶气体样品中。实验现象是:滴入凌晨森林空气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滴入日照后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由此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
(3)为比较两瓶气体中氧气含量的高低,小王同学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凌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日照后的少。
(4)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1.(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明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甲中,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乙的目的是 。
③实验丙中,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此白烟是 。
(2)小红同学借助U形管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略去)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Ⅰ、准备一个干燥的U形管,备用;
Ⅱ、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的蜡烛﹐将U形管的一端罩在蜡烛火焰的中上部,观察U形管内的实验现象;
Ⅲ、蜡烛燃烧10s后,将U形管快速倒过来,立即向U形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步骤Ⅱ中,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壁 。
②步骤Ⅲ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③小红同学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有 (填字母)。
A.便于实验操作 B.实验现象明显 C.产物浓度较低
22.(2023上·安徽淮南·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①首先由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②然后由 (填“A”或“B”)导管吹气约2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填“高”或“低”)
(2)该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
①该小组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体积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体积占所有气体体积的百分比)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气。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②所示,表示氧气的是 (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②实验中,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 。
四、填空与简答
23.(2023上·安徽铜陵·九年级统考期中)巧克力是以可可浆和可可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甜食。图1就是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它不但口感细腻甜美,而且还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巧克力可以直接食用,也可被用来制作蛋糕、冰激凌等。在浪漫的情人节,它更是表达爱情少不了的主角。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2所示。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巧克力能防止心脏病是因为巧克力中含有丰富的 。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2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 。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24.(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炒菜。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菜肴上色。
酱油中氨基酸态氨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多个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每隔15天,从不同恒温箱中取未开封的玻璃瓶中的酱油,检测L*值 将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酱油,检测L*值
检测结果
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1)酿造酱油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 (写一条即可)。
(3)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的原因是 。
(4)分析实验2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酱油最好低温密封保存
B.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C.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
25.(2023上·安徽淮南·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信息:金属钛被美誉为“太空金属”。 钛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较小(4.54g/cm3),硬度大,熔点高,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塑性好。金属钛具有很强的抗强酸、抗强碱,不容易生锈。金属钛及其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飞机、导弹、火箭、潜艇、通信设备和人造骨骼等。但是钛易与氯气发生反应,即使是温度0℃以下的氯气,也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四氯化钛。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钛的物理性质有 、 ;(写出2种)
(2)钛的化学性质有 (任写1种)。
(3)钛与氯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6.(2023上·安徽宣城·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镁,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节日燃放的烟花中除了有硫,也有粉碎的镁粉。如果存放的金属镁着火了,是不可以用二氧化碳去扑灭的,那将会是“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火灾。
(1)镁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常温下镁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
(3)镁的用途有常用作 。
(4)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7.(2023上·安徽阜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这句话描述了轻粉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写出轻粉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其目的是 。
(4)轻粉的用途主要有 。
28.(2023上·安徽蚌埠·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称取的烧杯质量为 g。
(2)若按图2所示进行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 (填“大”或“小”);若量取水,应选择 (填“”“”或“”)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29.(2023上·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乙醇俗称酒精,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密度为0.816g/cm3。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实验室里常用乙醇作为酒精灯的燃料,当点燃酒精灯时,乙醇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任写一条)。
(2)乙醇的化学性质 。
(3)乙醇用途 。
(4)根据材料描述,写出乙醇燃烧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冰雪消融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风力发电是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B、晨霜晓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B.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炭、煤焦油属于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浸泡豆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磨制豆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蒸煮豆浆点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压制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D
【详解】A、泡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滤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煮浆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观看宣传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国旗下演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军营开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燃放孔明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斩竹槌洗,砍下竹子置于水塘中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煮楻足火,是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需要用火去煮,燃料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日晒成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一张张叠好,进行晒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覆帘压纸,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A
【详解】A、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无化学物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会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放热、发光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化学知识可以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砖坯雕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砖坯上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砖坯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砖坯打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详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实验。
故选B。
10.D
【详解】A、提出问题是根据现象和相关知识等提出疑问,如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不符合题意;
B、进行实验是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如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该气体,不符合题意;
C、获得结论是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得出结果,如该气体是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D、设计实验是根据相关资料和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如打算用澄清石灰水检测该气体的成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用研钵粉碎胆矾,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液态水的缘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品红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在燃烧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只能判断生成了水,故A错误;
B、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产生白烟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没哈气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升高,故C正确;
D、图中实验,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多少,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选项正确;
B、如图所示,石蜡燃烧实质是石蜡蒸汽燃烧,石蜡蒸汽从导管导出后,在子火焰中燃烧,选项正确;
C、由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少,而此时蜡烛能转化为蒸汽燃烧,故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选项正确;
D、该实验中导管越长,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选项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正放,图中操作错误;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C、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A、该仪器名称为量筒,不符合题意;
B、该仪器名称为坩埚钳,不符合题意;
C、该仪器名称为镊子,符合题意;
D、该仪器名称为广口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正确;
B、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且药品应放在称量纸上,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手不能碰到短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17.A
【详解】A、若不适用游码,左盘上的质量=右盘上的质量,则左码右物不会影响称量结果,正确;
B、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先将砝码放在左盘上,再放药品时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质量较大,即添加的药品较多,则应取下部分药品,不正确;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不能用于溶解固体,不正确;
D、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不能仰视,否则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大于5mL,不正确。
故选A。
18.A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错误;
B.闻气体气味应该用手扇着闻,故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选项正确;
D.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9.(1) 手心 倒放
(2)C
(3) /三分之一 外
(4)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详解】(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液体药品流出腐蚀标签;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塞被污染;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的水分蒸发,不是为了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熟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如图D所示,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0.(1)将集气瓶装满水,在公园中倒掉,盖上毛玻璃片
(2)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3)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光照后的空气中燃烧的时间更长
(4) 小王 凌晨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对人体有害
【详解】(1)收集日照后公园中空气的方法是:将集气瓶装满水,在公园中倒掉,盖上毛玻璃片;
(2)根据“滴入凌晨森林空气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滴入日照后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可知:在凌晨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日照后森林公园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3)因为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在凌晨空气中木条很快熄灭,在另一集气瓶中能燃烧一会再熄灭;
(4)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夜晚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凌晨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对人体有害,所以小王的观点是正确的。
21.(1) 小 探究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 石蜡蒸气
(2) 有水雾出现 二氧化碳/CO2 AB
【详解】(1)①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②将木条放在火焰上方,根据不同部分炭化程度,可比较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
③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为石蜡蒸气。
(2)①蜡烛燃烧生成水,则可观察到U形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③A、用U形管代替小烧杯做实验,操作更方便,符合题意;
B、U形管比较小,现象比较明显,符合题意;
C、U形管不影响产物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1) A B 高
(2) X 水蒸气冷凝 76.73%
【详解】(1)①吸气时为了防止将液体药品吸入口腔,与口腔相连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故应从A导管吸气;
②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将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即使呼出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接触,故应从B导管吹气;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气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2)①人体呼吸过程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同时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氧气含量会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会增大,但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即水蒸气含量开始增大,一段时间后会减少,由图②可知物质X随着实验进行含量在降低,故表示氧气的是X;
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说明Y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液化为小水滴,故其体积分数会减小;
②由图可知200s时采集到氧气X的体积分数为17.10%,水蒸气Y的体积分数为3.67%,二氧化碳Z的体积分数为2.50%,故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1-17.10%-3.67%-2.50%=76.73%。
23.(1)多源苯酚复合物
(2)化学
(3)奶油
(4)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温度
(5)ABC
【详解】(1)根据文章内容: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故填:多源苯酚复合物。
(2)根据文章内容,可可豆发酵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可可豆发酵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3)根据图2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故填:奶油。
(4)由文字内容可知,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在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人正常体温为37℃),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所以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故填:巧克力中的可可脂的熔点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温度。
(5)A.由“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可知,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故A正确;
B.由“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可知,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故B正确;
C.由图2可知,可可脂在温度大于20℃时其固体指数随温度变化大,所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故C正确。
故选:ABC。
24.(1)化学变化
(2)观察颜色,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
(3)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
(4)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
(5)ABC
【详解】(1)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则可通过颜色鉴别。
(3)由短文可知,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
(4)由实验2的图像可知,透明玻璃片中的L*值较低,而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则说明玻璃片中会有空气进入,则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
(5)A、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则酱油最好低温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短文可知,酱油中氨基酸态氨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短文可知,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
25.(1) 银白色 固体、硬度大、密度较小、熔点高、良好的导电性,可塑性好(两空任选两种)
(2)抗强酸、抗强碱、钛易与氯气发生反应
(3)钛+氯气→四氯化钛
【详解】(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根据“钛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较小(4.54g/cm3),硬度大,熔点高,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塑性好”可知,钛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硬度大、密度较小、熔点高、良好的导电性,可塑性好;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根据“抗强酸、抗强碱,钛易与氯气发生反应”可知,钛的化学性质有抗强酸、抗强碱、钛易与氯气发生反应;
(3)钛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钛+氯气→四氯化钛。
26.(1)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
(2)粉碎镁粉
(3)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
(4)
【详解】(1)物理性质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等;由题干信息可知,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
(2)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由题干信息可知,发生的物理变化有粉碎镁粉;
(3)由题干信息可知,镁可用作照明弹、做烟花等;
(4)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7.(1)物理
(2)
(3)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4)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
【详解】(1)微溶与水、白色粉末,这些性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由材料2可知, 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4)由材料2可知,轻粉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
28.(1) 右 27.4
(2) 大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1)图1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左盘质量偏大,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的质量为2.6g,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物质质量+游码质量,图中左码右物,称取的烧杯质量=20g+10g-2.6g=27.4g;
(2)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偏大;量取30mL水,为减小误差,应选取能一次量取全部液体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择50mL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9.(1)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或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密度为0.816等(合理即可)
(2)可燃性、低毒性
(3)作燃料、作消毒剂等
(4)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意分析即可。
【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具有特殊香味,具有特殊香味;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密度为0.816,这些性质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或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或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密度为0.816等(答案合理即可);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乙醇在常温常压低毒性,乙醇易燃,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这些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填:可燃性、低毒性;
(3)实验室里常用乙醇作为酒精灯的燃料;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故填:作燃料;作消毒剂等
(4)乙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