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0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寒假分层作业(含解析) 2024年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练(沪教版)

寒假作业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寒假分层作业】2024年九年级化学寒假培优练(沪教版)
作业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3)举例:物理变化——石蜡熔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结晶等;
化学变化——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4)联系: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2)区别: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3)举例: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毒性、腐蚀性等。
(4)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能量变化
(1)本质:宏观——生成其他物质;微观——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能量变化:如下列反应,其中放热的反应有 ①③④ (填序号,下同),吸热的反应有 ② 。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 ②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 ③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④物质的燃烧
考点二 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后再学)
(1)化合反应:如:CO2+H2O = H2CO3,通式:A+B+… → X(多变一)
(2)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通式:X → A+B+……(一变多)
(3)置换反应:如:Fe+CuSO4 =Cu+FeSO4 ,通式:A+BC → B+AC(单换单)
2.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2)举例:氧化反应——①剧烈氧化: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等;②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烂等;还原反应——3CO+Fe2O3 2Fe+3CO2,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Fe2O3 。
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题型01 物质的变化
(2023·山东淄博)
1.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冰雪融化 C.光合作用 D.钢铁生锈
(2023·江苏无锡)
2.“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粮食酿酒 C.烧石成灰 D.烧窑制砖
(2023·湖南湘潭)
3.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打扫房间 B.整理书桌 C.晾晒衣物 D.生火做饭
(2023·湖北十堰)
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下诗词蕴含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题型0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023·北京)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2023·四川巴中)
7.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 D.用铜丝作导线
(2023·江苏扬州)
8.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剂 B.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润滑剂 D.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题型03 化学反应的本质及能量变化
(2023上·江苏南京·九年级阶段练习)
9.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
A.发出白光 B.产生白烟
C.放出热量 D.生成白色固体
(2023·海南三亚·统考二模)
10.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
考点02 化学反应类型
题型01 基本反应类型
(2023·辽宁大连)
11.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23·湖南益阳)
1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题型02 氧化还原反应
(2023上·河北邯郸·九年级统考期中)
13.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A.醋的酿造 B.蜡烛安静地燃烧
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D.自行车链条生锈
(2023上·重庆九龙坡·九年级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
14.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Zn B. C.ZnO D.Ag
(2023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绥化市第八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
15.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CO↑
②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A.仅①② B.仅②③ C.仅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新情境——杭州亚运会)(2023上·湖南长沙·九年级长沙市实验中学校联考)
16.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隆重开幕,开幕式中展示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惊艳了世界。下列我国古老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火药 B.活字印刷 C.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2023上·重庆·九年级重庆南开中学校考)
17.民心家园夜市是重庆最大的夜市之一,下列地摊美食的制作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鸡爪去骨制无骨凤爪 B.西瓜榨成西瓜汁
C.牛奶制作老酸奶 D.土豆压成土豆泥
(2023上·海南海口·九年级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校考)
18.在常温下,不适宜运用物理性质区别的物质组是
A.高锰酸钾晶体和氯酸钾晶体 B.酒精和食醋
C.食盐和面粉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2023上·河南郑州·九年级联考)
19.“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2023上·广西柳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
20.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4P+5O22P2O5 ②CO2+H2O=H2CO3 ③2CO+O22CO2 ④Cu(OH)2CuO+H2O ⑤2CuO+C2Cu+CO2↑ ⑥HCl+NaOH=H2O+NaCl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校考期中)
21.许多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2023·江西)
22.《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灰”与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钙、氧元素
C.“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D.“石灰”可用作干燥剂
(2023上·河北邯郸·九年级统考期中)
23.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A.醋的酿造 B.蜡烛安静地燃烧
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D.自行车链条生锈
(2023·海南三亚·统考二模)
24.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
(2023上·江苏宿迁·九年级校考期中)
25.科学思维需要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思考和判断。下列关于化学概念间逻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混合物,b表示化合物
B.a表示化合物,b表示单质
C.a表示化合反应,b表示氧化反应
D.a表示纯净物,b表示单质,c表示氧化物
(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2023上·重庆·九年级西南大学附中校考期中)
2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氧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未发生变化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3种化合物
(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2023·四川巴中)
27.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有毒气体,在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丁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新考法——宏微符三重表征)(2023·贵州贵阳·统考二模)
28.构建宏观与微观意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科学家认为“氢能源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由水获得氢被认为是未来制氢的方向。
(1)如图1中“光电转换”过程中,光能最终转化为 能。
(2)请在如图2方框内补充相应的微粒 。根据该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为 。
(2023·湖北)
29.现有O2、Fe、CO、稀硫酸、KOH溶液、CaCO3、MgCl2溶液七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化合反应: 。
(2)分解反应: 。
(3)置换反应: 。
(新考法——新信息)(2023·浙江绍兴·统考模拟)
30.如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 反应。
(2)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 反应。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海水晒盐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粮食酿酒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烧石成灰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烧窑制砖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打扫房间,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整理书桌,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晾晒衣物,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生火做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
B、“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
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选项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6.C
【详解】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选C。
7.A
【详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
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8.A
【详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味剂,故选项A正确;
B、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故选项B错误;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石墨电极和石墨电刷,故选项C错误;
D、盐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最能说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白色固体,只有生成白色固体说明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故选D。
10.C
【详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综上所述:选择B。
12.B
【详解】化合反应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个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发生的反应;
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
13.B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有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详解】A、醋的酿造过程中物质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比较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剧烈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的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链条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该反应中,氧化银中的氧被夺走,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B。
15.C
【详解】①工业上制硅,即碳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CO↑,故说法正确;
②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③该反应中碳能夺取二氧化硅中的氧,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故说法正确;
④该反应中,碳得到氧生成一氧化碳,碳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泥土与陶瓷不是同一种物质,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是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详解】A、鸡爪去骨制无骨凤爪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西瓜榨成西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牛奶制作酸奶生成新物质乳酸,属于化学变化;
D、土豆压成土豆泥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8.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A、高锰酸钾为暗紫色固体,氯酸钾为白色固体,则可通过颜色鉴别,颜色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食醋的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气味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盐为颗粒状固体,面粉为粉末状固体,通过外观可鉴别,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和木炭粉均为黑色固体,不能通过物理性质鉴别,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9.C
【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
【详解】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C正确;
D、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故D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①反应前后磷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前后碳、氢、氧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反应前CO中C是+2价,O是-2价,氧气中O是0价,反应后二氧化碳中C是+4价,O是-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反应前后铜、氢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反应前CuO中Cu是+2价,O是-2价,单质碳中C是0价,反应后单质铜中铜是0价,二氧化碳中C是+4价,O是-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⑥反应前后氯、钠、氢、氧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C。
21.C
【详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A正确;
B、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B正确;
C、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所以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C不正确;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22.A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不同,错误;
B、氧化钙中含有氧、钙元素,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正确。
故选:A。
23.B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有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有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
【详解】A、醋的酿造过程中物质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并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比较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剧烈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的过程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链条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C
【详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5.D
【详解】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其中一种物质是氧气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C错误;
D、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可以表示纯净物,b表示单质,c表示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26.B
【分析】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 图中“”表示氧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各分子的数目比为2:1:2:2,则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则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共有、、等3种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微观示意图分析,解题时将反应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再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判断。
27.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2=1:1,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1)化学
(2)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详解】(1)如图1中“光电转换”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用来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最终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量不变,图3电解水过程中2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1个氧分子,4个氢原子两两结合生成2个氢分子,故图3中方框内微粒补充完整为,故填;
根据图示可知,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故填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9.(1)
(2)
(3)
【详解】(1)化合反应是指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而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且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根据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可知,该反应不能作为本小问答案,因为在第三小问置换反应中还会用的铁,故填写:。
(2)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3)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30.(1)氧化
(2)升高
(3)置换
(4)ABD
【详解】(1)根据得失氧说,在化学变化中,H2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发生了氧化反应。
(2)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可见,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其化合价会升高。
(3)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和单质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价变化。
(4)A、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可见,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电子转移说是从电子得失(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金属的锈蚀等,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延伸和完善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听力原文及音频)

下一篇: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色河铺镇九年制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