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素质检测三化学试题(含解析)

灵壁第六初级中学九年级素质检测三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胜利闭幕。下列情景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B.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
C.人浪营造海潮图形 D.会场探照灯通电绚丽夺目
2.“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放到高空中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防治水体污染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3.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显+3价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冬季天气寒冷,流感多发,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D.奥司他韦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16:28:2:4
6.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下列有关“铜绿”(固体粉末)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铜绿”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铜绿” D.加入盐酸
7.新家具和新装修的房屋会产生甲醛,对人体有害。使用一种催化剂后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3OH
B.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种类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
D.该反应类型既是氧化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中药熬煮后去除其中的药渣 纱网过滤
B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D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煮沸
A.A B.B C.C D.D
9.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10.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
11.“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
1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2023年6月8日至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动力电池的发展备受关注。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 (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 (FePO4)、磷酸亚铁钮 (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 (单层石基)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短文中出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是 。
(2)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 。
(4)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 (填“A”“B”或“C”)。解释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 。
14.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某同学选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4)用F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 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15.由菱铁矿 (主要成分为FeCO3,含少量SiO2等杂质)制备铁粉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酸浸”时,为使反应充分,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3)“沉铁”时,FeSO4转化为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焙烧”时,在高温条件下,FeCO3与O2反应生成Fe2O3与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还原”时,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炭粉可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若向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中添加适量的CaCO3,更利于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 。
16.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相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学习小组开展“低碳行动”实践活动,聚焦主要物质二氧化碳,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过程如下:
探究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完成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紫色纸条不变色 紫色纸条不变色 紫色纸条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
分析对比实验Ⅰ、Ⅱ、Ⅲ,得出的结论是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交红。
(1)实验Ⅳ的目的是 。
(2)分析对比实验Ⅲ和Ⅳ,得出的结论是 。
(3)写出实验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取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实验②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反思与评价】
(5)有同学认为实验②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合理,他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可进行的实验方案: 。
【表达与交流】
(6)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请你为某工厂提出一条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建议: 。
17.某兴趣小组取12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了4.4克二氧化碳。 (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1)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本实验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理由是 。
试卷第6页,共7页
1.B
【详解】A、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人浪营造海潮图形,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会场探照灯通电绚丽夺目,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A
【详解】A、加高烟囱将有害气体排放到高空中,没有减少污染物排放,仍会污染空气,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达标后排放,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治水体污染,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美团、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做法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镓元素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元素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是31,而不是核内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离子,则Ga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制发红,故C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奥司他韦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C、奥司他韦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正确;
D、奥司他韦中C、H、N、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6:28:2: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操作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操作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瓶塞要倒放,操作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即为甲醛,则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未发生改变,分子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多个反应物生成多个生成物的反应,故不是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纱网过滤可以将药汁和药渣分开,过A正确;
B.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该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故B错误;
C.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的现象,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可以进行鉴别,故C正确;
D.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以加热煮沸,故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水通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图中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将体积比和质量比混淆,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随着消耗氧气和温度的下降,装置内压强减小,B正确,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应该质量越来越大,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D中加入催化剂图中所示即加快反应速率,又增加氧气质量,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均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由图可知,空气反应器中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在空气反应器中,氧气被消耗,排出气体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故B正确;
C.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燃烧,此操作装置的改变有利于分离和回收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3.(1)石墨烯
(2)锂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4) B 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
【详解】(1)石墨烯(单层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短文中出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是石墨烯;
(2)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锂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7:56=1:8;
(3)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所以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
(4)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
BC段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
14.(1)集气瓶
(2) A
(3)E
(4)澄清石灰水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集气瓶。
(2)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则收集装置选E。
(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
15.(1)+2
(2)将菱铁矿粉碎
(3) 复分解反应
(4)碳酸钙高温分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铁
【详解】(1)FeCO3中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
(2)增大接触面积,能使反应更充分,则可将菱铁矿粉碎;
(3)硫酸亚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钠,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碳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能将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则加入适量的碳酸钙,更利用还原氧化铁。
16.(1)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3)CO2+H2O=H2CO3
(4)产生白色沉淀
(5)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钠,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CO2+2NaOH=Na2CO3+H2O
(7)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详解】(1)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则实验Ⅳ的目的是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2)实验Ⅳ中稀盐酸和稀醋酸都能使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对比实验Ⅲ和Ⅳ,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3)实验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4)实验①中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5)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可以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滴加足量稀盐酸,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有碳酸钠,即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7)工厂减少排放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7.(1)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所以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3.3%。
(2)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着附在碳酸钙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详解】(1)见答案。
(2)本实验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理由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着附在碳酸钙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江津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3-2024佛山市南海区高一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