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溶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60g水中溶解36g乙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a的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100g 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
C.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4.下列有关水或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直流电电解水,发现负极与正极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 ,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6.现有一杯5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降温到20℃ D.加50℃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点燃
C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D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8.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NaCl的溶液度为40g
C.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9.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难溶 难溶
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会变浑浊
B.20℃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1.8%
C.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g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40℃时用50g水配出NaOH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20℃,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20g
10.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 2:1
C.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4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
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20℃的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二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2.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100g水) 32 45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恰好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34
C.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丁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
D.食盐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填空与简答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 。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 ;
(2)t1℃时,将25 g甲充分溶解于 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
(3)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忽略水分蒸发)。
16.根据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所表示的溶液为M在t2℃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A点对应的溶液从t1℃升温到t2℃(忽略水的蒸发),在此过程中M的质量分数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将A点对应的100g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M的质量为 g,剩下的溶液中M的质量分数为 .
17.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准备了图示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 (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计算所需的质量为 。
(4)量取蒸馏水的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的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 (填字母)。
(5)若用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若将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该溶液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均为),需要加水 。
18.写出下列粒子的名称或符号。
(1)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的固体是: 。
19.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10℃时,氯化钠溶解度 硝酸钾溶解度(填“>”、“<”或“=”)。
(2)这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6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
20.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2)若B中含有少量的A时,提纯B的方法是 。
(3)t2℃时,将8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4)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1.小明用一定量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 3%的氯化钠溶液。
(1)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g;
(2)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
三、课内填空
22.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 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 现象。
注意:用汽油洗掉油污是 作用,形成 ;用洗涤剂洗油污是 作用,形成 。
23.完成教材实验9—8,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溶质质量/g 溶剂(水)质量/g 现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90
20 80
【注意】20℃时,的溶解度是36 g,即2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 g ,得到饱和溶液136 g。因此并不是一直增加溶质质量,都能完全溶解。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为。
24.【实验探究】根据课本P30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②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③将温度计插入水中,读出溶液中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氢氧化钠溶于水
硝酸铵溶于水
氯化钠等多数物质溶于水
四、科学探究题
25.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为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m的值是 ,由图二可知: 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2)图一装置(不含数据采集系统)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夹住右侧导管口,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68g5%的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
26.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结论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三 实验四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 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温度和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时丙溶解度增大无法析出,乙溶解度减小变成晶体析出,无法提纯丙,故错误;
B、t1℃时温度升高后甲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没有变化,则溶解度不变,丙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部分溶质会变成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中没有表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t3℃时,乙的溶解度为60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60g乙,6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质量为,所以60g水中溶解36g乙可得到其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如图所示,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a、 b的溶解度大小,错误;B、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C、据图可以看出,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强调饱和溶液,将t2℃时a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B。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D
【详解】A、a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c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变为不饱和溶液,c仍然是饱和溶液,A说法不正确;
B、t2℃时b的溶解度是25g,100g 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质量= ,B说法不正确;
C、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溶液降温至t2℃,不能比较析出的固体质量,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C选项说法不正确;
D、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用直流电电解水,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电源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说法正确;
B、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但不能杀菌消毒,说法错误;
C、由于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有毒的物质,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还会污染水体,说法错误;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说法错误。故选A。
5.D
【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磷酸二氢铵因溶解度迅速减小而析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氯化钠的量又少,所不析出,过滤可得较纯净的磷酸二氢铵;C.在l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Ce2(SO4)3因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NH4H2PO4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析出晶体;D.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70%;选D
6.B
【详解】A、饱和硝酸钾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会使溶剂的质量增多,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饱和硝酸钾溶液当恒温蒸发水时,因温度没变所以溶解度也没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溶质会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向50℃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0℃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途径,应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明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变化来解答。
7.B
【详解】A、泥沙难溶于水,食盐易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A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虽然具有可燃性,但在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够被点燃的,不能除去。B 设计不合理,符合题意;
C、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烫的是氢氧化钠,感到冷的是硝酸铵。 C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钾不能。所以可以分别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化肥KCl和NH4Cl。D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8.D
【详解】A.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③中溶液质量为13.6g,其中溶剂的质量为10g,所以溶质质量为3.6g,加入的4gNaCl部分溶解,即1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而②所溶解NaCl的质量为3g,故溶液②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B. 由溶液③可知,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故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此选项错误;
C.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此选项错误;
D. 由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加入NaCl的质量可知,③④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是解得此题的关键。
9.A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而碳酸钠难溶于酒精,所以会产生浑浊现象,此选项正确;
B.20℃碳酸钠饱和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1.8%,此选项错误;
C.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g,也就是说,40℃时,100g水中能够溶解129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40℃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40g,也就是说,40℃时,100g酒精中能够溶解40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且有10g氢氧化钠剩余,此选项错误;
D.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g,那么50g水中溶解64.5g氢氧化钠达到饱和,2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9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54.5g氢氧化钠,所以再降温到20℃,析出氢氧化钠晶体的质量为:64.5g-54.5g=10g,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故说法正确;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是2:1,故说法错误;
C、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说法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剂的质量为100g。
【详解】A、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在100g水中能溶解有50g甲,也就是在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才含有50g甲,说法错误;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溶解度的单位是g,说法错误;
C、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20℃,所得溶液均为20℃的饱和溶液,由于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D、将20℃的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仍为20℃甲、乙的饱和溶液,所以蒸发掉的水与析出的晶体形成的溶液也为20℃甲、乙的饱和溶液,由于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二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分析曲线的意义及变化的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B
【详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2g,所以8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质量为25.6g;即丙溶液是饱和溶液,已经析出晶体,过滤出110.4g硝酸钾,所以甲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质量为:110.4g+25.6g=136g,而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溶解度是170g,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蒸发20g水,得到乙,乙溶液中含有80g水,因为8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70g,所以80g水最多溶解136g,而现在溶解了136g,所以乙溶液是饱和溶液,丙、丁溶液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故正确;
B、甲溶液中溶质是136g,溶剂是100g,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6:100=34:25,故错误;
C、甲溶液蒸发20g水得到乙,甲、乙溶质质量相等,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乙析出晶体后得到丙,丙过滤得到乙,所以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丁,故正确;
D、甲溶液冷却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136g,所以在降温时,降到60℃~70℃之间,开始析出晶体,故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可能是纯净物,故A正确;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
C、对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但也有减少的例如氢氧化钙,故C错;
D、在同一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错。
故选A。
14.(1)25g
(2)甲
(3)降温结晶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2)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该温度下,将甲、乙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乙部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
(3)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5. 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在t2℃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0g 125g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不变
【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的含义是: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25g;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将t1℃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不饱和 不变 0.1a %
【详解】(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将A点对应的溶液从t1℃升温到t2℃(忽略水的蒸发),将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t2℃时M的溶解度是a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是ag,故1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0.1ag,A点在溶解度曲线上,为饱和溶液,所以将A点对应的100g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可析出M的质量为0.1ag,剩余溶液依然是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17.(1)溶解
(2)玻璃棒
(3)3
(4) 胶头滴管 A
(5)偏大
(6)495
18.(1)H2O/水分子
(2)二氧化碳/ CO2
(3)Al/铝
(4)硝酸铵/ NH4NO3
【详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表示为H2O。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表示为CO2。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表示为Al。
(4)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降低,所以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的固体是硝酸铵,表示为NH4NO3。
19.(1)>
(2)硝酸钾/)
(3)110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看出,在1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
20. B>A=C(合理即可) 蒸发结晶(合理即可) 3:5 C>B>A(或CBA)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溶解度B>A=C,故填:B>A=C;
(2)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若B中含有少量的A时,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8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60g:100g=3:5;故填:3:5;
(4)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A、B物质会析出晶体,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的晶体多,C的溶解度增加,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故填:C>B>A。
21.(1)25
(2)玻璃棒
【详解】(1)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6%x=50g×3%,解得x=25g。
(2)配制的流程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
22. 乳化 乳化 溶解 溶液 乳化 乳浊液
【详解】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注意: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23. 氯化钠全部溶解 10% 氯化钠全部溶解 20%
【解析】略
24. 放热 吸热 温度变化不明显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分析。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会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氯化钠等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25.(1) 68 二氧化锰
(2)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3)设68g5%的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x。
x=1.6g
答:68g5%的H2O2溶液在MnO2的催化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4)二氧化锰是固体,硫酸铜溶液是液体,状态不同,接触面积不同。
【详解】(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除了催化剂不同外,其余量要保持一致,故m的值是68;由图二可知:相同时间内,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更大,说明生成的氧气更多,则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2)图一装置(不含数据采集系统)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夹住右侧导管口,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过程见答案;
(4)二氧化锰是固体,硫酸铜溶液是液体,状态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也会不同。
26. Ca(OH)2+CO2=CaCO3↓+H2O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变红, CO2+H2O== H2CO3 温度 溶剂的体积
【分析】本题中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得使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详解】(1)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a(OH)2+CO2=CaCO3↓+H2O;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它们的变量是氢氧化钠;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不变;结论是:与水反应变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CO2+H2O= H2CO3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3)实验三的不同点是加热改变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溶剂种类不同,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保持不变的是温度和溶剂体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