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二中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4分;7-10题多选,每题5分,漏选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44分)
1.(4分)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B.任何一个力都只有一种分解情况
C.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是等效思想的体现
D.若已知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其中|F1﹣F2|<F<F1+F2,则有唯一解
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单位
B.“m”“kg”“N”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C.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D.1N/kg=1m/s2
3.(4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在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以水平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在红蜡块由管口上升到顶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速度增大时,相对地面通过的路程减小
B.水平速度增大时,相对地面通过的路程增大
C.水平速度增大时,所需时间减小
D.水平速度增大时,所需时间增大
4.(4分)如图所示为某独轮车搬运光滑圆柱体的截面图,两挡板OA、OB可绕O点转动,∠AOB=60°且保持不变,初始时O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使两挡板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OA水平。在此过程中关于圆柱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OA对圆柱的作用力一直增大
B.挡板OA对圆柱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C.挡板OB对圆柱的作用力一直增大
D.小车对圆柱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5.(4分)如图是一辆公交车内部的俯视图,小华放学回家从前门上车,向车厢后面的车座走去。若从m到n过程中小华相对车匀速运动,车在逐渐加速,则小华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6.(4分)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方向为正,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负
C.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也不变
(多选)7.(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B.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是对经典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
C.汤姆逊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D.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开启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E.玻尔原子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氦原子光谱实验规律
(多选)8.(5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3kg、m2=2kg的物体A、B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A、B与地面动摩擦因数均为0.1,中间用轻质弹簧连接。在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下A、B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则(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4N
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0N
C.在突然撤去F1后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9m/s2
D.在突然撤去F2后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多选)9.(5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第1秒内与第2秒内速度变化量相同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多选)10.(5分)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倾角为37°的斜面体,下端带有挡板,上表面光滑,劲度系数k=200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另一端和斜面上的小物块a相连,小物块b紧靠a放在斜面上。水平推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a、b与斜面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已知斜面体质量为4kg,a、b质量均为1kg,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sin37°=0.6,cos37°=0.8,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0,则弹簧形变量为3cm
B.若F=30N,则弹簧形变量为2cm
C.若F=30N,则a、b之间压力大小为4N
D.F的最大值为45N
二.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1.(8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该同学操作过程中认为:
A.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B.两个拉力的夹角越大越好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一些
D.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12.(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为示波器的面板,将衰减旋钮旋至“”时,在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但波形亮度低.若要增大波形的亮度,应调节 旋钮;若要使波形在竖直方向的幅度增大,应调节 旋钮(填图中旋钮旁标注的数字)
(2)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①除了图中所给的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
A.秒表
B.天平(含砝码)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②甲同学实验时这样平衡摩擦力.按图2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重物,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直到小车拖动纸带沿木板做 运动.
③甲同学利用v﹣t图象求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他在处理其中一条纸带时,求出每个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并将各点的速度都标在了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中.请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小车此次运动的加速度a= m/s2.
④乙同学在验证小车加速度a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象如图4所示.发现图线不过原点,原因可能是 .
A.木板一端垫得过高 B.木板一端垫得过低
C.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了 D.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小了
⑤丙同学作出的a﹣F图象如图5所示.发现图线有一段是曲线,他认为这是系统误差造成的.他将实验方法做了如下改进:他先将一些砝码放在小车上;之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下一些砝码移到牵引小车的盘上;重复多次实验,直到将砝码全部移到盘中;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车加速度a随着盘和盘中的砝码所受重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得到的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已知盘和所有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请你分析说明图线为直线的原因,并说明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3.冰库工作人员在水平面移动冰块时,冰块先在工作人员斜向上拉力作用下运动一段距离,然后放手让冰块向前滑动一段距离达到运送冰块的目的。其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设冰块质量为M=60kg,冰块与滑道间动摩擦因数μ=0.3。某次拉冰块时,工人从滑道前端用与水平方向成53°角向上、大小F=500N的力拉冰块(初速度可视为零)向前匀加速前进4.5m后放手,冰块到达滑道末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sin53°=0.8,cos53°=0.6,g=10m/s2,求:
(1)工人放手时冰块的速度大小;
(2)滑道的长度;
(3)冰块在滑道上运动的总时间。
14.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该弹簧的伸长量为L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3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0,已知斜面的倾角为30°,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15.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度为L=4m、质量M=2kg的木板,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在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4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滑,经时间t1=1s,将一质量也为2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m无初速地轻放在木板的最下端,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当物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撤去恒力F,最终物块会与木板分离。(sin37°=0.6,cos37°=0.8,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t1=1s时木板速度的大小;
(2)物块与木板共速时的速度大小;
(3)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二中高一(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4分)
1.【解答】解:A、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故A错误;
B、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种分解情况,故B错误;
C、力的合成与分解都是根据等效替代得到的,都是等效思想的体现,故C正确;
D、若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其中|F1﹣F2|<F<F1+F2,则两个分力一定不共线,此时有两种解,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在力学中,质量、长度及时间作为基本物理量,其单位作为基本单位,故A错误。
B、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单位,所以牛顿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故B错误
C、“米”、“千克”、“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其中“米”、“千克”是基本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
D、由a可知,1N/kg=1m/s2,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由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知,红蜡块沿管上升的高度和速度不变,运动时间不变,当水平速度增大时,即管匀速运动的速度越大,但不会影响运动时间,依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则合速度越大,合位移也越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初始状态两挡板对圆柱弹力均等于G,重力、两弹力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所示。
两挡板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OA水平的过程中,两挡板弹力夹角不变,则挡板OA对圆柱的作用力FNA先增大后减小,挡板OB对圆柱的作用力FNB逐渐减小。小车对圆柱的作用力等于G,保持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B、小华匀速运动同时还参与公交车的加速运动,且加速度与初速度不共线,所以小华做曲线运动。故 AB错误;
CD、小华加速度方向为公交车前进的方向,即水平向右,初速度方向为从m指向n,根据曲线运动轨迹夹在处速度与加速度之间且与初速度相切,易知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可能是D选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为正,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也为正,故B错误。
C、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比如平抛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
B、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是对经典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故B正确;
C、汤姆逊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故C正确;
D、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开启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故D正确;
E、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现象,不能解释其他复杂原子的光谱。故E错误。
故选:BCD。
8.【解答】解:AB.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F2﹣μ(m1+m2)g=(m1+m2)a
代入数据解得a=1m/s2
设弹簧的弹力为F弹,以B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弹﹣F2﹣μm2g=m2a
代入数据解得F弹=24N,故A正确,B错误;
C.在突然撤去F1后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以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弹+μm1g=m1a1
代入数据,解得A的加速度大小为,故C正确;
D.在突然撤去F2后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则A的受力保持不变,以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F弹﹣μm1g=m1a1′
代入数据,解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1m/s2,故D错误。
故选:AC。
9.【解答】解:A、第1秒内速度变化量为Δv1=2m/s﹣0=2m/s,第2秒内速度变化量为Δv2=0﹣2m/s=﹣2m/s,故A错误;
B、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一定,加速度一定,知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故B正确;
C、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xm=2m,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在3s﹣5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x′mm=0,故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
故选:BD。
10.【解答】解:A、F=0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对小物块a、b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可得在沿斜面方向上有
(ma+mb)gsin37°=kx
代入数据解得
x=6cm
故A错误;
B、若F=30N,对整个系统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a+mb+M)a
对小物块a、b受力分析,可得
在水平方向上有FNsin37°﹣kx′cos37°=(ma+mb)a
在竖直方向上有FNcos37°﹣kx′sin37°=(ma+mb)g
联立,
代入数据解得
x′=2cm
故B正确;
C、对小物块b受力分析,可得
在水平方向上有FNbsin37°﹣Fabcos37°=mba,
在竖直方向上有FNbcos37°﹣Fabsin37°=mbg
联立,
代入数据解得
Fab=2N
故C错误;
D、依题意,当小物块a、b之间弹力为零时,系统具有最大的加速度,即F有最大值,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于物块b有mbgtan37°=mba,
对于系统整体有Fmax=(ma+mb+M)a
联立,
代入数据解得
Fmax=45N
故D正确。
故选BD。
二.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1.【解答】解:(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秤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
故答案为:F′。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A、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A正确;
B、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夹角太小,会导致作图困难,也会增大偶然误差,故B错误;
C、实验中,弹簧的读数适当大些,可以减小作图时的偶然误差,故C正确;
D、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F′;(2)B;(3)ACD。
12.【解答】解:(1)若要增大波形的亮度,应调节辉度调节旋钮1;若要使此波形波幅变大,应调节Y增益旋钮8;
(2)①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用砂桶的重力代表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需要用天平测砂桶和小车的质量,故B正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低压交流电源(6V以下),工作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可以计时,不需要秒表,故A错误;托盘和砝码的重力提供拉力,不需要弹簧测力计,故C错误
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需用刻度尺测量距离,以求加速度和瞬时速度,故D正确
②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小车需平衡摩擦力,直到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
③让尽量多的点通过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所示
④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还有加速度,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所垫木板太高,故A正确
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其中M+m为定值,所以a﹣F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
故答案为:(1)1,8
(2)①BD ②匀速直线 ③作图略,0.95﹣1.05 ④A
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其中M+m为定值,所以a﹣F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3.【解答】解:(1)工人拉冰块过程对冰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有
Mg=Fsin53°+FN
f=μFN
Fcos53°﹣f=Ma1
解得
根据v2=2a1x1,解得:v=6m/s
即工人放手时冰块的速度大小为6m/s;
(2)减速阶段冰块只受滑动摩擦力,则
μMg=Ma2
解得
根据v2=2a2x2,解得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6m
滑道的长度L=x1+x2=4.5m+6m=10.5m
(3)根据v=a1t1,解得加速阶段的时间t1=1.5s
根据v=a2t2,解得减速阶段的时间t2=2s
冰块在滑道上运动的总时间
t=t1+t2
解得:t=3.5s
答:(1)工人放手时冰块的速度大小为6m/s;
(2)滑道的长度为10.5m;
(3)冰块在滑道上运动的总时间为3.5s。
14.【解答】解:由题,用轻弹簧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大小F=mg.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3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0,说明弹簧的弹力大小F=mg。
对物体:沿斜面方向受到弹簧的拉力F,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3mgsin30°=1.5mg,则可见,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知:静摩擦力大小为f=3mgsin30°﹣Fmg.所以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答: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15.【解答】解:(1)设物块没放时,木板加速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F+Mgsinθ﹣μ1Mgcosθ=Ma
代入数据解得:a=4m/s2
所以t1=1s时木板速度的大小设为v,则:v=at1
代入数据解得:v=4m/s
(2)物块放到木板上后到达相同速度前,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2,对木板M有:F+Mgsinθ﹣μ1(M+m)gcosθ﹣μ2mgcosθ=Ma1
代入数据解得:
对物块m有:mgsinθ+μ2mgcosθ=ma2
代入数据解得:
设经时间t2物块与木板速度相同且为v',则有:v'=v+a1t2v'=a2t2
代入数据解方程组得:t2=0.4s,v'=3.2m/s
(3)设时间t2内木板和物块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由位移—时间公式,可以求得木板的位移:
x1=vt2,代入数据得:x1=1.44m
物块的位移:x2,代入数据得:x2=0.64m
由于L>x1﹣x2=0.8m,故物块不能从木板上端分离。
因为μ1>μ2,所以同速后物块相对于木板下滑,设同速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2,则对长木板有:Mgsinθ﹣μ1(M+m)gcosθ+μ2mgcosθ=Ma'1
对物块有:mgsinθ﹣μ2mgcosθ=ma'2
代入数据解得:,
设经时间t3物块与木板分离,时间t3内木板和物块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由位移的规律,木板位移:
x'1=v't3
物块位移:
由几何关系有:x'2﹣x'1=x1﹣x2
代入数据解得:t3s
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大小为:v″=v′+a2t3,代入数据得:v″
答:(1)t1=1s时木板速度的大小为4m/s;
(2)物块与木板共速时的速度大小为3.2m/s;
(3)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大小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