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第12章 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Na2CO3可用于造纸和印染等工业,下列关于Na2CO3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名:纯碱
B.水溶液呈碱性
C.是一种氧化物
D.可以制取NaOH
2.认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下列结论是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其中正确的是(  )
A.某固体物质加到水中,液体温度升高,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钙
B.某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不属于盐
C.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含有铵根离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3.工业上用粗盐(含 Ca2+、Mg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 Na2CO3、NaOH、BaCl2,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 pH
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 CO2,后通入的气体是氨气
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也可以精简为蒸发结晶
D.从如图所示工业流程中可推知 Na2CO3的溶解度大于 NaHCO3
4.粮食产量增长离不开化肥。下列化肥(用化学式表示)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KNO3 C.NH4Cl D.Ca(H2PO4)2
5.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将燃烧匙中木炭粉点燃并快速伸入集气瓶中,燃烧完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7.下列各组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 5%过氧化氢溶液与水 加入硫酸铜溶液
B 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Na2SO4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区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加等量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D 除去 CaCl2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8.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
A.垃圾不分类,统一处理
B.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推广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微粒观 D.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③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A.A B.B C.C、 D.D
10.要除去氯化钙中的少量盐酸,且不产生新的杂质,最好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熟石灰 B.碳酸钠粉末 C.石灰石粉末 D.铁粉
11.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CaCO3(CaCl2):加水溶解一过滤一 洗涤一干燥
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NaCl 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 溶液,过滤
D.KCl 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m的值是12.0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是11:38
13.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石 D.氢氧化钠
二、填空与简答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a生石灰 b金刚石 c食盐 d稀有气体
①可用来裁玻璃的是 ;
②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④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 。
(2)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等。
②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 (填“可燃冰”“氢气”或“汽油”)。
15.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 : : :
(3)下列物质能与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 。
A B HCl
C D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离子 ;
(2)生理盐水中的溶剂分子 ;
(3)硝酸铵的化学式 ;
(4)钻石的主要成分 。
17.从C、H、O、N、S、Na、Ba七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质子和电子数都相同的两个粒子 ;
(2)不含金属元素的盐 ;
(3)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被誉为绿色能源的有机物 ;
(5)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 ;
(6)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反应 。
18.化学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不能用铁质容器存放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此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变为 .
(2)人的胃液里含有胃酸,若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缓解病痛.则该药用于治疗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
①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
19.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其中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
(2)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物质H的一种用途 (任写一种)。
20.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1)步骤Ⅲ、步骤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2)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1.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红色会褪去?
【形成假设】小组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产生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甲:与酚酞溶液变质有关;
乙:与酚酞溶液的用量少有关;
丙:与溶液变质有关;
丁: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施实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
现象 ______ 后红色褪去 溶液变成红色
【形成结论】
(1)实验①的现象是 ,从而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同时也排除丙同学的猜想,理由是 ,写出变质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上述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
(3)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的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取等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滴入5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得到溶液的浓度与酚酞溶液褪色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是 。
(4)依据实验数据,若用的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完成该实验的时间应控制在 min之内。
(5)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化学小组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具体的操作是 。
【拓展延伸】
(6)实验室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使用后忘了盖上盖子,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戊同学取少量该试剂瓶内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她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你认为戊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表达交流】
(7)在实验室中下列因变质问题也需密封保存的有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生石灰
D.铁粉
E.熟石灰
四、计算题
22.氢氧化钠溶液因不慎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测定该瓶试剂变质的程度,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第一步,取该瓶中的试剂200克溶液放入烧杯中;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步骤和图象进行分析与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滴加盐酸,开始时没有放出气体,是因为(用方程式表示) 。
(3)计算该200克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正确。
B、碳酸钠水溶液为碱性,正确。
C、碳酸钠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制取氢氧化钠,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某固体物质加到水中,液体温度升高,则该物质不一定是氧化钙,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等,错误;
B、某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该物质也可能属于盐,例如铵盐,错误;
C、铵态氮肥和熟石灰研磨生成氨气,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正确;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对粗盐溶液除杂可依次加入 BaCl2(除去粗盐中的硫酸根离子),Na2CO3(除去粗盐中的钙离子以及过量的氯化钡溶液)、NaOH(除去粗盐中的镁离子),注意碳酸钠一定要加在氯化钡的后面,因为碳酸钠不仅要除去钙离子,还要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 pH以及除去过量碳酸钠,选项说法错误。
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氨气(制作碱性条件,便于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后通入的气体是CO2,选项说法错误。
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不可以精简为蒸发结晶,至少还需要过滤才能进行母液以及氯化铵溶液的分离,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后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而不是碳酸钠晶体,可推知 Na2CO3的溶解度大于 NaHCO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B
【分析】含有N、P、K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为复合肥。
【详解】A、CO(NH2)2中只含有N,属于氮肥;
B、KNO3中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C、NH4Cl中只含有N,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只含有P,属于磷肥。
故选B。
5.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铵是铵态氮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故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变浑浊,可以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故选项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C、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用于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
D、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氮气等,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故选A。
【点睛】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A
【详解】A、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气泡产生的是5%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气泡产生的是水,能区分,故A选项合理;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得到氯化钠溶液 ,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钠固体 ,故B选项不合理;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也放出热量,温度也升高,无法区分,故C选项不合理;
D、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掉盐酸,但过量的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D选项不合理。
故选 A。
8.D
【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统一处理,可节约资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体、土壤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了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A选项正确;
B、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用过氧化氢不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B选项错误;
C、冰和干冰分别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和水分子构成,C选项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纯碱是盐、烧碱属于碱,D选项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熟石灰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常会过量,导致引入氢氧化钙杂质,故方法错误;
B、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故方法错误;
C、石灰石粉末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中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产生气泡等现象,可以控制药品的量,同时,过量的碳酸钙是沉淀,可以通过过滤除掉,不会引杂,故方法正确;
D、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方法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CaCl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
B、O2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N2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Na2SO4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BaCl2 (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K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C。
【点睛】除杂原则在于既要除去杂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前甲10.0g,乙16.0g;反应后丙15.2g,丁5.4g,甲26g-15.2g-6.4g=4.4g,可判断,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5.6g甲与16.0g乙完全反应生成15.2g丙和6.4g丁,无法判断丁的相对原子质量;
C、由反应可知:消耗5.6g的甲和16.0g的乙,得到15.2g的丙和6.4g丁,因此得到1.6g丁的同时,消耗了甲、乙和丙的质量分别为a、b和c
因此m=16g-4g=12.0g,判断正确;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判断错误;
答案:C。
13.A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错误。
C、石灰石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D、氢氧化钠敞口瓶久置于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会增加,错误。
故选:A。
14. b a c d 煤 可燃冰
【详解】(1)①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故填:b;
②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故填:a;
③食盐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故填:c;
④稀有气体充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故填:d;
(2)①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②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
15. 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AC
【详解】(1)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 是碳酸钾中的K+; 是碳酸钾溶液中参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碳酸根离子(CO32-), 是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氢氧根离子(OH-);
(3)K2CO3溶液与Ca(OH)2、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碳酸钡白色沉淀,与Ba(OH)2溶液反应的现象相似。碳酸钾溶液与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NH4)2SO4溶液不能反应而无明显变化。故选AC。
16. 2Mg2+ H2O NH4NO3 C
【详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带2个单元位的正电荷,表示为Mg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2)生理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故溶剂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3)硝酸铵中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H4NO3;
(4)钻石是金刚石,即碳单质,其化学式为:C。
17. Na+、NH4+ NH4NO3、(NH4)2CO3、NH4HNO3 CH4 Ba(OH)2+H2SO4=BaSO4+2H2O 2H2O2H2↑+O2↑
【详解】(1)质子和电子数都相同的两个粒子是Na+和NH4+,质子数均是11,电子数均是10。
(2)铵盐不含有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的盐有 NH4NO3、(NH4)2CO3、NH4HNO3。
(3)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4)被誉为绿色能源的有机物是CH4。
(5)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中和反应是Ba(OH)2+H2SO4=BaSO4+2H2O。
(6)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是2H2O2H2↑+O2↑,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18. +2 0 Al(OH)3+3HCl=AlCl3+3H2O 四 氮 17:22
【详解】(1)反应前硫酸铜中的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铜离子为+2价;反应后生成的是单质铜,而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故铜为0价;故答案为+2;0;
(2)胃酸是盐酸,胃舒平的成分是氢氧化铝,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3)①由尿素[CO(NH2)2]可知,尿素由碳、氧、氮、氢元素组成,属于氮肥;故填:四;氮;
②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所以A与B的质量比为34:44=17:22.故填:17:22.
19.(1)Ca(OH)2
(2)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3)可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分析】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F为氢氧化钙(碱);E、F能相互转化,则E为水(氧化物);E与A能相互转化,则A为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B能转化为A、B,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A为氢气(单质),B为盐酸(酸);F能转化为G,且B能与G反应,G与H能相互转化,则G为碳酸钙,H为二氧化碳;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D为碱或盐中的一种,C能与B、H反应,且D与C、H都能相互转化,则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代入检验,推断合理。
【详解】(1)由分析可知,F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2)D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转化为C,可以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
(3)H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故填:可用于灭火(合理即可)。
20.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1)前三个步骤加入的物质有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水,这些是反应物,生成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氨。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易结晶析出,应看作沉淀,故步骤Ⅲ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步骤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是由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又因为二氧化碳虽然能溶于水,但更易溶于碱性溶液,所以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故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的原因是: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更易于吸收二氧化碳。
21.(1) 溶液变成红色 NaOH变质生成的Na2CO3也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合理即可) 2NaOH+CO2=Na2CO3+H2O
(2)②③/③②
(3)实验范围内,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后褪色越快(或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时间越短。合理即可)
(4)3.5
(5)将10滴0.5%酚酞溶液滴加到3 mL 5%的NaOH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一定要指明用量和浓度,其他合理即可)
(6)不合理,因为NaOH部分变质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合理即可)
(7)CDE
【详解】(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实验①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由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即NaOH变质生成的Na2CO3也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实验①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从而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同时也排除丙同学的猜想;
由于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NaOH变质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实验②中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min后红色褪去;上述实验③中1%的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不褪。说明红色会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即丁同学猜想正确。所以通过上述实验②③的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3)据图像可看出,实验范围内,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后褪色越快(或NaOH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时间越短)。
(4)据图像可看出,若用4%的NaOH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完成该实验的时间应控制在3.5min之内,超过3.5min酚酞溶液褪色,影响实验效果。
(5)乙同学的猜想是与酚酞溶液的用量少有关,所以补充一个实验,与实验②对比,具体的操作是:将10滴0.5%酚酞溶液滴加到3 mL 5%的NaOH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6)由于NaOH部分变质、全部变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相同现象。即戊的结论不合理,因为NaOH部分变质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7)A、浓硫酸吸水不变质;A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挥发不变质;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变质;C符合题意;
D、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变质;D符合题意;
E、熟石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变质;E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DE。
22.(1)2.2g
(2)
(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解得x=5.3g则该200克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为答:该200克试剂中含有杂质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7%。
【详解】(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氢氧化钠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滴加稀盐酸时,刚开始没有气体,是因为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3-2024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物理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