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Fe-5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液化气燃烧 D.铁器生锈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制作导线 B.液氮用作冷冻剂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石油炼制汽油、煤油
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并收集气体 D.熄灭酒精灯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 Y”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提倡坐公交、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露天焚烧 D.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6.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倒入敞口烧杯称量反应前后质量变化
D.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7.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冬天雪花纷飞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粒子不同
C 固体很难被压缩 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D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8.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元素核电荷数大小:Na>Mg>C>H
B.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NH3>NO2>NO
C.金属活动性强弱:Zn>Cu>Sn>Ag
D.地壳中元素含量:Fe
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B.将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
C.玻璃棒紧靠单层滤纸致其破损 D.倾倒液体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0.下列描述与化学符号表示一致的是
A.3O——3个氧元素 B.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C.氧化铁——FeO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食盐水、啤酒、豆浆都是溶液 B.石油、核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海水、洁净的空气、酒精汽油都是纯净物 D.生石灰、干冰、三氧化硫都是氧化物
1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防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肺炎患者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可避免病毒传播
B.车站用远红外测温仪测体温,能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C.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利用了原子大小受温度影响的原理
D.医护人员防护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13.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1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搅拌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15.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中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6.下列对图中所示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实验时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则测定氧气体积大于空气体积的
B.乙:试管外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
C.丙: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D.丁: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的二氧化硫不会逸出污染空气
17.如图所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
B.稀硫酸均完全反应,镁、铁肯定有剩余
C.镁、锌、铁均完全反应,硫酸有剩余
D.三种金属中镁的反应速率最快
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所以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丰富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可用于制取氧气,所以能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9.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A.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20.某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各物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该化学反应中甲、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定值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大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 水。
(3)超市中有“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钙、碘是指 (选填“原子”“离子”“元素”)。
(4)生活中,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5)做饭结束,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 。
2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由A图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原因是 。
(3)C、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E表示的粒子用符号可表示为 。
(5)B、D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23.水和溶液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①得到氧气的试管是 (选填“a”或“b”)。
②该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
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常用溶剂。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根据①~⑤所得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序号),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4.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开始加热,目的是 ,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2)乙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3)丙是探究影响铁锈蚀快慢因素的实验。为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物质X、Y分别是 、 。
2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在常温下是常见的液体,B为无色气体单质,A、C、D为氧化物,C、D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且D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物质E转化为物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物质D转化为物质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物质C的用途之一为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为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 。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时,再开始收集。
(3)如下图所示,其中可用于检验氧气的操作图是 。若用丙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填c或d) 端进入集气瓶。
(4)实验室要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乙炔是无色微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备一瓶乙炔气体的装置组合 (填装置序号)。
2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装置 装置1(教材中) 装置2(改进后)
实验序号 1——1 1——2
反应后物质的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1)写出实验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现象)证明反应产生了CO2气体。
(2)装置2(改进后)的优点是 。
(3)实验1结束时,应先 ,再 。
实验2:取一定量混合物,小组同学选用装置2(改进后)继续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 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4)实验2的目的 ;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由实验2中数据可知:实际冶炼工业中,所用还原剂的量一定要 (选填“小于”“等于”“大于”)理论计算值。
(6)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7)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9.某兴趣小组用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求粗锌中金属锌的纯度。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详解】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液化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铁器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铜丝制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液氮用作冷冻剂,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天然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石油炼制汽油、煤油,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各成分分离,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3.B
【详解】A、取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试剂,试剂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此选项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把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若导管产生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此选项正确;
C、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此选项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酒精灯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A
【详解】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等,则“ Y”代表的是氧气,故选A。
5.C
【详解】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净化空气,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提倡坐公交、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垃圾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迅速产生氧气,故鉴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可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由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无现象的为水,故选项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呼出的气体中出现浑浊,只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不能证明其他成分,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逸出,无法称量,则该实验不能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可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并通过蒸发得到氯化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7.D
【详解】A、雪花纷飞,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似花的雪花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纷飞,肉眼都能看到,不属于分子的运动,属于宏观物质的运动情景,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C、固体物质之所以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间隔小,但并非没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元素核电荷数大小:Mg(核电荷数为12)>Na(核电荷数为11)>C(核电荷数为6)>H(核电荷数为1),故排列顺序错误;
B、氮元素的化合价:>>>,故排列顺序错误;
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Zn>Sn>Cu>Ag,故排列顺序错误;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故排列顺序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与滤液仍浑浊无多少关系,故A错误;
B、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将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会引起滤液飞溅,不是引起滤液仍浑浊直接原因,故B错误;
C、玻璃棒紧靠单层滤纸致其破损,液体从破洞流入烧杯中,导致滤液仍然浑浊,故C正确;
D、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所以倾倒液体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O可表示为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氯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 x+(-2)×3=0,得x=+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第三层排1个电子,因此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水、啤酒都是溶液,豆浆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核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海水、洁净的空气、酒精汽油都由不同种物质组成,都是混合物,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石灰(氧化钙的俗名)、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三氧化硫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肺炎患者安置在负压隔离病房,可避免病毒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车站用远红外测温仪测体温,能避免病毒交叉感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利用了汞原子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即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医护人员防护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由于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详解】A、铜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银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但没有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B、铜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铜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C、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银不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D、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位于氢的前面;铜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故选A。
点睛: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简单的方法有两种:用中间的金属和两边金属的溶液或中间金属的溶液和两边的金属。如判断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方法有:硫酸亚铁溶液、铜、硝酸银溶液或铁、硫酸铜溶液、银。
14.C
【详解】A、碘不能溶于水,但碘能溶于酒精中得到碘酒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因此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氮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1个氮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生成物中N2是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前后氮、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成物中单质(N2)和化合物(CO2)的质量比为(14×2):(2×44)=7: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D
【详解】A、实验时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导致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则测定氧气体积大于空气体积的,故选项分析正确;
B、试管外壁发烫,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分析正确;
C、硬度大的物质能在硬度小的物质上刻画出痕迹,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故选项分析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故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由图像可知,镁、铁、锌最终汇集成一条水平线,因此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锌>铁>镁,因此稀硫酸均完全反应,由于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所以镁、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选项B可知,由于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稀硫酸质量相同,且生成氢气质量相同,则稀硫酸一定均完全反应,镁、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恰好反应完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锌>铁,因此镁反应速率最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8.D
【详解】A、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可谓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用的淡水量就更少,还不到总水量的1%,故推理错误;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可能是电子或质子,故推理错误;
C、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如灯泡通电发光,故推理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能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推理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A、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故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正确;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
D、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而灭火,故正确;
故选:C。
20.C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乙为反应物,丙为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选项A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且丙为生成物,则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反应总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甲、乙为反应物,因此在该反应中甲、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定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1)氮气#N2
(2)硬
(3)元素
(4)乳化
(5)隔离可燃物
【详解】(1)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时,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所以烧水时易生成水垢的水,属于硬水。
(3)这里的碘、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4)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因此可用来清除油污。
(5)关闭燃气开关后,可燃物消失,灶具的火焰也随之熄灭,其原理是控制移走可燃物,即隔离可燃物。
22.(1)12.01
(2) CE##EC 质子数相同
(3)Na2O
(4)Na+
(5)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A图可知,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C和E质子数相同为11,是同种元素;。
(3)C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显+1价,B的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化学反应中得到两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显-2价,故由钠、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4)E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0,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钠离子用符号可表示为Na+。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B和D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23.(1) b 氢、氧元素 活性炭 煮沸
(2) ②⑤ ①③ 22:25
【详解】(1)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由图可知,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则收集的气体为氧气。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生活中煮沸能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2)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分别为36g和88g,则②⑤均属于饱和溶液;
①③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相同,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0℃时,NaNO3的溶解度为88g,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钠的质量为88g,则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g:100g=22:25。
24. 白磷未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没有发生燃烧;
(2)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这是因为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1) 除去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时点燃发生爆炸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
(3) 氧气##O2 氯化钠溶液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开始加热,目的为除去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不纯时加热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乙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的反应。
(3)若想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由于要控制变量,则X为氧气,Y为氯化钠溶液。
26.(1)H2O
(2)##
(3)化合反应
(4)作燃料(合理即可)
【分析】A在常温下是常见的液体,且为氧化物,则为水;B为无色气体单质,且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则B为氧气;C、D为氧化物,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D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二氧化碳和氧气能相互转化,且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则C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H2O。
(2)E转化为D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转化为C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C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27.(1) 铁架台 集气瓶
(2)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密度和溶解性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 甲 d
(4)B##C##D
(5)CG#GC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b的名称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密度和溶解性,还有是否与水或者空气中物质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3)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故操作图是甲;氧气的密度小于水,丙装置为排水集气装置,为了便于把水排出,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d端进入集气瓶。
(4)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少量二氧化碳可以用试管,制取大量二氧化碳可以用锥形瓶,故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或D。
(5)常温下块状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属于固液常温型,乙炔是无色微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装置C中注射器可以严格控制加水量,乙炔是可燃性气体,为了收集较纯净的气体制备一瓶乙炔气体的装置组合应选CG。
28.(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使热量聚集,更好的加热氧化铜(合理即可)
(3) 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4)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大于
(6)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7)稀硫酸
【详解】(1)实验1中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证明生成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改进后的装置2中试管垂直,使热量聚集,更好的加热氧化铜;
(3)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热试管炸裂,实验1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4)实验2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实验2提供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无黑色物质,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实际冶炼工业中,为了使金属氧化物充分反应,所用还原剂的量一定要大于理论计算值。
(6)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是因为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7)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故所需试剂是稀硫酸。
29.(1)0.2
(2)解:设锌的质量为x,
x=6.5g
粗锌中金属锌的纯度=
答:粗锌中金属锌的纯度为81.25%。
【详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8g+100g+20g-127.8g=0.2g;
(2)见答案。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