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德雅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12月九年级化学综合 (第三次)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 B.硅 C.钾 D.氧
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HNO3 B.MnO2 C.O2 D.CaCO3
4.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碳酸易分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6.下列实验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净化水 B.蒸馏自来水制纯净水
C.用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纸张撕碎
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H4 +2O2CO2 +2H2O B.2KClO32KCl+3O2↑
C.Fe+CuSO4=Cu+FeSO4 D.2NaOH+CuSO4=Na2SO4+Cu(OH)2↓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9.乙炔()常用于金属的焊割。其燃烧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相同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g
C.乙物质为单质 D.乙炔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1
10.2023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4周年。下图为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铝的原子序数为13
C.铝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3 D.铝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11.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C.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D.滤液的颜色可能为浅绿色
12.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金属可能分别是铁、铜、银
B.Y一定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X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
1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4.“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16题每空1分,17-21每空2分,共46分)
16.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元素。
②2个硝酸根离子。
③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碳酸钠。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填标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①3Cl2 ②SO3 ③A13+ ④3K
17.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为了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所用的试剂为。
(2)实验室利用地下水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3)实验室用电解水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可以用B、E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选B作为发生装置,其优点是,用装置E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3)若图G是某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洞的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19.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上述几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2)上述几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序号)。
(3)C、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0.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均为黑色固体,C、D是气体,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某同学在学习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哪些?同学们带着疑问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猜想】
(1)猜想一:只有CO2;猜想二:只有CO;猜想三:。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铝试纸遇二氧化碳无变化,但遇到微量一氧化碳会立即变成蓝色。
【实验步骤】连接好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
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
步骤二: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对硬质玻璃管加热。
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
【实验分析】
(2)若观察到氯化钯试纸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一成立,请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3)若观察到氯化钯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猜想成立。
(4)若观察到,则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
(5)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6)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喷灯,同时停止通入N2的情况下,有同学认为装置D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作用,可以去除,你认为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三、计算题(共9分)
22.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粗锌(主要成分为锌,杂质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所示,称10 g该粗锌样品置于质量为40g烧杯中,加入100 g足量稀硫酸,待粗锌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及烧杯中剩余物总重量为149.8 g。
(1)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2)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试卷第4页,共6页
1.B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2.C
【详解】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所以只有钾是金属元素;故选C。
3.B
【详解】A、HNO3是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B、MnO2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
C、O2是只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铝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故选C。
6.C
【详解】A、用活性炭净化水,只是将杂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蒸馏自来水制纯净水,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五氧化二磷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纸张撕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7.B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过滤液体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2+5):(4+2),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相同,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C、乙物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正确;
D、乙炔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2×2):(1×2)=12:1,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铝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铝的原子序数为13,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3,不符合题意;
D、铝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活动性比铁、铜强,故能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锌活动性比镁弱,故不能与硫酸镁反应。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铁弱,故锌先将铜完全置换出来后在与硫酸亚铁反应,如果锌还过量,固体中会剩余锌。现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铜和铁,可能含有锌。
【详解】由分析得: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锌活动性大于铁,若有锌过量,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锌和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最后溶液不一定变成浅绿色,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生成的硫酸锌和不反应的硫酸镁,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硫酸亚铁没有完全反应完,剩余的硫酸亚铁会使滤液显浅绿色,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分析】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X>(H)>Y;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Y>Ag≥Z。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X>(H)>Y>Ag≥Z,故三种金属可能分别是铁、铜、银,A正确;
B、金属活动性:(H)>Y>Ag,(H)>Cu>Ag,无法判断Y与Cu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Y不一定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错误;
C、金属活动性X>(H),金属X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因为金属的质量一定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
【详解】A、据化学式CH2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反应得快但生成的氧气一样多,,反应在图像上为先发生折点,但生成的氧气的线重合故分别同时加热,故选C。
16.(1) He N2 Na2CO3
(2) ③ ②
【详解】(1)①氦元素的符号为He;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③根据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分子;化学式为N2 ;
④碳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碳酸根为-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2)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数目,即3Cl2中的3表示3个氯分子;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一种的数目,即SO3中的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即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④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3K中的3表示3个钾原子;
由上述可知,其中的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其中的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②。
17.(1)肥皂水
(2)防止暴沸
(3)
【详解】(1)检验硬水和软水一般选用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较少浮渣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2)蒸馏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
(3)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原理来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1)试管
(2) 可以随时添加稀盐酸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端,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3)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是液体,选B作为发生装置,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稀盐酸,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则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端,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3)若图G是某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洞的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当液体和固体接触,反应发生,当向上拉动试管,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则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9.(1)BC##CB
(2)ACEF
(3)MgO
【详解】(1)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由图示可知BC都属于氧元素;
(2)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故由图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EF。
(3)C是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氧离子O2-,E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镁离子Mg2+,所以C、E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MgO。
20.(1)Fe3O4##CuO
(2)C+CO22CO
【分析】B为黑色固体,D是气体,且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与D能够反应,则B为碳,D为二氧化碳;C为气体,A为黑色固体,C能够反应生成D(二氧化碳),则A为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C为氧气;E能够与D(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则E为碳酸钙或碳酸钠等碳酸盐。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其化学式分别为Fe3O4、CuO,故填Fe3O4或CuO。
(2)由分析可知,B为碳,D为二氧化碳,则B与D的反应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CO22CO。
21.(1)既有 CO 也有 CO2
(2)
(3)二
(4)氯化钯试纸变蓝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合理即可) 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6) 不可行 如去掉 D,熄灭酒精喷灯并停止通入氮气后 E 中液体会倒吸入热的玻璃管中,导致玻璃管炸裂 (合理即可)
【详解】(1)根据猜想一:只有CO2和想二:只有CO,可推出猜想三:有CO2和CO;
(2)若观察到氯化钯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一成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若观察到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CO,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没有CO2,则猜想二成立;
(4)若观察到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C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则猜想三成立;
(5)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物质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
(6)不可行,该装置的作用是防止E装置内的液体倒吸入装置B,造成玻璃管炸裂。
22.(1)0.2
(2)解:设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65%
答: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10g+40g+100g 149.8g=0.2g;
(2)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试卷九年级物理(沪科版)( 含答案)

下一篇: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含解析)单元检测题2023---2024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