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综合性评价
化学
注意事项:
1.化学试题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4页,“答题卷”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N:1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
A 铁丝织网 B. 高炉炼铁 C. 钢铁锈蚀 D. 湿法冶金
2.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下图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属于合金的是
A. 煮制井盐 B. 轧蔗取浆
C. 泥造砖坯 D. 铸造铜币
3. 下列有关碘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53 B. 相对原子质量是53
C. 原子序数是53 D.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53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取用固体粉末
5. 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维生素D3(胆骨化醇)的化学式为C27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族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D2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维生素D3相对分子质量是384g
B. 维生素D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维生素D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C. 维生素D3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7:44:1
D. 一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6.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生铁、氧化铝、空气 B. 臭氧、氯酸钾、钢
C. 液氧、冰水、澄清石灰水 D. 稀有气体、干冰、生石灰
7.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和水分子
C. 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汞柱会上升—分子的体积变大
8.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气的利用 B. 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C. 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该反应为
9.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类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 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C.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10.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
1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增大 B. 实验②:反应后电子秤示数增大
C. 实验③: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始终保持不变 D. 实验①②③均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 下表为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
编号 2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1g锌的形状 0~3min产生氢气体积(mL)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薄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Zn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氢前金属 B. 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 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 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玻璃杯、玻璃窗等随处可见。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我们以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为原料制作玻璃,向多次洗涤后的沙子中加入碳酸钠,升温至2200℃,待固体呈现熔融状后冷却,就得到了粗制玻璃。
现如今,除了常规的玻璃外,还有很多功能独特的玻璃。
变色玻璃: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时,某种变色玻璃的遮蔽系数与太阳光照射时长的关系图。
防盗玻璃:在玻璃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玻璃被击碎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高硼硅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常用来制作玻璃餐具。
现今玻璃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都不可缺少玻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下,沙子中的Si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物质X,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和氧元素。
(2)与普通玻璃相比,高硼硅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由图1可知,照射时间与遮蔽系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玻璃属于纯净物
B. 防盗玻璃能报警体现了金属的导电性
C. 现代化学工艺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14.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具有___________性质。
(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用试管集满氢气后,___________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
(4)有人用图所示的装置收集盐穴中的盐水,应该将氢气从___________端通入。
15. 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
(1)①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④中反应为:,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的是___________。
A. Fe2O3 B. Fe C. Cu D. Au
16. 中国古代已掌握了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某兴趣小组就金属材料、铁冶炼、金属活动性和废气、废水需经过处理展开项目式探究。
(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后周铁狮子 B.铸铁井盖 C.不锈钢水壶
探究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猜想】
(2)兴趣小组结合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Zn>Ni>Cu;
猜想二:Zn>Cu>Ni;
猜想三: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表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锌、铜、镍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镍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慢,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正确。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探究二:
(4)工业炼钢的过程复杂,在工业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如图是实验室炼铁的示意图,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前,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
③停止加热后,___________;
17. 磁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与CO反应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Fe3O4中铁、氧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2)假设炼铁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232t的磁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织网 B. 高炉炼铁 C. 钢铁锈蚀 D. 湿法冶金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丝织网只是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高炉炼铁生成铁、二氧化碳、炉渣等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生成铁锈等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湿法冶铜生成铜等新物质,常见反应为,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下图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属于合金的是
A. 煮制井盐 B. 轧蔗取浆
C. 泥造砖坯 D. 铸造铜币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
【详解】A、煮制井盐的产品为粗盐,不属于合金,故A错误;
B、轧蔗取浆的产品为糖浆或蔗糖,不属于合金,故B错误;
C、泥造砖坯的产品为砖头,,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
D、铸造铜币过程中,产品铜币有铜合金制成,属于合金,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碘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是53 B. 相对原子质量是53
C. 原子序数是53 D.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53
【答案】B
【解析】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详解】A.原子核外电子数是53,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错误。
C.原子序数是53,正确。
D.原子核内质子数53,正确。
故选:B。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取用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操作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故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故操作正确。
故选:D。
5. 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维生素D3(胆骨化醇)的化学式为C27H44O,下列关于维生素D族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D2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维生素D3相对分子质量是384g
B. 维生素D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维生素D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C. 维生素D3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7:44:1
D. 一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维生素D2的化学式C28H44O可知,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12×28)+(1×44)+16=396,维生素D3相对分子质量=(12×27)+(1×44)+16=38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B、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84.8%,维生素D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84.375%,维生素D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维生素D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错误;
C、维生素D3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27):(1×44):16=324:44:16=81:11:4,错误;
D、由维生素D2的化学式C28H44O可知,一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6.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生铁、氧化铝、空气 B. 臭氧、氯酸钾、钢
C. 液氧、冰水、澄清石灰水 D. 稀有气体、干冰、生石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铁中含有铁以及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铝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钢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干冰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B.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和水分子
C. 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汞柱会上升—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但是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汽车驶过后,尘土飞扬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汞柱会上升,说明分子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8. 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LDH),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常温下氮气的利用 B. 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C. 反应前后,LDH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该反应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实现了常温下氮气的利用,不符合题意;
B、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LDH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氮气和水在光照和LDH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类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 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C.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液体分子间隔较小,加压液化时,气体变成液体,则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正确;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正确;
C、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同时二氧化碳能隔绝空气,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也不会使物体损坏,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正确;
故选:C。
10.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B.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C.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之前也需要验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很致密,能隔绝氧气,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铁表面的铁锈很疏松,易吸水,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相反能够促进铁生锈,错误;
B、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说明该可燃物一定含有氢元素,错误;
C、化学反应中一定伴有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例如由水蒸气变成水,要放出热量,伴有能量变化,但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氢气、甲烷具有可燃性,则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正确。
故选:D。
1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增大 B. 实验②:反应后电子秤示数增大
C. 实验③: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始终保持不变 D. 实验①②③均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①中锥形瓶密闭,则装置的总质量不会变化,电子秤示数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锥形瓶中白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为密闭装置,根据质量守恒得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电子秤示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锥形瓶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根据质量守恒得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电子秤示数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①中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②③在密闭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 下表为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
编号 2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1g锌的形状 0~3min产生氢气体积(mL)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薄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 Zn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氢前金属 B. 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 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 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锌和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可知,锌的活动性比氢强,Zn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实验②③对比可知,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不是总是比薄锌片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实验①③对比可知,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浓度增大,能加快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实验①②对比可知,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锌的形状不同,锌片比锌粒的表面积更大),能加快产生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玻璃杯、玻璃窗等随处可见。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我们以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为原料制作玻璃,向多次洗涤后的沙子中加入碳酸钠,升温至2200℃,待固体呈现熔融状后冷却,就得到了粗制玻璃。
现如今,除了常规的玻璃外,还有很多功能独特的玻璃。
变色玻璃: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时,某种变色玻璃的遮蔽系数与太阳光照射时长的关系图。
防盗玻璃:在玻璃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玻璃被击碎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高硼硅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常用来制作玻璃餐具。
现今玻璃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都不可缺少玻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下,沙子中的Si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物质X,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__和氧元素。
(2)与普通玻璃相比,高硼硅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由图1可知,照射时间与遮蔽系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玻璃属于纯净物
B. 防盗玻璃能报警体现了金属的导电性
C. 现代化学工艺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答案】13. ①. +4 ②. 碳##C
14. 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
15. 前1分钟左右,遮蔽系数随照射时间迅速减小,之后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遮蔽系数迅速增加,至12分钟后遮蔽系数几乎不变 16. BC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为+1价,氧为-2价,设硅的化合价为x,(+1)×2+x+(-2)×3=0,x=+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钠和物质X,反应物中含有硅、氧、钠、碳四种元素,生成物中硅酸钠含有硅、氧、钠三种元素,则X含有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故填:+4、碳或C;
【小问2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高硼硅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故填: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
【小问3详解】
由图像可知前1分钟左右,遮蔽系数随照射时间迅速减小,之后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遮蔽系数迅速增加,至12分钟后遮蔽系数几乎不变,故填:前1分钟左右,遮蔽系数随照射时间迅速减小,之后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遮蔽系数迅速增加,至12分钟后遮蔽系数几乎不变;
【小问4详解】
A、玻璃的主要成分包括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属于混合物,错误;
B、防盗玻璃在玻璃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玻璃被击碎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体现出金属的导电性,正确;
C、由材料可知,现如今,除了常规的玻璃外,还有很多功能独特的玻璃,如变色玻璃、防盗玻璃、高硼硅玻璃,现代化学工艺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正确。
故选:BC。
14.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具有___________性质。
(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用试管集满氢气后,___________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
(4)有人用图所示的装置收集盐穴中的盐水,应该将氢气从___________端通入。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②.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3)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点燃酒精灯,试管移近火焰,试管口对着燃着的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4)n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填:、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小问3详解】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应继续收集,继续检验,直到响声很小为止,故填: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点燃酒精灯,试管移近火焰,试管口对着燃着的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小问4详解】
要收集盐水,则盐水应从m管出,故氢气应从n管进入,故填:n。
15. 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
(1)①中发生反应,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④中反应为:,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的是___________。
A. Fe2O3 B. Fe C. Cu D. Au
【答案】15. ①. 氧化铁##二氧化硫 ②.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16. Cl2 17. 会造成空气污染 18.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①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物的是氧化铁或二氧化硫;
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铁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6个氯原子,由此可知X中含有2个氯原子,所以X是Cl2;
【小问3详解】
因为尾气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氯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不能直接排放。
【小问4详解】
A.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A正确;
B.根据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之前,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故B正确;
C.根据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之后,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根据金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之后,金不能与盐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AB。
16. 中国古代已掌握了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某兴趣小组就金属材料、铁冶炼、金属活动性和废气、废水需经过处理展开项目式探究。
(1)从公元1世纪开始,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下列铁制品中,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后周铁狮子 B.铸铁井盖 C.不锈钢水壶
探究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强弱
【提出猜想】
(2)兴趣小组结合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Zn>Ni>Cu;
猜想二:Zn>Cu>Ni;
猜想三: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表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锌、铜、镍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镍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慢,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正确。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探究二:
(4)工业炼钢的过程复杂,在工业炼钢炉中通入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如图是实验室炼铁的示意图,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前,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
③停止加热后,___________;
【答案】16. ①.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腐蚀 ②. C
17. Ni>Zn>Cu
18. ①. 一 ②.
19. 用氧气把碳氧化成二氧化碳,降低含碳量
20. ①.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 将A装置中的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 ③. 防止A中的生成物被氧化(或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发生炸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铁比铜更活泼,更易被腐蚀,铜更稳定,故历史上留下来的铜制品远比铁制品多,故填: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腐蚀;
②A、将铁铸成铁狮子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B、用铁制作井盖利用了铁的硬度大;
C、用不锈钢做水壶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故选:C;
【小问2详解】
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再结合其它猜想,则猜想三为Ni>Zn>Cu,故填:Ni>Zn>Cu;
【小问3详解】
根据现象可知,锌、镍均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且锌反应比镍快,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Zn>Ni>Cu,即猜想一成立,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H2↑+NiSO4,故填:一、Ni+H2SO4=H2↑+NiSO4;
【小问4详解】
炼钢炉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使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降低含碳量,故填:用氧气把碳氧化成二氧化碳,降低含碳量;
【小问5详解】
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不断通入,不仅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还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送入澄清石灰水中,故填: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
③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防止生成的铁重新被氧化,故填:防止A中的生成物被氧化。
17. 磁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与CO反应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Fe3O4中铁、氧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2)假设炼铁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232t的磁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7. 3:4
18. 解:可炼生铁的质量为x
x=175t
答:理论上可炼生铁的质量为175吨。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四氧化三铁的分子式可知,Fe3O4中铁、氧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为3:4,故填:3: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